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執(zhí)教:高 明
  【內(nèi)容提要】
  本文用典型的課堂案例,對課堂教學的片段進行了剖析,闡述了現(xiàn)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guān)鍵詞】 引導自主尋求合作尊重個性
  新的課程改革提出了尊重個性、重視個性發(fā)展的教育原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使學生能夠不惟書、不惟師,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使之成為獨特的自我。而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精彩之處、銜接之處,教師要善于“畫龍點睛”、“指點迷津”,確保學生有所悟。在形成自己獨特感受的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他們的獨特感悟和文本對話、和同學對話、和老師對話。以達到挖掘、拓展文本,充分合理利用課堂資源的教學目的。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呢?請看以下案例:
  
  【案例1】
  《練習5》(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教學片段
  (教學第四題:讀一讀,再照樣子縮句)
  (小黑板出示:“他的嘴角泛起了一絲微笑”)
  師:請同學們照例子縮句。
  生1:他泛起了微笑。
  (學生紛紛舉手,師又指名)
  生2:嘴角泛起了微笑。
  (學生們把手放下)
  師:現(xiàn)在有兩種意見,你們兩人能各自說說理由嗎?
  生1:這句子縮到最后就是“誰怎么樣”。我把原句縮為“他泛起了微笑”,句子意思沒有改變。(教師微笑相視)
  生2:我認為這句子應縮為“嘴角泛起了微笑”。第一,句中的“他”限定了“嘴角”,是修飾成分,應該去掉,而高暢同學(生1)混淆了這一點。(生1連忙捧起書看)縮成的句子應是“什么怎么樣”,而不是“誰怎么樣”。第二,“他泛起了微笑”這句子本身還存在著用詞不當?shù)拿?。我們一般只說“他露出了微笑”。(師微笑著注視大家。同學們紛紛點頭同意。生1舉起了手)
  師:(對著生1)請說。
  生1:我現(xiàn)在明白自己錯了。我同意第二種意見,謝謝(生2)幫助了我。
  師:太好了!同學們你們同意第幾種意見呢?
  生:(高興地大聲說)第二種!
  
  【點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互相辯論中,在相互交流中獲得知識,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學生有錯時也能及時改正并心悅誠服,學生在自學自悟中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在自主交流、相互合作中使獲得的知識扎根腦海。
  
  【案例2】
  《推敲》(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教學片段
  (小黑板出示: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
  師:同學們,你們認真讀一讀詩句,看看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生:我認為用“敲”好。因為到別人家去,應該先敲門,得到主人的允許才能進去。
  生:我認為用“敲”好。因為只有自家的門才可以直接推門而入。不然的話,就沒禮貌了。
  生:我從插圖上看到賈島分明是在敲友人家的門,怎么能用“推”呢?
  生: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我想,賈島一定是先敲門,但沒有人應,所以他就推門進去了。我覺得用“推”也行。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我們繼續(xù)來讀故事,看看著名詩人韓愈是怎么認為的。
  (指名讀韓愈的話)
  生:韓愈認為用“敲”好。
  師:為什么?
  生:他說,“敲”是有禮貌的行為。
  生:他還認為“敲”字讀起來聲音響亮,更能襯托夜的寧靜。
  師:看來你們真不簡單,跟大詩人想到一塊兒去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作文中也要學會“推敲”。
  
  【點評】
  這一教學片段注重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匯報交流是自主的。在融洽、民主的教學氛圍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注意抓住文本、挖掘文本,讓學生自己揣摩、各抒己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
  
  【案例3】
  《練習6》(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教學片段

       (教學第三題:讀一讀,畫出不屬于同一類的那個詞。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要畫出哪些不同類的詞,人人爭著發(fā)言,氣氛很熱烈。突然,有幾個小組的多名同學都舉了手。教師上前詢問,原來他們遇到了難題)
  師:同學們,有多位同學在討論中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師讓三名學生代表發(fā)言)
  生:老師,我們在第二組詞語中遇到了問題。(師出示:白鷺、麻雀、黃鸝、燕子、蝙蝠)白鷺由于腿兒細長而不同于其他鳥類,麻雀是害蟲不同于其他鳥類,黃鸝的歌聲最好聽不同于其他鳥類,燕子是候鳥不同于其他鳥類,蝙蝠睡覺時可倒掛在樹上,且晝伏夜出,也不同于其他鳥類。這道題目的每個詞語好像都和其他詞語有不同之處,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我認為應該畫蝙蝠,因為蝙蝠在夜間活動,而其他的鳥在白天活動。
  生:我認為應該畫蝙蝠,因為蝙蝠沒有羽毛,而其他的鳥有。
  (師微笑著點頭)
  師:你們平時觀察得挺仔細呀!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嗎?到底應該畫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生紛紛舉手,師指名說)
  生:剛才的幾位同學很細心,但他們說的只是事物之間的不同點,但是,他們忽略了事物的分類——白鷺、麻雀、黃鸝、燕子是鳥類,而蝙蝠只是外形像鳥的哺乳動物,不屬于鳥類,這是這五個詞語之間最大的不同點。
  生:我們在畫出不同類的詞語時,要確定分類的標準。哪四個詞語屬同一類,哪一個詞語不屬于這一類。
  師:同學們,你們把老師所要講的都說出來了。真了不起!大家對第二題還有疑問嗎?(眼光注視那幾位同學)
  生:沒有。
  
  【點評】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學生的互助合作學習。根據(jù)班級情況,每四人分為一小組,進行合作探討學習,為學生構(gòu)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因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充分地發(fā)揮,每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訓練。解決問題的方式采用學生自己討論解決,這樣做,一是學生熱烈的辯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diào)動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二是給予學生一個充分展示所長的平臺,使他們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這就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獲取新知的欲望,并有成就感。三是在這種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中,學生更易于接受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縱觀小學語文教學,已從當初的“滿堂灌”、“牽著鼻子走”發(fā)展到了今天的“以生為本,以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地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語文教育確有突破。為了更好地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改,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亟待發(fā)展:
  
  1.創(chuàng)設自主空間,引導自主學習
  在新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明確角色意識,要走下神圣的講臺,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給每一個學生“自己說話”的自由、“說自己話”的權(quán)利、培養(yǎng)學生“話說自己”的策略,極大限度地開發(fā)同學的潛能,引領(lǐng)他們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讓他們主動地學習,讓他們用自己的目光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分析探究,一步一步探求著知識,一步步走進他們不曾認識的世界,從而達到獲知的目的。
  2.挖掘文本資源。合作互動生成
  在課堂教學中,對文本的挖掘是一切生成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中所要做的更多的只是喚醒、引領(lǐng)。要學會傾聽學生思考問題、答案生成的不同聲音,引導學生走進問題的實質(zhì),引導學生對事物產(chǎn)生一個正確的看法。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互動,生與生之間的合作互動,體現(xiàn)的不是教師的預設,而是不斷的生成,這樣才會有精彩的感覺。這樣的合作互動生成,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培育教師所期待的學生自主意識。
  3.尊重獨特體驗,張揚學生個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極富個性,這時教師切忌輕易扼殺學生的獨特觀點。面對不同感悟以及由于環(huán)境、時代變遷而造成的誤解,教師應適時引導,尊重并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要對他們不被文本所縛、不被同學發(fā)言所制的可貴立場鼓掌,要用真心去尊重、去呵護、去鼓勵。此時,教師再予以適時引導,適當向課外拓展,為他們提供自我感悟的平臺,長期如此,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放飛,語文課堂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才可能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教學第三題:讀一讀,畫出不屬于同一類的那個詞。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要畫出哪些不同類的詞,人人爭著發(fā)言,氣氛很熱烈。突然,有幾個小組的多名同學都舉了手。教師上前詢問,原來他們遇到了難題)
  師:同學們,有多位同學在討論中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師讓三名學生代表發(fā)言)
  生:老師,我們在第二組詞語中遇到了問題。(師出示:白鷺、麻雀、黃鸝、燕子、蝙蝠)白鷺由于腿兒細長而不同于其他鳥類,麻雀是害蟲不同于其他鳥類,黃鸝的歌聲最好聽不同于其他鳥類,燕子是候鳥不同于其他鳥類,蝙蝠睡覺時可倒掛在樹上,且晝伏夜出,也不同于其他鳥類。這道題目的每個詞語好像都和其他詞語有不同之處,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我認為應該畫蝙蝠,因為蝙蝠在夜間活動,而其他的鳥在白天活動。
  生:我認為應該畫蝙蝠,因為蝙蝠沒有羽毛,而其他的鳥有。
  (師微笑著點頭)
  師:你們平時觀察得挺仔細呀!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嗎?到底應該畫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生紛紛舉手,師指名說)
  生:剛才的幾位同學很細心,但他們說的只是事物之間的不同點,但是,他們忽略了事物的分類——白鷺、麻雀、黃鸝、燕子是鳥類,而蝙蝠只是外形像鳥的哺乳動物,不屬于鳥類,這是這五個詞語之間最大的不同點。
  生:我們在畫出不同類的詞語時,要確定分類的標準。哪四個詞語屬同一類,哪一個詞語不屬于這一類。
  師:同學們,你們把老師所要講的都說出來了。真了不起!大家對第二題還有疑問嗎?(眼光注視那幾位同學)
  生:沒有。
  
  【點評】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學生的互助合作學習。根據(jù)班級情況,每四人分為一小組,進行合作探討學習,為學生構(gòu)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因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充分地發(fā)揮,每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訓練。解決問題的方式采用學生自己討論解決,這樣做,一是學生熱烈的辯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diào)動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二是給予學生一個充分展示所長的平臺,使他們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這就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獲取新知的欲望,并有成就感。三是在這種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中,學生更易于接受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縱觀小學語文教學,已從當初的“滿堂灌”、“牽著鼻子走”發(fā)展到了今天的“以生為本,以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地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語文教育確有突破。為了更好地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改,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亟待發(fā)展:
  
  1.創(chuàng)設自主空間,引導自主學習
  在新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明確角色意識,要走下神圣的講臺,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給每一個學生“自己說話”的自由、“說自己話”的權(quán)利、培養(yǎng)學生“話說自己”的策略,極大限度地開發(fā)同學的潛能,引領(lǐng)他們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讓他們主動地學習,讓他們用自己的目光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分析探究,一步一步探求著知識,一步步走進他們不曾認識的世界,從而達到獲知的目的。
  2.挖掘文本資源。合作互動生成
  在課堂教學中,對文本的挖掘是一切生成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中所要做的更多的只是喚醒、引領(lǐng)。要學會傾聽學生思考問題、答案生成的不同聲音,引導學生走進問題的實質(zhì),引導學生對事物產(chǎn)生一個正確的看法。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互動,生與生之間的合作互動,體現(xiàn)的不是教師的預設,而是不斷的生成,這樣才會有精彩的感覺。這樣的合作互動生成,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培育教師所期待的學生自主意識。
  3.尊重獨特體驗,張揚學生個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極富個性,這時教師切忌輕易扼殺學生的獨特觀點。面對不同感悟以及由于環(huán)境、時代變遷而造成的誤解,教師應適時引導,尊重并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要對他們不被文本所縛、不被同學發(fā)言所制的可貴立場鼓掌,要用真心去尊重、去呵護、去鼓勵。此時,教師再予以適時引導,適當向課外拓展,為他們提供自我感悟的平臺,長期如此,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放飛,語文課堂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才可能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