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三腳架》教案反思
大班科學《有趣的三腳架》教案反思
1、大班科學《有趣的三腳架》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著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于是產(chǎn)生了設計這樣一個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旨在活動中,讓幼兒自主探索“三腳架”支撐的原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2.樂意參與科學活動,體驗操作的快樂。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探索用最少的小木棒撐起彩泥的方法。
活動難點: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活動準備
小木棒若干、每組一份含有三腳架的圖片、毛根若干、彩泥球人手一個、每組各一個用筷子綁成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彩筆4支、毛根若干、幼兒分成4組。
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說一說三角形
(一)出示圖片,師:這些圖片里有個共同的小秘密,它們都藏著一個共同的圖形,請找一找相互說一說在哪里?并把它用彩筆圈出來。討論:為什么這些地方都有三角形?
(二)教師出示綁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請幼兒拉一拉、擠一擠,說說哪個的穩(wěn)定性最好。
師:老師用橡皮筋和筷子綁好的這些圖形,請小朋友拉一拉、擠一擠,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拉的時候注意輕點,別把筷子抽出來。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通過操作實驗發(fā)現(xiàn)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一拉就歪來倒去變形了,但三角形卻拉不動,是最穩(wěn)固的。
二、玩一玩小木棒,初次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一)出示小木棒和橡皮泥,引導幼兒探索、嘗試用最少的小木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方法。
(二)幼兒交流操作結果:你最少用了幾根小木棒?你是怎么擺放這幾根小木棒的?
(三)教師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最少用三根小木棒,圍繞一個中心點,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開搭成三角形,就能既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彩泥撐起來。人們根據(jù)三角形具有的穩(wěn)定性的特征,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還給這種架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如,我們剛才看到的圖片上的這些物體。
三、搭一搭各種運用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原理的架子
(一)出示生活中的材料:小木棍、毛根、橡皮筋
師:大家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請用這些小木棒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能搭出什么東西來。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幼兒 “盡量把筷子扎緊,搭出來的東西要運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三)分享幼兒作品,說說你搭建的作品里哪個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特征。
四、延伸活動
我們去找找幼兒園里還有哪些東西,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來做成的。
活動總結
這節(jié)教學活動選材好,幼兒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過程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易到難,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體驗操作成功的樂趣。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找一找并相互說一說,圖片中藏著一個共同的圖形在哪里?并把它用彩筆圈出來”,幼兒在觀察和操作的過程中,既理解和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初步激發(fā)了幼兒找三腳形的樂趣,并初步建立經(jīng)驗。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來,很多幼兒在操作中帶著游戲的目的來操作,對活動越來越感興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教師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都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為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但孩子主體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得還有些許欠缺,如果老師能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不同的更多圖片和更多的常見材料,促使孩子去主動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逐步尋找答案,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滾動》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游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p>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么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xiàn),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征。
3、說一說:為什么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游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游戲的優(yōu)點在于,縮短了幼兒等待游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fā)現(xiàn)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xié)作的機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去發(fā)現(xiàn),讓幼兒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會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fā)現(xiàn)的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fā)現(xiàn)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后,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么這些紙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xiàn)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贊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xiàn)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xiàn)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游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小朋友自愿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jīng)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jīng)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趕小豬。這個游戲巧妙之處在于,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于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游戲中繼續(xù)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游戲結束后,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fā)散思維空間,由于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于說。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jīng)過思考和觀察發(fā)現(xiàn)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于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贊賞幼兒的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后,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p>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于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后繼續(xù)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3、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管子》含反思
【設計思路】
孩子們總喜歡躲在衛(wèi)生間、洗手間里對各種各樣的管子產(chǎn)生好奇,為了讓幼兒認識彎管、三通管這些特殊的接頭管,并了解它們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運用,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有趣的管子》。讓幼兒在玩與交流的過程中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體驗游戲活動中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究幾種常見接頭管的興趣,體驗伙伴合作的快樂。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管子不同的運動方向,感知接頭管的輸送功能,了解接頭管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管子,已玩“球進直管”的游戲。
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動所用材料:PVC管15根,彎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個。
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動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裝圖(課件),兩組桌子上擺放:“水壩”(即可樂瓶裝水),“水池”(接水盆)2個,直管、彎管與三通管若干,干抹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管子?管子無處不在,今天我們要和這些管子玩游戲。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動:怎樣將乒乓球通過這個管子后轉彎(改變方向)?
1、提問:怎樣將乒乓球通過這個管子后轉彎?出示并認識:彎管、三通管。你有什么辦法?請你試試它們。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指導。
3、交流與分享:你成功了嗎?用了哪些連接管?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的方法。
4、大發(fā)現(xiàn)(小結):水管和彎管、三通管一連接,就能使乒乓球轉彎(改變方向了)。有了這個發(fā)現(xiàn),就可以讓管子按照我們的需要轉彎了,改變方向了,輸送東西了。
5、生活中用管子連接后可以輸送什么東西?(水、石油、天然氣、暖氣……)
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動:小小安裝工,運水樂哈哈。
6、出示課件1:怎樣將水壩的水同時引向兩個水池?
7、幼兒分成2組,合作選用合適的連接管連接送水,教師觀察指導。對于操作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教師可引導幼兒討論解決,表揚合作游戲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兒。
四、活動延伸:怎樣將水壩的水同時引向三個水池呢?讓我們下次再玩吧!
【活動反思】
1、在活動內容選擇上,幼兒喜聞樂見。新《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本次活動內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緣于幼兒探究的興趣。知識內容的切入點深入淺出,恰到好處,孩子們非常熟悉而且興趣濃厚。
2、在教學方法運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動的教學目標設定上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三次探究操作活動,孩子自然感知了彎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將抽象的知識融入到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動(球進直管———球進管子后轉彎----水壩的水同時引入兩個水池),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難,將教育目標簡單化、形象化。旨在“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p>
3、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突出幼兒主體。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很少有灌輸性的語言,而是充當孩子們的引導者與合作者,幼兒才是整個活動的主人。另外,游戲中孩子們自由組合、積極討論與合作等,充分體現(xiàn)了新《綱要》的教育理念。
當然,這節(jié)課我還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師語言組織上、教師觀察指導上,問題解決技巧上、幼兒情緒把握上等等,還需要我不斷學習和改進。
4、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圖案》含反思
活動設計: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于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fā)現(xiàn),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于自己,要使這活動盡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huán)節(jié),活動后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huán)節(jié)清晰、明了,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
發(fā)現(xiàn)物體的對稱性,根據(jù)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2、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3、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涂色的,有畫對稱圖形。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反思:
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并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xiàn),特別是“發(fā)現(xiàn)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fā)現(xiàn)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xiàn)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huán)節(jié)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shù)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xiàn)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涂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兒出現(xiàn)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涂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5、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指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初步激發(fā)幼兒探索人體奧妙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認識指紋、發(fā)現(xiàn)指紋的獨特性)、口語表達能力(用完整的語言講述他觀察到的指紋)、理解能力。
3.初步了解指紋大體分為斗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三種,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和它的運用。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操作探索認識三種指紋——斗形紋、箕形紋、弓形紋。(操作探索法、游戲鞏固法、聯(lián)系自身法)
2、難點: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世界上沒有長得一摸一樣的指紋。(觀察比較法)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對指紋長在哪里、長得不一樣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印泥,知道其用法,知道怎樣用濕巾快速清潔(用印泥的常規(guī)提前培養(yǎng)好)。
物質準備:導入用廣告、印泥(6盒)和白紙(粘到桌子上、畫好左右手的指紋記錄表)、三種指紋樣子(A4紙)、指紋在哪圖片、指紋作用課件及視頻、口紅一個、濕巾每人一張(放桌中央)、提前照好每一個孩子的10個指紋印的照片(紙上要有孩子們的名字)。
活動形式:
集體、個人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指紋鎖廣告”,激發(fā)興趣。(3分)
引導語:嘿,親愛的寶貝們,你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里都做了些什么?
提問:
1.小朋友,誰能來說一說,里面的那個小朋友使用什么方法打開的門?(用手指頭)
2.另外的兩個小朋友學他用手指開門,他們打開沒有?(沒有)誰知道為什么?
二、展開:
1.指紋認知、游戲鞏固。(17分)(重點)
(1)認識指紋。(9分)
過渡語:恩,小朋友們的答案都各不相同,相信當我們這次的活動結束后,你們就知道為什么啦!嗯...那我們的指紋在哪呢?(手上)對,確切的說是在手指肚上(出示課件,清楚展示指紋的所在地。)(如果有小朋友問:手掌上也有指紋,解釋為“手紋”。)你的指紋在哪里啊?伸出來看看。
提問:請你看看你的指紋長得一樣嗎?(請一個小朋友說“看不清楚”。)
引導語:哦,有一個小朋友說指紋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那我們得想一個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提問:請小朋友們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誰能用這些材料想一個好辦法幫幫大家?(如果幼兒說到,師可及時請他到前面示范印指紋的方法,評價道“這個辦法很好,很方便,又容易分辨是哪個手指的指紋,你可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幫了大家,真棒!”)
提要求:請小朋友們按過印泥之后,在左右手相應的手指指紋處按上你的指紋,當你一只手全都按好后,請拿濕巾清潔,然后換印另一只手。好,小椅子輕輕轉向小桌子,我們看看那個小朋友的操作又快、又安靜,預備:開始。(幼兒操作“印指紋”,師巡回指導。)
操作后,提問:請看看你的指紋長得一樣嗎?(不一樣)你來說說,你的指紋有什么樣子得?
斗形紋——幼:一圈一圈的。師操作電腦,出示“斗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長得一圈一圈的指紋像什么?(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小結:像這樣一圈一圈的指紋叫做“斗形紋”。請跟我說一遍。
箕形紋——幼:像滑梯。師操作電腦,出示“箕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指紋像什么?
小結:像這樣像滑滑梯又想一條小路的指紋叫做“箕形紋”。請跟我說一遍。
請仔細的觀察一下你的指紋除了這兩種樣子還有別的樣子嗎?(老師知道井慧琳小朋友一個手指的指紋長得是這樣的,就像一個小山丘,出示“弓形紋”圖片。)這樣的指紋叫做弓形紋。
小結:小朋友,通過你們剛才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人們的指紋大體分為“斗形紋、箕形紋、弓形紋”三種。斗形紋就像是一個一個的橢圓形套起來似得;箕形紋像一個滑梯歪向了一邊;弓形紋像有一個起伏的小山丘。一般我們的指紋“斗形紋和箕形紋”比較多,而弓形紋很少,一般只占2.5%,就是說100個指紋里只有2個或3個弓形紋!
(2)游戲鞏固。(3分)
過渡語:你們可真棒,一下子就認識了指紋朋友,那讓我們來玩?zhèn)€好玩的游戲吧——“看誰反應快?!?/p>
游戲玩法:每次請十個小朋友上前,分別聽老師的口令“搶拿”指紋。如:小朋友們準備好,看誰反應最最快!(斗形紋)分別三種都練習,全體小朋友分三組上臺玩游戲。
(3)認識自己的指紋。(滲透數(shù)學)(5分)
過渡語:剛才小朋友們在開心的游戲中分別找出了斗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真不錯!那你們知不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上那10個指紋里有幾個斗形紋、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啊?那讓我們仔細的觀察一下,數(shù)一數(shù)吧!好,下面先請小朋友們來數(shù)一數(shù)你們的10個指紋里有幾個斗形紋?一定要仔細、耐心的觀察哦!加油吧!(幼數(shù),師巡回指導)
提問:誰想來說一說,通過你的觀察,你有幾個斗形紋?(7個)
呀,數(shù)量還真不少呢!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XXX的斗形紋是不是7個?(大屏幕出示提前準備好的指紋照片。)請幼兒一起來當裁判看看小朋友們觀察的對不對。(約請三名幼兒,分別讓找三種指紋。)
小結:剛才通過小朋友們的觀察,我們都認識了自己的指紋,真棒!那我有一個疑問了,你們覺得我們每個人的指紋有長得一摸一樣的嗎?(提出預設問題)
2.對比指紋、了解獨特性。(3分)
提問:誰想來說一說你的看法?(快速多請幾個幼兒說,師不做評價。)
引導語:小朋友們的意見都不一樣,我知道你們把爸爸媽媽的指紋也帶來了,那讓我們先把自己的指紋和爸爸媽媽的指紋對比一下,看看有長得一樣的指紋嗎?再和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一樣的指紋嗎?
提問:誰有結果了?誰想來說一說一對比的結果?
小結: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我們的長相一樣,雖然都有眼睛鼻子嘴,但是沒有人長得一樣,雖然我們的指紋只有斗形、箕形、弓形三種,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指紋是一樣的!小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3.擴展知識、了解指紋的運用。(5分)
過渡語:既然我們的指紋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那你覺得人們可以利用指紋來做些什么?(幼兒自由答。師:恩,你真聰明,會學以運用,知道了剛才那個小朋友用指紋開鎖的奧妙;呀,你知道的可真不少;你是怎樣知道的?)對于小小的“指紋”,人們利用它的特點發(fā)明了許多的奇思妙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指紋鎖、指紋付錢、指紋手機、指紋汽車、指紋電腦、指紋破案...)
小結:這些是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運用科學制造的一些方便與人們生活的科技產(chǎn)品,厲不厲害?那你們知道嗎?指紋雖小,它還能看病呢,在中醫(yī)理論中,對小朋友的診斷特別有效,例如:指紋顏色變淡了,這就說明你的身體變得虛弱了,已經(jīng)開始營養(yǎng)不良;如果指紋變成鮮紅色,那就是你感冒、發(fā)熱、咳嗽等病的初期;如果指紋變成紫紅色,那你的就有可能變?yōu)楦邿?、咳喘的支氣管肺炎等病。神不神奇?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關于小小指紋的奧秘,那等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你去南京的“中華指紋博物館”去看看吧!
三、結束:(2分)
過渡語:咦,老師又要提問了。人的身體除了指紋不一樣,你知道還有哪些紋是不一樣的嗎?
幼:掌紋、腳掌紋、腳趾紋...
師:老師還知道一個,那就是“唇紋”,也就是我們嘴唇上的紋路,你們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讓楊老師和劉老師畫個口紅,印兩個漂漂亮亮的唇紋印給你們瞧瞧!
師印唇紋... ...(增加快樂氣氛。)
小結:其實,人的身體上指紋、掌紋、腳掌紋、腳趾紋、唇紋等等都是不一樣的,這都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獨特密碼,希望我班的小朋友們將來能夠成長為科學家,去探索更多的人體奧秘!那今天回家以后,我們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比較一下是不是這些紋路都是不一樣的呢!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及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用心的,但是經(jīng)過上課之后,讓我又有了幾點新的想法:
1.活動的導入。
導入部分我原來的引導語較為平淡“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欠。如果我設計為: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師伸出手指問幼兒,幼兒即興回答。)這樣的提問設疑,可以使幼兒發(fā)散思維的大膽去想、去說,因為誰也不知道老師到底想說“手指”是什么,這樣的問題還能夠與“導入視頻”中的環(huán)節(jié)吻合,既能夠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又能夠與視頻巧妙的結合!
2.幼兒操作“印指紋”部分。
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則,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索環(huán)節(jié)整合“數(shù)學領域內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印“指紋印”的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拖拉,而且不僅時間很長、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兒的指紋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導致了后面的點數(shù)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脫節(jié),可見,讓幼兒自己印指紋印是不太合適的。不如就讓幼兒用放大鏡來直觀的觀察自己的指紋,然后將觀察到的記錄到記錄表上,這樣或許在節(jié)約時間的同時,能夠讓人覺得本節(jié)課是由科學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動而呈現(xiàn)出閃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兒已會識字的能力。
在認識指紋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本想有一環(huán)節(jié)是請幼兒根據(jù)指紋的樣子,為三種不同的指紋起名字,從而起到發(fā)散幼兒想象力的目的。結果,在出示指紋圖片時,下方寫上了指紋的名字,孩子們還沒有來得及發(fā)散思維,就被指紋的“正確”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僅沒有展現(xiàn)出“發(fā)散幼兒想象力”的閃光之處,還適得其反,顯得老師不夠靈敏!
總之,本次活動經(jīng)過了反思后,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夠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后繼續(xù)將本次活動完善,并嘗試試教!
6、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顒咏徽勚邪l(fā)現(xiàn),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吹泡泡,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盀槭裁磁菖菟艽党雠菖?”對泡泡水冒出泡泡時特別好奇、貪玩。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欲,讓幼兒能動手操作,使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培養(yǎng)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嘗試欲望。
活動目標
1、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使幼兒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
2、通過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運用安全并科學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動準備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鐵絲做成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吹泡泡與幼兒進入活動場地,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二、觀察、討論活動:
1、提問:“誰做過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話題)
2、提問:你是怎樣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請幼兒上來上來嘗試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1、認識制作材料: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
2、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1 2 2 4
3、認識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應的數(shù)字下面: 1: 2: 2: 4
膠 洗 洗 水
水 手 潔
液 精
5、教師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學方法:1份膠水、2份洗手液、2份洗潔精、4份水(一勺為一份) 攪勻,教師吹泡泡給幼兒看。
師:在我們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學配方,像煮菜,鹽放多了就會咸,放少就會沒味道。
師:為什么老師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為洗潔精、洗手液有制泡劑,可以產(chǎn)生泡沫,膠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發(fā)。)
四、幼兒操作:運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給不同形狀的工具給幼兒觀察,說一說,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選擇工具來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形狀(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結束活動:組織幼兒吹泡泡。
教學反思
活動組織成功與否,與活動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活動語言的組織,以及對小朋友的反饋的預測等要素有關。因此,老師要準確把握好活動過程,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盡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夠充分的準備,也不會一次就把活動組織的完美無缺。事實上,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實驗的過程,挖掘、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小朋友和老師都受益,使活動邁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試上《有趣的泡泡畫》一活動時,發(fā)現(xiàn)有幾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吹泡泡時有倒吸的現(xiàn)象,這就告訴我們在備課時對幼兒可能要發(fā)生的現(xiàn)象都要考慮進去,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也告戒我們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因此,我們要把握好一個活動,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們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實驗,也許每次的結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經(jīng)驗,獲得了提高,這便是最大的收獲!
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含反思
設計意圖:
聲音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戲時,孩子們總愛用不同的玩具敲擊,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對聲音是怎樣來的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高聲尖叫。因此,我設計了這次科學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分辨什么是好聽的聲音,什么是噪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同時也求使活動盡可能地游戲化、多元化,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自主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樣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體發(fā)出聲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難點: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等。
2、錄制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
( 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
3、沙錘、盤子、木碗、鍋蓋若干,人手一份,聽課教師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猜他是誰:請四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后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jù)說話的聲音,猜一猜都是誰在說話?)
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誰在說話?(請一幼兒說一句話)這是誰的聲音?(幼兒猜)小朋友真棒!再聽聽這又是誰的聲音?(四名幼兒一一說一句話讓幼兒才出是誰)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物體發(fā)出聲音
教師: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們都能根據(jù)不同的聲音猜出說話的小朋友是誰。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鈴鐺或三角鐵)我們來聽聽它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老師輕敲)老師用什么方法使它發(fā)出聲音了?現(xiàn)在怎么沒了聲音?(老師停止了動作,它就發(fā)不出聲音了)
小結:原來物品要運動運動起來,它才會發(fā)出聲音,不動它,就沒有聲音了。
2、感受聲音的不同
(1)老師準備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們做好朋友?這些東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愛惜、保護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氣了發(fā)出的聲音就不好聽了,想不想讓他們發(fā)出好聽的聲音?(一一出示響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 請幼兒敲敲、聽聽,引導幼兒說出清脆的、低沉的聲音,高音、低音)。
(2)老師改變敲物品的快慢,請幼兒聽聽有什么變化。(節(jié)奏快、慢的聲音)
(3) 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剛剛聽到的這些有趣的聲音,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要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這是什么?在哪里會用到它?(做操的操場上、比賽場上、戶外活動時……)在這些場合,它都能幫助我們。如果老師在上課,它突然冒出聲音來會怎樣?(讓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不同的物品發(fā)出的聲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動的快慢也使聲音的節(jié)奏不同,如果我們使用不當,就會成為噪音。老師經(jīng)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聲喊叫,上課用適量的嗓音讀書,為什么?(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3、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教師:生活中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來聽聽這是什么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們會想象到什么事物?
(1)鳥叫聲:這是什么聲音?想一想,鳥兒會在哪里快樂的歌唱?我們也來做一只快樂的小鳥怎么樣?(引導幼兒模仿鳥叫的聲音,做出鳥飛的動作)
(2)馬蹄聲
(3)風聲
(4)笑聲
(5)掌聲
(6)打雷、下雨聲
(7)牛叫聲
(8)公雞報曉聲音
(9)汽車: 聽到汽車的聲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場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雞帶小雞聲音:去捉蟲子
(11)警車聲:警車出動,去抓壞蛋了
(12)加油聲:運動員在賽場比賽
(13)火車汽笛聲:火車在鐵軌上飛馳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jù)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測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老師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聲音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樂隊,我們一起來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讓幼兒聽聽聲音,說出相應的象聲詞。)(分組發(fā)放道具)
小小樂隊
我的沙錘沙沙沙,我的盤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鍋蓋鐺鐺鐺, 有趣的聲音一起來,沙沙砰砰叮叮鐺, 真呀真熱鬧!
小結: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有趣的聲音,小朋友們以后仔細觀察,試著模仿,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引出課題,然后出示了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簡單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對聲音產(chǎn)生興趣,分別感受各種聲音的不同,將目標重點牢牢抓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抓住了一個教育契機,通過口哨出現(xiàn)的不同場合,讓幼兒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聯(lián)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什么聲音不應該出現(xiàn)的場合,引申到讓幼兒知道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接著通過分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多樣性。最后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讓幼兒在演奏中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從而達到目標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合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輕松游戲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高。
8、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含反思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xiàn)轉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xiàn)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jīng)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xiàn)。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xiàn)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9、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蠟燭》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晚飯時間突然停電了,冬天的北方外邊已經(jīng)是昏暗的夜晚,教室內剎那間漆黑一片,大家開始準備照明的辦法。蠟燭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與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讓幼兒認識、了解蠟燭的種類與用途,激發(fā)幼兒對蠟燭的探索欲望和觀察總結的能力。
3、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促進幼兒知識技能的積累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活動準備
香熏蠟、生日蠟燭、大小顏色不同的蠟燭若干、盤子、打火機、水。
活動過程
1、區(qū)角活動
設置觀察角,擺放不同種類、顏色、形狀的蠟燭。引發(fā)小朋友們自主的觀察,教師適時介入,一起了解蠟燭的特點和用途。
2、動手操作點燃蠟燭,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 帶領組織小朋友來到操作臺旁邊,觀察操作臺上的物品,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如干凈透明的玻璃杯,小蠟燭和盤子……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2) 老師想請蠟燭寶寶站起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小朋友們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小朋友們自由發(fā)揮想象。老師示范,有燃燒的蠟燭油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上,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起動手操作,讓自己的蠟燭寶寶站起來。
(3) 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狀態(tài)。
(4) 請小朋友用杯子把燃燒著的蠟燭扣住,仔細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蠟燭熄滅了,不再燃燒了,杯子變黑了,杯底還有點熱,杯壁上還有一層“霧”……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5) 再次點燃蠟燭重復操作,請小朋友用大小不同的杯子同時扣在燃燒的蠟燭上,看看又會發(fā)生什么新的現(xiàn)象呢?
小杯子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短,先熄滅;大杯子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長,后熄滅。
3、有趣的蠟燭花游戲
請小朋友們手拿點燃的大蠟燭和老師一起圍繞在水盆邊,蠟燭油滴落在水中變成漂亮的蠟燭活,有大有小,有紅色的有白色的……在水中很緩慢的變大,變淡……
教學反思
認識和探索環(huán)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并能運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xiàn)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經(jīng)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合并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戲性。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信息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10、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噴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容器內水壓和水速的關系。
2、用實驗的方式驗證實驗結果,并大膽用語言描述。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大水盆,飲料瓶子(瓶身有洞)人手2個,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水,引起興趣。
(1)教師:喜歡玩水嗎?今天可以用什么來玩水呢?玩水時應該注意什么呢?玩水時注意觀察,看看誰能發(fā)現(xiàn)一些秘密或有趣的事情。
(2)幼兒自由結伴玩,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2、談話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事情。
(1)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洞或沉浮)
(2)教師也試試:水從洞里噴出來,像什么?
(3)水噴出來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開始孩子沒有觀察出來,教師就用動作暗示孩子)
(4)幼兒小結:水噴出來的時候離瓶子越來越近,水噴出來的速度越來越慢。
(5)瓶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操作后小結:瓶子里的水越來越少,水噴出來的速度越來越慢,水噴出來的時候離瓶子越來越近。
(6)幼兒噴水比賽,小結。
3、提供新材料(每個瓶子上有兩個孔),讓幼兒再次操作,看看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
(1)出示瓶子(有上下兩個洞),這個瓶子上有兩個洞,這兩個洞里都會有水噴出來,你猜一猜這兩個洞的水水噴的遠?請幼兒說自己猜想的結果并記錄。
(2)動手試一試,結果怎么樣?
下面的洞噴的遠,為什么下面的洞噴的遠?
(3)共同討論,小結:上面的洞離水面近,水少,力量小;下面的洞離水面遠,水多,力量大。這種力量叫水壓,下面的洞水壓大,噴的遠,上面的洞水壓小,噴的近。
4、幼兒延伸游戲。
(1)幼兒帶著問題回去探索操作思考,怎么讓瓶子里的水從洞里流不出來?總結提升日常生活經(jīng)驗。
(2)科學區(qū)或水區(qū)投放各種大小不一的瓶子,上面有不同數(shù)目的洞,讓幼兒自由探索。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作為針對幼兒實施的科學啟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兒掌握科學知識的數(shù)量,而是重在激發(fā)幼兒認識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與探究科學真理的欲望,鼓勵幼兒主動求知,培養(yǎng)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1、在選材上,我選擇了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征的內容。 水是孩子常見的,幼兒都喜歡玩水,每次他們洗手,洗澡時都要好好地玩一番,把手壓在水龍頭噴水或讓水順胳膊流下來等等,如何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對生活中的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積極探索思考,積累日常生活經(jīng)驗,于是我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有趣的噴水>>。
2、提供足夠的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 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不同瓶蓋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同層次的材料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所以孩子在玩中很自然,興趣濃厚,大大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提供了一個寬松自然的探究,交流的平臺。<<有趣的噴水>>這一科學活動中,幼兒興趣被激發(fā),自主探索是本活動的精髓,先玩身上有一個洞的瓶子,探索發(fā)現(xiàn)瓶子裝進水時有哪些變化,通過操作得出水壓和水速的關系,接著的噴水比賽游戲,讓幼兒再次感知了水壓和水速的關系,并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讓自己瓶中的水噴的遠,隨后在已有噴水經(jīng)驗的基礎上,再讓幼兒玩有兩個洞的瓶子,并圍繞哪個洞的水噴的遠這一問題,讓孩子由猜測——操作——驗證,通過具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正確與否,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
4、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 活動中,教師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提問起著引領幼兒、支持幼兒活動的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幼兒在問題中思考,在問題中操作,使他們的雙手和大腦都與教師積極互動,以達到最佳效果。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一位積極、有效的參與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發(fā)現(xiàn),一起興奮,同時教師又是一位良好師生互動的創(chuàng)造者,幼兒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活動的結尾教師又拋出一個問題,幼兒帶著問題再次游戲,為本次活動做了一個有效的提升,整個活動都是幼兒自己玩,在玩中學,在玩中建構提升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
活動中的不足: 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孩子們興趣濃厚,有一些小節(jié)地方還可以再改進。
1、活動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探討再多些,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誰的方法更好。
2、操作材料可以更豐富些,結尾時加上水槍等會更有趣。
11、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一些小朋友圍在一起議論紛紛。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他們是對地上的落葉展開討論。都爭先恐后地說自己見過的葉子,有樹木的葉子、有花草的葉子、蔬菜的葉子。孩子們對自己身邊熟悉的葉子充滿了好奇,有說不完的話題。所以,我們決定一起來探究《有趣的葉子》。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各種葉子的外形特征,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并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2、了解葉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發(fā)幼兒想象,創(chuàng)編葉子飛舞的動作并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
4、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熱愛,發(fā)揮想象來創(chuàng)作美工作品。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葉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據(jù)葉子的外形特征進行分類。
2、了解不同形狀的葉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狀的葉子進行美書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 帶幼兒參觀植物園,收集各種落葉。
2、 錄音機 、磁帶、彩條、大畫紙、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葉子嗎?(喜歡)你們想了解葉子的秘密嗎?<.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今天我們就和葉子做朋友,一起來認識它,了解它。
二、 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把幼兒分五組,每組擺放一藍葉子供幼兒自由選擇)。
1、 觀察葉子的形狀及顏色。 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葉子都一樣嗎?”給幼兒自由談論的時間,相互交流、分享經(jīng)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葉子的形狀像什么?同時讓幼兒在白板上用線條畫出葉子的輪廓,進一步熟悉葉子的外型。
3、組織幼兒觀察松樹和銀杏樹的葉子,讓幼兒說說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用處,幼兒討論后教師進行小結。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串葉子,做掛飾。每個幼兒拿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固定在彩條上,掛在脖子上。
三、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教師交代游戲的規(guī)則:游戲開始,幼兒聽音樂可拍手自由動作,去尋找與自己有同形狀葉子掛飾的同伴,當音樂停止時,相同葉子掛飾的幼兒要站在一塊,可兩人一組,也可三人、四人一組,游戲進行2—3次,每次可鼓勵幼兒尋找更多的同伴。
四、創(chuàng)設情境,隨音樂的旋律,表現(xiàn)葉子的飛舞:
1、 教師:“一部分樹木和植物在秋天時,葉子會伴著秋風漸漸的飄落,你們見過飄落著的樹葉嗎?那是什么樣的?”啟發(fā)幼兒用肢體動作來模仿被風吹起的落葉。
2、 欣賞音樂幼兒自由表現(xiàn)。
根據(jù)幼兒的能力教師可用語言情境隨機啟發(fā)幼兒表現(xiàn)各種動態(tài)的葉子(如:輕輕用手或身體的擺動表現(xiàn)葉子隨微風忽忽悠悠的飄落,急速的扭動或打圈表現(xiàn)葉子被大風吹的亂舞,靜止的造型表現(xiàn)葉子靜靜的躺在地上……)
活動延伸
幼兒進行樹葉拼貼畫的創(chuàng)作。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幼兒看VCD,讓幼兒聯(lián)想到自己觀察到的風吹葉落,外出秋游等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睡在地上的情景,幼兒就能模仿、想象樹葉飄動的姿態(tài)。掃樹葉游戲,讓幼兒用各種肢體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兒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美,自我欣賞,從而獲得參與活動的滿足感。整個活動幼兒是通過看、聽、唱來完成的,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作協(xié)調能力,同時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為此,我將以《綱要》為指導,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在這個課前組織幼兒參加一次秋游,效果會更好,更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活動將更加豐富和深化。
1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復制》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復制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復制現(xiàn)象的興趣。
2、嘗試簡單的復制方法,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視頻《有趣的復制》、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第一次:每組紙若干、勾線筆、餅干樣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機、印泥、錢幣、印花機若干,分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蛋糕師引題,感受復制的特性(一模一樣)
1、今天,我這個蛋糕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盤新鮮出爐的餅干,請你們仔細瞧一瞧?
2、這是什么餅干?(跟周圍的小朋友比較餅干的特點)
小結:是的,我烤出來的是大小、形狀都是一樣的小魚餅干。
二、幼兒設計樣板圖第一次,引出復制的概念。
材料準備:筆每桌5支、餅干樣品5-7、樣板泥、教師樣板泥等。
1、出示樣板圖,提出設計要求
教師介紹高點的步驟。
2、介紹材料,幼兒首次操作
你看,我為大家準備了筆、樣板紙,請你們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一個餅干樣板圖,記得和樣品要一模一樣。
3、驗證比較
你設計了什么餅干,用了什么方法?(印畫、臨摹)
還有什么方法?
小結:像剛才幾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復制。
三、第二次操作,嘗試多種復制方法
1、介紹材料與操作要求
重點介紹復寫泥。
2、幼兒操作、比較作品
你用了什么方法?復制了什么圖形。
小結:剛才嘗試了用印花機、復寫紙、印模、銀幣拓印這四種材料都成功地復制了餅干圖樣,恭喜過關!
四、觀看視頻拓展經(jīng)驗,感受復制的便捷。
1、生活中的復制現(xiàn)象
你還見過那些復制品?
2、觀看視頻拓展經(jīng)驗
幼兒觀看一段制作月餅的視頻
提問:月餅是怎么復制出來的?她的復制工具在哪里?
有了這個機器有什么好處?——便捷、快速、方便
五、制作餅干,生活應用
1、出示糕點師工具,示范制作方法,講解要求。
2、背景音樂,幼兒制作
結束:這下蛋糕師將你做的餅干送去烘烤吧!
活動反思:
讓孩子操作,在操作體驗中,感受到復制的神奇。在這之后,再認識不同的復制方法,知道利用科學技術復制的神奇。這樣,孩子們從最貼近自己的操作的認識,向未知的拓展,更循序漸進。
13、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噴泉》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探究活動,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操作感知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
3、在活動中體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一樣大小的瓶子、瓶蓋(孔的大小相同、數(shù)量不同)、大小粗細相同的針管、水、水盆、地毯、報紙、記錄表格、抹布。
2、幼兒經(jīng)驗準備:會玩噴泉。知道用力大,水噴得高;用力小,水噴得低。
活動過程:
(一)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
1、提出問題:
幼兒充分體驗玩“噴泉”的樂趣,并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為什么?”
2、幼兒猜想并記錄: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實驗驗證: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問題和發(fā)現(xiàn)并給以適時的支持與幫助。
預想與對策:
(1)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沒有注意到要進行比較才能分辨出哪個噴泉的水柱噴得高: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指導幼兒合理的分工與合作,輪流使用操作材料,邊操作邊觀察。
4、結果與討論:
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獲得一個孔的噴泉噴得高、兩個孔的噴泉噴得低的經(jīng)驗。
(二)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
1、提出問題:出示三個孔的噴泉,并提問:“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為什么?”
2、幼兒猜想: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能闡述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預想與對策同上)
4、結果與討論:
知道一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三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并能夠歸納出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的新經(jīng)驗。
(三)游戲:看誰的噴泉能噴到報紙上
(四)活動延伸:怎樣才能使噴泉的水噴得更高?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是在學習了《指南》之后設計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選材取自于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在演繹著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先猜想,再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總結。老師只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便循著這一線索探索起來,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都在積極的參與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樂噴泉,都特自豪。相信他們以后會愛上科學探索活動的。
14、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鏡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2.通過交流,讓幼兒了解鏡子的種類和用途。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嘗試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2.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上面標有數(shù)字“1”、“2”、“3”)
3.放大鏡、凸透鏡、凹透鏡等。
活動過程
一、 猜謎導入,認識鏡子。
師:今天老師帶了個謎語給小朋友猜,謎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問它是誰,它說你知道。你們猜到是什么嗎?
二、 自由探索鏡子的奧秘
1.師:對,是鏡子。你們想不想拿鏡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師:但老師有個要求:拿到鏡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鏡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覺怎么樣?你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鏡子有什么本領?
3.師:聽清老師的要求嗎?
4.幼兒自由探索。
5.請幼兒回答:鏡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覺怎樣?
教師小結: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滑的。
6.誰跟大家介紹下,你剛才是怎樣玩鏡子的?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有什么本領?
?、倌闶窃鯓油娴溺R子?
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鏡子可以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后面的小朋友。
7、剛剛××小朋友是在陽光下玩的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吧!
?、訇柟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趬ι蠟槭裁磿泄獍?(鏡子將陽光反射到墻上就產(chǎn)生了光斑。)
?、蹓ι系墓獍邥訂?
?、苣闶窃鯓幼屗鼊拥?(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墻上產(chǎn)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三、 探索哈哈鏡(第二次嘗試)
1.師:今天吳老師還帶來了幾位大鏡子朋友,你們到鏡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鏡子里有什么變化?
2.幼兒分組嘗試、觀察、交談。
3.嘗試后提問:你在每面鏡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號鏡子里照出的人和原來一樣;×號鏡子照到的人變得又矮又胖;×號鏡子照到的人變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嘗試)
1.咦!同樣是三面鏡子,為什么你們照出來的樣子會不同呢?
2.幼兒分組嘗試:請你們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3.請幼兒回答。誰來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發(fā)現(xiàn)原來它們的鏡面不同?!撂栫R的鏡面是平的;×號的鏡面是凸的;×號鏡的鏡面是凹的。我們把鏡面是平的,稱為平面鏡;鏡面往外凸的,稱為凸面鏡;鏡面往里凹的,稱為凹面鏡。
四、 探索發(fā)現(xiàn)鏡子的用途
1.師:你還在哪里見過鏡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兒講述。
3.師:工人叔叔用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鏡子。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鏡子嗎?(出示各種鏡子)
五、照鏡子
1.介紹規(guī)則。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玩照鏡子的游戲吧,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你們鏡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鏡人的動作,擺出相應的鏡面動作。
2.請幼兒兩人一組自由結伴,玩游戲。
3.幼兒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活動反思:
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赡苁且驗殓R子是我們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鏡子,每個人都照過鏡子,認識鏡子。(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孩子們雖然認識鏡子,喜歡照鏡子,但對鏡子的了解還不是很多,而且鏡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鏡子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泛,孩子們能通過這一科學活動了解很多科學知識。 探索學習是幫助幼兒形成直接經(jīng)驗的有效方式。幼兒在活動中帶著問題和已有經(jīng)驗自主操作材料、親身感受與直接體驗、發(fā)現(xiàn)并自己得出結論,形成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這種學習方式對幼兒科學教育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激發(fā)幼兒這種自主學習的興趣,敢于讓幼兒發(fā)表意見,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本次活動的前期試教中,在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環(huán)節(jié),我總怕幼兒說不到位,總是急于要求幼兒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礙了幼兒的思考,活動中就缺乏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氛圍。經(jīng)過眾多老師的指出后,我認識到了這一點,教師在活動中應適當?shù)囊龑в變?,要幫助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jīng)歷,激發(fā)幼兒大膽表達,才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形成很好的科學探索氛圍。 總之,科學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在活動前的精心準備,只要教師充分考慮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怎樣引導幼兒,活動就會成功一半。
15、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舌頭》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了解人的舌頭、動物舌頭的特征及作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學會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3、激發(fā)幼兒觀察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兩杯水、青蛙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了解人體舌頭的功能。
1、品一品,嘗一嘗。
桌上放兩杯水,分別是鹽水和糖水,讓幼兒觀察。
(1)桌子上有兩杯水,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2)其實一杯是糖水一杯是鹽水,你能看出哪杯是鹽水哪杯是糖水嗎?
(3)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呢?我們的舌頭還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們的舌頭長什么樣?請小朋友相互觀察一下。(扁扁的、寬寬的、淡紅色、均勻小顆粒)
2、想一想、說一說。
(1)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人體的舌頭作用真大,不僅能嘗出各種味道,<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還能幫助我們說話、唱歌,舌頭還是攪拌機呢,能幫助牙齒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頭生病了或受傷了,我們一定覺得很痛苦,我們應該怎么樣保護自己的舌頭呢?
教師小結:我們吃東西不要吃太辣、太燙或太冷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著舌頭,保持口腔衛(wèi)生。
二、探討青蛙舌頭的特點及作用。
小動物們有舌頭嗎?人的舌頭有很多作用,小動物們的舌頭也有很多作用。
1、議一議。今天我們教室還來了一位小動物(青蛙),你們知道它的舌頭有什么作用嗎?(捉蟲子)小朋友們,它是怎么用舌頭捉害蟲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蟲的情景。
問:青蛙的舌頭有什么特點?
青蛙的舌頭長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滿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蟲,將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學一學。啟發(fā)幼兒用手部動作邊學習青蛙捉蟲。
三、觀察并談談其它有趣的舌頭。
1、猜一猜。看圖片,啟發(fā)幼兒討論。
問:這些舌頭有什么特征?猜猜他們分別是誰的舌頭?
2、操作游戲"找舌頭",讓幼兒給動物和相應的舌頭連線。
3、談一談。觀看PPT。
(1)啄木鳥的舌頭上帶鉤,能伸進樹皮里勾出害蟲。
(2)蛇的舌頭是裂開的,可以用來捕捉外面的氣味。
(3)老虎的舌頭上有很多肉刺,能幫助老虎把骨頭上的肉舔干凈。
(4)炎熱的夏天,小狗的舌頭能流出汗水,幫助它散熱,可以涼快些。
(5)食蟻獸的舌頭又長又圓,能伸進蟻窩,吃掉白蟻。
問: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舌頭也很有趣?
四、活動結束。
人和動物的舌頭這么有趣、能干,以后要保護自己的舌頭,保護動物,還要多留心,觀察其它動物,去發(fā)現(xiàn)一些更有趣的舌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先讓幼兒了解人類舌頭的味覺功能,再提問"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么作用?"引導幼兒積極討論,使整個活動氣氛都活躍起來,再引導觀察動物的舌頭。在幼兒猜測這是誰的舌頭時,我先讓幼兒小組討論操作"給動物找舌頭"提高幼兒的興趣,然后再講述每個動物的舌頭特點和作用。活動中我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學會了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16、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蝸?!泛此?/h3>
活動設計背景
學校地處山區(qū),幼兒經(jīng)常在上學途中或學校的花壇里找小動物來玩,特別喜歡小蝸牛,經(jīng)常找來蝸牛放在小書包里,于是我想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親近大自然的意識,利用家鄉(xiāng)現(xiàn)有的教具,和幼兒一起進行科學探究。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邊感興趣的小動物,了解小蝸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興趣,好奇愛問。
3、能通過收集、觀察、繪畫等多種活動進行探究,并學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簡單的猜想,能大膽與同伴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觀察蝸牛的興趣,能大膽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知道蝸牛對農作物的危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捉蝸牛,每人準備一個盛有蝸牛的昆蟲盒。
2、《學前班科學活動上冊》第1至2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蝸牛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昆蟲盒里的蝸牛,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蝸牛的外形特征。
提問:(1)蝸牛是什么樣子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長在哪里?它的觸角有什么用?捕捉蝸牛時,為什么常??床灰娝念^?
(3)蝸牛的殼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4)蝸牛的怎樣走路的?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一條線呢?
二、討論活動: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過冬天的?
小結:蝸牛生活在墻邊、草叢、樹根、葉子背面等陰暗潮濕的地方。(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它喜歡吃綠色植物,特別是蔬菜。蝸牛冬天躲進殼里,用粘液封閉殼口,十分耐饑。由于蝸牛的腹足會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會留在一條白線。為了保護自己,它常常在頭縮進硬殼里。
三、談話活動:蝸牛的危害。
引導幼兒看《學前班科學活動課上冊》第1頁,了解蝸牛的危害。
四、游戲活動:幼兒學蝸牛爬。
五、畫一畫:我見過的蝸牛。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jīng)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么時, 對于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7、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小車》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近段時間本班有部分幼兒會帶一些小磁鐵到幼兒園來,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對這個特別感興趣,而且還能玩出很多花樣。并且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基本了解了磁鐵能吸鐵的特性。看到孩子們對磁鐵這么感興趣,我想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磁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及感受磁鐵的兩極性。
2、情感目標:了解磁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3、技能目標:善于用各種方法來玩耍磁鐵,并在玩耍小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磁的兩極性。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知磁鐵的特性并通過玩耍小車的過程感受磁的兩極性。
教學難點:部分幼兒缺乏動手操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并感受磁的兩極性。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紙杯,里面裝有回形針,小鐵片,小塑料片,小紙片。
2、每組幼兒一套磁力小車,每組4名幼兒,各有兩個。磁力小車的樣式是兩頭裝有磁鐵。
3、每位幼兒一塊磁鐵。
4、磁鐵應用的PPT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huán)節(jié):老師通過隔著一張白紙讓小鐵片跳舞的魔術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并引出主題磁鐵。
2、 基本環(huán)節(jié):給幼兒分發(fā)紙杯和磁鐵,鼓勵幼兒玩耍,并在此過程中讓幼兒溫習已經(jīng)了解的磁鐵的特性。(.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在幼兒玩耍結束后,通過提問引導,讓幼兒自己說出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在幼兒興致正濃的時候,老師用擬人的手法告訴幼兒磁鐵先生為了表揚大家發(fā)現(xiàn)了它吸鐵的本領還想和小朋友再玩一個游戲,然后老師利用“魔法變變變”的方式把剛才的磁鐵變成已準備好的磁力小車,告訴幼兒磁鐵先生就藏在小車上。在發(fā)給幼兒玩耍之前給幼兒一個小任務,找到磁鐵先生藏到了哪里。
先讓幼兒各自玩耍,并引導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小車的兩頭可以吸在一起,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磁鐵在小車的兩頭。
接下來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項比賽,幼兒4人一組,共有8個磁力小車,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最快地連在一起。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之間可以相互吸引。第二次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一個推著一個跑得最遠。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之間還能相互排斥。
游戲結束后,老師帶領幼兒一起總結剛才發(fā)現(xiàn)的磁鐵的小秘密,幼兒可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磁鐵的兩極性。
3、 結束環(huán)節(jié):幼兒自由玩耍小車,并可以和其他的幼兒自由組合玩耍,進一步感受玩耍小車的樂趣。并在玩耍結束后請幼兒為大家展示自己連接的各種各樣形式的小車。
4、 延伸環(huán)節(jié):為幼兒播放講解磁鐵應用的PPT,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冰箱的門上,黑板上各種各樣的粘鉤,磁懸浮列車,指南針等都是利用了磁鐵。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缺少一些教學理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jīng)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本次活動基本上還是尊重了幼兒發(fā)展學習的規(guī)律,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并且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性,有充分的自由空間。在游戲過程中既有自我探索的部分,也有與小組協(xié)作的過程,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以及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
?、茖處煂I(yè)發(fā)展的反思:基本了解幼兒的已具有的關系磁鐵的經(jīng)驗水平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參與較少,主要以組織和引導幼兒為主,讓幼兒能有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菍熡谆拥姆此迹涸诨顒舆^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個體差異的存在,調整活動時間,以及對不同的幼兒引導的方式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次活動主要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耍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教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但個別幼兒還不能完全地自主觀察與參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合理的引導,使幼兒都能達到各自的發(fā)展水平。
4. 這節(jié)課在游戲活動設計上還可以更新穎,比如用一根細棍穿過兩個環(huán)形磁鐵,并讓這個兩個磁鐵想排斥,上面的磁鐵就懸浮在空中,這可以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磁鐵相互排斥,并簡單、初步感受這一特性在磁懸浮列車中的應用。
18、幼兒園大班科學《益智游戲連連看》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的不同形式,掌握“連連看”的玩法。
2.能注意觀察游戲畫面,善于思考靈活進行判斷。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平面和立體游戲,掌握連連看游戲的玩法。
活動難點:及時發(fā)現(xiàn)三點連成一線并進行圍堵。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九宮格、寬闊的場地、藤圈、玩具等。 經(jīng)驗準備:幼兒了解五子棋的基本玩法。
(一)游戲熱身環(huán)節(jié):五子棋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回憶五子棋的基本玩法。
1.我們都玩過五子棋,誰來說一說玩五子棋時候怎樣就算贏了?
2.怎樣才能防止自己輸了呢?
(二)游戲基礎部分:平面連連看
1.出示平面連連看,請幼兒觀察特征。
(1)請你說一說在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2)這里只有圈,沒有棋子,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輸了還是贏了?
2.介紹平面連連看游戲的玩法
(1)教師講解游戲玩法:把 3 張相同物品放在圈里,能連成一條線就算完成,看誰
活動過程最先用 3 物品連成一條直線。
(2)提問:三個物品都可以怎樣連,請幼兒試一試。
(3)教師小結:平面連連看需要有 9 個圓圈,把 3 個相同的物體連成一條直線或者
斜線就算勝利。當別人已經(jīng)連起 2 個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
3.幼兒分組挑戰(zhàn)游戲:連連看
(1)請幼兒自愿結組,兩人一組。
(2)每個人選擇不同的玩具,準備開始游戲。
(3)兩人對決,看誰最先獲得勝利。
(4)教師小結:兩個人游戲的時候你怎樣才能最快的連城一條線。
(三)游戲結束部分:立體連連看賽
1.將全班幼兒帶到戶外參加游戲
(1)幼兒自愿分成兩隊,每隊選出一個組長。每隊選擇 1 種操作玩具。
(2)介紹戶外連連看游戲的玩法。
教師介紹玩法:每隊 9 人,分兩隊站好,游戲開始后,每隊幼兒要商討如何進行分工。場地上沒有 9 個圓圈,我們需要先擺上 9 個圓圈,然后在進行游戲。誰負責擺圈,誰負責投放玩具或調整玩具的位置。哪隊最先完成 3 個物品的連連看,即為勝利。
(3)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提示幼兒在完成本隊 3 個物品連連看的同時,要注意防守。
(4)討論:玩立體連連看的時候和平面有什么不同? 你們遇到了哪些問題?
教師小結:玩益智游戲能讓我們小朋友動腦筋思考問題,連連看的時候能培養(yǎng)小朋友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在小組游戲中,大家一起進行分工,小朋友以后要多進行這樣的游戲。
活動延伸:根據(jù)幼兒對游戲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把 9 宮格的連連看,變成 16 宮格或 25 宮格。
活動反思
(一)教師方面:
1.游戲設計突出游戲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挑戰(zhàn)性。
在連連看的游戲中,幼兒感受到游戲的快樂,同時每個層次中幼兒始終都在活動中進行操作,或個別或小組,體現(xiàn)每個人的價值。三個層次的設計不斷提升的難度,讓幼兒在游戲中不斷迎接挑戰(zhàn)。
2. 本次活動互動性。
當把平面的游戲變成立體游戲時,游戲相應的難度也增加了,這時教師能夠給孩子們提供和周圍人互動的機會,問題解決了,同時幼兒又多了一種向他人求助的方式。
3.材材料準備簡單,易于操作。
(二)幼兒方面:
1.參與游戲積極性高。2.幼兒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學習,了解游戲玩法。3.幼兒間有分工、合作,體現(xiàn)幼兒的學習意識。在這個活動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根據(jù)幼兒能力水平,把三個物體的連連看,變成四個物體的和五個物體的連連看。把九宮格變成十六宮格和二十五宮格。系列活動的開展能讓孩子們越來越喜歡這個游戲,同時更愿意參加各種挑戰(zhàn)活動。
19、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小偵探家》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細致觀察、遷移經(jīng)驗,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方法進行破案。
2.感受對人物、場景等的觀察在偵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動物的腳印。
材料準備:課件,幼兒偵探卡人手一張,筆若干,偵探道具(眼鏡,放大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幼兒猜測,激發(fā)幼兒推理的欲望。
1.引導語:老虎媽媽開了一間開心超市,生意可好了,每天來買東西的顧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老虎要整理貨物,清點商品數(shù)量。
2.幼兒對照自己的清單卡,記錄數(shù)量。
引導語:老虎媽媽請小朋友們幫忙清點貨架上的商品,核對一下貨架上的商品和單子上的數(shù)量是否一樣?算出來的單子仔細觀察一下,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3.小結:貨架上少了1罐蜂蜜、2個蛋糕、3瓶牛奶。
4.提問:那少了的1罐蜂蜜,2個蛋糕,3瓶牛奶可能會是誰拿走的呢?
師:你們說得都有可能,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偵探,一起去超市找找線索吧!
(二)依據(jù)線索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圈定嫌疑人。
1.線索一:腳印。
(1)引導語:在案發(fā)現(xiàn)場,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腳印,腳印分別是哪幾只小動物留下的?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
(2)引導幼兒將留下的腳印與相對應的動物找出來,并在偵探卡的第一行做上記號。
2.線索二:帽子。
(1)引導語:除了腳印,還留下了什么線索?帶著帽子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監(jiān)控里發(fā)現(xiàn)了這些小動物帶著帽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片,仔細找找看。
(2)請你們把帶帽子的嫌疑人也找出來,在第二行里做上記號。
3.線索三:目擊者。
(1)引導語:除了發(fā)現(xiàn)的腳印和戴帽子外,我們還找到了一位目擊者。
(2)目擊者:我看見拿走蜂蜜、蛋糕和牛奶的人帶著黑色墨鏡急沖沖地拿著東西就跑走了。
(3)引導幼兒根據(jù)線索觀察圖片,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偵探卡的第三行。
(三)幼兒嘗試整合推理出的線索指定嫌疑人并結案。
1.思考:根據(jù)線索找到了這么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誰最有可能是拿走東西那呢?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的偵探卡,想一想并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推理:
引導語:要滿足以上三條線索的動物才是最大的嫌疑人,誰是最可能拿走蜂蜜、蛋糕和牛奶呢?。(雞)
3.結案,了解真相。
師:你們都說雞的嫌疑最大,雞可能就是拿走東西的人。那雞為什么會拿蜂蜜、蛋糕和牛奶呢?
師:那我們一起去問問雞媽媽,聽聽雞媽媽會怎么說。
小結:原來真的是雞媽媽拿的東西,幫助別人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去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今天小偵探們的表現(xiàn)都不錯,幫助超市主人老虎媽媽破了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仔細觀察,遇到事情多動腦筋,相信你們會是個厲害聰明的小偵探家。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在閱讀區(qū)投放有關找不同、走迷宮等益智性的書籍,激發(fā)幼兒進行探索與思考。
2.家園共育:請家長有機會可以帶幼兒去體驗偵探游戲。
活動反思:
結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導入“小伴龍”,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讓幼兒扮演“小小偵探家”幫助小伴龍找出嫌疑人,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方法進行破案,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動腦筋想問題尋找答案。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夠通過線索找出對應的嫌疑人,但是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結合三條線索進行推理時,部分幼兒沒有推理出雞媽媽是最大的嫌疑人,可能是幼兒沒有抓住“要滿足以上三條線索的動物才是最大的嫌疑人”這個條件。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找到的線索結果并進行分享。
20、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陀螺》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認識陀螺的結構,學習陀螺的制作方法,在感知陀螺旋轉的過程中初步探索其旋轉的速度和陀螺軸的位置、轉動平面的光滑度的關系。
2.探索影響陀螺轉動的條件,學習用符號等方式自主記錄探索結果,并利用陀螺轉動的探索結果進行繪畫。
3.體驗陀螺轉動和科學探索的樂趣,初步發(fā)展大膽猜測-實驗驗證-分析記錄的科學思維。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二、活動準備:
1.認知準備:陀螺轉動游戲的經(jīng)驗
2.材料準備:
(1)①網(wǎng)絡游戲《旋風陀螺》;
?、谡n件;
?、壑谱?、探索陀螺和繪畫的視頻;
?、芪⑿判〕绦颉昂煤灐?
⑤手機或平板;
(2)學習記錄單(《陀螺轉動軸的位置對轉動的影響》、《平面的光滑度對陀螺轉動的影響》)
(3)硬紙板若干塊、剪刀、油畫棒、一次性木質筷子、大紙盤;
(4)黃、藍色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硬紙板各一塊。
3. 環(huán)境準備::寬闊的居家環(huán)境,桌面、涼席、大毛巾、沙發(fā)等平面。
三、活動重難點:
1.陀螺轉動和陀螺軸的位置、轉動平面的光滑度的關系的探索實驗。
2.學習用符號等方式自主記錄探索結果。
四、教學過程:
學習步驟起止時間
(’”-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媒體資源
設計意圖
導入環(huán)節(jié)00'05''-01'32''幼兒操作體驗網(wǎng)絡小游戲《旋風陀螺》,激發(fā)活動興趣。語言引導,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網(wǎng)絡小游戲中動態(tài)、比拼的陀螺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
認識環(huán)節(jié)01'33''-02'30''了解陀螺的類型、構造。從陀螺的多種類型中總結它的核心構造——陀螺面和陀螺軸,為后續(xù)制作陀螺奠定經(jīng)驗基礎。
課件展示陀螺的多種類型,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直觀展現(xiàn)陀螺的構造。
制作環(huán)節(jié)02'31''-04'50''從家中尋找合適的材料自主制作陀螺,并用喜歡的花紋裝飾陀螺。介紹制作材料并示范陀螺的制作方法。
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一目了然,便于孩子選擇合適的材料開展活動。制作陀螺的視頻也為孩子的手工制作提供參考。
探索環(huán)節(jié)04'51''-17'15''通過猜測、實驗、記錄等一系列科學形式完成探索活動。展示實驗材料、講解學習記錄單、示范實驗過程。
探索一:陀螺轉動軸的位置對轉動的影響;
探索二:平面的光滑度對陀螺轉動的影響。
考慮到居家環(huán)境幼兒難以記錄紙質學習單,我們采用小程序“好簽”,讓幼兒在手機或平板上也能輕松快捷地完成學習單。
繪畫環(huán)節(jié)17'16''-21'58''幼兒在居家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繪畫,并自行選擇不同的方式裝飾紙盤、分享畫作。介紹繪畫所需的材料,展示繪畫過程和成品。
視頻呈現(xiàn)繪畫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清晰明了,制作過程一目了然。
五、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居家環(huán)境的因素,以孩子喜歡的陀螺展開認識、探索、繪畫一系列的活動,活動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家里隨手可得的,探索的環(huán)境也是家里具備的,這便于孩子開展活動。整個活動以陀螺的構造——陀螺軸和陀螺面為中心,教師先從認識陀螺開始活動,為接下來探索活動建立經(jīng)驗基礎;接著制作陀螺也為探索和繪畫活動作出材料準備;而探索活動中得出的結論也為最后的繪畫環(huán)節(jié)提供理論基礎,服務于活動的需要,活動的整個流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
21、大班科學《動物保護色》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2.能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會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感受動物保護色的神奇,萌發(fā)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熊二捉迷藏》課件、有關動物保護色及應用的課件和錄像、磁性黑板、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背景音樂等。
三、活動過程:
1.以游戲“捉迷藏”導入,在情境中激發(fā)幼兒了解對動物保護色的興趣。
1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說出熊二衣服的特點。
(2)繼續(xù)演示課件,以“熊二捉述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熊二兩次躲藏的位置并進行標注。
教師小結:熊二為了隱藏自己,它躲藏的地方與身上的衣服顏色和花紋差不多。
2.動物搜尋,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了解并交流不同動物的保護色,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繼續(xù)以“捉迷藏”情境引導幼兒觀看錄像,了解動物保護色。
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都有誰?藏在什么地方?
教師小結:這些顏色是動物用來保護自己的,是它們的保護色。
(2)請幼兒幫小動物利用保護色玩“捉迷藏”,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進一步理解保護色。
(3)課件展示,經(jīng)驗分享,引導幼兒了解其它動物的保護色。
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保護色?
教師展示各種動物課件,進一步了解不同動物的保護色,豐富幼兒對保護色的認識并進行小結。
3.視頻欣賞,在分享中提升幼兒經(jīng)驗,了解動物的不同保護色。
(1)觀看視頻“變色龍”,了解變色龍保護自己的特殊方法。
(2)觀看過程中提問:它變成了什么顏色?引導幼兒觀察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變色龍的保護色更神奇,它的皮膚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來保護自己。
4.播放課件,聯(lián)系生活,了解人們對保護色的利用。
(1)猜猜看:以穿不同服裝的軍隊在森林里行軍打仗為例子,引導幼兒思考:“他們誰能取勝,為什么?”
(2)播放錄像,引導幼兒通過視頻驗證自己的想法。
(3)結合課件,拓展幼兒經(jīng)驗,加深幼兒對保護色的了解,并進行小結。
5.以游戲鞏固對保護色的認識,進一步體驗探索的快樂。
游戲“快樂大躲藏”,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尋找隱藏的動物,并通過動物自身的保護色進行躲藏。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到戶外玩“捉迷藏”的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2.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動物保護色的知識,并充分利用保護色進行奇思妙想。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從幼兒學科學、幼兒認知的特點出發(fā),教學結構嚴謹,各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投入,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顒又欣胮pt解決難點,既符合幼兒游戲的特點,又達到教學目標,并且充分利用了電教手段,易于幼兒理解和記憶。
2、有個別孩子參與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孩子對動物的保護色,了解不多,使他們在活動中興趣不高。但教師要注意到這些孩子,主動發(fā)問,積極互動,效果會好些。
22、大班科學《熄滅的蠟燭》教案反思
活動名稱:熄滅的蠟燭
年齡段和領域:大班科學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2.觀察、思考用玻璃杯熄滅蠟燭的現(xiàn)象,探究讓蠟燭熄滅的方法。
3.對蠟燭燃燒、熄滅的現(xiàn)象感興趣,知道使用蠟燭時要注意什么。
4.對蠟燭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重點:
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活動難點:
知道蠟燭熄滅的時間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小盤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蠟燭的用途
1.出示圖片引出蠟燭
提問:小明的書包里都會有什么?每次必須帶的是什么?
小結:小明每次都會帶很多東西幫助他完成探險活動,但是每次必須帶的是蠟燭。
2.結合幼兒已有經(jīng)驗了解蠟燭的用途提問:你們都見過它嗎?在什么時候會用到它呢?
小結:在生活很多地方都會見到我,我會給大家?guī)砜鞓泛凸饷鳌?/p>
3.啟發(fā)幼兒思考,小明探險為什么要帶著蠟燭。
提問:小明為什么每次山洞探險的時候都要帶著蠟燭?
小結:有的朋友說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用來嚇唬野生動物,蠟燭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讓我們跟著蠟燭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過實驗,探索讓蠟燭熄滅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一)操作一:蠟燭燃燒與空氣有關系1.引導幼兒初步猜想熄滅蠟燭的方法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熄滅燃燒的蠟燭?
小結:我們可以用吹、扇、和水等這么多的方法讓燃燒的蠟燭熄滅。
2.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想用瓶子將蠟燭熄滅的方法提問: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樣熄滅燃燒的蠟燭呢?
小結:小朋友說可以用瓶子底部壓蠟燭、用瓶子邊緣撥動蠟燭、用扣的方法熄滅蠟燭。
提問:扣住蠟燭,蠟燭真的能熄滅嗎?
3.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猜想的方法實驗要求:(1)玻璃瓶要輕輕的扣住蠟燭,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蠟燭;
(2)認真觀察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4.分享交流
提問: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它的火焰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將蠟燭扣住就會熄滅?
小結:在燃燒的蠟燭上扣上玻璃瓶,蠟燭就會慢慢的熄滅。這是因為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空氣用完了,它也就熄滅啦!
5.利用實驗結果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問: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帶蠟燭?
小結:原來小明帶蠟燭是為了看看山洞里有沒有空氣,沒有空氣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瓶子大小有關系。
1.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想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瓶子大小的關系提問:將兩個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你覺得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2.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要求:(1)玻璃瓶要輕輕的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
(2)認真觀察兩個瓶子里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3.分享交流
提問:兩個瓶子同時扣住蠟燭上,發(fā)生什么事情?為什么蠟燭熄滅的時間會不一樣呢?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小瓶中的蠟燭先熄滅。這是因為大瓶里面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就比較長,小瓶里面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就短,所以先熄滅。
三、探索讓蠟燭繼續(xù)燃燒的方法,進一步感受蠟燭燃燒離不開空氣
1.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游戲“拯救火焰”
提問:小蠟燭跟我們玩游戲玩的真開心,它說我被瓶子扣住了,當我快要熄滅的時候誰來救救我,讓我繼續(xù)燃燒,不要熄滅。我們可以怎樣幫助蠟燭讓它繼續(xù)燃燒呢?
小結:讓空氣流進玻璃杯內,蠟燭就會進行燃燒下去,有了空氣蠟燭才能燃燒,就像我們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一樣。
四、活動延伸
今天和蠟燭玩游戲開不開心?可是,小蠟燭又給我們出難題啦!讓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到科學探索區(qū)找找答案吧!
課后反思: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增強,也有了一定的探險意識,雖然他們在家里很少能接觸到火,但是他們對火的燃燒卻充滿好奇,為什么會產(chǎn)生燃燒,孩子們經(jīng)常這樣問?;顒又形彝ㄟ^三個實驗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燃燒的秘密。第一個實驗讓幼兒知道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第二個實驗幼兒發(fā)現(xiàn)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第三個實驗再次驗證燃燒與空氣有關系。通過這三個實驗幼兒對于打開了了解燃燒奧秘的大門,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實現(xiàn)幼兒的主動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一些亮點,也存在一些不足:
優(yōu)點:
1.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對于幼兒來說在動手操作中和游戲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與小蠟燭做游戲的游戲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進而通過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幼兒興趣濃厚,促進了幼兒的自主發(fā)展。
2.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注重激發(fā)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顒又幸粋€個小實驗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對于教師的提問能主動思考,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積極主動的完成各項任務。
3.注重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設計了許多引發(fā)幼兒探究的問題,當幼兒出現(xiàn)不同答案時,教師敢于追問,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增強了幼兒自信心,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實現(xiàn)了有效互動。如提問大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還是小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說出你的理由。
不足:
語言不夠嚴謹、簡潔。每次幼兒回答完問題后,老師總是將答案進行補充,而且話特別繁瑣,不能有效引導幼兒將想法完整表述,教師小結也不夠簡潔。如教師提問,瓶子扣住蠟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回答,因為沒有空氣。教師回應,哦,原來蠟燭的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瓶子里的空氣讓蠟燭都燃燒的沒有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語言繁瑣,不嚴謹。
23、幼兒園大班科學《樹木的本領》教案反思
設計思路:
我所在的商南縣城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小縣城,街道兩旁、公園等地方也都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在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樹木特別的感興趣,但卻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有幼兒不愛惜花草樹木,亂折樹枝,根據(jù)《指南》中大班幼兒的教育目標,教師要引導幼兒愛護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這一要求,我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樹木的本領》。本節(jié)課我主要通過幼兒觀察和操作了解樹的組成部分——聽故事、看圖片了解樹木的本領——激發(fā)幼兒保護樹木的愿望——玩游戲《我是一棵樹》進一步理解樹木的作用。
希望幼兒通過本節(jié)活動使幼兒了解樹木的多種本領,從而激發(fā)幼兒保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和欣賞圖片,了解樹木的多種本領。(如防洪、擋風沙、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等)
2、培養(yǎng)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從心底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重難點:
通過聽故事和看圖片說出樹木的本領。
活動準備:
1、“樹”娃娃圖片一幅,大樹媽媽圖片一副(不貼樹葉)、剪好的樹葉(人手一張)。
2、ppt圖片、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樹娃娃,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了誰來我們班做客。(幼兒向樹娃娃問好)
2、樹娃娃:瞧!陽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潤,我漸漸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那小朋友知道我身體上各部分的名稱嗎?(出示大樹媽媽圖片貼在黑板上)
(二)出示大樹媽媽圖片(沒有樹葉)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讓幼兒了解大樹各部分的名稱。
1、小朋友,你們看,大樹媽媽中間這個又圓又粗的地方叫什么呢?(樹干就像人的身體一樣,非常重要)樹干上面分叉開來的又叫什么?(樹枝就像我們的手一樣)樹干下面這些伸到泥土的里的又叫什么?(樹根,樹根的作用可大啦,它可以吸收水和營養(yǎng),讓樹娃娃越長越大,最后變成了大樹媽媽)那小朋友覺得這位大樹媽媽漂亮嗎?為什么?
2、師:是呀,大樹媽媽沒有頭發(fā),光禿禿的,多難看呀!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她嗎?哇!你們把大樹媽媽打扮的好漂亮呀!
(三)聽故事,了解樹的用途
1、師:大樹媽媽不僅長的漂亮,還有好多本領呢!不信啊,你們來聽個故事吧!
2、師講故事《三個魔王》。
從前,有一個美麗的村子,它的周圍種了好多樹。
在離村子不遠處,住著三個惡魔王,風魔王、雨魔王、沙魔王。
有一天,這三個惡魔王湊到一起要比試本領,風魔王說:“我的本領最大,我可以把村子吹得稀巴爛!”
雨魔王說:“我的本領大,我拼命下雨形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沒!”沙魔王說“你們的本領都不如我大,我可以把村子用沙全埋了!”
他們的話被過路小喜鵲聽到了,小喜鵲趕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的人,人們聽了非常害怕,,可是又沒有辦法,決定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
這時,忽然聽到大森林里樹葉“嘩嘩”作響,一個聲音在喊著:“別害怕,我會保護你們的!”
風魔王來了,它鼓起腮幫子“呼呼”拼命地吹,雨魔王來了,傾盆大雨“嘩嘩”地下,沙魔王來了,狂風卷著黃沙“嗚嗚”地刮……
3、提問:聰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風吹垮了嗎?被洪水淹沒了嗎?被沙子埋了嗎?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樹有什么作用?(防風、防沙、防洪)
4、其實呀!樹的本領遠不止這些呢?你們還知道樹有那些本領嗎?
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自由說。
(四)、出示ppt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進一步了解樹的作用。
如:減少噪音、吸收有害氣體、減少粉塵、美化環(huán)境、遮陽、凈化空氣等作用。
(五)教師小結樹木的本領,并激起幼兒熱愛樹木,保護樹木的情感。
教師小結:原來樹木有這么多的本領 ,如:美化環(huán)境、減少噪音、吸收灰塵和有害氣體、遮陽、調節(jié)氣溫、造紙、做木制品等,小朋友,樹木有這么多本領,你們喜歡樹木嗎?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樹木呢?(幼兒自由說)
那讓我們和樹木成為好朋友,多多愛護樹木,可別傷害花草樹木喲!
(六)聽音樂,在游戲《我是一棵樹》中結束活動。
樹娃娃和大樹媽媽聽了你們說的,可真高興!要請小朋友們一起來來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我是一棵樹》。
1、教師講解。當我說:我是一顆小樹苗時,小朋友們就蹲下身體,當我說陽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潤我漸漸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時,小朋友們就慢慢站起來,當我說大風來啦,小樹們要手拉手變成一排勇敢的擋風小衛(wèi)士,要做出被風刮的搖來搖去的樣子;當我說:夏天的太陽來啦!小樹們就站直身體,把手伸向天空,做出擋太陽的樣子;當我說:有毒氣體來啦!小樹們要蹲下身體,抱住腳,低下頭,表示把有毒的氣體吸收!你們明白了嗎?
2、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玩這個有趣的游戲吧!(幼兒伴隨輕音樂聽老師口令做游戲)
3、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嗎?那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告訴班上其他的小朋友樹木有哪些本領并和他們一起玩這個游戲,好嗎?
24、幼兒園大班科學《種子的傳播》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種子的特殊傳播方式。
2.積極參與探索種子傳播方式的活動。
3.樂意與同伴共同討論、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識。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幼兒事先收集了許多種子并在自然角中進行了展覽;各種實物:蒼耳、鳳仙花、蒲公英等;種子傳播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我們已經(jīng)收集了一些種子和關于種子的資料。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種子或關于種子的資料。
(3)師:種子有什么用?
小結:種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實里的種子種到地里,就會長出新的植物。
(1)出示農民播種的圖片,討論。
(2)師:小朋友,我們吃的菜和米飯扥等食物是農民伯伯播種種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誰來播種呢?
(3)幼兒討論,論述自己的猜測。
2.了解種子的傳播途徑。
(1)閱讀幼兒用書p10頁,請幼兒猜猜小狗、風、水、小鳥和植物有什么關系。
小結:我們已經(jīng)知道有些種子是靠動物進行傳播,如蒼耳子,此外種子還有三種傳播方式,分別是:風傳播、動物傳播、水傳播和彈射傳播。
(1)教師逐一介紹種子的四種傳播途徑。
(2)請幼兒看幼兒用書p10頁,說說小狗、風、水、小鳥分別傳播了哪種植物的種子。
小結:水傳播來荷花的種子,風傳播了蒲公英的種子,小鳥傳播了櫻桃的種子,小狗傳播了蒼耳子的種子。
3.了解種子形態(tài)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1)師:小朋友,荷花生長在哪里?櫻桃有生長在哪里?
(2)師:原來荷花用水傳播種子師因為荷花生長在水里,小鳥喜歡吃櫻桃,吃剩的櫻桃核吐在地上。所以這些植物的傳播是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系。
(3)師:為什么蒲公英的種子會隨著風兒去旅行呢?為什么蒼耳子會將動物當“馬”騎?
小結:因為蒲公英的種子長得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可以借助風力傳播。蒼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動物的毛,讓動物帶著它到處跑。還有豆莢這類植物,是因為它們的殼成熟后會自己爆開,種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動延伸
1.圖書區(qū)投放一些關于種子傳播的繪本,讓幼兒閱讀。
2.了解生活中見過的傳播現(xiàn)象。
活動反思:
如何通過教學學生們了解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并找到果實或種子形狀結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規(guī)律,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我思考良久的問題。雖然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學過《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短文,但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少,對很多種子的傳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對教學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絕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尋找能夠直觀演示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視頻,通過截取整理,蒲公英種子的滿天飛舞,鳳仙花、噴瓜的勁爆彈射,蒼耳種子的勾掛之旅,椰子的隨波逐流以電影的方式清晰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極具代表性植物的種子傳播讓學生興致極高驚嘆不已,紛紛感嘆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了解了植物果實或種子的形狀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有切的關系。
25、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鐘表》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認識時間和記錄時間的技能對大班幼兒來說尤為重要。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小學老師的交談我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小學后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表的問題,常常導致由于不認識鐘表而耽誤上課時間的情況發(fā)生。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以大班上學期這一年齡階段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基礎,從幼兒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和自身需要出發(fā),將科學領域的認知目標與語言、健康等領域相滲透,設計了《有趣的鐘表》 這一科學領域的活動,旨在激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興趣,幫助幼兒產(chǎn)生初步的時間概念,逐步習得守時、惜時的良好禮儀行為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的形式了解記錄時間的多種方式,對鐘表產(chǎn)生興趣。
2.知道鐘表上時針、分針的名稱,初步學會看整點。
3.培養(yǎng)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禮儀行為習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鐘表的作用
物質準備:自制微課視頻課件《有趣的鐘表》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主題
1.請你猜一猜: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
師說出謎面: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分長短,最后時間都一樣。(謎底:鐘表)
2.什么是鐘表:引導幼兒了解鐘表的作用,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3.鐘表的發(fā)展:認識我國古代觀測時間的工具
出示日晷、圭表、漏壺、蠟燭和更香的圖片,并對觀測的具體方式做簡單地介紹。
二.觀察鐘表,認識時間
1.怎樣看時間:
出示鐘面,通過觀察了解分針和秒針長度的不同、鐘面上的12個數(shù)字的空間排列位置。
教師小結:時針、分針和12個數(shù)字組成了一個漂亮的鐘面。
2.認識整點:幼兒自由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1)認識7點
師演示: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7”。
提問:現(xiàn)在是幾點?
教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7就7點。
(2)認識8點
了解記錄時間的一般書寫方式。
教師小結:小圓點后面兩個0,前面是幾就幾點。
小口訣: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幾點。
3.趣味連連看
觀察上排鐘面顯示的時間,用直線將下排對應的具體時間相連。
4.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圖片中出現(xiàn)的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哪一
個環(huán)節(jié),并說出相對應的整點時間。(進餐環(huán)節(jié):11點11:00;離園環(huán)節(jié):4點4:00)
5.請你算一算
幼兒觀察鐘面上的時間,并說出下一個整點是幾點。
教師總結,鼓勵懂得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
三.欣賞鐘表,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在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繪制自己設計的鐘面,學會記錄整點。
2.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教師和家長的適時引導和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秒針,學會記錄半點。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顒又型ㄟ^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fā)了幼兒展示自我的愿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和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課件背景音樂的播放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樂曲中鐘表形象。
26、大班科學《有趣的彈性玩具》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開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對幼兒的學習和經(jīng)驗的獲得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大班幼兒接觸過很多彈性玩具,并對彈性物品非常感興趣,但對彈性的特征沒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設計此次活動。在活動中,針對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為孩子們準備了彈性的玩具,以及彈性及非彈性物品讓孩子們進行分類,幼兒通過玩一玩、試一試,說一說,在實踐中主動感知彈性的特征,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僅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還引起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發(fā)現(xiàn)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物體的彈性,理解彈性的特點,運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喜歡探究、發(fā)現(xiàn),積極表達交流,體驗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重點:感知彈性的特點
活動難點:用不同的方法發(fā)現(xiàn)身邊的彈性物品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活動前讓幼兒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各種有彈性的物體,初步感知彈性這一科學現(xiàn)象,了解彈性的特點。2.物質準備:
第一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氣球、彈簧玩具、皮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綿、手套、拉力器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自制彈簧玩具,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試一試、玩一玩彈性玩具,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1.出示彈性玩具,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彈性玩具的特點。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分享,總結提升。
問題: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分享、完整講述,教師及時根據(jù)幼兒分享情況提升并小結: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過程中都發(fā)生了變化。
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為什么這些玩具我們一用力它就發(fā)生了變化,不用力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呢?
引導幼兒討論、總結出:籃球用力一拍就會跳起來;氣球用力一吹會變大,拉力器和彈簧玩具用力拉會變長,不用力就彈回去跟原來一樣……
我們把有這種本領的玩具叫做彈性玩具。
4.再次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三、探索比較并分類,進一步感知彈性,深化對彈性的認識。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幼兒進行操作探索并分類2.引導幼兒分享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說出:它們有沒有彈性?為什么?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認知,感受彈性物品帶給我們的便利。
提問:1.你身上有彈性的東西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便利?
2.生活中,你還看過玩過或用過什么有彈性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ppt)
五、延伸活動:繼續(xù)尋找身邊或你發(fā)現(xiàn)的有彈性的東西與你的小伙伴和老師進行分享。
課后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的現(xiàn)象、物品有很多,孩子們也對此司空見慣,但孩子們對彈性的特點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制要》中指出要讓幼兒親歷科學、體驗科學,在活動中教師更多的去引導孩子自主實我發(fā)現(xiàn),在玩中感知彈性的特點,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
在這個大班科學活動中,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過程有清晰、合理的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目標明確,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整個活動中數(shù)師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動手操作、實匙,發(fā)現(xiàn)彈性玩具的秘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能為這個活動服務,如: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出示自剖彈簧玩具,微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彈性玩具秘密,知道彈性的特點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使他們吏多的了解了有彈性的物品。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以點到面、層層遞進,拓展了孩子的經(jīng)驗。
在活動中孩子們很感興趣,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在原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得到了發(fā)展,知識上有了新的收獲。
通過反思,我覺得整個活動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動過程條理清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對于材料的提供也有一定的層次性.
2.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后,引導幼兒自主然究實默,感知彈性的特點.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感興趣的材料,使幼兒在玩中學、玩中探索。
在活動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語言還需嚴謹。
2.活動中在對物品進行有無彈性分類時,說到橡皮泥的彈性時,本想引起爭議,我覺得這里教師可用夸張的表情語氣,引起孩子們的爭議,對于大班幼兒,可讓他們對此進行討論。
27、幼兒園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了解電池、電線、燈泡之間的簡單關系,探索讓燈亮起來的方法。
2.能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串聯(lián)多盞燈時燈的明暗變化。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知道電池的正負極。
2.材料準備:電線、電池、燈泡、電池盒、燈泡盒。
(三)活動過程:
1.觀看燈的視頻,激發(fā)幼兒興趣。
(1)提問:燈有哪些作用?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燈,燈有哪些作用呢?彩燈可以讓舞臺更加漂亮,各種夜景燈也能為城市添加色彩,照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看清東西,紅綠燈可以指揮交通。
(2)討論:燈是怎么亮起來的?
2.介紹材料,幼兒操作。
(1)介紹材料。
師:這里有燈泡、電池、電線、燈泡盒、電池盒等材料。你們能用這些材料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請你們試一試。
(2)第一次分組操作。
3.觀看視頻,了解正確的連接方式。
(1)觀看線路連接視頻。
(2)出示電流流向圖示,了解燈泡亮的原理。
小結:當正確連接電池、電線、燈泡后會產(chǎn)生電流,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穿過電線、燈泡、再流回負極,這樣燈泡就亮起來了。
4.第二次分組操作讓兩盞燈亮同時亮起來。
師:用同樣的串聯(lián)方法能讓兩盞燈同時亮起來嗎?請你們試一試。
5.分享操作結果和發(fā)現(xiàn)。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科學區(qū)中繼續(xù)投放材料供幼兒繼續(xù)探索。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28、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鐘表》教案含反思
第二課時大班科學領域《認識整點》
活動目標
1.學會看整點。
2.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3.養(yǎng)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看整點
難點:會在鐘面上撥整點
三、活動準備
圓形時鐘一個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部分
1.師幼互相問候。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那大家聽好了,“滴答滴答滴答鐺鐺鐺,滴答滴答滴答鐺鐺鐺,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你們猜到了嗎?(謎底:鐘表)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分針時針
師:小朋友們,上節(jié)活動我們已經(jīng)認識鐘表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鐘表的構成:數(shù)字和指針,長短粗細都不同,最短最胖的是時針、比時針長一點的是分針、有細又長的是秒針
2.認識數(shù)字1-12,了解他們的位置。
師: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整點,需要小朋友們再來熟悉一下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那這些數(shù)字是怎么排隊的呢?我們在按著從1-12這樣的順序來數(shù)就叫順時針方向。我們在按著從12-1這樣的順序來數(shù)就叫逆時針方向。那么在最上面正中的是誰?(12)和它是一條直線的是誰?(6),那么和3是一條直線的是誰?(9)。
3、認識整點
1)教師先出示幾幅整點圖,請幼兒觀察。
師: 那他們的位置我們已經(jīng)了解的不多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
“現(xiàn)在是7點整(8點),小朋友在干什么?”(起床,上學)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三個時間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分針都是指向數(shù)字12。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三個時間時,時針和分針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分針都指向12,7點時時針指向7,8點時時針指向8,9點時時針指向9)
3)與幼兒一起小結:整點時,分針都指向數(shù)字12上,時針指的數(shù)字幾就是幾點整。
4)教師示范撥鐘表,幼兒說出幾點整。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現(xiàn)在幾點了。 “1點整、2點整、3點整……”直到兩針在“12”上重合(即12點整)
5)教師小結:分針指在了12上,時針指在了幾就是幾點整。
6)引導幼兒把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與時間對應起來,如早餐時說“現(xiàn)在8點鐘,我們吃早餐吧” ,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
師: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整點,現(xiàn)在我們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現(xiàn)在8點了,小朋友吃早飯了”
“現(xiàn)在10點了,小朋友戶外了”
“現(xiàn)在12點了,小朋友午睡了。
7)教師說時間,幼兒撥鐘表。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老師說時間,你們播動自己手中的鐘表,看看那個小朋友播的有準又快。(好)
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聽,老師說的時間,開始了:7點/8點/3點。開始播指針。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看你們和老師播的時間的是不是一樣的。
三、教師小結:
通過本次活動,小朋友們是不是都已經(jīng)掌握整點了,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玩“你報我撥”的游戲吧。
一、活動目標:
1.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2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有初步的時間概念。
3.能自主撥動時、分針,并說出半點時間。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自主撥動時、分針,并說出半點時間。
活動難點: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一日生活照片,鐘表一個。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時針、分針有一定的了解,已有認識整點經(jīng)驗。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相信我們之前已經(jīng)接觸過,那你們猜猜他是誰呢? (把鐘表拿出來)小朋友們真棒。
(二)圖文共讀
1.觀察并回憶鐘表特點
師:“我們今天請來了鐘表先生,有沒有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鐘表有什么?”
師:“有12個數(shù)字;還有三個指針分別是時針、分針、秒針,那時針,分針的特點是什莫呢”
師:“哦,小朋友們都記得,分針長又細,時針短又粗,長針跑的快,短針跑的慢”
2.復習認識整點。(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
師:那你們還記得整點嗎,老師播一個數(shù)字考考你們 ,準備好了嗎?
(三)認識半點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半點。
出示圖片一
師:小朋友在這個時間點干什么?幼:“吃午餐”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的鐘表,看看這個小朋友在什么時間吃午餐的呢?。
師:“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小朋友們都發(fā)現(xiàn)了,短針指向11 和12的中間,長針指數(shù)字6,這就是11點半”
出示圖片二2:30游戲時間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圖片上的鐘表,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
師:時針在2和3之間,分針指著6。那你們現(xiàn)在猜猜是幾點了,有的孩子已經(jīng)才出來了,師的,是2點半
出示圖片三4:30放學時間。
師:現(xiàn)在請大家看看,現(xiàn)在幾點了。是的,你們說對了,是四點半,小朋友們越來越棒了。
3.師幼梳理: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半點,大家說一說半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
分針指在數(shù)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shù)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兩個數(shù)字中間。
4.玩游戲"報時撥鐘",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玩報時播鐘游戲,我來說時間,大家播手里的鐘表。現(xiàn)在開始;11點半/4點半/5點半
師:小朋友播的都很快,那再看看和老師播的時間是不是一樣的。
五、活動總結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鐘表,了解了整點、半點,并知道了每天的生活作息時間,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要遵守時間作息表,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上的數(shù)字與指針表示的意思
2.感知時間與生活學習的關系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鐘面上的數(shù)字與指針表示的意思
活動難點:感知時間與生活學習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鐘表一個、兔子和烏龜小標簽各一個
四、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了嗎?
師:“我們需要通過什么知道時間呢?”
師:“方法有很多,你們瞧, 這個是什么,你們認識嗎?”
師:“對了,是鐘表。它就是用來看時間的?!?/p>
(二)認識鐘表
1、認識鐘表
師:“除了這個鐘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其他的?!?/p>
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鐘表供幼兒觀察與探索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這里鐘表都一樣嗎?那些地方不同,那些地方相同?”
師:“對啦,鐘表的形狀各有不同,有的是不規(guī)則圖形,有的是三角形,還有蝴蝶形狀的鐘表,等等等等各種各樣的鐘表。他們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有數(shù)字和指針。”
2、認識鐘面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圓形鐘表,我們一起來看看鐘表上面都有什么呢?”
師:“有數(shù)字1、2……”
師:“數(shù)字表示時間,比如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現(xiàn)在一點了、兩點了……這就是鐘表上數(shù)字傳達給我們的信息。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數(shù)字是如何在鐘面上排列的呢?”
師:“上邊最中間的數(shù)字并不是“1”而是“12”,“12”往右依次排列有1.2.3……12”
師:“鐘面上還有三個指針,你們來比一比,說一說他們的不同?!睅煟骸皩玻L短粗細都不同,最短最胖的是時針、比時針長一點的是分針、有細又長的是秒針。請你能仔細看看這三個指針都是朝哪個方向走的?!?/p>
師:“對啦,都是依據(jù)數(shù)字1.2…的方向順時針走的”
2、理解時針、分針運轉關系
師:今天,我們和鐘表玩一個時針和分針賽跑的游戲,你們猜一猜誰會贏?現(xiàn)在就請你們來做一下評委(給時針貼上烏龜,給分針貼上兔子)
(1)第一輪比賽:兔子和烏龜在起點一準備,看誰先跑到數(shù)字六
小結:兔子比烏龜跑的快,兔子先跑到終點。也就是分針比時針跑的快。
(2)第二輪比賽:兔子和烏龜在起點一準備,看誰先跑完一大圈
師:分針從12轉一圈,時鐘有什么變化? (從 1指向2 )
師:小評委說誰跑得快?那么誰是冠軍?(是兔子,兔子是分針)
小結:原來長針(分針)走一圈,短針(時針)就走一個數(shù)字,也就是
一小時。
3、總結:“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鐘表的構成,有數(shù)字和指針,數(shù)字從1-12,指針有三個,最短最胖的是時針、比時針長一點的是分針、有細又長的是秒針?!?/p>
五、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鐘表,它在我們生活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通過數(shù)字指針讓我們知道了現(xiàn)在幾點啦!我們還通過兔子烏龜賽跑知道了鐘表上分針比時針跑的快,分針跑了一圈,時針才跑了一格,也就是過了一小時。鐘表你們都認識了嗎?下節(jié)活動課我們一起來認識整點。小朋友們,再見?!?/p>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fā)了幼兒展示自我的愿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和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課件背景音樂的播放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樂曲中鐘表形象。
29、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三腳架》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著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于是產(chǎn)生了設計這樣一個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旨在活動中,讓幼兒自主探索“三腳架”支撐的原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2.樂意參與科學活動,體驗操作的快樂。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探索用最少的小木棒撐起彩泥的方法。
活動難點: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活動準備
小木棒若干、每組一份含有三腳架的圖片、毛根若干、彩泥球人手一個、每組各一個用筷子綁成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彩筆4支、毛根若干、幼兒分成4組。
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說一說三角形
(一)出示圖片,師:這些圖片里有個共同的小秘密,它們都藏著一個共同的圖形,請找一找相互說一說在哪里?并把它用彩筆圈出來。討論:為什么這些地方都有三角形?
(二)教師出示綁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請幼兒拉一拉、擠一擠,說說哪個的穩(wěn)定性最好。
師:老師用橡皮筋和筷子綁好的這些圖形,請小朋友拉一拉、擠一擠,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拉的時候注意輕點,別把筷子抽出來。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通過操作實驗發(fā)現(xiàn)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一拉就歪來倒去變形了,但三角形卻拉不動,是最穩(wěn)固的。
二、玩一玩小木棒,初次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一)出示小木棒和橡皮泥,引導幼兒探索、嘗試用最少的小木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方法。
(二)幼兒交流操作結果:你最少用了幾根小木棒?你是怎么擺放這幾根小木棒的?
(三)教師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最少用三根小木棒,圍繞一個中心點,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開搭成三角形,就能既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彩泥撐起來。人們根據(jù)三角形具有的穩(wěn)定性的特征,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還給這種架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如,我們剛才看到的圖片上的這些物體。
三、搭一搭各種運用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原理的架子
(一)出示生活中的材料:小木棍、毛根、橡皮筋
師:大家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請用這些小木棒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能搭出什么東西來。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幼兒 “盡量把筷子扎緊,搭出來的東西要運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三)分享幼兒作品,說說你搭建的作品里哪個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特征。
四、延伸活動
我們去找找幼兒園里還有哪些東西,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來做成的。
活動總結
這節(jié)教學活動選材好,幼兒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過程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易到難,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體驗操作成功的樂趣。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找一找并相互說一說,圖片中藏著一個共同的圖形在哪里?并把它用彩筆圈出來”,幼兒在觀察和操作的過程中,既理解和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初步激發(fā)了幼兒找三腳形的樂趣,并初步建立經(jīng)驗。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來,很多幼兒在操作中帶著游戲的目的來操作,對活動越來越感興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教師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都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為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但孩子主體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得還有些許欠缺,如果老師能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不同的更多圖片和更多的常見材料,促使孩子去主動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逐步尋找答案,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30、大班科學《神奇的光》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在區(qū)域活動中,孩子們喜歡拿著手電筒玩,一會兒照亮,一會兒用手擋住光,甚至用積木擋住光,看不見光。但是他們對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不理解,也很有興趣很愿意通過實驗來探索一些光的奧秘,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愿望,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接觸光的穿透現(xiàn)象,知道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僅限手電筒的光)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能大膽表達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記錄下來。
3、體驗探索光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重點難點
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僅限手電筒的光)
活動準備
1、課件
2、手電筒、白紙、毛巾、紙盤、積木、一次性碗、皺紋紙、電光紙、紅旗、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對光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請來一個神秘的客人,但是這位客人有一個要求,要我們的教室變得黑黑的,它才出來,怎么辦呢?(幼兒:把燈關上、、、、、、)
師:教室變黑了,讓我們把客人請出來吧。(亮手電筒的光)
師;大家好,我是光博士,很高興來大大七班做客,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
師:謝謝,那你們知道我是從哪來的嗎?(幼回答)
師:小朋友真聰明,(師用書把光遮住)
師:咦,光怎么不見了呢?(幼兒回答)
師:光能穿過嗎?(幼兒回答) 哦,光不能穿過,那光能穿過這個玻璃嗎?(幼兒回答)
師:到底能不能呢?我們來看看。
師:用玻璃遮住手電筒的光,光能穿過嗎?(幼兒回答)
師:剛才我們玩游戲,發(fā)現(xiàn)光不能穿過書,能穿過玻璃。你知道有哪些東西光不能穿過?(幼兒回答)還有哪些東西光能穿過?(幼兒回答)
師:你們動腦筋說了很多。
二、基礎部分
1、幼兒探索,哪些東西光不能穿過,哪些東西光能穿過,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師:今天,老師這里準備了好多實驗材料,有手電筒、白紙、毛巾、紙盤、積木、一次性碗、皺紋紙、電光紙、紅旗、雪花片,這里還有一張記錄紙,
通過實驗,如果光不能穿過紙,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記錄,如果光能穿過紙,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記錄。
師:現(xiàn)在要請你們取一張記錄紙開始實驗吧。
師巡回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結果不一樣的再次實驗。
師:小朋友拿著你的實驗結果到前面來。誰來說說你的的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光不能穿過、、、、、、光能穿過、、、、、(師記錄幼兒結果)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光不能穿過,有些東西光能穿過,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我們的教室,你們說說太陽光是能穿透窗戶,還是能穿透墻壁照進來?
師:小朋友真聰明,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現(xiàn)象,大家以后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 。
3、幼兒探索,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
師:剛才小朋友實驗的時候,光穿過藍色電光紙,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化,我們來看看。
師:光穿過藍色電光紙,我們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師:那光穿過一次性的碗、電光紙、皺紋紙、紅旗、雪花片,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請你們去做實驗,光穿過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回答)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光的實驗,知道有些東西光不能穿過,有些東西光能穿過。并且光穿過不同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 。
4、結合生活實踐,加深印象
師:我們剛才做實驗是手電筒發(fā)出的光,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請小朋友看一看光的圖片。
太陽光,螢火蟲,水母,恒星
師:它們都是自己本身發(fā)光,是一些自然光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一些人造光源,是科學家發(fā)明的,比如有點燃的蠟燭,發(fā)光的電燈,還有哪些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師:你們都動腦筋想了很多,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光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師:我們看了光的圖片,請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沒有光會是什么樣子?(幼兒回答)
師:光照亮了我們的生活,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三、結束:游戲“追光”
我們的好朋友光博士請你們玩追光的游戲,用小朋友手電筒的光來追老師手電筒的光。
活動反思
我們班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探索,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神奇的光>>,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產(chǎn)生對光的興趣?;顒又形易⒁馐占秘S富多彩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jīng)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記錄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讓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
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在活動中對光是否能穿過紙有爭議時,這是我沒有預設到的,在做記錄時能及時把它留下再來解決。
當時我急于解決問題,想讓小朋友盡快說出光能穿過紙,最后經(jīng)過幾次實驗,小朋友才知道光能穿過紙。經(jīng)過田園長的指點,讓我認識到應采取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讓小朋友來實驗,然后老師進行引導和示范,讓小朋友去比較、發(fā)現(xiàn),才知道光能穿過紙?;顒又袘l(fā)揮記錄紙的作用,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并寫上名字在科學活動區(qū)中展示。
事實證明,應追隨幼兒興趣,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
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取長補短,不斷的積累實踐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1、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顏色》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像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艷、美麗讓幼兒喜歡,顏色的變化更讓他們驚嘆不已。大班幼兒對于顏色的變化很感興趣,他們對顏色特別好奇、喜歡,為此我們設計了《有趣的顏色》這次活動,其中蘊涵了顏色中紅、黃、藍三原色兩兩相配,從而產(chǎn)生橙、綠、紫這三種顏色的科學原理,其探索性與操作性較強,比較適合大班幼兒的操作水平,本次活動只要讓孩子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調出多種顏色,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大膽嘗試探索實驗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jīng)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調出多種色彩。
2、能初步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活動,感受顏色變化的神奇之處。
3、體驗探索科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知道三原色兩個兩個搭配可以組合成多種顏色
活動難點:動手實驗操作中,進一步感知色彩的組成。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勺若干、小燒杯若干、紅黃藍顏料若干、清水、幼兒觀察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1、出示ppt課件,介紹魔法寶寶,進入主題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設置情景,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打開城堡之門
重要提問:
1、現(xiàn)在打開了幾把鎖?(三把)
2、彩色城堡的城門能打開嗎?
3、要打開城門還需要哪些顏色?
小結:此環(huán)節(jié)展示了"彩色城堡主人"與三位魔法寶寶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動的目標:找到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圖形,幼兒對此十分感興趣,必定會好好思考,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一些。
(二)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知道三原色之間相互搭配可組成多種顏色
1、實驗一:紅色(顏料水)+黃色(顏料)=橙色
2、實驗二:黃色(顏料水)+綠色(顏料)=綠色
3、實驗三:藍色(顏料水)+紅色(顏料)=紫色
(三)根據(jù)實驗結果,引導幼兒進行記錄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教師小結:介紹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活動延伸:
嘗試將其他顏色組合在一起,觀察會變成什么顏色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自如的環(huán)境,使幼兒在心理上減輕壓力,他們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活動中,幼兒在實驗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積極、主動,并且具有極強的興趣。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fā)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fā)現(xiàn)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2、我設計的“彩色城PPT”非常吸引幼兒,孩子對我投放的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最后他們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顏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顏料的用量而影響到調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過程也比較忙亂,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應: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活動積極性被完全挖掘了出來,他們從活動中學到了自己需要的本領,他們知道了: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色。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處理的比較粗超的細節(jié)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還需更加努力學習經(jīng)驗,提高教學水平。
32、科學活動《有趣的三腳架》優(yōu)質大班教案
通過操作,讓幼兒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鼓勵幼兒樂意參與科學活動,體驗操作的快樂。
設計意圖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著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于是產(chǎn)生了設計這樣一個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旨在活動中,讓幼兒自主探索“三腳架”支撐的原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2.樂意參與科學活動,體驗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探索用最少的小木棒撐起彩泥的方法。
活動難點: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活動準備
小木棒若干、每組一份含有三腳架的圖片、毛根若干、彩泥球人手一個、每組各一個用筷子綁成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彩筆4支、毛根若干、幼兒分成4組。
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說一說三角形
(一)出示圖片,師:這些圖片里有個共同的小秘密,它們都藏著一個共同的圖形,請找一找相互說一說在哪里?并把它用彩筆圈出來。討論:為什么這些地方都有三角形?
(二)教師出示綁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請幼兒拉一拉、擠一擠,說說哪個的穩(wěn)定性最好。
師:老師用橡皮筋和筷子綁好的這些圖形,請小朋友拉一拉、擠一擠,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拉的時候注意輕點,別把筷子抽出來。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通過操作實驗發(fā)現(xiàn)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一拉就歪來倒去變形了,但三角形卻拉不動,是最穩(wěn)固的。
二、玩一玩小木棒,初次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一)出示小木棒和橡皮泥,引導幼兒探索、嘗試用最少的小木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方法。
(二)幼兒交流操作結果:你最少用了幾根小木棒?你是怎么擺放這幾根小木棒的?
(三)教師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最少用三根小木棒,圍繞一個中心點,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開搭成三角形,就能既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彩泥撐起來。人們根據(jù)三角形具有的穩(wěn)定性的特征,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還給這種架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如,我們剛才看到的圖片上的這些物體。
三、搭一搭各種運用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原理的架子
(一)出示生活中的材料:小木棍、毛根、橡皮筋
師:大家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請用這些小木棒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能搭出什么東西來。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幼兒 “盡量把筷子扎緊,搭出來的東西要運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三)分享幼兒作品,說說你搭建的作品里哪個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特征。
四、延伸活動
我們去找找幼兒園里還有哪些東西,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來做成的。
活動總結
這節(jié)教學活動選材好,幼兒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過程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易到難,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體驗操作成功的樂趣。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找一找并相互說一說,圖片中藏著一個共同的圖形在哪里?并把它用彩筆圈出來”,幼兒在觀察和操作的過程中,既理解和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初步激發(fā)了幼兒找三腳形的樂趣,并初步建立經(jīng)驗。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來,很多幼兒在操作中帶著游戲的目的來操作,對活動越來越感興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教師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都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為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但孩子主體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得還有些許欠缺,如果老師能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不同的更多圖片和更多的常見材料,促使孩子去主動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逐步尋找答案,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33、幼兒園大班科學《神奇的指紋》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什么是指紋,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邏輯、推理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二、活動準備:一片硬質、光滑的膜片、一瓶嬰兒粉、一個毛刷、黑色塑料膠片、印臺、放大鏡、氣吹、護目鏡、剪刀、透明膠帶。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巧虎與桃樂比在探討什么是指紋,到底什么是指紋呢?我們的指紋是一樣的嗎?我們一起去探究
2、問題探索
1、教師:每個人的指紋都一樣嗎?
答案: A、一樣B、不一樣
2、指紋,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你想了解指紋嗎?你想知道指紋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帶你們去了解神奇的指紋!(ppt)
伸出手,仔細觀察就發(fā)現(xiàn)小小指紋也分為好幾種類型,有像水中漩渦的(螺旋紋),有像一把弓的(弓形紋),也有的像風景優(yōu)美的梯田的(環(huán)形紋)等等,每個人的指紋除形狀不同以外,紋形的長短、多少也各不相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兩個指紋完全相同的人呢,另外,再仔細看看小手,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每個手指的指紋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你的指紋是屬于哪一種呢?
3、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那么這個指紋到底有什么用呢?
出示ppt:指紋能使手在接觸物件時增加摩擦力,從而更容易的發(fā)力,以及捉緊物件。另外,由于指紋是每個人獨有的,所以,他還能幫助警察叔叔破案,捉住壞人。
小結:指紋是沒有一模一樣的,所以啊,這個指紋還是一個神奇的東西。
四、操作體驗
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哦!那我們可以怎樣獲取自己的指紋呢?
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獲取指紋呢,在實驗開始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需要準備的材料:一片硬質、光滑的膜片、一瓶嬰兒粉、一個毛刷、黑色塑料膠片、印臺、放大鏡、氣吹、護目鏡、剪刀、透明膠帶。(ppt)
接下來我們會進行采集指紋的實驗一。
實驗一:
1、把手指按在印臺上并輕輕滾動。
2、然后把沾滿藍色墨水的手指按在白色紙上并輕輕滾動。
3、現(xiàn)在你能看到自己的指紋了!把指紋從白紙上減下來,粘在記錄卡上。
實驗二:
1、首先我們用手指在頭發(fā)上摩擦,讓手指粘上少許油脂。
2、把手指按在黑色塑料膠片上,然后用氣吹輕輕的把嬰兒粉吹到指紋上,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指紋了。
太神奇了吧!要是我把手指按壓在我的放大鏡上呢?可以提取到我的指紋嘛?
實驗三:
1、用氣吹沾取少許嬰兒粉噴灑在放大鏡的指紋上。
2、用氣吹吹去指紋上多余的粉末。
3、用一塊透明膠帶,粘在指紋圖案上。按壓膠帶,使指紋圖案完全粘附在膠帶上。
4、然后揭下膠帶,將其粘在黑色塑料膠片上。
現(xiàn)在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指紋了!使用放大鏡觀察指紋細節(jié)!
五、活動延伸
通過以上三個小實驗就可以獲取我們的指紋了,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了嗎?!神奇的指紋除了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指紋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ppt):如指紋門鎖、指紋考勤機、銀行卡指紋付款、手機指紋解鎖等產(chǎn)品,指紋技術產(chǎn)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安全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經(jīng)過較為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因為這次活動的生成不是單方面出自老師的設計,而是融入了幼兒的自主選擇,是真正能夠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課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的掌握了指紋的特征、用途等。由于這是幼兒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踴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我作為老師也及時對課程計劃做出了相應更改。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變數(shù),例如幼兒對創(chuàng)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當時準備時碰巧準備了雙胞胎的指紋放大圖,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我就只能枯燥的講解知識,而不能直觀的讓他們觀察,那我講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由于時間原因,最后的游戲和總結時間都比較倉促。因此我認為在以后的課程教學中,我應當更加注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充分準備并加強對時間的控制。
34、幼兒園大班科學《下落的秘密》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自然科學屬性相比與其他各領域活動而言,更加強調幼兒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冬天來了,我們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最喜歡把落葉拋灑這玩,樂此不疲,他們對落葉下落的現(xiàn)象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谟變簩ξ矬w下落的探究和思考,我感受到了他們對“下落”這一現(xiàn)象興趣濃厚,于是設計了《下落的秘密》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各種物體下落現(xiàn)象的不同之處。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物體下落現(xiàn)象的興趣,感知物體下落時的不同特點。
2、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不同物體下落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3、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xiàn)象。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不同物體落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難點: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絲帶、泡沫網(wǎng)、紙杯、桌面玩具、塑料袋、手工紙、木夾子、樹葉、羽毛、氣球、毛巾、廢棄的飲料瓶、乒乓球等,數(shù)量之和多于幼兒人數(shù)。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紙和筆。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顏色的手工紙幼兒人手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演示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樹葉,并演示樹葉下落時的樣子,激發(fā)幼兒觀察、探索的興趣。
2、師:今天蘇老師帶來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請大家去試一試,觀察它們下落時的樣子。
二、幼兒探索、感知物體下落時的不同現(xiàn)象。
(一)幼兒自主觀察、探索物體下落時的樣子,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的發(fā)現(xiàn)。
(二)通過提問,啟發(fā)幼兒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1、師:小朋友們,通過剛剛的觀察,物體在下落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師小結:原來小朋友發(fā)現(xiàn)不同的材料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同一高度、同一時間,不同的物體下落的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1、師:剛剛我們觀察了一種材料它是怎樣下落的,現(xiàn)在我們用兩種材料進行比較和觀察,每個小朋友選擇兩種材料,同一高度,同一時間放開,請你觀察這兩種材料下落的方式和速度有什么不一樣?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把你的發(fā)現(xiàn)用符號或者是線條表示出來,然后我們再來分享。
2、幼兒自主探索并記錄,教師適時引導。
3、張貼和分享記錄表
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用的是哪兩種材料,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小結:剛剛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同一高度、同一時間,不同的物體下落的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四、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xiàn)象。
1、師:請小朋友用同樣的手工紙使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2、幼兒自主嘗試讓同樣的紙發(fā)生不同的下落方式。
3、交流:你用哪些方法讓你的手工紙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4、師:同樣的材料,我們在改變了它的形狀以后,在下落時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原來物體的下落也和它的(形狀有關)。
五、延伸活動: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下落的有趣的現(xiàn)象,我們一起來欣賞視頻吧!小朋友視頻里這些下落的方式很奇妙吧?今天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關下落的秘密,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下落的秘密,我們接著再去發(fā)現(xiàn)吧!
活動總結
在一次操作活動中,我沒有過多的要求幼兒,只是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比較自由和寬松的探索環(huán)境,這樣有利于幼兒自由嘗試,在初次嘗試之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從空中下落時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轉著圈,有的左飄右飄的方式下落。第二次操作讓幼兒選擇兩種物體同高度觀察比較下落的方式和速度,并記錄,孩子們的記錄和分享表達也是非常豐富的。第三次通過操作同樣的物體,我們將形狀進行改變,小朋友發(fā)現(xiàn)到了物體的下落還和它的形狀有關。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分享表達,創(chuàng)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顒友由旄A了幼兒的求知欲,給幼兒提供了繼續(xù)探索的方向。
35、幼兒園大班科學《雞蛋浮起來》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戶外進行釣魚活動時,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細細一聽,原來他們再說:為什么有的魚是浮起來的,有的魚是沉下去的呢?……看到孩子們討論著沉與浮,我覺得應該設計一次專門的科學活動讓他們對于物體的沉浮有一個正確認識。雞蛋就是一個很好地選擇。為此我設計科學《雞蛋浮起來》這一活動,讓幼兒去探索雞蛋在水中的不同狀態(tài),認識雞蛋上浮的科學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 愿意探索什么材料能讓雞蛋浮起來,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雞蛋浮得越高。
2. 在操作中學會觀察現(xiàn)象并學會用符號記錄。
3. 體驗雞蛋浮起來實驗成功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愿意探索什么材料能讓雞蛋浮起來,初步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雞蛋浮得越高。
活動難點:學會用符號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1.鹽、味精、糖,生雞蛋、筷子、勺子、水彩筆、透明杯、抹布、記錄紙。
2.鹽、味精、糖標志,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入主題,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
1.教師引導:出示一杯清水、一個雞蛋。問幼兒,老師把雞蛋放進水杯里,猜猜,雞蛋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猜想后,老師輕輕地將雞蛋放進水杯里,請幼兒觀察。
2.引導幼兒說出雞蛋在清水里沉下去的。
3.引出探究問題:清水里的雞蛋是沉下去的,我們能不能想辦法讓蛋寶寶浮起來?
二、探索什么材料能讓雞蛋浮起來。
1.教師導入:我給大家提供了一些東西,你們能不能往水里加入其中的一樣東西讓雞蛋浮起來。(教師介紹材料:鹽、糖、味精)
2.猜一猜:加什么東西能讓雞蛋浮起來?請猜加鹽的小朋友請站在這邊來,帶上鹽的標志,猜其他的依次類推。
3.分組,探索什么材料加在水里能讓雞蛋浮起來。
(1)按猜想分組,人數(shù)多的多分幾組,人數(shù)少的少分幾組完成。
(2)師:請你們試一試,看看你的想法對不對呢?
提出要求:鈴聲響起開始操作,使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加材料。加入材料后要用筷子輕輕地攪拌,攪拌完把筷子放入盤里,注意觀察雞蛋在水中的變化。聽到鈴聲把材料放到展示臺。
(3)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使用的材料,激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想法進行操作。)
4.幼兒回憶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分享。
5.教師進行實驗小結:小朋友們都進行了實驗,那么哪種材料加在水里能讓雞蛋浮起來呢。幼兒回答:鹽。
6.課件展示實驗結果。
三、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雞蛋能浮的越高。
1.教師:請觀察老師這里的兩杯鹽水,為什么有的雞蛋浮得高,有的雞蛋浮得低,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幼兒的實驗不明顯,可事先準備兩杯同樣多鹽水不同高度的雞蛋)
2.幼兒討論。
3.實驗驗證,提出實驗要求:
(1)每桌有兩個杯子,一個杯子加3勺,一個杯子加5勺,需要在杯子上注明“3”“5”。
(2)提出觀察、記錄的要求。
要一勺、一勺加材料。實驗完及時把結果記錄在紙上,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記得清楚。
(3)商量協(xié)作:誰做記錄;誰加材料鹽;誰進行攪拌;誰觀察。
2.幼兒實驗,教師隨機指導幼兒。(提醒幼兒注意觀察雞蛋浮起來的過程、真實記錄)
3.分享交流:幼兒分組交流實驗結果,肯定幼兒分工和記錄的方法。
4.實驗小結:同樣多的水,加入的鹽越多雞蛋在水中就浮得越高。
5.課件展示實驗結果。
四、經(jīng)驗提升
1.現(xiàn)在我們實驗都成功了,心情怎么樣?
2.現(xiàn)在我們知道雞蛋浮起來的秘密是加入鹽才可以的,我們做完實驗了,那桌子上的東西需要收拾嗎?我們一起來整理吧。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分為猜一猜,試一試,做一做,再做一做并說一說進行,經(jīng)歷了激趣,發(fā)問探索、交流的過程,做到激之以情,調之以趣。讓幼兒在動中學習,玩中思考,觀察發(fā)現(xiàn)雞蛋如何浮起來的。
36、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影子》優(yōu)質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fā)對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shù),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chǎn)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以及“做中學”的理念能較好地在本次活動得到體現(xiàn)。
1.選材內容的生活化。教師抓住隨時捕捉到的影子這一教育資源,和孩子們尋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戲,從而共同探索影子的變化與事物間的聯(lián)系,繼而了解影子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本活動教師很好地把握了幼兒的興趣點,運用游戲這一幼兒特有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以豐富而又有趣的游戲情節(jié)貫穿整個活動,和影子跳舞、玩手影、找小動物影子、演皮影等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在玩中觀察、探究影子的產(chǎn)生、影子變戲法的秘密等問題,在多次的游戲體驗中,獲得關于影子現(xiàn)象產(chǎn)生和變化的豐富經(jīng)驗。
37、大班科學《水果和干果》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果實的多樣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學習區(qū)分干果與水果的不同及對人類的作用。
3.知道水果和干果營養(yǎng)豐富,喜歡吃水果和干果。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不同的水果和干果、小籃子、小箱子
活動過程:
1.猜猜是什么
(1)出示小箱子,請幼兒戴上眼罩摸一摸,箱子里藏了什么?(橘子和核桃)說說橘子和核桃哪個是水果,哪個是干果?
2.了解干果與水果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果與水果分類果實,請幼兒用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
(2)請幼兒說說干果和水果的不同之處。
小結:干果外面比較堅硬。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實,都能吃,都有豐富的營養(yǎng)。
2.分類游戲
(1)請幼兒組成小組對果實進行分類,同一類的裝在一個籃子里。
教師啟發(fā)幼兒使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
(2)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分類方法。師幼共同歸納分類方法:按形狀、顏色、大小、生長地方、氣味、味道、軟硬、吃法等分類。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干果與水果,了解它們的特別作用,如梨糖膏治咳喘病,葡萄可以釀酒等。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我根據(jù)我們班的實際水平與接受能力,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采取相互尊重,協(xié)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運用觀察和操作,利用多種感官(讓幼兒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看一看)進行探索實際操作,讓幼兒知道水果與干果的特點(水果顏色鮮艷、果皮薄、果肉厚、水分多、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干果顏色不鮮艷、果皮硬、果肉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及他們的不同之處;運用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鞏固對水果與干果的認識、分類。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運用提問、討論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由于本次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對吃也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38、幼兒園大班科學《寶寶認時鐘》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2、會認整點與半點。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獲得學習經(jīng)驗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鐘表圖片若干、PPT、Camtasia Studio軟件、背景音樂。
活動重點:會認整點與半點。
活動難點: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活動過程:
一、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1、認識鐘面數(shù)字從1——12。
2、了解鐘面有時針、分針、秒針及運轉規(guī)律。
二、認識整點、半點。
1、認識整點。
(1)教師講解認識整點的方法。
(2)小結: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認識半點。
(1)教師講解認識半點的方法。
(2)小結:認識半點的時候,分針指向6表示半點,時針過了幾就是幾點半。
三、操作鞏固
下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哪個鐘的時間是正確的。
(1)練習整點:9點整、2點整。
(2)練習半點:8點半、3點半。
活動延伸:
采用認識時鐘的兒歌《現(xiàn)在幾點了》對認識整點與半點進行鞏固提升。
結束語:好了,小朋友們,今天的認識時鐘游戲就結束了,認識了時鐘,可要記得做個守時的好孩子哦!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39、大班科學《鏡子真奇妙》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了解平面鏡的特性,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對鏡子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平面鏡動物玩具音樂,各種透鏡、面鏡。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了解鏡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的游戲。
2、請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鏡子的游戲。
3、小結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二、了解鏡子的特征及用途。
1、師: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覺怎么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么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來干什么?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三、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鏡子。
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說出了那么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四、鏡子反光實驗。
1、幼兒分組探索。
2、小結。
五、游戲:小動物照鏡子。
1、第一次操作,發(fā)現(xiàn)動物數(shù)量的變化。
2、第二次操作,發(fā)現(xiàn)如何變化。
3、第三次操作,把兩面鏡子豎直面對面放,進行探索。
六、拓展經(jīng)驗。
1、平面鏡真奇妙,我們發(fā)現(xiàn)了好多平面鏡的秘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奇妙的鏡子,你知道有哪些?
2、這些鏡子也藏著許多秘密,我們在分區(qū)活動的時候再玩一玩,發(fā)現(xiàn)它們的秘密。
活動延伸。
1、區(qū)活動時,繼續(xù)探索平面鏡的其他特性。
2、在區(qū)域中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其他鏡子的特性。
活動反思:
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可能是因為鏡子是我們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鏡子,每個人都照過鏡子,認識鏡子。孩子們雖然認識鏡子,喜歡照鏡子,但對鏡子的了解還不是很多,而且鏡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鏡子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泛,孩子們能通過這一科學活動了解很多科學知識。 探索學習是幫助幼兒形成直接經(jīng)驗的有效方式。幼兒在活動中帶著問題和已有經(jīng)驗自主操作材料、親身感受與直接體驗、發(fā)現(xiàn)并自己得出結論,形成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這種學習方式對幼兒科學教育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激發(fā)幼兒這種自主學習的興趣,敢于讓幼兒發(fā)表意見,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本次活動的前期試教中,在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環(huán)節(jié),我總怕幼兒說不到位,總是急于要求幼兒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礙了幼兒的思考,活動中就缺乏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氛圍。經(jīng)過眾多老師的指出后,我認識到了這一點,教師在活動中應適當?shù)囊龑в變?,要幫助幼兒回憶自己的生活?jīng)歷,激發(fā)幼兒大膽表達,才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形成很好的科學探索氛圍。 總之,科學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在活動前的精心準備,只要教師充分考慮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怎樣引導幼兒,活動就會成功一半。
40、大班健康《有趣的椅子》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信號開展搶椅子游戲,提高身體動作的靈敏性和速度。
2.在游戲中解決人多位子少的問題,發(fā)展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3.體驗游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椅子、音樂、圖標、活動場地布置。
2.經(jīng)驗準備:玩過搶椅子游戲。
三.活動過程:
1.聽信號做動作。
A.幼兒聽著歡快的音樂圍著椅子做相應的熱身動作。
師:好,接下來老師要考一考你們的反應能力,當音樂停了就馬上靜止不動。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xiàn)在需要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們合作,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四只手、頭碰頭、五只腳、背靠背。)
小結:小朋友真棒,反應都很快。
2.根據(jù)教師口令進行搶椅子游戲。
A.師:請小朋友們站在小椅子的后面休息一下,瞧,小椅子上面都有哪些動物啊?
師:有小貓、小熊、小兔子。那怎么用動作表現(xiàn)這些小動物呢?
師:那么現(xiàn)在請你聽清楚老師的口令,當老師說開始你們就圍著椅子開始跑,當老師說搶哪一個小動物時,你們就立刻坐到那個小動物的椅子上并用動作表現(xiàn)那個小動物,聽懂了嗎?
B.幼兒根據(jù)教師口令開始游戲
C.師:小朋友們表現(xiàn)都非常好,那么現(xiàn)在老師將小朋友分成四組,然后一二組互相搶對方的椅子,三四組互相搶對方的椅子。聽懂了嗎?
D.總結。
師:小朋友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告訴老師,你是如何快速搶到椅子的?
(要耳朵仔細聽,動作要快速)
3.引導幼兒探索在不同條件下都能坐下。
A.將椅子圍城一個方形,適當減少每個動物的椅子兩張,請幼兒搶椅子。
師:老師啊現(xiàn)在將椅子拿走了幾張,那肯定一會兒就有小朋友沒椅子。聽清楚音樂和老師的口令,當音樂停時要去搶哪一個小動物的椅子哦!(進行2次游戲)
B.鼓勵幼兒相互照顧,啟發(fā)幼兒想辦法,讓全體幼兒都能坐下來。
師:現(xiàn)在我又要拿掉兩張椅子,這次搶椅子有一個要求,大家不僅要自己搶到位子坐下了,還要想辦法幫助沒有搶到位子的小朋友坐下來,不能讓一個小朋友站著,否則算全體失敗。
C.師:你們是怎么幫助沒有位子的小朋友坐下來的?(可以一起坐在一張椅子上。)
四、慶祝勝利,放松身體結束活動。
師:謝謝你們,能在椅子減少的條件下,互相幫助、共同想辦法解決困難,因為大家都是好朋友,讓我們一起慶祝一下吧。(聽音樂做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遵循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內容,吸引幼兒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活動中。由于椅子平時都是用來坐的,而沒有用來玩游戲,幼兒都很好奇很感興趣,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自然很高。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幼兒對椅子有了新的認識,再發(fā)展到椅子上的平衡以及比較難的跨跳等,讓幼兒一步一步克服各種挑戰(zhàn),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執(zhí)教時口令清晰,整個活動流程清晰簡潔。
本次活動的目標達成較好,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目標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認為本次活動中的優(yōu)點是在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主探索椅子的玩法,盡可能給了幼兒自主體驗的機會,沒有過多限制幼兒,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不足之處是在椅子的組合運動時,教師缺乏更大的靈活性,沒有讓幼兒先自主探索如何通過椅子做成的障礙物,就直接示范給幼兒如何通過障礙物,對跳的示范動作也不夠細致,還有教師在指導幼兒的動作時,語言不精準,還需去思考如何在活動中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地位。
41、大班科學《好聽的聲音》教案反思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卻又是陌生的。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重在讓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探索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因此在活動中,我有選擇地選取了孩子們身邊的一些廢舊材料,如鐵制的糖果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讓他們在一種寬松的氛圍中去嘗試、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并獲得相關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各種常見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2、探索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了解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
物質準備:
1、畫眉鳥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的笑聲等聲音的錄音
2、鐵制的糖果盒、巧克力盒、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
3、鼓、小紙片
4、樂音和噪音兩種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感知聲音。
“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教師播放畫眉鳥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讓孩子一一說出這是什么聲音。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么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fā)現(xiàn)聲音里的秘密。”
二、操作體驗,探索聲音。
1、幼兒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當物體發(fā)生碰撞時就會發(fā)出聲音。
老師這里有糖果盒、巧克力盒、紙盒、紙杯、礦泉水瓶等材料,請你們去玩一玩,怎樣讓這些材料發(fā)出聲音?
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教師觀察指導。
自由探索結束后,引導幼兒共同交流:
“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發(fā)出了聲音?”
“那聲音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2、教師實驗操作,讓幼兒了解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教師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紙片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小紙片是真?zhèn)€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臺,還要有用大鼓為她伴奏她才肯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過一個簡單的小實驗,鼓面上跳動的小紙片,使孩子們感知振動,從而發(fā)現(xiàn)“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教師的直觀演示,引導幼兒感知鼓棍必須和鼓面發(fā)生碰撞,鼓面才會震動而且會發(fā)出鼓聲,從而讓幼兒了解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3、幼兒第二次操作,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fā)出聲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材料能發(fā)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fā)出聲音?請你去找一找,試一試,讓這些東西也能發(fā)出聲音。
自主探索結束后,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fā)現(xiàn),教師小結。
三、回歸生活,聽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悅耳的聲音,也刺耳的聲音,所以我們聽到刺耳的聲音要把耳朵捂起來,保護我們的聽力。在游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用剛剛找到的聲音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活動反思:
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加強游戲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種物品,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以游戲為主線讓幼兒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中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會傾聽,聽辨和模仿不同的聲音,體會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成分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理念。
42、教案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洞》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身邊和身體上的“洞洞”,獲得相關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對“洞”的興趣。
2.嘗試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連接變出洞洞,增強肢體動作的創(chuàng)造力。
3.愿意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重點難點
觀察發(fā)現(xiàn)身邊和身體上的“洞洞”,獲得相關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對“洞”的興趣(重點)
能大膽發(fā)揮想象力,變出不同的洞洞,增強肢體動作的創(chuàng)造力。(難點)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身邊物品上的“洞”和身體上的“洞”已經(jīng)有一些了解。
2.材料準備:在教室一角布置好“洞洞展覽會”(放上各種有洞的物品)用大小不同的紙箱搭建出能讓幼兒鉆、爬的“洞”,報紙為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到“洞洞王國”看各種有洞的物品,引起幼兒對洞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小朋友到‘洞洞王國’去玩一玩,聽說‘洞洞王國’里有個展覽會,我們一起去看一下都有些什么東西?!?帶領幼兒進入教室)
2.帶幼兒來到布置好的“洞洞展覽會”,請幼兒觀察展覽會上的洞洞物品。(教師交代要求:仔細觀察有哪些物品,上面都有“洞洞”嗎?“洞”在哪里?再想一想那上面的“洞”有什么用?)
3.教師帶領幼兒坐下后提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他們上面上的洞洞有什么用?”(請幼兒拿著東西講給小朋友聽,教師對幼兒的講述進行評價。)
教師小結:原來“洞洞展覽會”上展出的東西上都有洞洞,有的洞洞大,有的小,有的洞洞是圓的,有的洞洞是方的,它們身上的洞洞都有不同的用處。二、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連接各種“洞洞”,用報紙玩鉆洞游戲。
1.說說身體上的洞洞
師:“原來在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洞洞’,你們知道我們身體上也有‘洞洞’嗎?”(請個別幼兒回答)。
2.讓幼兒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連接“洞洞”。
師:“原來在我們身體上也藏著這么多‘洞洞’,我們要保護好身上的‘洞洞’。現(xiàn)在我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想一想,除了我們身體上的這些洞洞,你能用我們的身體、小手和小腳也能變出“洞洞”嗎?”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請幾名幼兒上來變洞洞)
3.用報紙玩鉆洞游戲。
(1)師:“小朋友真棒,能用身體變出這么多洞來,現(xiàn)在報紙想和我們玩鉆洞洞的游戲”。
(介紹玩法)教師說:“變變變,變出一個大洞洞”,幼兒馬上想辦法用身體變出一個大洞,且做木頭人狀。教師從中選出變“大洞” 的小朋友,請另一名幼兒用報紙嘗試鉆洞洞。接著用同樣的游戲方式再請幼兒變不大不小的和最小的“洞洞”,請幼兒用報紙穿過。(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及時肯定幼兒的行為, 鼓勵幼兒嘗試改變報紙的形狀以鉆過不同的洞。)
(2)分組游戲。把幼兒分成兩半,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報紙鉆洞,然后交換。教師小結:報紙在鉆大洞時大搖大擺,鉆小洞時是怎樣的? (變小、卷成一個細筒擰起來等)
三、幼兒合作變洞洞,幼兒玩鉆洞洞游戲。
1.教師:“剛才我們都是一個人變洞洞的,現(xiàn)在你能不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變洞洞呢?”(幼兒合作變洞洞,教師觀察,及時表揚合作的好的小朋友。)
2.師:“現(xiàn)在我要來試驗一下你們變的洞洞大不大,能否讓小朋友鉆過,我說變變變,你們就相互合作變出洞洞,且做木頭人狀不能動?!?幼兒變出洞洞后請其他幼兒嘗試鉆進去)游戲可以進行幾次。
四、嘗試和同伴合作搭出更大的“洞洞”,讓老師鉆過,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變出更大的洞讓老師鉆進去呢?”幼兒合作嘗試變出更大的洞。教師選出最大的洞,老師當火車頭,帶領其他幼兒鉆過。
師:“小朋友,我們教室外面也有很多我們小朋友一起拼搭的洞洞,我們一起再去鉆一鉆吧”幼兒跟在老師身后變成小火車,開出教室。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們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條件,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組織和幫助他們投入到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43、幼兒園中班科學《有趣的指紋》教案反思
活動意圖:
好奇心是孩子們們與生俱來的,孩子們對于“指紋”既熟悉又陌生,孩子們在玩橡皮泥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了許多痕跡,不過卻不知道那指紋是每個人獨特的存在,《有趣的指紋》這個活動將幼兒的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結合,讓孩子們在好奇心的推動下發(fā)現(xiàn)指紋的秘密,了解指紋的類型,知道指紋獨一無二的特性,對指紋形成更清晰的認識,并能利用指紋進行形象塑造。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初步激發(fā)幼兒探索人體奧妙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
3、初步了解指紋大體分為斗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三種,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和它的運用。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重點:通過操作探索認識三種指紋——斗形紋、箕形紋、弓形紋。
活動難點: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世界上沒有長得一摸一樣的指紋。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對指紋長在哪里、長得不一樣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物質準備:印泥、白紙、膠帶、粉筆
活動形式:集體、個人
活動流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2、指紋認知;
3、對比指紋、了解獨特性;
4、擴展知識、了解指紋的運用;
5.活動結束。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提問:今天要是要帶你們了解一下我們身體部位中比較隱秘有特殊的部位。它叫指紋!但是它非常害羞,一般我們是看不見它的?你知道它在哪里嗎?
二、指紋認知
提問:請小朋友們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誰能用這些材料想一個好辦法幫幫大家?
提問:請看看你的指紋長得一樣嗎?你來說說,你的指紋有什么樣子得?
斗形紋——幼:一圈一圈的。師操作電腦,出示“斗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長得一圈一圈的指紋像什么?
小結:像這樣一圈一圈的指紋叫做“斗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指紋像什么?請仔細的觀察一下你的指紋除了這兩種樣子還有別的樣子嗎?
小結:小朋友,通過你們剛才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人們的指紋大體分為“斗形紋、箕形紋、弓形紋”三種。斗形紋就像是一個一個的橢圓形套起來似得;箕形紋像一個滑梯歪向了一邊;弓形紋像有一個起伏
的小山丘。一般我們的指紋“斗形紋和箕形紋”比較多,而弓形紋很少,一般只占2.5%,就是說100個指紋里只有2個或3個弓形紋!
三、對比指紋、了解獨特性。
提問:誰想來說一說你的看法。
小結: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我們的長相一樣,雖然都有眼睛鼻子嘴,但是沒有人長得一樣,雖然我們的指紋只有斗形、箕形、弓形三種,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指紋是一樣的!小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四、 擴展知識、了解指紋的運用。
過渡語:既然我們的指紋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那你覺得人們可以利用指紋來做些什么?對于小小的“指紋”,人們利用它的特點發(fā)明了許多的奇思妙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問:你們剛才看到人們用指紋都發(fā)明了什么?
小結:這些是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運用科學制造的一些方便于人們生活的科技產(chǎn)品,厲不厲害?那你們知道嗎?
五、結束:
過渡語:咦,老師又要提問了。人的身體除了指紋不一樣,你知道還有哪些紋是不一樣的嗎?(掌紋、腳掌紋、腳趾紋...)
師:老師還知道一個,那就是“唇紋”,也就是我們嘴唇上的紋路,你們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讓楊老師和劉老師畫個口紅,印兩個漂漂亮亮的唇紋印給你們看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是: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越來越渴望探索他們身體的奧秘,在平時的活動中許多孩子無意發(fā)現(xiàn)他們手指上的線條,他們驚喜地告訴我:“老師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條條的線?!钡珜τ谶@個問題卻只停留在發(fā)現(xiàn)的階段,如何將孩子的興趣點提升出來,引導他們更進一步的探索?這對孩子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設計了次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通過課件更直觀的了解指紋的常見類型;最后幼兒通過想象創(chuàng)作指紋畫等一系列過程充分調動多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愿望,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
首選,,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片吸引孩子主動地參與活動,把比較抽象的指紋概念轉變?yōu)橛變喝菀捉邮艿挠幸娼?jīng)驗。然后通過幼兒自己觀察指紋和觀察同伴的指紋,以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像什么?等問題,從而讓幼兒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說出指紋像龍卷風、山、彩虹、頭暈、小河、棒棒糖等。接著簡單介紹了指紋的用途,這環(huán)節(jié)為什么沒有作詳細的介紹?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對于中班上期的孩子來說太難,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個提升讓幼兒簡單了解一下,激發(fā)幼兒課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讓幼兒在欣賞完指紋畫后進行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從而又一次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孩子們通過靈巧的小手創(chuàng)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滿足??赡苡械睦蠋煏f最后為什么沒有講評呢?對于中班上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鐘,一節(jié)課下來已經(jīng)持續(xù)了30分。如果再讓幼兒安靜下來,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畫一幅畫的講評,有些難為孩子,而且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把講評作為延伸活動,利用欣賞活動課時間再進行集中講評。這些就是我對這節(jié)活動課的反思,現(xiàn)請老師們多提寶貴的意見。
44、幼兒園大班科學《好聽的聲音》教案反思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卻又是陌生的。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重在讓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探索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因此在活動中,我有選擇地選取了孩子們身邊的一些廢舊材料,如鐵制的糖果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讓他們在一種寬松的氛圍中去嘗試、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并獲得相關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各種常見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2、探索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了解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
物質準備:
1、畫眉鳥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的笑聲等聲音的錄音
2、鐵制的糖果盒、巧克力盒、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
3、鼓、小紙片
4、樂音和噪音兩種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感知聲音。
“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教師播放畫眉鳥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讓孩子一一說出這是什么聲音。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么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fā)現(xiàn)聲音里的秘密?!?/p>
二、操作體驗,探索聲音。
1、幼兒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當物體發(fā)生碰撞時就會發(fā)出聲音。
老師這里有糖果盒、巧克力盒、紙盒、紙杯、礦泉水瓶等材料,請你們去玩一玩,怎樣讓這些材料發(fā)出聲音?
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教師觀察指導。
自由探索結束后,引導幼兒共同交流:
“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發(fā)出了聲音?”
“那聲音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2、教師實驗操作,讓幼兒了解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教師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紙片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小紙片是真?zhèn)€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臺,還要有用大鼓為她伴奏她才肯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過一個簡單的小實驗,鼓面上跳動的小紙片,使孩子們感知振動,從而發(fā)現(xiàn)“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教師的直觀演示,引導幼兒感知鼓棍必須和鼓面發(fā)生碰撞,鼓面才會震動而且會發(fā)出鼓聲,從而讓幼兒了解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3、幼兒第二次操作,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fā)出聲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材料能發(fā)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fā)出聲音?請你去找一找,試一試,讓這些東西也能發(fā)出聲音。
自主探索結束后,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fā)現(xiàn),教師小結。
三、回歸生活,聽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悅耳的聲音,也刺耳的聲音,所以我們聽到刺耳的聲音要把耳朵捂起來,保護我們的聽力。在游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用剛剛找到的聲音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活動反思:
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加強游戲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種物品,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以游戲為主線讓幼兒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中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會傾聽,聽辨和模仿不同的聲音,體會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成分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理念。
- 幼兒園科學活動:小眼看世界
- 幼兒教案快樂轉轉轉
- 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你追我逃
- 教孩子認識整點和半點的教案
- 幼兒園教案:小鳥的死因
- 大班游戲科學教案:神奇妙妙瓶
- 大班科學教案:紙是能吸水的
-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滑滑梯
- 教孩子認識蛋的教案:各種各樣的蛋
- 教孩子怎么除水垢的優(yōu)秀教案
- 萌發(fā)孩子熱愛科學的教案都站起來吧!
- 幫孩子了解乒乓球的教案
- 教小孩認識家中常見植物的方案
- 培養(yǎng)幼兒愉悅參與活動熱情的教案
- 可以讓寶寶更健壯的運動游戲
- 眼睛的主題網(wǎng)
- 心臟有雜音該做哪些檢查――余志慶回答
- 走“八卦迷宮”_小學生作文:三年級
- 9月份工作計劃
- 大班社會課教案《左手和右手》反思
- 吸引人的面膜文案39句
- qq網(wǎng)名男生唯美陽光385個
- 酷炫游戲名字帶符號類40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