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對“好孩子”認識的誤區(qū)

走出對“好孩子”認識的誤區(qū)

走出對“好孩子”認識的誤區(qū)

  “乖,聽話,”這是我們成人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便形成了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定勢。老師和家長們似乎都喜歡孩子“聽話”,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不聽話的孩子是“淘氣包”,甚至是“差生”、“壞孩子”。于是乎許多大人便陶醉在孩子的聽話的氛圍里,難道聽話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所謂“聽話”,意思是遵守,順從師長的意見,并依此而做。我們平常所理解的聽話僅僅是停留在這樣淺薄的層面上,所強調的往往只是孩子的遵守,順從的意識??墒侵粫晃蹲駨膭e人的孩子,是否就是思維健康的好孩子! 君不見許多很聽話的孩子遇事畏畏縮縮 , 不敢向前,事事征求大人意見 ,沒有主見,不敢承擔責任,無創(chuàng)造激情,更無從談其主動想象,往往墨守成規(guī),從不敢越雷池一步。唯師長之意是聽。試問這樣的孩子是好孩子嗎? 但是,不聽話的也不一定就是“壞孩子”。據調查,美國的孩子最不聽話。楊振寧博士曾說:同齡中國學生成績好,十年后,美國孩子發(fā)明創(chuàng)造多。究其因,成績好是遵從師長之意的結果,但十年后中國的孩子的表現則是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個性、創(chuàng)新技能都比美國孩子差,這恐怕與我們平時教育“好孩子”的理念和方式不無關系。

  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定位好孩子,從根本上“認識”好孩子。所謂好孩子應是充滿自信心,并富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孩子。也許他們并不按我們的指令去做,但只要他們講的有道理,有獨到見解,做得有意義 ,即使不聽話,也是好孩子。因此我們淺表認為的“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而調皮搗蛋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壞孩子,淘氣的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平時就要給孩子多一點自由支配的空間,去遐想,去活動,去創(chuàng)造。俗話說,調皮的男孩是好的,搗蛋的女兒是巧的。試想,當年如果對少時愛迪生孵小雞的怪異行為嘲諷譏笑,或許一個發(fā)明家就會被扼殺。類似在生活中玩水、玩沙、調皮、搗蛋的孩子很常見,這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幼芽,也許他們就是將來的愛迪生、瓦特、愛因斯坦。敢玩,才敢干,才敢深入的想,才有積極的創(chuàng)造。一個幼兒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現膽怯、遇事畏縮不前、害怕困難、不敢嘗試,孩子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及運動能力等就不會有大的發(fā)展;相反,一個幼兒具有自信心,膽子大,什么事都敢嘗試,積極參與,各方面發(fā)展就快,長大后必定有所作為。

  我們正處在一個創(chuàng)新的時代,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同樣,一個人也是如此,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會在個人事業(yè)上有所成就。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屏棄聽話才是好孩子的定勢,引導教育孩子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富有創(chuàng)造激情的人,惟有如此,培養(yǎng)的孩子才能夠昂首闊步走向社會,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迎接新世紀的各種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