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分清是非》說課稿

《遇事分清是非》說課稿

	《遇事分清是非》說課稿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學思想品德第十冊第二課《遇事分清是非》。本課是根據(jù)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自尊自愛”德目中有關(guān)要求編寫的。側(cè)重對學生進行分清是非的教育。 

課文敘述了十佳少先隊員方小強在同學之間發(fā)生糾紛時,冷靜分析并正確處理的事情。在第一件事情是講,當本班同學和外班同學發(fā)生沖突,請小強幫忙去打架時,小強不僅拒絕了錯誤的請求,反而擺明道理勸阻了雙方;第二件事情是講當小強的表弟和同學小剛發(fā)生矛盾時,小強沒有袒護自己的表弟,而是堅持明辨是非。通過以上兩個事例,讓學生知道小學生遇事只有分清是非,才能健康成長,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錯誤,就會做有損自己名譽的事。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一)認知目標,知道要遇事分清是非,不對的事情不去做;能比較不同行為與個人名譽的關(guān)系,以良好的言行維護自己的名譽。(二)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榮辱感和羞恥心;讓學生對分清是非的人有一種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人學習。(三)行為目標,讓學生做到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確的事,積極主動地去做,不對的事,堅決不做。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比較不同行為與個人名譽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通過“表演導入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題。針對本課難點,我采用的教學活動方式是“討論學習法”。這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表現(xiàn)形式。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已經(jīng)開始發(fā)展,他們對思辯性很強的問題情有獨鐘。在課堂上開展辯論和討論,學生之間能互相補充思想,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修正別人的意見。這種群體間的互動,不僅使學生對本課的德育觀點理解得更為透徹,同時也能促進他們原有知識的整合。 

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將分四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教學: 

(一)巧設(shè)懸念,誘趣入境。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弊寣W生參與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shè)情景,能起到激情誘趣的作用。 

于是,在一開始,我先帶學生進入“學生模擬法庭”審理案件的現(xiàn)場。由本班的班長擔任審判長,請同學分別扮演審判員、原告、被告以及辯護人和證人。等審判長宣布“案件審理開始”后,先原告陳述其提起訴訟的原因:由于被告揮拳打傷了他的鼻梁,他要求被告向他賠禮道歉,賠償醫(yī)療費用。而被告卻辯稱,事情的起因是原告先用綽號辱罵他,并請來證人出庭作證。 

這樣的事情在學生實際生活中時有發(fā)生,案例的真實可信,加上“模擬法庭”這個環(huán)境所帶來的新鮮感,使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高度集中,他們饒有興味地關(guān)注著案件的審理。當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詞完畢,案件懸而未決時,我示意審判長宣布暫時休庭。我向?qū)W生提出:“法庭最后是如何處理的,這個案子如果讓你來當審判長,你會怎么判呢?”其實,在這里,我并不急于讓學生知道法庭的最后判決,而是要通過懸念的設(shè)置,為下面的學文明理做好一個鋪墊。于是,接著我話鋒一轉(zhuǎn):“今天,我們先來學習《遇事分清是非》一課,待會老師再請你們對此案作出合理的判決。”(教師板書課題:遇事分清是非) 

(二)感知教材,激情明理。 

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chǔ),對于新授課,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與自己的努力,能有一個較全面的理解、較準確的把握。因此,不需要帶領(lǐng)學生逐段分析課文,而是以簡馭繁。我決定通過三步討論的方法,幫助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層層深入,把握文理的關(guān)鍵。 

第一步,自學課文,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方小強身強力壯,是學校武術(shù)隊學員,而且非常樂于助人。可是,最近兩次有人請他幫忙,他卻沒有幫,這是為什么? 

通過學習課文,分析小強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和做法,目的是讓學生從小強的行為中得到啟示,遇到類似問題應(yīng)該如此這般去處理。無形中,就滲透了本課行為導向的要求。 

第二步,在熟悉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學生分組討論: 

1    如果小強去幫助本班同學打外班同學,事情會怎樣?

2    如果小強不問清情況,把小剛打一頓,事情又會怎樣? 

讓學生通過假設(shè)聯(lián)想,進一步認識到是非不分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第三步,我再讓學生自由地談一談:通過小強的事例,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們應(yīng)該向他學習什么? 

思品學科學文明理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感受、領(lǐng)悟、體驗情感的過程。在這里,評價方小強的行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把方小強當成了學習的榜樣,有助于加深他們對“遇事分清是非”這種道德知識的情感體驗。并且,在學生討論的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小強能被評為“分清是非的好隊員”與他平時的行為道德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名譽同他的言行是密不可分的。讓學生評價小強,其實就是引導學生把分清是非同愛惜自己的名譽聯(lián)系起來理解。這樣,有助于本課難點的突破。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進行板書并作簡短小結(jié):通過學習課文,讓我們知道了,遇事分清是非,就是遇事要冷靜分析,正確的要敢于堅持,錯誤的要勇于抵制。(說完,教師板書:冷靜分析  正確  敢于堅持  錯誤  勇于抵制) 

(三)辨析導行,擴思深化。 

學生經(jīng)過以上一個明理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對是非的認識,也已經(jīng)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連科曾說:“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 

為了有效落實學生的道德行為,我讓學生回到“模擬法庭”的現(xiàn)場,請學生當審判員,提出合理的處理方案,以協(xié)助審判長審判本案。其實,這就是一個變相的道德辨析題,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以加強學生道德推理判斷的技能和技巧,學會全面看問題,學會自我選擇,擇善而從。 

由于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學生對是非的判斷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本法庭這個案件的處理上,有的同學會認為打人的被告應(yīng)承擔全部的責任;有的同學則提出事情的起因是原告先出口傷人,原告的責任不可推脫;還有的可能建議以和為貴,雙方先檢討自己,再握手言和。對于學生的觀點,我都不做任何評價,只是問:還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在討論辯論中,思想互相碰撞,促使他們既引經(jīng)據(jù)典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也積極地關(guān)注他人的意見,在說服他人的同時,也糾正自身見解的偏差。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審判長記錄并整理大家的意見。然后,審判長宣布法庭的最后判決。當大家看到,原告和被告都表示服從法庭的判決,互相道歉,握手言和時,內(nèi)心一定充滿了自豪感,因為是他們的參與使得本案的審理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并且,這還將使學生由心底里升起一股凜然正氣,這股正氣,將促使他們學會從是非高度去待人處世。 

接下來,是“幫一幫”行為小訓練,我出示幻燈片:   

請告訴他們,這樣做有什么不好。 

1    小牛愛起哄,同伴喊什么,他也跟著喊什么。問他為什么,他說:“我也不知道,只覺得有趣?!?/SPAN>

2、    在圖書館里,大家正在安靜地看書,有人卻在聊天。小月也和小芹說起話來。她想:“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說話?!?/SPAN> 

這是兩個反面?zhèn)€案。目的是讓學生在評價指正別人的同時,把本堂課的道德認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態(tài)度。 

經(jīng)過上一輪的分析討論,學生比較了解彼此答案的差異后,很自然就會或多或少修正自己的答案,從而得出一些較合理的解決方法。那么我就不再加以提示,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己處理定論。 

(四)自省內(nèi)化,回歸主題。 

現(xiàn)在的小學生雖然對品德知識的理解還比較膚淺,品德評價易受外部具體情景的制約。但自我意識成熟得較快,有一些比較朦朧的力量上的自信、人格上的自尊、精神上的自立傾向。這時,指導學生評價自己就比評價別人更有價值,更有助于他們形成道德觀念與個人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 

于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談話,說說自己在分清是非方面做得怎樣?把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好的事例說給大家聽,或者,談?wù)勛约河捎谧鍪绿珱_動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生活經(jīng)驗,正面的事例更能讓學生受到感染,負面的教訓也更能引人深思。 

在教學的最后,我是這樣進行總結(jié)的: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十佳少先隊員方小強,還親自當了一回審判長。知道了遇事分清是非,就是遇事要冷靜分析,要把事情的原委搞清楚,然后再按是非標準作出判斷。正確的要敢于堅持,錯誤的要勇于抵制。最后,老師送你們一句格言:是非分清,一路直行;是非不分,陷入泥坑。希望你們都能象方小強那樣,成為“是非分清的好隊員”,更加健康的成長。 

板書設(shè)計:

               遇事分清是非 

             正確  敢于堅持

                      冷靜分析

             錯誤  勇于抵制 

在板書設(shè)計上,我用簡明扼要的文字鮮明概括出了本課的導行要求。 

總之,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充當好課堂上的配角,讓學生在一種寬松明朗、平等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主地參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審判員”的扮演是本堂課的高潮部分,學生積極的爭辯,營造出了一種具有感染性、催人上進的教育氛圍,對學生把道德觀念與個人行為有機結(jié)合到一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情理交融中,突破了本課的難點,有效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