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探索論文 適度模糊語文教學的應有情懷

小學語文教學探索論文 適度模糊語文教學的應有情懷

小學語文教學探索論文 適度模糊語文教學的應有情懷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過度定量化、技術化、精確化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教師將備課著力點放在梳理知識點、研究標準答案上,為鑄造“標準件”設置統(tǒng)一模型;課堂教學死摳章句,強生分別,以理科式的條分縷析肢解原本文脈貫通、渾然一體的課文,探研所謂的微言大義。這種教育抑制了學生潛在的聯(lián)覺本能和創(chuàng)造沖動,扼殺了學生思維的靈性和生命活力。語文教學渴望容忍適度的模糊性,回歸作品欣賞、閱讀理解的固有真義。

一、適度模糊  培育悟性

在規(guī)范文本中,有許多語言材料意思無法定量或外延不夠明確,不能給出絕對精確的定義,語義朦朧。課堂講解不應拘泥于文字考證、詞語解釋和語法分析上,要彰顯其不確定性,充分發(fā)揮隱喻聯(lián)想在語文學習中的聯(lián)結功能,引領學生在“亦此亦彼”的多值形象天地里感悟語言文字的妙趣。

如一位教師教《貓》。學生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給抓癢?!边@句話中的“蹭”寫出了貓惹人喜愛?!安洹笔裁匆馑??很難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字典里是“摩擦”,可從文本看,不光是“摩擦”那么簡單,教學由此展開:

師:老舍爺爺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請同學們把“摩擦”一詞代入句中讀一讀,與原句比一比,體會有什么不同?

生:用“摩擦”就沒有貓可愛的感覺了。

生:用“摩擦”就沒有貓溫柔可親的味道了。

師:看來“蹭”雖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僅僅是“摩擦”。大家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這句話,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蹭”是輕輕地“摩擦”。如果很重的話,會弄疼老舍爺爺?shù)摹?/font>

生:“蹭”還是一種溫柔的“摩擦”。因為課文中說貓高興的時候,能比誰都溫柔可親。

生:還很親熱呢,這只貓可真會撒嬌!

師:說得真有趣!你看,貓還“伸出脖子要求給抓癢”呢!同學們,貓這樣輕輕地、溫柔地、親熱地蹭老舍爺爺?shù)耐?,還“蹭”出些什么?

生:(急切地)“蹭”出了笑臉。

生:“蹭”出了友誼和感情。

生:“蹭”出了 一幅“人愛貓,貓親人”的動人畫面!

師:說得多有味!同學們,“蹭”是什么意思很難表達清楚。但此時此刻,我們的腦海里都會有一幅人貓嬉戲、豐富多姿的動人畫面,這難道不是對“蹭”最好的理解?讓我們再一次讀這句話,感受這“蹭”中之形、“蹭”中之趣、“蹭”中之情和“蹭”中之美。

以上案例給我們一個啟示:當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本信息時,可容忍模糊,巧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傳遞形異而質(zhì)同的信息。該教師不死摳詞解,而是通過比較、揣摩、品味、發(fā)現(xiàn)、想象等方式,讓學生在模糊理解中誘發(fā)語感,領悟精妙,凸現(xiàn)形象,感悟內(nèi)涵。

二、適度模糊  流淌人性

學生閱讀是從模糊情態(tài)中獲得獨特認識和體驗過程的,教師不應將知識點從文章中分離出來,進行“碎尸萬段”式的剖析。要引導學生按照“披文—感物—體情”的順序展開閱讀,在反復誦讀、教師引導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省體察能力和語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和審美情思。

如一位教師教《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我的心繃得緊緊的……”這部分內(nèi)容。這是一段凄美的包含濃濃人性的語言文字,每個句子,每個詞語,甚至每個標點都浸潤著作者李元興對邱少云生死與共的階級感情。

師:(深沉地)請同學們反復誦讀這段文字,如果你在戰(zhàn)斗現(xiàn)場,親眼目睹戰(zhàn)友邱少云在烈火中活活地受煎熬,你的心情怎樣?

生:我的心如刀絞一般。

師:請細細體味這個“絞”字,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痛。

生:刀刺進胸膛,再來回攪和幾下的那種戳心的、要命的痛。

師:有刀嗎?(沒有)文中指什么像刀絞一樣絞我的心?

生:火燒到邱少云身上,如果邱少云突然跳起來、或叫起來,那會給部隊造成多大的損失。這種擔心如刀絞一般絞我的心。

生:眼睜睜地看著與自已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活活地被火燒而不能救他,這種心情如刀絞一樣絞我的心。

生:邱少云在烈火中像千斤巨石一般紋絲不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多么勇敢,多么堅強,多么偉大。我被這種精神所感動,這份感動如刀絞一般絞著我的心。

生:我的心碎了,這樣的戰(zhàn)友不能死……(動情地、大聲地哭喊)

師:(飽含深情地)是的,這樣的戰(zhàn)友不能死!但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這位戰(zhàn)友在烈火吞噬中咬牙忍痛,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他經(jīng)歷了生命中最無情、最痛苦、最殘忍的考驗。年輕的生命換來了部隊戰(zhàn)士的安全,“三九一”高地戰(zhàn)斗的勝利。這樣偉大的戰(zhàn)友!怎會離我們而去?他——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這位教師遺棄了常規(guī)的以“我”的情感發(fā)展線索為綱的理性剖析,進而把作者的情感逐一從文本中分離出來的教法。而是整體調(diào)控,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潛心誦讀,忘我入境,體察感情,流淌人性。在心靈對話的平臺上求得真知,獲得精神上感動、充實和鼓舞。

三、適度模糊  放飛靈性

文本與讀者之間存在雙向的互動聯(lián)系,讀者對一部作品往往會有不同的感悟,作品大多用的是“描寫性語言”,包含諸多“意義不確定性”與“意義空白”,它們構成作品的“召喚結構”,召喚讀者去想象,實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順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fā)展方向進行發(fā)揮性想象,以自已的生活經(jīng)驗去詮釋空白,實現(xiàn)對文本的叩問、質(zhì)疑、充實、延伸,張揚個性,放飛靈性。

如一位教師教《窮人》。文章結尾處,漁夫表示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過來撫養(yǎng),他說:“……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边@時,桑娜坐著一動不動,漁夫感到不解:“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這時,作者寫道:“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贝藭r,讀者還急于想知道漁夫看到西蒙的兩個孩子安詳?shù)厮诖采系姆磻?,但作品到此戛然而止,結尾朦朧。這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已的想象,去延伸結尾,深入體味人間真情。

生:漁夫看到兩個熟睡的孩子,和桑娜相視一笑,說:看來,咱們窮人的心是相通的呀!

生:漁夫轉(zhuǎn)臉一看,床上橫七豎八地躺著七個孩子,他們睡得那么安詳,臉上露出笑容。

生:夜,靜悄悄的,海浪拍打海岸的聲響一聲聲傳來。桑娜和漁夫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他們在等待新的黎明的到來……

很顯然,在這樣的地方恰當?shù)剡\用模糊理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從課文原旨出發(fā),去聯(lián)想、延伸、拓展,往往要比明確的表述和籠統(tǒng)的概括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語文教學中的模糊性不是不可捉摸的玄思奇想,不是淺嘗輒止的治學態(tài)度,不是心神恍惚的茫然心態(tài),不是黑白顛倒的悖理繆論。它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tǒng)一,充滿著科學與藝術融合的靈氣。語文學科的“模糊性”與“精確性”之間存在著辯證的統(tǒng)一。模糊性是變本加厲的“精確性”的必然產(chǎn)物,容忍模糊性并不是遺棄精確性、嚴格性而遷就模糊性、不確定性;相反,容忍適度模糊是為了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精確,進而達到“模糊便是精確”的和諧境界,這不是語文教學所呼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