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個性化”和“唯個性化”
“去個性化”和“唯個性化”
你也許會問,對一個人的具體行為來說,也許可以說其有遵奉表現(xiàn)或非遵奉表現(xiàn)。但是,就這個行為本身來說,能不能作出“人格”的歸類呢?確實,“入鄉(xiāng)隨俗”無疑是一種遵奉行為, “標新立異”無疑是一種非遵奉行為。對此,我們很難就一次或幾次行為表現(xiàn)而予以人格歸類。你生活在以作叩或握手示禮的中國,如果你以擁抱待人,至少在旁人看來你是“怪怪的”,但僅此而已,不能馬上說你具有“非遵奉人格”。人格是一種持久的、穩(wěn)定的行為反應傾向。一俟你對習以為常的遵奉標準作出持久的、穩(wěn)定的非遵奉行為時,就可以在你的“人格”前賦以“非遵奉”的修飾了。 同樣道理, 不少父母在孩子教養(yǎng)問題上至今仍未從“習以為常的模式”中獨立出來,相反照此模式教養(yǎng)孩子,此時謂之“遵奉”可以,但不能謂之“遵奉人格”。唯有他們在其他一切場合都像在子女教養(yǎng)問題上那樣遵奉“常識”,則可以在其“人格”前賦以“遵奉”的修飾。
我們的人格既對內(nèi)部信念作出反應,也對環(huán)境標準作出反應,而遵奉或非遵奉則是根據(jù)我們的內(nèi)部信念是否與環(huán)境標準相一致的程度來區(qū)分的。如果我們的內(nèi)部信念一直與環(huán)境標準毫無沖突,絕對一致,因而處于無條件服從環(huán)境標準的狀態(tài),則我們的人格便是遵奉的人格。反之,如果我們的內(nèi)部信念時時與環(huán)境標準發(fā)生沖突,毫無一致,因而處于無條件反抗環(huán)境標準的狀態(tài),則我們的人格便是非遵奉人格。
在這個意義上說,真正屬于遵奉人格或非遵奉人格的人都很少,有的只是遵奉行為或非遵奉行為。 如果這樣的行為經(jīng)歷“去個性化”或“唯個性化”的歷程,則就會逐漸形成遵奉人格或非遵奉人格。
孩子的去個性化是指孩子在群體中以群體自居,致使個體的個性溶化于群體之中,從而失去個性感的過程。去個性化的顯著特征是,孩子在群體中逐漸失去作為個體的約束力,借助群體的保護,表現(xiàn)出非主見的行為傾向,甚至做出違反他們在社會情境中常常遵守的社會準則的事情。
孩子的去個性化使遵奉行為逐漸演化成遵奉人格的原因十分復雜,但下述兩個原因是主要的。
1.匿名與責任分散。當孩子的注意力投向群體時,他對自己的注意力便減少了。對群體的注重使個體失去了個性環(huán)境,個性“淹沒”于群體之中。由于去個性化減弱了作為個體時的約束力,也即社會對其行為的約束力,不僅使孩子在遵奉群體時獲得了安全感,而且也為孩子伴隨群體從事一些愚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就遵奉者而言,他在心理上有兩個依靠:一是群體成員的匿名性。隨著加入群體,成為群體成員,溶化了個性,群體成員便會覺得自己是個匿名者而迎合群體的愚行;二是責任分散。群體生活告訴群體成員,群體活動的責任是分散的,分散在每個成員身上,任何一個成員都不必承擔該群體所招致的譴責。有了這兩個依靠,對群體的注意增強了去個性化,反過來又強化了通常受制約的行為。
2.驅(qū)獎避罰。孩子在社會生活中因為成功和失敗而學會了獎勵和懲罰的效應。作為群體的一員,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獎勵是與個性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的,懲罰是與去個性化聯(lián)系起來的。當孩子在群體中用其獨特的個性出色地完成某項任務時,獎勵會隨之出現(xiàn)。但是,倘若他屢屢制勝,每每獲獎,他就會引人注目,同時也會招致群體其他成員的非議或排斥,懲罰便接踵而至。對遵奉者來說,當他預期懲罰將會出現(xiàn)時,或者當?shù)赜X得無論如何要避免懲罰時,他便會將自身沉浸于群體之中,用不標新立異、不引人注目的“俗子策略”來避免懲罰。在這個意義上說,遵奉者也許帶有“驅(qū)獎避罰”的心理。
至于唯個性化,大多與孩子的早期教養(yǎng)歷史有關。一個人在其童年時期,面對父母或其他權威的社會態(tài)度和人格結(jié)構,是很容易感染并將其內(nèi)化的。隨著這種習得的行為不斷得到父母或其他權威的強化,它們就會被逐漸鞏固下來。如果父母或其他權威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我行我素的生活風格和玩世不恭的社會態(tài)度,孩子就會逐漸產(chǎn)生對環(huán)境標準的懷疑或違抗,一俟這種行為得到強化,孩子就會為了追求強化而再度表現(xiàn)這種行為。這樣的唯個性化過程,致使孩子成年后,在與社會“常識”發(fā)生沖突時,并不體驗到?jīng)_突帶來的焦慮或內(nèi)疚,對別人的勸誡也置若匿聞。
- 我怎會想和大人對著干
- 如何面對身高的煩惱
- 父親:無法取代的角色
- 脆棗兒和蜜棗兒
- 美國150萬兒童的父親或母親在押
- 怎樣創(chuàng)造和諧的伴侶關系?(2)
- 執(zhí)著
- 愛情象電腦,也要防病毒
- 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
- 父親嗜好多容易導致孩子產(chǎn)生心理問題
- 頭大聰明頭小笨嗎?
- “去個性化”和“唯個性化”
- 壓力下的記憶
- 了解你三歲的孩子
- 楞頭楞腦
- 人生話題:相鄰 (友情·愛情)
- 星空
- 鄰居家的貓_小學生作文:四年級
- 我給橡皮做衣服_小學生作文:三年級
- 如何搞好武術教育
- 形容親吻很激烈的句子249句
- 大班音樂教案《在鐘表店》反思
- 化妝品推銷語31句
- 半程馬拉松賽道朋友圈文案34句
- 簡單明了的公司好名稱123個
- “預知”讓教學更具有個性化
-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彈性化”的科學實驗教學預設向課堂生成力的轉(zhuǎn)化
- 化解初入園孩子的“任性”
- 中國“個體化”化療治療兒童白血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合歡用具”有傷風化? “性學泰斗”澄清誤區(qū)
- “發(fā)揚先進性,推進現(xiàn)代化”主題教育活動工作總結(jié)
- “雙性化教育”在美國
- 唯一的聽眾說說“我”在學習拉琴的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 父母和幼師應該關注幼兒個性化教育
- 激發(fā)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角色游戲-“黃瓜、西紅柿湯”
- 關于小學一堂好課的“五個實”和“六個好”
- 新課程語文個性化教學實驗研究 若有人知春去處
- 警惕家教唯智化傾向 關鍵是教孩子“學會做人”
- 以“三個有心,創(chuàng)造三種和諧”――談談我是怎樣進行班級管理的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