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幼互動研究:探索教育因素 建構有效互動2

師幼互動研究:探索教育因素 建構有效互動2

師幼互動研究:探索教育因素 建構有效互動2

師幼互動研究:探索教育因素 建構有效互動2 
 
三、教師深入,有效地參與和引導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關鍵。 教師深入有效地參與和引導是教師全身心投入活動時所產生的教師與幼兒互動行為,也是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其中教師角色定位將直接影響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以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充當著教育者,傳授者的角色,是權威,幼兒的一切無不在教師掌握之中,而幼兒則是知識的接受者,被教育者,被照顧者,他們只能服從依賴,一旦離開教師這個領路人便寸步不敢向前,這種互動以教師為中心是消極的,它忽略幼兒獨特自我表現(xiàn)及主體地位,使幼兒顯得畏懼,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在互動式學習活動的探討中,以生成互動式主題活動為切入點,使教師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此時教師是良好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幼兒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角色的轉變帶動了師幼互動關系的改變,在互動中師幼雙方即充當行為發(fā)起者,也是反饋者,他們之間就如同打乒乓球一樣,教師要善于接住幼兒拋出的球,再將一定難度的球打給孩子,往復循環(huán)中使幼兒獲得主動發(fā)展,教師同樣也從中汲取經驗和成長的養(yǎng)份,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fā)展和提高。從而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生共長的互動關系,實現(xiàn)師幼雙方在師幼互動中主體的積極建構和發(fā)展。
(一)關注幼兒,成為幼兒學習的觀察者、聆聽者。
在一日活動中的各過程中都充滿了教師與幼兒間的互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可缺少,教師深入、有效地參與,互動過程中教師自始自終都是一個觀察者、聆聽者,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需要生成教學內容和主題活動,適時地給予支持、幫助。一次戶外活動中,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對蒲公英產生興趣,教師用啟發(fā)、鼓勵的語言適時給予幼兒幫助,引發(fā)了幼兒對種子的尋找、探索。在幼兒倡導下,播種種子的一系列活動產生了,活動是由幼兒開啟,教師通過觀察、聆聽,敏感地捕捉到偶發(fā)事件中的教育契機,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與幼兒共同生成主題活動。探索中提高了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教師敏銳的捕捉技能,形成了師幼間相互促進的積極互動。
(二)善于發(fā)現(xiàn),成為幼兒自主探索的引導者,啟發(fā)者。
教師深入、有效地參與,引導幼兒互動中,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需要和困惑,教師可借助環(huán)境因素為幼兒提供材料,激發(fā)幼兒開啟互動,引導他們動手探索,自主學習,啟發(fā)他們思考,適時適度加以隱性指導,隱性指導也就是羅杰斯的“非指導”,是一種較高形式的指導手段。如《有趣的光斑》活動,教師關注孩子的困惑后,為幼兒提供隱性環(huán)境材料,激發(fā)幼兒去嘗試探索,當幼兒遇到難題,找不到自己的光斑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原因,而是啟發(fā)幼兒去觀察比較與其他人所站的位置有何不同,引發(fā)幼兒同伴彼此間的啟發(fā)學習,從而獲得有關經驗,有新發(fā)現(xiàn),使活動不斷深入,并生成新主題“陽光與影子”,這種內隱的互動學習方式,將幼兒推到了活動的主體地位,激了幼兒主動探索,讓他們在與環(huán)境、同伴相互作用中獲得發(fā)展,同時提高了教師隱形指導水平,形成共生共長的有效互動。
(三)滿足需要,成為生成活動的支持者、促進者。
教師在師幼互動中,保持關注,是建構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也是幼兒教育產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條件。因此,教師應特別關注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言行,突發(fā)行為及反應給予關注,敏銳捕捉孩子的興趣點,支持幼兒探索生成主題活動。如:春游活動鳥語林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幼兒不時在各區(qū)域中,重現(xiàn)鳥語林的片段,教師捕捉到這一興趣點,與幼兒進行了及時溝通,共同的商議。主題活動“鳥語林”產生了,教師幼兒建造了一個趣味盎然的“鳥語林”。小碗中鋪上柔軟的布條、碎紙,成了小鳥的家;大盒子挖出洞,成了鳥語林的后門;折皺地紙上淡淡幾筆綠色的線條那是人工瀑布……我們驚嘆孩子的創(chuàng)造,并及時對他們的創(chuàng)造給予表揚和鼓勵,與他們交流的同時有目的將師生交流拓展到生生互動中,使幼兒在互動中相互分享,讓每個幼兒都獲得發(fā)展。正是因為教師推波助瀾,給了幼兒自我表現(xiàn)的空間,使他們對該活動保持了高度的積極性,使活動不斷的得以生成、發(fā)展、延續(xù)……
(四)相信幼兒,成為共同建構學習的合作者。
教師深入、有效的參與,使師幼雙方能站在同一高度,成為朋友和合作的伙伴,教師以開放的心胸與幼兒一起探索學習,相信幼兒的提議、問題,能給教師啟發(fā)和幫助,凡幼兒能自己做的盡可能讓他們去做,那么,教師作為孩子探索、學習的共同合作者,就應該懂得聆聽童聲,透視童真,學習著與幼兒對話、合作、共同學習,并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學習的機會,讓幼兒去自由地表現(xiàn)與表達,去主動地建構知識和人格,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吹泡泡活動中,幼兒提出自來水能吹泡泡,老師沒有及時解答而讓幼兒去嘗試獲得答案。操作過程中,幼兒想出各種辦法,用手沾水吹……,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后,幼兒把嘴放入水中咕嚕嚕的吹出了泡泡,還發(fā)現(xiàn)水滴落在杯中時也會產生泡泡,在成人看來自來水是不可能吹出泡泡的,教師尊重幼兒的想法,使幼兒想盡辦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吹出了泡泡,讓老師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幼兒提出白糖也能吹泡泡時,老師沒有立即反駁,而是滿足幼兒提出的要求提供材料,用平行方式與幼兒共同探索得出結論,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師生合作的互動方式貫穿整個教育活動。教師、幼兒在互動關系中共同學習,共同建構,激起幼兒更高水平的思維。在以互動“關系”為基礎的教育中,孩子們所表現(xiàn)出的“相互作用”是如此的積極,如此的主動,如此的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給每一個孩子自我發(fā)展空間,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在互動式學習探討中,注重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學習、自我表現(xiàn),同時又強調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互動、合作學習,使幼兒的個體建構和共同建構得到有機的結合。我們實行的動態(tài)開放式的教育,為教師營造了寬松自主的研究氛圍,使教師敢于大膽的進行生成課程的探討,在研究過程中,使領導、教師、幼兒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從而促進了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為創(chuàng)建園本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