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案例[語言] 兩只小獅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案例[語言] 兩只小獅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案例[語言] 兩只小獅子

  一、 復習導入:

  1、復習認讀生字:

  師:小朋友們,想走進神秘的大森林嗎?只要你能解開這把數(shù)字鎖的秘密,森林之門就會為你打開!

  2、觀看播放《獅子王》錄像片段:

  師:瞧!大森林在歡迎我們了!他想向我們介紹誰呢?

  3、談話導入:

  師:能不能說說獅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二、 讀課文、取名字: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威猛的獅媽媽生了兩只小獅子,兩個小家伙長得可真像,獅子媽媽還不知道怎么給他們起名字呢?你愿意幫忙嗎?

  2、提出要求:

  師:不過,取名可要有根據(jù),請你好好從課文中找找依據(jù),想想名字,劃出你找到的理由,把想好的名字寫在學習小助手上。

  3、交流:

  (1) 勤勤:

  他每天練習哪些本領?看生字做動作:滾、撲、撕、咬

  (2) 懶懶:

  你能讀出懶洋洋的感覺嗎?

  (3) 情境引讀:

  三、深入研讀:

  師:獅媽媽的這兩個孩子可真不一樣!不過,獅媽媽非常希望她的兩個孩子都能成為真正的獅子。你覺得他們能成為真正的獅子嗎?

  重點:懶懶能成為真正的獅子嗎?為什么?

  1、讀課文,找原因。

  2、交流:

 ?。?)不肯吃苦:

  A 出示:“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

  如果學本領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會吃哪些苦頭?

  他是怎么說這句話的?誰愿意來演演懶懶說話的樣子?

  B 評議(動作、神態(tài))

 ?。?)依賴父母:

  A 出示:

  懶懶說:“我爸爸和媽媽是林中的大王,憑著他們的地位,我會生活得很好!”

  B 師:說這話時,他會有什么動作、表情又是怎樣的呢?書本上沒有寫,你能動腦筋想一想,說一說嗎?

  出示:懶懶( )說:“……!”

  嘗試說――集體交流――加上提示語,集體創(chuàng)造朗讀。

  四、視學情繼續(xù)研讀:

  A案:

  學生談到,懶懶聽了媽媽的勸告,一定會改正的,也能成為真正的獅子!

  1、獅媽媽對懶懶說了些什么呢?讀讀獅媽媽的話。

  2、你從獅媽媽的話里知道了什么?

 ?。?) 不能永遠依靠父母――

  能不能想象一下,當獅爸爸和獅媽媽都老了,懶懶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擔心、希望――

  你們讀懂了獅媽媽的心!誰愿意做獅媽媽,勸勸他的孩子!

  B案:學生覺得懶懶是不能成為真正的獅子的。

  1、你覺得懶懶這樣想對嗎?他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會有好的生活嗎?

  2、這可就糟啦!你想勸勸懶懶嗎?

  3、獅媽媽一定比你還擔心,還希望她的孩子有出息。讓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勸懶懶的!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

  五、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表演)。

  師:想不想和小組里的伙伴們一起來講講、演演懶懶的故事?

  1、指導分工:想一想,懶懶的故事里有幾個角色?

  建議,可以請一個小朋友做總導演。

  2、指導獨立完成任務:

  每個小朋友想一想,我?guī)е鯓拥男那椤⒄Z氣說話的?我會一邊說一邊有什么表情、做什么動作?

  3、指導合作:

  排練時,總導演負責,大家可以相互提提建議,要虛心接受別人合理的意見。有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幫忙!

  4、小組合作表演。

  5、指名小組表演、評議。

  教后反思:

  《兩只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并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自己感覺對這篇課文,我還是吃得比較透的。

  主要設計思路是:通過取名字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把握故事人物――兩只小獅子的主要特點,拉近孩子們和文本的距離。然后通過“他們能成為真正的獅子嗎?”

  這一主問題引導孩子們細讀課文,體會懶獅子之所以不學本領的心理根源以及獅媽媽對孩子的擔心和希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孩子們的學習狀態(tài)比較好,這可能得益于復習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設計、學習內(nèi)容不同于課文的呈現(xiàn)方式,主問題的設計還是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深入研讀的。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P>

  在課堂實際生成的瞬間,教師只能憑自己的一種直感去感受來自孩子們的對文本的解讀和回應,然后對教學預設作出相應的隨機調整。這種課堂策略當然受教師敏感度和經(jīng)驗度的影響,我在這方面明顯是欠缺的。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一年級的孩子,對名字包含一定意義、簡潔上口這兩個特點和名字與稱呼的區(qū)別都還不能很好地把握, 因此,讓他們初讀課文后找到人物的特點并不難,但要將之轉化名字這種形式,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因此,在課堂上,我費了較多的時間,還是不能引導學生自己想出比較合適的名字,有點生硬灌輸?shù)奈兜馈?/P>

  2、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如請孩子勸勸懶獅子就是一個挺好的訓練點。

  3、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于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于飽滿,使得最后合作讀讀、演演的環(huán)節(jié)沒能充分展開,非但不能體現(xiàn)原本指導比較細致、有步驟的特點,反而讓學生覺得很倉促,導致實效性不強。

  4、對待那個“冷不丁”冒出來的不同的聲音,我的處理,雖然從整體上是對路的,但方法上顯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寬容一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如:“哦,你的思維真活躍,像孫悟空坐上筋斗云一樣,一下子跳那么遠去了!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這個話題說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認真聽聽,我們等一會兒再聽你的高見,好嗎?”

  或許孩子能在淡淡的詼諧和輕松的微笑中領會老師對他的肯定與建議,課堂的氣氛也許會更活躍寫些,他也許會更好地傾聽他人的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