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老師,我錯了
案例分析:老師,我錯了
老師,我錯了
一、案例
事情還得從一周以前說起,那天下午戶外活動的內容是觀察小蝌蚪,我和孩子們圍聚在幼兒園的小河邊,看著,說著,叫著,特別興奮。
“老師,我看到有的小蝌蚪長出了兩條腿了!”
“我看到了三只小青蛙。”
“快看!小青蛙和小刺猬在一起!”
“在哪里?哪里呀?……”
在孩子們的指引下,我終于發(fā)現了藏身在石洞旁的小刺猬。就這樣,我們把小刺猬帶回了教室,展開了關于“刺猬”的生成活動。
家云是個調皮的男孩,平時略有欺負人的行為,每天都會有小朋友來狀告他。小刺猬來到班上后,他自然是經常簇擁在小刺猬旁的一個。
開始,家云除了用眼睛觀察這個新奇的動物,還要忍不住去碰碰它,他用小手去摸小刺猬的身體,然后趕緊縮回來,說:“啊,原來小刺猬的刺不是很硬的,有點軟的?!睗u漸地,孩子們都知道小刺猬膽子小,怕吵鬧,遇到有東西靠近時,會變成一個刺球來保護自己。經過全班集體討論,我們一致決定要照顧好小刺猬,管住自己的小手,不去碰、不去摸、更不去傷害它。
幾天后的一個下午,我看到他和另一小朋友蹲在小刺猬的紙箱旁,手伸到了紙箱里面,我走過去,想提醒他不要去影響小刺猬休息。近了,我清楚地看到他手里竟然拿著一把美工剪刀!
“你看,剪掉一點點了”
“你說它會不會痛???”
“它一動也不動,好像不痛呢,再試試看?!奔以七@樣回答,我聽了非常生氣,但我忍住了,說:
“我覺得小刺猬很痛的,它都縮成一團了,你們認為呢?”
“我也覺得它肯定會痛的。”另一小朋友點了點頭。
“家云,你說小刺猬害怕別人欺負它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子?”
“它會變成刺球?!奔以埔姷轿野l(fā)現了,開始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性,他低下了頭。
“那你說它受到欺負和傷害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子?”
“它會痛的……老師,我不是故意的,其實我也很喜歡小刺猬的……我知道錯了……”
二、分析
家云看到小刺猬,心存喜歡,以至于忍不住想去摸,這是可以理解的,后來,當他多次經驗總結,得知小刺猬不會反攻時,他便有了攻擊性的行為,想出了用剪刀去剪小刺猬身上的刺的主意。
這正如他以往攻擊其他小朋友的動機一樣,我記得當他聽到對方的哭聲,他的眼神會變得跟打對方時不一樣,略帶有后悔的神色。說“老師,我錯了……”
他不懂得打人是錯誤的嗎?當然不。那為什么要等“打”的結果出來了才會明白自己行為的錯誤性呢?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的批評與引導都不起作用呢?這都源于他無法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即無法較好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個性品質之一,需要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自控能力在日益增強,但還只是剛剛開始發(fā)展,他們還經常不能控制自己,行動有很大的沖動性,他們的自控行為很不穩(wěn)定,隨情景而變化,有時表現得好些,有時表現得差些。
雖然幼兒年齡還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