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的歷史資料

中國成語的歷史資料

中國成語的歷史資料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詞組,還有來自人民口里常說的習(xí)用語。有些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從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別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棟”、“虎踞龍蟠”、“東山再起”、“草木皆兵”之類,在漢語成語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漢語歷史悠久,成語特別多,這也是漢語的一個特點?!?br />  成語是一種現(xiàn)成的話,跟習(xí)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qū)別。最主要的一點是習(xí)用語和諺語是口語性質(zhì)的,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于文語性質(zhì)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jié)構(gòu),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xí)用語和諺語總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個字。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唇不對馬嘴”、“前怕狼,后怕虎”,這是常說的習(xí)用語;“百聞不如一見”、“真金不怕火煉”、“有志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些經(jīng)驗之談,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屬于諺語一類。成語跟習(xí)用語、諺語是不一樣的。 
  成語大都有一定的出處。如“狐假虎威”出于《戰(zhàn)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于《燕策》,“畫蛇添足”出于《齊策》,“刻舟求劍”出于《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韓非子·難勢》,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歸趙”出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于《史記·項羽本紀(jì)》,“草木皆兵”出于《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雕”出于《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于《唐書·李林甫傳》,都是歷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書的文句用為四字成語的更為普遍。如“有條不紊”取自《尚書·盤庚》“若綱在綱,有條而不紊”,“舉一反三”取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痛心疾首”取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禮”取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嘗不分庭抗禮”,“奴顏婢膝”取自晉代葛洪《抱樸子·交際》“以岳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dāng)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為數(shù)很多。如“憂心忡忡”出自《詩經(jīng)·召南·草蟲》,“外強(qiáng)中干”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后赤壁賦》,“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說的一些四字習(xí)用語也可以歸入成語里來。如“咬文嚼字”、“拖泥帶水”、“陽奉陰違”、“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類,與成語的結(jié)構(gòu)相同。在成語中也有些是接受外來文化而出現(xiàn)的。如“天花亂墜”、“當(dāng)頭棒喝”、“不可思議”、“不二法門”都是?!?br />  成語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則不達(dá)”、“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一般所以用四個字,這與漢語本身句法結(jié)構(gòu)和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有關(guān)系。 
  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例如“空中樓閣”、“鼎鼎大名”、“青出于藍(lán)”、“有聲有色”、“歡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語。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dāng)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