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自然教育《小螞蟻的生日會》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自然教育《小螞蟻的生日會》大班科學教案
1、幼兒園自然教育《小螞蟻的生日會》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中借助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營造環(huán)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于探索,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所觀察的昆蟲特征。
設計意圖
昆蟲是孩子們樂于觀察的對象,帶他們去戶外活動時,經常有許多孩子會去對各種昆蟲產生興趣。因此設計了此活動《小螞蟻的生日會》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情節(jié),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營造環(huán)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于探索。
3、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所觀察的昆蟲特征。
重點難點
1、借助故事情節(jié),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營造環(huán)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于探索。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放大鏡
3、文件夾、白紙、筆
4、蝴蝶、蜻蜓、蜈蚣、蜜蜂、瓢蟲、蠶寶寶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活動引入: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出示小螞蟻和蛋糕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噓,孩子們,我們一起往這兒看,你們看到了什么啊?(小螞蟻和生日蛋糕)我們在什么時候才吃生日蛋糕呢?(過生日的時候)
師:老師告訴你們,今天就是小螞蟻的生日了, 它想請其它的昆蟲朋友來參加它的生日會,那小朋友來猜一猜,到底誰會來參加呢?(幼兒猜測)到底誰會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中間部分
1.幼兒欣賞故事
(1)回顧故事名字
(2)回顧故事內容
(3)昆蟲分類
師:來了這么多的朋友,可是呢,有的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有的呀,卻被請了回去。那么,有哪些朋友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呢?(幼兒回答,師利用圖片將昆蟲逐一分類)
師:誰又被小螞蟻給請了回去呢?(蜘蛛和蜈蚣)為什么?(因為它們的腿太多了) 。
師:蠶寶寶能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嗎?為什么?(出示蠶蛾的圖片)
2.組織幼兒討論,豐富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師:小朋友仔細看看,小螞蟻請來的這些客人和它自己有哪些地方長的一樣?(出示小螞蟻的圖片)
(1)都有頭,胸,腹。
(2)都長著六條腿。
師:它們有這么多一樣的地方,那小朋友來找一找,它們和小螞蟻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
師:對了,它們中間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長著翅膀的昆蟲,它們能夠在天空中飛翔,它們大多數就生活在空中。像蜜蜂、蝴蝶、蜻蜓、瓢蟲。有的沒有翅膀,或者它們的翅膀已經退化了,不能夠在天空中飛了,它們就在地上或者是土壤中生活了。比方說螞蟻、螳螂、蟑螂、蟋蟀。。。。。。 不管它們有沒有翅膀,但是,它們都有頭、胸、腹,最主要的是,它們都有六條腿,所以,它們都叫昆蟲。你們都記住了嗎?
4.尋找昆蟲
師:在我們的幼兒園里也有很多很多的昆蟲,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去找一找,并觀察看看,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征,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樣東西,叫放大鏡,它可以把昆蟲的樣子放的大大的,在觀察的時候,要注意了,可不要把放大鏡掉到地上了。在聽到音樂的時候就可以去觀察了,在音樂結束時,小朋友就要回來找到老師了。
5.音樂響幼兒自由去探索
(三)、結束部分
1.音樂結束,幼兒回到原位做好
2.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觀察到了些什么昆蟲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畫紙,現在請你把畫下來吧!
3.把畫好的昆蟲和客人老師分享一下吧!
活動總結
幼兒對觀察活動感興趣,樂于探索、積極性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大班科學教案《螞蟻會游泳嗎》含反思
活動由來: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為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fā)生爭論,并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為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不同材料,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yǎng)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xié)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1、重點:幼兒能夠帶著問題參與實驗并尋找出答案。
2、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為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么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并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薄白搅朔旁谀抢锬?”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庇谑怯變簬е蓡柲弥⊥雭淼讲賵錾掀炔患按亻_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并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著……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里沒有水?!蔽矣謫枺骸澳窃趺崔k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庇谑恰?/p>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粗粗?,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里快樂地扭動著身體呢?!?/p>
另一名幼兒揮著手招呼旁邊小伙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惫嫘∥浵佋谒着滥亍?/p>
于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p>
之后,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p>
這時一名幼兒皺著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彼囊环?,提醒了其他幼兒。于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來幫助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里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后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里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么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里、一頭在外面,螞蟻順著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于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于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小結: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里是什么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里待了一會兒之后又是什么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后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后,通過上網、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于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fā)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于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fā)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yǎng)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fā)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后,活動越來越少。由于怕螞蟻死,于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為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網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后對什么發(fā)生興趣,就對什么進行探索、實驗,那么,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fā)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要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了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fā)幼兒為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于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么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fā)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fā)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fā)現池塘里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yǎng)幼兒科學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養(yǎng)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并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fā)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并提供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fā)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為,不能因為幼兒對什么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并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了解濃度和水之間的關系,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紅色的飽和糖水、透明水。
幼兒:抹布人一塊
第一次操作:普通紅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紅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組一份)勺子(每人一個)
第三次操作:@紅色的飽和糖水(每組一份)
@糖(每組一份)勺子(每人一個)普通的紅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魔術,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導入,幼兒猜測。
教師:今天謝老師要給小朋友表演一個魔術,請你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把手里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2、教師實驗。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慢慢的將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變成兩層?
二、幼兒嘗試探索實驗。
1、試一試。
教師: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神奇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
2、討論:
教師:小朋友,你們成功了嗎?
教師:為什么你們沒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兒再次進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師:因為老師的水里加了一種的東西,而你們的水里沒有,是什么呢?(糖)
教師:老師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們看到糖了嗎?糖去哪了?
總結: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們看不見。
2、幼兒進行探索實驗。
教師:這一次請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來試一試吧!
3、討論。
教師:孩子們,這次你成功了嗎?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沒有成功。為什么加了糖還是沒有成功?(幼兒討論)
總結: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紅色的飽和糖水。幼兒進行探索。
1、出示飽和的紅色水,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紅色的水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觀察討論)
小結:老師的水很粘稠。
2、幼兒實驗。
教師:讓我們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變得粘稠的時候再來試一試吧!
3、討論。
(1)教師:這次成功了嗎?
(2)教師:為什么加了糖紅色的水會沉下去呢?(幼兒討論)
小結: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紅色的水里放了糖能變成兩層。如果放入鹽會發(fā)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會發(fā)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凈。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4、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噴泉》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探究活動,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操作感知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一樣大小的瓶子、瓶蓋(孔的大小相同、數量不同)、大小粗細相同的針管、水、水盆、地毯、報紙、記錄表格、抹布。
2、幼兒經驗準備:會玩噴泉。知道用力大,水噴得高;用力小,水噴得低。
三、活動過程:
(一)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
1、提出問題:
幼兒充分體驗玩“噴泉”的樂趣,并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為什么?”
2、幼兒猜想并記錄: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實驗驗證: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問題和發(fā)現并給以適時的支持與幫助。
預想與對策:
(1)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fā)現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沒有注意到要進行比較才能分辨出哪個噴泉的水柱噴得高: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指導幼兒合理的分工與合作,輪流使用操作材料,邊操作邊觀察。
4、結果與討論:
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fā)現和感受,獲得一個孔的噴泉噴得高、兩個孔的噴泉噴得低的經驗。
(二)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
1、提出問題:出示三個孔的噴泉,并提問:“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文章.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為什么?”
2、幼兒猜想: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能闡述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預想與對策同上)
4、結果與討論:
知道一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三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并能夠歸納出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的新經驗。
(三)游戲:看誰的噴泉能噴到報紙上
(四)活動延伸:怎樣才能使噴泉的水噴得更高?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是在學習了《指南》之后設計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選材取自于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在演繹著科學家們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先猜想,再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總結。老師只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便循著這一線索探索起來,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都在積極的參與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樂噴泉,都特自豪。相信他們以后會愛上科學探索活動的。
5、大班科學教案詳案及教學《小螞蟻搬家》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的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他們總是會問一些問題。本教學活動的設計旨在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規(guī)律和變化。同時(.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面對班里的個別幼兒不大愿意和其他幼兒交流,本活動也是力爭把他們拉入大集體,為他們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意識到小螞蟻搬家是為了躲避雨水淹沒它們的家。
2. 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小螞蟻搬家的行為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3. 讓幼兒列舉其它大自然降雨前的征兆。
4. 讓幼兒體會集體活動的快樂。
5.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小螞蟻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難點:通過小螞蟻搬家,讓幼兒列舉大自然降雨前的其它征兆 ,畢竟幼兒的能力有限。
活動準備
透明無蓋大玻璃箱 、螞蟻、沙土、大水杯、水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huán)節(jié)
(1)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平日里為什么我們總能看見小螞蟻向高處搬家嗎?”然后,等待幼兒回答。
(2)組織幼兒向講桌靠攏,準備演示。
2. 基本環(huán)節(jié)
(1)向玻璃箱一端放置一堆沙土,然后,將螞蟻放在無沙土的一端。
(2)稍微等會兒。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誰能說說小螞蟻現在的活動情況呢?”注意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小螞蟻是滿箱亂跑。
(3)向玻璃箱無沙的一端開始加水,讓幼兒觀察。
(4)教師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小螞蟻的活動情況?”很明顯,幼兒的回答會是小螞蟻向沙土堆跑去。
(5)教師開始延伸。教師提問:“在大自然中,什么情況下大地低洼處會被淹沒?”
(6)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下雨。
(7)教師提問:“如果沒有沙土的那端玻璃箱猶如洼地,那么我們往玻璃鞋中加水猶如什么?”
(8)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下雨。
(9)再次引導。教師提問:“那么,小朋友們,請你們現在告訴我小螞蟻為什么搬家?”
(10)小朋友回答
(11)總結,小螞蟻搬家是為了躲避雨水淹沒了它們的家,它們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3. 結束環(huán)節(jié)
(1)假設講臺為沙土堆,其他地方為平地。
(2)教師喊:“天氣晴朗,小螞蟻們怎么辦?”
(3)預示幼兒滿教室歡笑著跑。
(4)教師喊:“馬上要下雨了,小螞蟻們要怎么辦?”
(5)預示幼兒跑向講臺。
(6)在歡笑中結束
4. 延伸環(huán)節(jié)
下課前,教師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課后請大家多動動腦,仔細觀察我們的周圍還有其它那些小動物的行為是下雨前的征兆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享大家的觀察結果”。
教學反思
1.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思考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幼兒教師的引導顯得尤其重要。 幼兒教師在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掌握好干預活動的度,要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這點相當重要。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艑τ變喊l(fā)展的反思。當幼兒看到小螞蟻的活動顯得非常高興,大多數幼兒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該活動能很好的讓幼兒對日常生活現象展開思考,鍛煉幼兒對腦的開發(fā)。在最后的游戲活動中,不愿和其他幼兒交流的幼兒也參與到活動中,對他們孤僻性格的改善是有幫助的。
⑵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該活動是在掌握幼兒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個性的基礎上開展的,能夠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發(fā)展線索,也能夠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不過我個人認為在整個觀察活動中弱國能更具有趣味性則更好。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引導幼兒從教室實驗向室外大自然變化的過程中顯的稍微有些吃力,不過在后來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就好得多了。我個人考慮在實驗環(huán)節(jié)可穿插其它一些活動,幫助幼兒理解。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觀察一開始,幼兒顯現出很濃的興趣,但在最后引導環(huán)節(jié),顯得有些缺乏趣味性。好在,最后的游戲又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今后,在引導環(huán)節(jié),可適當運用多媒體、趣味活動,來幫助幼兒理解。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運用實驗加多媒體,來幫助幼兒理解,我會注重更多的細節(jié),來保持活動的連貫性和趣味性。不過我個人認為最后的游戲還應保留,畢竟幼兒喜歡游戲。在整個活動中我會讓幼兒自己發(fā)現更多問題,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寓教于樂。
6、中班教案《小螞蟻的生日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
3、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認識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過程
一小螞蟻過生日了,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
1、出示PPT:請你們來猜猜海報上寫了些什么?
2、教師念PPT:小螞蟻明天要過生日了,請所有的昆蟲朋友都來參加。
3、教師提問:小螞蟻要過生日了,他想邀請哪些朋友來參加呢,誰會來呢?
二、昆蟲朋友都來了,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1、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故事(開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問1:哪些好朋友來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了?
提問2:為什么小螞蟻要請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螞蟻是怎么說的呢?(小螞蟻說:昆蟲只有六條腿,你們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蟲)
3、出示蠶寶寶,教師提問
(1)、蠶寶寶來了,它能參加生日會嗎?為什么?
(2)、到底小螞蟻有沒有讓蠶寶寶參加生日會了呢?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師邊操作圖片并繼續(xù)講故事,請幼兒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1)蠶寶寶有沒有參加生日會呢,為什么?(出示蠶寶寶變成蠶蛾的過程)
5、請你說一說:小螞蟻請的昆蟲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螞蟻長的一樣呢?(都有六條腿)
6、教師以兒歌總結昆蟲特征:小螞蟻,過生日。昆蟲朋友來參加。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要數錯了。
三、小螞蟻送蛋糕,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
“小螞蟻今天真高興,它還準備了香噴噴的蛋糕請大家吃??墒沁€有許多昆蟲朋友也要來參加生日會,小螞蟻來不及送蛋糕,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1、介紹玩法:(電腦上出現參加生日會的小客人)如果你覺得這位客人是昆蟲朋友,能送蛋糕給它,就請你拍二下手,如果你覺得這位客人不是昆蟲朋友,不能送蛋糕給它,就請拍一下手。
2、請你邊找邊說說,為什么蛋糕要請這個昆蟲吃呢?
四、活動結束,祝小螞蟻生日快樂。
我們一起來和昆蟲朋友們一起來送一首《生日歌》給小螞蟻,祝它生日快樂吧!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小螞蟻過生日》的教學目標是借助小螞蟻開生日會的情節(jié),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要正確的了解昆蟲的特征,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從細小的昆蟲身上看到頭腹胸和六對足,幼兒需要正確的辨認出,對于幼兒來說是枯燥的。活動通過小螞蟻過生日請昆蟲朋友的方法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還能讓幼兒以他熟悉的生活方式認識到昆蟲的特征。
一.運用媒體課件,形象還原特征現象
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精心準備的PPT,讓小朋友猜一猜第一頁PPT上面寫了些什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成功的吸引了所以孩子的目光,他們都猜著上面的字,有幾個小朋友忍不住地說出了“小、生、日、的、天”等幾個常見的汗字,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可見他們對漢字非常地感興趣,然后我就把PPT上的內容念給小朋友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很自信地我就邊放課件邊講故事,并通過PPT的演示孩子被上面的圖片內容所吸引,了解到了哪些是昆蟲朋友,哪些不是。通過PPT也讓孩子們認識到了大自然中的一些昆蟲是長什么樣子的,增加孩子們的生活經驗。
二.有效地提問,正確引導特征的認識
孩子們沉浸在我精彩的故事中,講完后我就開始提問了,“小螞蟻的生日會都來了哪些朋友?”小朋友的小手像雨后春筍一樣都冒了出來,看來,難不倒他們?!八鼈兌际抢ハx嗎?”這時,我發(fā)現小朋友都相互看看,好像沒聽懂似的,于是我又重復了一遍??墒沁€是沒人回答我,為了打破僵局我又話峰一轉,利用邊講故事邊出示昆蟲圖片的形式重復了一遍故事,當我問“小螞蟻請來的朋友都是昆蟲嗎?”孩子還是回答不出,這時,王樂祺舉起了小手,我像撿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趕緊讓他來回答 “小螞蟻請來的都是昆蟲?!?“為什么?” “因為它們都是蟲子?!?“是嗎?那為什么小螞蟻會把蜈蚣和蜘蛛請回去呢?”“ 蜈蚣和蜘蛛的腳太多了,不是小螞蟻的昆蟲朋友?!蓖ㄟ^轉變提問的方式以及不斷追問,讓幼兒能夠更好地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加深了解昆蟲的特征。
三.故事情節(jié)內容,生動理解特征現象
最后,我在講到蠶寶寶時,利用螞蟻媽媽的話總結了昆蟲的特征:昆蟲都有頭、胸、腹,還有六條腿和一對翅膀,這樣小朋友們都知道了昆蟲的特征,他們也對昆蟲產生了興趣。乘熱打鐵,我列舉了很多動物,讓幼兒說一說是不是昆蟲,并讓他們說出為什么,這樣就更加深了幼兒對昆蟲的認識,孩子們也更愿學習了。這樣一來,小朋友們對蠶寶寶是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運用圖片,使孩子們了解了蠶寶寶變成蠶蛾的有趣過程。
當然在活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不足,在講故事的時候,語言起伏不大,在整個活動中,沒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有點快,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到位,效果會更好。在幼兒參與游戲的拍手方式并不是很好,使得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整體秩序有些混亂,在以后的活動過程中要選擇正確的游戲參與方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
7、中班科學教案《小螞蟻的生日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
3、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認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小螞蟻過生日了,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
1、出示PPT:請你們來猜猜海報上寫了些什么?
2、教師念PPT:小螞蟻明天要過生日了,請所有的昆蟲朋友都來參加。
3、教師提問:小螞蟻要過生日了,他想邀請哪些朋友來參加呢,誰會來呢?
二、昆蟲朋友都來了,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1、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故事(開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問1:哪些好朋友來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了?
提問2:為什么小螞蟻要請蜈蚣和蜘蛛回去?<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小螞蟻是怎么說的呢?(小螞蟻說:昆蟲只有六條腿,你們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蟲)
3、出示蠶寶寶,教師提問
(1)、蠶寶寶來了,它能參加生日會嗎?為什么?
(2)、到底小螞蟻有沒有讓蠶寶寶參加生日會了呢?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師邊操作圖片并繼續(xù)講故事,請幼兒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1)蠶寶寶有沒有參加生日會呢,為什么?(出示蠶寶寶變成蠶蛾的過程)
5、請你說一說:小螞蟻請的昆蟲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螞蟻長的一樣呢?(都有六條腿)
6、教師以兒歌總結昆蟲特征:小螞蟻,過生日。昆蟲朋友來參加。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要數錯了。
三、小螞蟻送蛋糕,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
“小螞蟻今天真高興,它還準備了香噴噴的蛋糕請大家吃??墒沁€有許多昆蟲朋友也要來參加生日會,小螞蟻來不及送蛋糕,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1、介紹玩法:(電腦上出現參加生日會的小客人)如果你覺得這位客人是昆蟲朋友,能送蛋糕給它,就請你拍二下手,如果你覺得這位客人不是昆蟲朋友,不能送蛋糕給它,就請拍一下手。
2、請你邊找邊說說,為什么蛋糕要請這個昆蟲吃呢?
四、活動結束,祝小螞蟻生日快樂。
我們一起來和昆蟲朋友們一起來送一首《生日歌》給小螞蟻,祝它生日快樂吧!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小螞蟻過生日》的教學目標是借助小螞蟻開生日會的情節(jié),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要正確的了解昆蟲的特征,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從細小的昆蟲身上看到頭腹胸和六對足,幼兒需要正確的辨認出,對于幼兒來說是枯燥的?;顒油ㄟ^小螞蟻過生日請昆蟲朋友的方法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還能讓幼兒以他熟悉的生活方式認識到昆蟲的特征。
一.運用媒體課件,形象還原特征現象
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精心準備的PPT,讓小朋友猜一猜第一頁PPT上面寫了些什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成功的吸引了所以孩子的目光,他們都猜著上面的字,有幾個小朋友忍不住地說出了“小、生、日、的、天”等幾個常見的汗字,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可見他們對漢字非常地感興趣,然后我就把PPT上的內容念給小朋友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很自信地我就邊放課件邊講故事,并通過PPT的演示孩子被上面的圖片內容所吸引,了解到了哪些是昆蟲朋友,哪些不是。通過PPT也讓孩子們認識到了大自然中的一些昆蟲是長什么樣子的,增加孩子們的生活經驗。
二.有效地提問,正確引導特征的認識
孩子們沉浸在我精彩的故事中,講完后我就開始提問了,“小螞蟻的生日會都來了哪些朋友?”小朋友的小手像雨后春筍一樣都冒了出來,看來,難不倒他們?!八鼈兌际抢ハx嗎?”這時,我發(fā)現小朋友都相互看看,好像沒聽懂似的,于是我又重復了一遍??墒沁€是沒人回答我,為了打破僵局我又話峰一轉,利用邊講故事邊出示昆蟲圖片的形式重復了一遍故事,當我問“小螞蟻請來的朋友都是昆蟲嗎?”孩子還是回答不出,這時,王樂祺舉起了小手,我像撿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趕緊讓他來回答 “小螞蟻請來的都是昆蟲?!?“為什么?” “因為它們都是蟲子?!?“是嗎?那為什么小螞蟻會把蜈蚣和蜘蛛請回去呢?”“ 蜈蚣和蜘蛛的腳太多了,不是小螞蟻的昆蟲朋友?!蓖ㄟ^轉變提問的方式以及不斷追問,讓幼兒能夠更好地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加深了解昆蟲的特征。
三.故事情節(jié)內容,生動理解特征現象
最后,我在講到蠶寶寶時,利用螞蟻媽媽的話總結了昆蟲的特征:昆蟲都有頭、胸、腹,還有六條腿和一對翅膀,這樣小朋友們都知道了昆蟲的特征,他們也對昆蟲產生了興趣。乘熱打鐵,我列舉了很多動物,讓幼兒說一說是不是昆蟲,并讓他們說出為什么,這樣就更加深了幼兒對昆蟲的認識,孩子們也更愿學習了。這樣一來,小朋友們對蠶寶寶是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運用圖片,使孩子們了解了蠶寶寶變成蠶蛾的有趣過程。
當然在活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不足,在講故事的時候,語言起伏不大,在整個活動中,沒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有點快,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到位,效果會更好。在幼兒參與游戲的拍手方式并不是很好,使得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整體秩序有些混亂,在以后的活動過程中要選擇正確的游戲參與方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物品的分類。
8、幼兒園大班科學《會魔法的吸管》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對自然界的事物有著獨特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他們不斷探索和發(fā)現著來自身邊的一切有趣的事情。而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成為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萌發(fā)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從而我們選擇的《會魔法的吸管》,這一活動內容也正體驗了科學活動生活化的原則,引導孩子探索水杯中有大氣和水的壓強,水就會沿著管子向壓強小的低處流出。
活動目標:
1.感知虹吸現象,了解虹吸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究產生虹吸現象的條件,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讓孩子樂于觀察、發(fā)現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重、難點:
能夠在探索水杯中有大氣和水的壓強的過程中,發(fā)現水就會沿著管子向壓強小的低處流出。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杯子1個、小杯子2個、彎曲吸管1根、顏料(色素)、水。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嗨,我是佳佳老師。
——嗨,我是小淘氣。
——佳佳老師:今天佳佳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科學實驗游戲:《會魔法的吸管》;
——小淘氣:噢!到底是什么吸管會魔法這么厲害呢?
二、出示視頻(馬桶中的虹吸現象)
——小淘氣:媽媽,為什么按下馬桶的放水按鈕就會有水流出來呢?
——媽媽:因為馬桶在放水時,利用了虹吸原理。
——小淘氣:什么是虹吸原理呢?
(PPT:出示實驗材料)
實驗1:
——虹吸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變身科學小偵探,一起來探索其中的科學原理吧!
一、(出示視頻,探索虹吸現象。)
——實驗發(fā)現:
——高杯子里的顏料水,被吸管吸到低杯子中;這就是虹吸現象。
科學原理:虹吸效應,又稱虹吸現象,物理上原本是指由于液態(tài)分子間存在引力與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雖然水兩邊大氣壓強相同,但由于水位差,水壓大的一邊由于重力下流,水壓小的一邊由于大氣壓上流,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加水壓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實驗材料:)
實驗2:
——按照這個原理,我們還可以做另一個有趣的小實驗
——實驗發(fā)現:當水杯液面持續(xù)升高但不超過小孔位置時,杯中吸管內的液面始終與杯中液面保持平齊。當水杯液面高于小孔位置后,水開始從吸管的最高處往另一端流出,并且當水杯中的液面低于小孔位置后,吸管中的水依然持續(xù)往另一端流出,直到杯中吸管底端與液面平齊才停止。最終,3個杯中的水匯集到最下端的杯子,這就是虹吸現象。
——結束語:雖然這些實驗原理聽起來晦澀難懂,要孩子們完全理解還存在一定難度。但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個奇妙的科學現象和小實驗,正在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探索的欲望。
9、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指南針的奧秘》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指南針的作用,并讓幼兒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指南針。
2、了解磁鐵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做出簡單的指南針。
3、提高幼兒思考、動手與探索力,感受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縫衣針、磁鐵、細線、剪刀、膠帶、卡紙
活動重難點:
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做出簡單的指南針。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故事導入《小紅帽找外婆》,引出指南針。
二、叔叔的禮物
師:小朋友,猜猜看,這位叔叔送了什么東西給小紅帽呢?
玩具熊?棒棒糖?指南針?
答對了,是指南針!叔叔為什么要送指南針給小紅帽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叔叔說:“按照指南針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針指引下,小紅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三、指南針為什么會指南?
講解:你們看,這是條形磁鐵,異名磁鐵就像很要好的朋友喜歡粘在一起。而同名磁極的關系很差都想離對方遠一點。我們的地球就像一個巨大的磁體,也分成S極和N極,指南針上也有S極和N極,因為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所以指南針上的S極就會指著地磁的N極而指南針上N極總是指向地磁的S極。
四、指南針在日常生活的用途
講解:引導語:指南針是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常用于導航、旅行、航海等方面
(圖片展示加以說明)接下來,我們來試著制作一個指南針吧。
五、趣味小實驗:自制指南針
實驗小結:鋼針摩擦磁鐵暫時有了磁性,變成了小磁針。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因此地球上的小磁針靜止時,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六、巧用自然:如何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辨別方向
銜接語:小朋友,要是在野外迷路了,不要慌,大自然是我們忠實的向導,我們可以根據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或現象來辨別方向。
1、可以找到一棵樹樁觀察年輪,寬面是南方
2、還是找一棵樹,南側的枝葉茂盛,而北側則稀疏。
3、巖石中多的地方也可以找一塊醒目的巖石來觀察,巖石上布滿青苔的一面是北側,干燥光禿的一面為南側。
附故事:《小紅帽找外婆》
小紅帽的外婆住在很遠很遠的南山。一天媽媽讓小紅帽帶著禮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經過一片沙漠,小紅帽走著走著就迷路了,認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駱駝走過來說:“你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左邊是北方,右邊是南方?!毙〖t帽按照駱駝說的方法,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紅帽走進樹林,又認不清方向了。一只長頸鹿告訴她:“樹樁上有一圈圈的年輪,寬的年輪朝向南方。”小紅帽按照長頸鹿的方法,走出了樹林。
小紅帽來到山腳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這時,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給小紅帽一個指南針,并告訴她:“你按照指南針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針指引下,小紅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10、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恐龍》反思
本篇是幼兒園大班活動,幼兒根據自己收集的關于恐龍食性的資料,進行討論交流,學習按恐龍的食性給恐龍分類嘗試根據恐龍的外形來判斷恐龍的食性并進行分類,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認識草食恐龍和肉食恐龍的特征,激發(fā)幼兒對恐龍的探索欲。
活動目標
1.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認識草食恐龍和肉食恐龍的特征。
2.學習按恐龍的食性給恐龍分類嘗試根據恐龍的外形來判斷恐龍的食性并進行分類。
3.激發(fā)幼兒對恐龍的探索欲。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ppt課件-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
2.各種恐龍卡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的收集資料
1.幼兒根據自己收集的關于恐龍食性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的調查情況。
要求說清楚恐龍的名稱
2.教師小結;恐龍分為肉食恐龍和素食恐龍兩大類。
肉食恐龍中最有名的是霸王龍,此外還有躍龍、恐爪龍、永川龍等。
大型的肉食龍的主要捕獵對象是大型的植食恐龍,例如梁龍、雷龍、馬門溪龍、鴨嘴龍等。
二、按照食性給恐龍分類
1.按照恐龍的食性對自己熟悉的恐龍進行分類恐龍喜歡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龍喜歡吃肉哪些恐龍喜歡吃草呢?
(引導幼兒按照食性分類貼在大記錄表上。)
2.師幼討論幼兒的分類情況。
三、探索恐龍外形與食性關系。
1.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樣的特征呢?
2.引導幼兒觀察肉食恐龍、草食恐龍的牙齒、脖子、體型的不同,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啟發(fā)幼兒思考食性和外形的關系,比如為什么肉食恐龍的牙齒很鋒利,為什么草食恐龍的脖子很長。
3.根據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龍和草食恐龍典型特征,給掛圖中的恐龍分類
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龍與草食恐龍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嗎?
小結;幾億年前的 地球上擁有一個完整的大陸,恐龍可以自在地四處漫游,因此它們幾乎遍布地球陸地上的各個角落。
5.觀察恐龍圖片
判斷圖中的恐龍是肉食恐龍還是草是恐龍。
活動延伸
問題:草食恐龍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
引導幼兒討論的是恐龍的生存本能,在討論中也可以適時滲透恐龍食物鏈的知識,同時為理解恐龍的滅絕作一些經驗鋪墊。
教學反思: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從平時小朋友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的觀察,我猜想孩子們對這個活動一定有興趣,但如何抓住幼兒對恐龍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做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我必須考慮的。所以我在課前精心準備,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11、幼兒園獲獎實驗活動《有趣的油和水》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出現的分離現象。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活動,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萌發(fā)對科學的興趣。
設計意圖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視頻《會跳舞的火柴人》,突發(fā)靈感的我決定把這一發(fā)現分享給我班的小伙伴們,于是上網查找了科學原理。并根據《幼兒園指導綱要》中班幼兒在科學領域所要達成的目標,設計了這堂實驗課。
旨在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發(fā)現周圍環(huán)境中有趣的事情,培養(yǎng)其觀察、動手動腦及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引導孩子和同伴共同探究,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fā)現。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出現的分離現象。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活動,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萌發(fā)對科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懂得油和水的比重不同,能用正確的方式記錄下來;
2、幼兒能正確地操作實驗,并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水、花生油、毛巾、攪棒、瓷碟子、抹布,白板筆、貼有黃藍兩種標記的透明杯子若干、
2、實驗記錄單、記錄筆、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觀看魔術表演,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看哦!
首先拿出了瓷碟子,老師用一支“神奇的筆”在碟子上作畫,老師邊作畫邊說(小小黑豆水中游,細長尾巴圓圓頭)幼兒猜出什么。教師繼續(xù)添畫兩到三個蝌蚪。畫好后往碟子中倒水,小蝌蚪從碟子中分離漂游起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小蝌蚪為什么會從水中漂游起來呢?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去揭秘吧!
二、實驗操作。
一、出示實驗材料和教具,幼兒大膽猜測。
1、出示水和油,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猜測之后,從顏色和氣味中得出結論:
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流動的液體。
油是有色、有味、流動的液體。
2、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這兩種流動的液體混合在一起后,會發(fā)生什么現象,油在水的什么位置?教師出示教具,幼兒大膽猜測,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結果。
油在水面上 油在水的下面 油在水的中間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實驗。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貼有藍色標記的杯中盛有水,貼有黃色標記的杯中盛有油)
教師邊操作邊講要求:
(1)、在貼有藍色標記的透明水杯中加入油。
(2)、用小木棒使勁的攪拌,在停止后仔細觀察現象。
(3)、如果不小心把油滴到操作盤上或不小心打翻操作材料,請用桌上的抹布擦干凈。
2、幼兒自主操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通過操作后,發(fā)現油在水的上面)。
3、教師小結:通過操作后,我們發(fā)現把油加入水后,油在水的上面。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展示記錄結果。
剛才我們是給水中加入油,這次我們又進行一次實驗,給油中加入水,攪拌后再仔細觀察油在水的什么位置?這次我們要用記錄單記錄下來。
1、教幼兒認識實驗記錄單,講清記錄規(guī)則。
(藍色代表是水,黃色代表油,實驗后仔細觀察,看油在水的什么位置,并在圖上用√標記出來。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指導。
3、展示記錄結果并小結。
教師小結:因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輕,所以不論往油里倒水還是往水里倒油,油都是浮在水上面,水在油的下面。
4、揭密:這下小朋友知道了為什么老師畫的小蝌蚪會在水面上漂游起來。因為老師這支“神奇的筆”是白板筆。(白板筆中含有一種剝離劑,剝離劑是一些“油乎乎”的物質,這些“油乎乎”的剝離劑遇到水就會分離,油比水輕,所以小蝌蚪就會在水面上游起來了。)
三、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用蠟筆和水粉顏料作一幅“油水分離”畫,并觀察其中的奇妙之處。
2、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在做一做“油水分離”的實驗,鞏固已有經驗。
活動總結
這節(jié)課孩子們表現太出色了,一個個通過自己的小手做了實驗,并從實驗中初步懂得了油和水分離的原理,科學探索是無限的,在以后的活動中,老師會帶著大家一起來探索科學的奧秘,大家可要繼續(xù)加油哦!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2、《尾巴的作用》大班科學教案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喜歡參與關于不同動物尾巴的討論,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熱愛和對動物的敬畏,讓幼兒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了解動物的尾巴對動物具有的特殊的作用,能仔細觀察,并樂于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設計意圖
本學期隨著大班主題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已對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動物的運動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從而把探究目光聚焦于動物某一器官上來研究。動物的尾巴形狀各異,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的長得很耐看,有的較丑陋,那么,尾巴對動物來說是擺設嗎?在動物生存競爭中,它們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動物尾巴功能這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非常有趣,在日常生活中有心的孩子可能已經注意到不同的動物其尾巴功能是有些不同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思考尾巴特征——尾巴運動——尾巴功能這三者的關系,探究不同動物尾巴的功能能激發(fā)孩子們強烈的探究興趣,在探究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孩子們與動物的感情,從而更好地關心愛護小動物。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關于不同動物尾巴的討論,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熱愛和對動物的敬畏。
2.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了解動物的尾巴對動物具有的特殊的作用。
3.能仔細觀察,并樂于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重點難點
了解生活中常見動物尾巴的形狀及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前期有認識不同動物的經驗。
物質材料準備:
1.猴子、狐貍、牛、魚、袋鼠、兔子、豹子、小狗的圖片,1張森林背景圖。
2.任務單、音樂《森林狂想曲》、關于尾巴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激發(fā)興趣
1.老師帶領全體小朋友做手指操《小動物》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邊一頭豬,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
1,2,3,4,5,讓我數一數,虎——鹿——豬——兔——鼠!
二、小尾巴找主人
1.師問:剛才的兒歌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呢?(生答:有虎,鹿,豬,兔,鼠)師:今天,老師又請了好多小動物來到了咱們班,但這些小動物們告訴我,它們有點不好意思出來和你們見面。你們猜猜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原來是它們在來的路上弄丟了自己的尾巴。你們愿意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么?
2.任務單的完成
要想幫助它們找到尾巴,我們就要有一定的規(guī)則:幼兒分為六大組,每人完成一張任務單。(播放背景音樂:森林狂想曲)
3.幼兒復述找尾巴的依據。(花紋、大小、長短等等)
三、尾巴的作用
1.出示背景圖,每個小動物只露出它們的尾巴,請你猜一猜它是誰,小朋友們認真看喲,誰要認出了,請馬上舉手告訴我!教師從背景畫中逐漸出示猴子、狐貍、牛、魚、袋鼠、兔子、豹子、小狗的尾巴圖片,讓幼兒猜。(這個游戲極大的吸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很好的鞏固了幼兒對動物尾巴形狀的認識。)
2.教師提問:動物的尾巴形狀各異,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的長得很耐看,有的較丑陋,那么,尾巴對動物來說是擺設嗎?在動物生存競爭中,它們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3.依次出示動物圖片,一一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作用。(重點)
猴子:第五只手(取物)。狐貍:御寒。 牛:(蒼蠅拍)驅趕蚊蟲。
魚:前進、控制方向。 袋鼠:支撐身體、協(xié)助跳躍。
兔子:逃生(脫皮技,將尾巴的皮套脫下)
豹子:戰(zhàn)斗武器。小狗:表達情感。
(幼兒猜想描述,并且伴有身體動作)
4.幼兒觀看視頻(用視頻來驗證幼兒對尾巴作用的猜想)
5.小結:世界上大約生活著150余種動物,動物身上大都長著尾巴,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盡管長短粗細不一樣,但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而且用途也不一樣,有的用于自衛(wèi)、有的用于奔跑和驅蟲、有的用于游泳、有的用于警告、有的用于信號、有的用于保暖等等。(延伸:人類的尾巴)
四、活動延伸:任務單的發(fā)放
課后通過任務單讓孩子們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們逐步回家后觀察生活中其它常見的小動物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作用?布置一個動物尾巴的環(huán)境,將大家搜集到的資料展覽出來。
活動總結
在設計本節(jié)活動時,考慮到幼兒年齡特點,將枯燥的科學知識情境化,將游戲融入到科學活動之中,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幼兒活動?;顒又卦谧層變毫私鈳追N動物尾巴的特點及其尾巴的作用,激發(fā)幼兒了解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探究能力和幼兒的動手能力。
在這次活動中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如:活動中應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放手讓幼兒自主發(fā)現和探究。在讓幼兒猜測動物尾巴的作用時,應給予每個孩子發(fā)言機會,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再讓孩子們探討誰說的更貼切,為什么?必要時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再如:在組織幼兒完成作業(yè)單時,可再增添幾條不常見尾巴圖片,活動增加難度,對于大班幼兒效果可能會更好。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3、幼兒園優(yōu)秀體育游戲《螞蟻運糧食》大班健康教案
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單臂匍匐及平衡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發(fā)展幼兒協(xié)作配合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的情感。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活潑好動,各種動作的發(fā)展日趨完善,跳躍能力增強了很多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單臂匍匐及平衡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2.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發(fā)展幼兒協(xié)作配合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1.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單臂匍匐及平衡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2、難點:能大膽嘗試、克服游戲中遇到的困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跳躍的能力
2、物質準備:小螞蟻頭飾,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拱門四個;地墊、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一天,天氣晴朗。小螞蟻出去找食吃。突然,小螞蟻發(fā)現,在螞蟻洞不遠處,有一大堆面包粉,小螞蟻高興壞了,急忙跑過去看。它數了數,1、2、3、4...太多了,我要回去找小朋友幫忙。
教師:寶貝們,你們愿意幫助螞蟻嗎?(愿意)
教師:寶貝們,要幫小螞蟻運糧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哦,他們會遇到很多障礙的,你們能戰(zhàn)勝困難嗎?
引導幼兒說出:我不怕困難
教師:好吧,小朋友要想幫助小螞蟻運糧食就要練好本領。下面我們來練習手膝著地爬。
二、學習手膝著地爬
教師示范爬的動作: 螞蟻媽媽手膝著地,抬頭,眼睛看著前方,慢慢的爬,幼兒跟著學。
幼兒自由爬: 幼兒自由爬五分鐘,老師注意觀察幼兒爬得方法,及時指導糾正不正確的爬姿,講解一些爬的動作要領。。(有的孩子用手腳著地的方法爬行;有的孩子用“匍匐前進”的方法爬行;有的孩子用手膝著地的方法爬行,)
三、游戲“螞蟻運糧”
小朋友練好本領了,我們一起去幫小螞蟻搬糧食。教師:“這里又有很多糧食,我們把糧食運回家吧!”
1、小朋友們頭戴小螞蟻頭飾,分成兩隊,一隊小朋友手膝著地學小螞蟻爬,另一對小朋友負責把沙包放在他背上,并用手扶著,以防沙包掉下來。
2、 兩個小朋友行進速度一致,兩個人互相配合,團結協(xié)作,把“糧食”運回家。
教師:寶貝們,剛才你們在幫小螞蟻運糧食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引導寶貝們說出:有山洞要鉆過去。
教師:寶貝們真厲害,遇到困難了也不后退縮,幫助螞蟻運了很多糧食呢!
四、整理活動
螞蟻寶寶們真聰明,真能干,而且還特別團結,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好了,小螞蟻干了一天的活也累了,讓我們也放松放松、休息休息吧!
活動總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明確強調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在這節(jié)活動中,全體幼兒都能參與進來并激發(fā)了幼兒對體育游戲的興趣。本節(jié)活動的動作訓練內容主要是單臂匍匐及平衡鍛煉幼兒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協(xié)調性和關節(jié)的靈活性。大多數幼兒完成較好,在活動中我采用提問法可以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思考,此外我還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復練習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整節(jié)活動,大班幼兒的活動量達到了,出汗量達到了,孩子們也特別興奮。相信孩子們在本節(jié)活動鍛煉了身體,萌發(fā)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4、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小麥》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與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
3.體驗用肢體語言演繹小麥生長過程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小麥的各部分名稱。
物質準備
課件;音樂;米飯、花卷、貼餅子、豆腐四種食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開火車》引入。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探索號”列車的列車長,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開往麥田,探索小麥的一生,你們愿意跟我一起去嗎?
二、基本部分:
(一)談話導入。
教師:上周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觀察了咱們一起種植的小麥,發(fā)現在屋里種的和在外面種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小朋友們也說了很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那我們現在到達了麥田農場,你們想看一看小麥是怎樣生長的嗎?
(二)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看一看:播放視頻,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說一說: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小麥是怎樣生長的?經過了哪些過程?
3.演一演:肢體演繹《我是一粒小麥種》。
(1)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
(2)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過程。
(三)了解小麥的用途。
1.提問:農民伯伯收下麥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帶領幼兒認識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四)能夠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師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飯、花卷、窩頭、豆腐四種食物,請幼兒猜一猜誰是由小麥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個幼兒將四種食物貼到對應的農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旁。
2.驗證: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區(qū)分這些食物(看、聞、摸、嘗)。
3.游戲:農民伯伯找小麥。
(1)老師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小朋友們自由選擇頭飾當饅頭、面條、餅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農民伯伯說:“我辛勤勞作的小麥被制作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們都變樣了,哪些是我種植的小麥呀?”幼兒說:“我是xx,我是您種植的小麥?!?/p>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種植的小麥。
4.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農作物制成的,小朋友們還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區(qū)分麥制品食物和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孫老師要考考你們,會讓你們說一說飯菜里有沒有今天學習的這四種農作物。
三、結束部分:
(一)懂得愛惜糧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留下任務。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也種下了小麥種子,通過你們的照顧已經長得很高了,那接下來我們要一起驗證一下,小麥的的生長過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樣,我們把它的生長過程,各個時期的狀態(tài)記錄下來。等到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們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的探索旅程就到這里啦,“探索號”要返程了,請小朋友們跟好哦!
活動總結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力。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15、幼兒園藝術活動《我是小小魔術師》大班科學教案
在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導幼兒發(fā)現顏色混合后產生的一些新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設計意圖
活動設計意圖:大班的小朋友已經積累了許多顏色的概念,這學期孩子們對顏色很感興趣,我們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就有關于顏色的英語課和游戲課程,只要平時看到有顏色的東西,馬上會用英文大聲說出來,后來我就在思考,既然孩子們這么喜歡顏色,針對一個情況,我設計了這節(jié)課,通過變魔術的形式引導孩子們親自嘗試感受去發(fā)現三原色的秘密,并大膽嘗試。來感知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讓他們對顏色的變化在視覺上有直接的感官,最后用畫紙來進行蘸染畫。幼兒通過調動自己的感官,動腦猜測,記住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的新顏色,在寬松氛圍中感受三原色這成新色彩的神奇,這個活動在玩中學,做中學,操作玩耍中探索性的發(fā)現學習并掌握色彩的變化。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引導幼兒發(fā)現顏色混合后產生的一些新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3.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難點:引導幼兒發(fā)現顏色混合后產生的一些新變化,提高幼兒觀察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分別裝有紅、黃、藍顏料的瓶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記錄表、抹布、水彩筆或者油畫棒、顏料、三原色搭配圖片實例圖。
活動過程
一、實驗導入
1.師:今天老師要變一個魔術了,請小朋友們看仔細哦。觀察杯中的顏色,是那二種顏色呢? (紅色和黃色) (出示紅、黃兩種顏色的杯,讓幼兒看清后,把兩色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結果。
2.師:變成什么顏色了? (橙色)原來的紅色、黃色呢? (不見了)
小結:顏色真神奇,紅顏色與黃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來當
回魔術師,變出漂亮的顏色來呢?
二、探索三原色變變變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魔術師了,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料,(出示記錄表)這是什么? (記錄表)用你們桌子上的顏料,每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請在空白的圓圈內用你手中的水彩筆或者油畫棒涂上相應的顏色。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師:每個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當聽到老師結束活動的口令后,要及時放下材料,然后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果, 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變化。 請小朋友們在混合顏色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顏料酒在桌子、衣服或者記錄表上,要注意安全和衛(wèi)生?,F在就請小朋友們們把小板凳輕地面向小桌子,開始操作吧。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教師巡回指導。關注能力弱的幼兒,幫助他們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師:小朋友們大部分小用友己經實驗完了。通過實驗,你用兩種顏色搭配后發(fā)現了什么變化呢?
(引導幼兒說一說“*顏色與*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顏色?x-oss-process=style/content" ,)
小結: (出示三原色搭配實例圖)小魔術師們表演得真精彩,紅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紫色,黃顏色與藍顏色混在起變成了綠色,紅顏色和黃顏色混在起變成了橙色。
三、探索活動“間色變變變”
引導幼兒操作,探索混合后的一種顏色和三原色混合后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剛才你們這些小魔術師可真棒啊,變出了那么多顏色,接下來,又增加難度了,請小朋友們們取出你變出來的綠色和紅、黃、藍三種顏色混合搭配,仔細觀察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請在記錄表空自的圓圈內用你手中的水彩筆或者油畫棒涂上相應的顏色。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師:請小朋友們們在混合顏色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顏料灑在桌子、衣服或者記錄表上,要注意安全和衛(wèi)生?,F在就請開始操作吧。
4.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5.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師:好了,小朋友們,大部分小朋友已經完成實驗了,通過實驗,你又發(fā)現了什么變化呢? (引導幼兒說一說“*顏色與*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顏色” 。)
小結: (出示搭配實例圖)小魔術師們表演得真精彩,綠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深綠色,黃顏色與綠顏色混在一一起變成了草綠色, 紅顏色和綠顏色混在起變成了赫紅。
四、幼兒根據取得的調色經驗,操作涂色
師:現在每個小魔術師都來動動手, 給這幅美麗的風景畫涂上漂亮的顏色,比比,誰的本領大。
五、活動延伸
三原色混合搭配出來的橙色和紫色,再和三原色分別搭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把材料投放在科學區(qū)里, 小朋友們可以在區(qū)角活動的時候一起動手試一試,看一看。
活動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在自己調制顏色的時候,積極性更高,這次活動以游戲的形式,為幼兒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活動學習氛圍,孩子沒有約束,學習更主動,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的不足,在紅色、黃色、綠色進行混色時小朋友都能混橙色紫色并能完整的說出自己是用X顏色和X顏色混出X顏色,但是很多小朋友用新混出來的顏色再去和紅、黃、藍三原色混時就有一些混亂,很多小朋友顏料比例不對,很多都混出看比較深的顏色,最后,老師的語速較快,有的提問方式不夠簡單明了,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6、幼兒園自然教育《奇妙的植物色素》大班科學教案
為了讓更多的幼師輕松上課、備課無憂,一直努力致力于整理、收集名師課程,優(yōu)質教案,將打造全網最具特色和實力的幼教資源網,在活動讓幼兒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體驗合作印染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草地上玩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現衣服上有了綠色的斑點;在田野里采摘桑葚的時候,也會留下滿手的紫斑,他們既苦惱又好奇,為什么小草的綠色會跑到衣服上來呢?為什么桑葚的紫色會跑到手上來呢?其實在我們童年的時候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所有這些都說明孩子對植物中的色素不僅不陌生而且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創(chuàng)設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以此來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觀察、實踐、體驗,使孩子們在操作中發(fā)現植物中是含有色素的,并初步了解植物色素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們的探究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培養(yǎng)孩子主動關注生活的意識,讓他們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體驗合作印染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草葉、紫甘藍、草莓、枸杞、花瓣等);
2.錘子、木棍、石塊、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只,黑板一塊,老師自己用植物印制的圍巾一塊;
4.介紹植物色素用途的錄像短片。
活動過程
1、觀看魔術表演,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老師從小桶里拿些綠色的葉子包在白色的手絹里,通過搓、擰等方法,使手絹上染上綠色的花紋。)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幼1:你從小桶里拿了一些葉子放在手帕里。
幼2:你的手帕變綠了。
幼3:你不停地這樣這樣,手帕就綠了。(他一邊說,小手一邊不停地來回搓著。)
幼4:你把葉子包在手帕里就變綠了。
……
(老師的魔術表演一下子將幼兒帶入神秘的意境里,他們一個個都睜大眼睛,屏住呼吸,活動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師:葉子里真的躲著神奇的顏色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請你們從椅子下拿出籃子,看看你的籃子里有什么?
幼1:菜葉和手帕。
幼2:我是草葉。
幼3:我籃子里是樹葉。
師:每個小朋友的籃子里都有一塊白手帕和許多綠葉子,你們也來變一變,看看手帕和葉子有什么變化。
幼兒操作。
師:你的白手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幼1:我的手帕變臟了。
幼2:我的上面也綠了。
師:原來植物葉子上綠綠的顏色藏在它們身體的里邊,當葉子壞了,碎了,他身體里邊的綠色就跑出來了,所以老師的手帕上和小朋友的手帕上都染上了綠色。
師:請小朋友把手帕放到籃子里,再把籃子藏到小椅子底下。
3、借助工具探索各種植物中的色素。
師: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里找到了綠色,咦?那植物的身體里會不會藏著其它顏色呢?
幼1:不知道,沒有吧?
幼2:有,紅色。
幼3:黃色。
……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植物,有植物的花兒、果子、也有植物的葉子,拿一種放在布上,你們可以用錘子敲一敲、也可以用石頭碾一碾,木棍搗一搗,看看你能找到什么顏色。用過的工具要及時送回去,用過的植物送到白色的空盤子里。好,我們一起到后面找找看。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找到什么顏色?再用別的試試看,注意別敲到手上。)
師: 找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顏色貼到黑板上來。
師:小朋友輕輕上位。啊,小朋友找到這么多漂亮的顏色。誰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什么顏色?
幼:粉紅色、黑色、藍色、枚紅色、橘黃色……
師:原來植物的身體里藏著各種各樣的顏色:紅、黃、紫、藍……,還有我們剛才找到的綠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植物色素。
4、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師:這些漂亮的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觀看錄像)
師: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幼:可以做藥、可以讓食物的顏色變漂亮、可以做化妝品和水彩筆、還可以染布……
5、用各種植物印染圍巾,體驗合作的樂趣。
師:看,老師今天圍的圍巾就是用植物色素染成的。漂亮嗎?你覺得哪里最漂亮?
幼1:我覺得那個邊上最漂亮。
幼2:我喜歡中間像樹葉一樣紅色的花紋。
幼3:我喜歡綠色的花紋,有點像小草。
師:這條圍巾可是老師精心設計的,你們想不想也來印一條圍巾呢?瞧,后面也有4條圍巾,等會兒我們4個小朋友一組,用植物色素共同染一條漂亮的圍巾。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花型的擺放,顏色的搭配。)
師:來,我們把印好的圍巾晾起來讓客人老師看一看。問問客人老師我們的圍巾漂亮嗎?
師: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幫我們印出了這么美麗的圍巾?,F在把我們今天發(fā)現的植物色素的秘密告訴班上的小朋友。
(最后孩子們用自己發(fā)現的植物色素印染出美麗的圍巾,體驗探索與創(chuàng)造獲得的喜悅與快樂。)
他們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活動總結
一、發(fā)展幼兒的自然智能?!爸参锷亍边@個詞看似遙遠、陌生,其實它隨處可見。在設計和開展活動時,首先我們要想到的是通過活動幼兒對大自然熱愛了多少,興趣提高了多少。因此,在活動一開始通過老師變魔術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為后來幼兒的自主探索打下了基礎。孩子們通過敲、壓、碾、搓等方式,從而發(fā)現植物色素的秘密。這些常識不是通過灌輸得來的,而是通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獲得的,同時孩子們還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發(fā)展幼兒人際關系智能,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活動中老師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合作游戲”的機會:讓四名幼兒分成一組共同印染一條圍巾,這就必須與他人合作。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已經有了合作的意識,知道自己在布局的時候和同伴商量,要互相看看,可有的孩子仍然是各印各的。但最后四個孩子要共同將圍巾展示給觀眾,讓幼兒體會這是他們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7、幼兒園大班社會《小螞蟻坐車》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小螞蟻坐車》,懂得尊敬老人,主動讓座。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在公交汽車上不同情景下自己的做法。
3、感受故事中小動物們之間互相幫助、相親相愛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二、活動準備:
PPT繪本故事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活動,引出課題:
——(汽車喇叭音)寶貝們聽出來這是什么聲音?
——對了這是汽車喇叭的聲音
——今天我要講一個在汽車上發(fā)生的事情
(二)展示PPT繪本,講述故事:
——你們看,這是誰來了?
——原來是小螞蟻(完整講述故事)
(三)提出問題,回憶繪本故事
——好了,故事講完了,現在老師提問問題。
——汽車上有哪些小動物?
——熊婆婆沒有座位,小動物們都說了些什么?
——小螞蟻想出了什么辦法?你喜歡這個辦法嗎?為什么?
(四)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幼兒討論:
1、假如你和媽媽或爸爸兩個人乘公共汽車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位置,你會怎么辦?(引導幼兒遷移小螞蟻的經驗,和媽媽一起坐位置,坐在媽媽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爺爺、奶奶站在一起,你怎么辦?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有一個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會怎么辦?
四、游戲延伸:
親子游戲:紅綠燈。
請幼兒當起小司機,讓爸爸媽媽當交警,看紅綠燈自由的游戲。紅燈停,綠燈行。
附故事:
小螞蟻在公共汽車站爬上了汽車,他要到森林里去看外婆。汽車里坐著小羊、小狗、小猴、小豬好多好朋友。他們有的到森林里采磨菇,有的到森林里捉迷藏,有的到森林里捉迷藏,有的到森林里的湖邊游玩。
嘀嘀——汽車開了。大家唱起了歌兒.真高興。
嘀嘀——汽車開到了半路的車站,上來了熊婆婆。她是到森林里去看他的外孫小熊的。熊婆婆上來了,呀!往哪里坐呢?座位全坐滿啦。
小羊說:“能婆婆,來我這兒坐!”
小狗說:“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小猴說:“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大家都說:“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熊婆婆說:“啊,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這些好孩子??晌易侥銈兊奈恢蒙?,你們不也要站著嗎?”
這時候,小螞蟻沖著熊婆婆,用最大的嗓門喊了起來“不,不,熊婆婆,請你來我這兒坐!”“那,你坐哪兒呀?”熊婆婆問?!澳阆茸?,我就有地方坐啦!”小螞蟻神秘地眨眨眼睛說。
熊婆婆坐到了小螞蟻的坐位上。咦,小螞蟻去哪兒啦?怎么看不見啦?
“小螞蟻,小螞蟻,你在哪兒?”熊婆婆喊著。
“熊婆婆,我在這兒哪!”聲音就在熊婆婆的耳朵邊。噢,原來,小螞蟻爬到了熊婆婆的肩膀上坐著呢!
一路上,小螞蟻給熊婆婆唱了好多支歌。那些歌很好聽很好聽,你瞧,熊婆婆笑瞇瞇地歪著頭,聽得多快樂!
教學反思:
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故事的情節(jié),感知小螞蟻尊敬長輩的行為美以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情感?;顒拥闹校以谥笇в變菏崂砉适虑鞍氩糠謨热輹r,拿著熊婆婆的圖片提問:“熊婆婆上車了,可是座位全坐滿了,怎么辦呢?”接著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并學習讓座的動作:“那小動物們看見熊婆婆上車是怎么做的?誰來學一學?” 又在此基礎上進行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么做呢?活動的最后,我進行一個游戲“讓座”,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今天的目標,并學說“某某某,來我這兒坐”,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突破了重難點。
18、幼兒園社交教育《擁抱》大班社會教案
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被他人擁抱帶來的溫暖,體驗用擁抱表達情感的快樂。知道處理朋友間矛盾的方法,大膽與同伴分享解決矛盾后的心情。理解擁抱的含義,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和體諒。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情緒體驗愈加豐富,情緒調節(jié)能力也逐步加強,但情緒仍存在不穩(wěn)定性和易沖動性,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時也會比較生疏。因此,通過設計活動《擁抱》,不僅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擁抱帶給他人的溫暖和快樂,也能讓幼兒學會處理朋友之間矛盾的方法,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目標
1.感受被他人擁抱帶來的溫暖,體驗用擁抱表達情感的快樂。
2.知道處理朋友間矛盾的方法,大膽與同伴分享解決矛盾后的心情。
3.理解擁抱的含義,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和體諒。
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用擁抱表達情感的快樂,知道處理朋友間矛盾的方法。
難點:理解擁抱的含義,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和體諒。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與他人擁抱過。
2. 物質準備:(1)教具:黑色盒子若干,《大熊的擁抱節(jié)》故事PPT一份,紅狐貍、大熊等小動物的棍偶。(2)學具:可操作圖片若干。
3.環(huán)境準備:活動室中放置不同的黑色盒子。
活動過程
一、開展小游戲——“我的好朋友”,體驗與他人擁抱的感覺
指導語:你的好朋友有哪些?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和她抱一抱。和好朋友擁抱有什么感覺?
二、分段講述故事《大熊的擁抱節(jié)》,感知朋友之間需要相互寬容
1. 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從開頭到“一滴又一滴”),引導幼兒猜想為什么沒有小動物愿意擁抱大熊。
指導語:大熊為什么會哭?沒有人擁抱的大熊心情是怎么樣的?
2. 講述故事第二部分(“天黑了”至“大熊的眼淚一滴一滴落下來”),請幼兒幫助大熊想解決辦法。
指導語:為什么沒有人愿意擁抱大熊?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大熊重新獲得小動物們的擁抱?
小結:當自己犯了錯誤要勇于改正;當別人犯了錯誤,我們要寬容、體諒他。
三、完整講述故事并開展小游戲,激發(fā)幼兒思考朋友之間處理矛盾的辦法
1.展示大熊處理矛盾的辦法,分組討論還有哪些解決矛盾的辦法。
指導語:大熊用了三種辦法,你們還有什么辦法?和大熊比一比看誰想出來的最多。
2.開展“骰子轉轉轉”的游戲,進一步討論分享解決矛盾的辦法。
指導語:小小骰子轉轉轉,轉到誰誰就說。請你說一說你想到了什么解決辦法?
小結:當我們和同伴發(fā)生矛盾時,我們可以送個小禮物,給好朋友一個擁抱,可以對他說聲“對不起”......
四、情景表演小游戲,鞏固對朋友之間應相互寬容體諒的認知
1. 在活動室投放裝有同伴矛盾情景任務卡的盒子,請幼兒兩兩結伴,尋找任務卡并進行有關矛盾解決辦法的表演。
指導語:森林里到處都有神秘的黑盒子,有些盒子里有任務卡,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和它一起去找任務卡。請你仔細觀察任務卡上畫了什么,待會兒要和你的好朋友把它表演出來。
2. 幼兒表演任務卡內容,師幼共同點評。
指導語:哪一組的表演讓你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小結:當我們的好朋友不小心傷害我們時,我們要學會寬容。
故事:大熊的擁抱節(jié)
清晨,大熊早早就出了門。今天是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擁抱節(jié),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朋友。大熊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和100個朋友擁抱!遠遠地,大熊看見袋鼠哥哥,他連忙張開雙臂:“袋鼠哥哥,你好!”可袋鼠哥哥支吾著說:“嗯,我很忙?!闭f著,就跑了。
大熊尷尬地放下手臂,安慰自己說:“沒關系,還有好多擁抱的機會呢?!?/p>
呀,前面一蹦一跳過來的不是漂亮的兔妹妹嗎?大熊趕緊張開雙臂:“親愛的兔妹妹,你好!”兔妹妹停也不停,自顧自哼著歌兒過去了。
大熊愣了一下,生氣地甩了甩手說:“哼,真沒禮貌!”
大熊再往前走,看見了紅狐貍。大熊張開雙臂,紅狐貍卻趕緊繞了過去,連個招呼也沒打。
大熊慢慢地把手臂放下來,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不跟他擁抱。
天快黑了,大熊沒有擁抱到一個朋友?!白蛱?,我把兔妹妹的蘿卜全拔光了。我還老是揪袋鼠哥哥和紅狐貍的尾巴?!贝笮艿难蹨I一滴一滴落下來。
這時,小動物們手牽著手走過來,看見孤零零的大熊,他們都愣住了。大熊呢,馬上站起來,捂著臉跑回家了。
“我今天沒擁抱大熊。”兔妹妹說。
“大熊看上去很傷心呢!”袋鼠說。
小動物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他們都往大熊家走去。
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吃,一個人躺在床上想心事。
“篤篤篤!”是誰在敲門?
大熊慢吞吞地走過去開門。門一開,大熊驚呆了!
小動物們在門前排成了長長的隊伍,一個個張開雙臂,說:“大熊,祝你擁抱節(jié)快樂!我愿意做你的朋友。”
大家一個接一個地擁抱了大熊,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人擁抱他時還要多。他在心里暗暗對自己說,從明天起一定要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大熊!
月亮的銀光柔柔地灑在森林城,灑在互相擁抱著的小動物們身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擁抱節(jié)呀!
活動總結
擁抱是表達喜歡和善意的一種方式,也是傳遞情緒情感的一種方式。當我們和好朋友擁抱時,我們都會感到溫暖和開心。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19、幼兒園自然教育活動《可愛的蠶寶寶》大班社會教案
通過觀察、了解蠶的外形特征,在活動中體驗發(fā)現的樂趣。了解蠶的生長過程,知道蠶的用途。萌發(fā)幼兒愛護小動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設計意圖
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陳鶴琴先生所提出的“活教育”的活動,組織原則就是“根據幼兒的生活需要;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來開展活動。我順應幼兒需求,取材于幼兒感興趣的蠶寶寶,讓幼兒通過觀察蠶寶寶,了解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從而萌發(fā)幼兒愛護動物、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蠶的外形特征,在活動中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2、了解蠶的生長過程,知道蠶的用途。
3、萌發(fā)幼兒愛護小動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蠶的外形特征
難點:了解蠶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1、蠶的生長過程視頻、蠶的生長過程PPT
2、蠶、桑葉、字卡:蠶
3、畫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主題
師:“有個姑娘真可愛, 專把樹葉當飯菜。 辛勤吐絲獻終身, 織成絲綢做穿戴”。(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猜的非常對,謎底就是“蠶”(學習字卡:蠶)
二、幼兒分組觀察蠶,了解蠶的外形特征
1、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蠶嗎,它是長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今天楊老師也帶來了許多的蠶寶寶,現在就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觀察一下,一起看看蠶寶寶是長什么樣子的?(幼兒觀察)
2、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都已經觀察過蠶寶寶了,那我要請小朋友說一說,蠶長什么樣子,用手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的?它吃的是什么?(幼兒回答)
三、通過觀看視頻初步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1、觀看視頻,初步了解蠶的生長過程。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蠶的生長過程嗎?現在請小朋友觀看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蠶的生長過程吧,在看的過程中要思考兩個問題: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分為幾個階段,蠶寶寶是由什么變成的? (幼兒觀看視頻)
2、教師提問,請幼兒討論并回答問題。
(1)師:現在視頻看完了,我要請小朋友一起討論一下:蠶寶寶生長分為幾個階段?蠶寶寶是由什么變成的?(蠶卵)(幼兒討論)
(2)蠶寶寶吃了很多桑葉,一天天地長大,它又有哪些變化?又變成什么樣子?(幼兒回答)
四、出示PPT,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蠶寶寶的生長過程。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蠶寶寶的生長過程,看看小朋友說的對嗎?(觀看PPT)
小結:蠶的一生要經過蠶卵、幼蟲、蠶繭和娥四個階段。剛孵出來的幼蠶,身體黑色很小,像螞蟻,叫蟻蠶。蟻蠶吃了很多桑葉,慢慢地長大,經過四次蛻皮,身體一次比一次變白、變大。最后,蠶開始吐絲作繭,在繭里,蠶再蛻一次皮,變成蛾,然后咬破繭爬出來飛走了。
五、簡單了解蠶的用途
師:蠶的用途特別多,那小朋友知道蠶可以用來干什么?(幼兒回答)
師:蠶屎可做枕芯,還有藥用價值;蠶繭能抽絲紡織成絲綢,可做面料和服裝。還可以做成蠶絲被,冬暖夏涼蓋起來特別舒服,蠶有好多好多的用途,所以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不能隨便傷害它。
六、活動延伸:繪畫蠶寶寶
師:今天我們認識蠶寶寶,也了解了蠶寶寶的生長過程了,那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可愛的蠶寶寶吧
活動總結
整個活動幼兒都能保持較高的注意力積極地參與,特別是觀察蠶的外形特征時,幼兒更是興奮,最大限度調動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能力。幼兒在看看說說、玩玩中,豐富鞏固了幼兒對蠶寶寶的知識,培養(yǎng)了幼兒對小動物的關愛之心,激發(fā)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0、幼兒園看圖操作《變大門》大班科學教案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看懂步驟圖動手嘗試探索大門變大的原因,鼓勵幼兒從變大門的活動堅持嘗試不氣壘。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平均年齡4到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喜歡就是動手操作。特別是學會了如何看簡直步驟圖之后,更是對剪紙,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堂課。讓幼兒去觀察和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看懂步驟圖動手嘗試探索大門變大的原因。
2、幼兒從變大門的活動堅持嘗試不氣壘。
重點難點
重點:看懂步驟圖變出大門
難點:交替剪變出大門
活動準備
1、步驟圖
2、A4紙、剪刀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張紙,要請你們用這張紙變魔術,用這張紙剪一扇大門,變出一個大門能讓老師鉆過去,門你們知道嗎?門框的四條邊不能剪斷要連起來,你們可以嗎?請你們拿出紙和剪刀開始剪了,這個任務聽起來很簡單,但要動動腦筋哦,剪好了送上來,垃圾扔到垃圾框里,剪刀放在框里。
二、探索如何變大門
1.幼兒自己操作手中的紙。
老師在幼兒操作時巡視幼兒自己探索的作品,給未剪的小朋友提示或加以鼓勵。
2.老師:小朋友你們覺得你們手中的大門是最大的了嗎?我們挑出最大的門一起來看一看他是如何剪的。(請幼兒上臺來分享經驗)。
3. 我們來看看它剪得大門老師能不能鉆進去,看仔細了請兩名幼兒上來拉住兩邊,教師從大門鉆進去?!芭?,門太小了,鉆不過去!沒關系老師有辦法。你們看(出示步驟圖)。”
三、講解步驟圖,引導幼兒變出更大的門
1.引導幼兒看懂步驟圖
(1)老師拿出三張紙演示變大門的步驟圖。
(2)第一步:虛線代表什么意思?(代表折痕)箭頭代表什么呢?(代表方向,對折的方向)你們看懂了嗎?第二步:這次虛線又代表什么?(代表剪得痕跡)但虛線前面有箭頭是什么意思?(需要沿著箭頭的方向剪)把對折地方剪出一個小長方形,這兩頭是怎么樣的?第三步:小秘密還藏著,老師沒有畫出來,看仔細了,發(fā)現了什么?怎么剪的?幼兒仔細觀察,教師講解每一幅步驟圖。
2.再次發(fā)給每位幼兒一張小紙,嘗試著交替剪,剪好了,教師和幼兒一起檢驗,指出剪錯的原因。
3.發(fā)給每位幼兒一張大紙變大門。
4.驗證幼兒是否剪出了大門。
(1)老師小結:哇,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我們讓他們來說說是怎么樣變的,說說是怎樣變出這么大的大門的?
小結:在剪大門的時候紙剪得越細,門就會越大,剪得越寬,門就會很小。越細越大,越寬越小!
四、結束。
好了小朋友都剪好了那么現在把大門收整好,下來和好朋友一起玩鉆大門的游戲吧。
請小朋友們把地上和桌面上的垃圾收撿好扔垃圾桶里,剪刀每組小組長來收。
活動總結
這堂活動還是很順利的結束了,活動環(huán)節(jié)也是在我自己之前的預設安排中一步一步的進行著,孩子們也能積極認真的投入到活動中,還能用敏銳的觀察力發(fā)現一些細節(jié),推動活動的開展。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21、幼兒園獲獎教案《小蝌蚪游游游》大班科學
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引導幼兒探索解決讓小蝌蚪游起來的方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反復實踐能力,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科學游戲帶來的快樂。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周圍有著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喜歡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對科學活動也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就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為老師,我們要做的就是支持、引導幼兒用適宜的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幼兒看到了這個實驗,對這個實驗表現出極大地探究欲望,于是,我為幼兒提供了此次機會,讓他們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從而在自身的經驗之上得到結論。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探索解決讓小蝌蚪游起來的方法。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反復實踐能力。
3.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科學游戲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和反復實踐,探索解決讓小蝌蚪游起來的方法。
2.活動難點:通過活動,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逐步增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白色陶瓷盤子4個。
2.白板筆、水彩筆、記號筆若干個。
3.量杯4個、自來水、毛巾、廚房用紙、盆子、垃圾簍等。
活動過程
一、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實驗,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今天有一群小蝌蚪遇到了麻煩,它們怎么也游不到媽媽身邊,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2.師:老師有一個辦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實驗)。
3.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二、教師出示操作材料,請幼兒猜想并記錄。
1.出示并介紹材料,請幼兒猜測哪種筆畫出來的蝌蚪可以游起來。
2.師幼共同記錄幼兒猜測結果。
師: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現在請每位小朋友依次上來記錄你的猜想。
三、幼兒操作,探索讓小蝌蚪游起來的方法。
1.師:小朋友們,你們的猜想都是不一樣的,那接下來就請你們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吧。但是,在操作實驗之前,請小朋友們認真聽實驗規(guī)則,每次實驗完之后請你們將水和小蝌蚪倒入他們的“家”,然后,用廚房專用紙將盤子里的水擦干凈,并將用過的紙扔進垃圾簍里,再進行下次的驗證,如果不小心將水灑到桌子上。請你們用桌子上的毛巾擦干凈就好,好了,請小朋友開始你們的實驗吧。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四、幼兒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1.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并嘗試總結。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非常的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來分享以下你的實驗過程呢?
2.師幼共同記錄實驗結果。
五、教師總結。
白板筆的墨水有著特殊的配方,白板筆的墨水里會刻意添加降低附著力的剝離劑,加入這些剝離劑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白板筆的墨水與盤子之間的相互吸引力,所以,我們再把水倒進去的時候,小蝌蚪就很容易的游起來了。還有,小朋友們要注意啦,白板筆的墨水是含有少量毒素的,所以我們在實驗完后要仔細的擦干凈,老師教小朋友們一個擦干凈白板筆的方法,可以用棉簽蘸酒精,這樣白板筆就很容易的擦掉啦。
六、師幼共同嘗試操作讓其他物體“游”起來。例如:小人、帆船等。
今天小蝌蚪們都非常的開心,我替小蝌蚪謝謝你們,小朋友們,你們還
想不想試一試讓其他物體“游”起來。好,那就請你們用白板筆開始你們的實驗吧!
七、活動延伸。
1.將操作材料放于益智區(qū),請幼兒繼續(xù)操作。
2.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操作“××游游游”。
活動總結
“小蝌蚪游游游”這個科學實驗是一個不太常見的科學現象,但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幼兒表現出極大地探索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實際生活機會,設計了此節(jié)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情緒一直很高,躍躍欲試。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情景,把幼兒帶入氛圍中,在倒入水后,盤子上的小蝌蚪紛紛游了起來,幼兒們一聲又一聲的“哇”此起彼伏,都想親自實驗。在幼兒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大家分工合作,輪流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后,幼兒終于得到了結論,原來是白板筆畫出了的小蝌蚪可以游起來,我讓他們猜一猜其中的原理,他們很聰明,已經慢慢的猜到了和白板筆的墨水有關。
此節(jié)活動比較成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難易適中,主要注重幼兒的體驗和探索,讓幼兒充分的去感受和發(fā)現。美中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個別幼兒其實還提出了一些問題,而我并沒有一一解答,在活動后,我也分別找到了這幾位幼兒,對他們的問題進行了解惑,以后在這一方面,我還需多注意,及時保護每一位幼兒的求知欲。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2、幼兒園健康活動《螞蟻搬家》大班體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架空的竹梯上進行手腳爬,提高自身的協(xié)調力量。
2.能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難度適合的材料進行活動。
3.能主動參與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并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
5.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竹梯四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輪胎十二個;墊子 4 張;起點線 4 條;"螞蟻的家" 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1、小螞蟻們排好隊伍小跑進場,跟音樂做準備活動,重點模仿螞蟻的爬行。
重點:雙手
雙腳同時撐在地上,眼睛看好前方膝蓋不著地。
2、練習在竹梯上爬行。
剛才我們學會了再平地上爬行,可是小螞蟻找食物的時候會爬到高的地方這樣爬行就更難了接下來我們來試一試在稍微高點的地方爬行看看小螞蟻們能不能成功。大家快看在我們的草地上出現了什么?梯子放在輪胎上這樣就被架空了。你們覺得在爬梯子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先在各邊放一個輪胎的竹梯上練習爬行(適應一次)然后進行第二次練習(等孩子適應后要求加快速度爬行通過)
3、請幼兒示范爬行的要點,幼兒知道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接下來我們要增加難度了哦(在竹梯的另一頭再增加一個輪胎形成坡度)
4、游戲:螞蟻搬家。
剛才我們爬行的本領已經學會了現在啊螞蟻家族要搬家了需要小螞蟻們幫忙把糧食從老家搬到新家去。
(1)請幼兒想辦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礙爬行。
(2)介紹搬家路線,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難度適合的路線爬行。(一種平面竹梯;一種架空的竹梯)
(3)教師重點保護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兒。
5、“小朋友們幫螞蟻家族搬家太辛苦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下放松操吧?!北頁P幼兒的勇敢精神,幼兒體驗挑戰(zhàn)帶來的快樂。
活動反思:
戶外活動很好的鍛練了小朋友的身體素質,還鍛練小朋友的語言發(fā)展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該活動時應關注每個小朋友的表現,并及時地進行引導和激勵,在此活動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兒的表現。
2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彈力運動會》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與實驗,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現象。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敏銳性。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皮球、橡筋、氣球、彈簧、木塊、鐵片、彈性球、動物標靶、自制彈弓(每人一個)、紙制子彈等。
活動過程
一、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
1、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皮球跟著音樂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沒有氣的。
2、誘導幼兒按一按、捏一捏有氣和沒有氣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氣會彈得高,原來空氣也有彈性。
二、找一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彈性的物品。
(如拉一拉彈簧、橡筋、捏一捏氣球、海綿等)。
2、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有彈性的。
如彈簧床、海棉枕頭、沙發(fā)、床墊、吹氣救生圈等。
三、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著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著中指,然后一只手拿著球向前投,隨后收回,重復投擲,可投向目標處。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著小球,拉到一定的距離時放手,讓球反彈回去,超過固定物的高度。
4、將長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讓小球彈上去又拉回來,反復拍打。
四、游戲
1、看誰射中靶。
用力投擲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長,讓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離的動物標靶。
2、看誰彈得遠。
(1)一手握小彈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紙制子彈拉緊橡筋,然后放手,讓子彈彈出去。
拉得越緊,子彈彈得越遠。
在地上按一定距離畫三條線,超過最遠一條線得3分,超過第二條線得2分,超過第一條線得1分。
(2)注意事項
小彈弓不要對著別人。
可分別采用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自由活動的形式。
五、拓展思路
彈簧紙偶:先把一張大的長方形紙卷成筒狀,然后在上面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
用另一張小紙條來回折疊,折成彈簧狀,要求折得整齊。然后把紙筒粘在彈簧狀紙條上,用手輕輕一按,它一會兒變矮,一會兒變高。
活動反思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fā)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顒訒r,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24、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彈力運動會》反思
一、活動題目:彈力運動會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與實驗,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現象,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敏銳性。
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皮球、橡筋、氣球、彈簧、木塊、鐵片、彈性球、動物標靶、自制彈弓(每人一個)、紙制子彈等。
五、活動過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
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皮球跟著音樂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沒有氣的。
誘導幼兒按一按、捏一捏有氣和沒有氣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氣會彈得高,原來空氣也有彈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彈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彈簧、橡筋、捏一捏氣球、海綿等)。
(2)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有彈性的。如彈簧床、海棉枕頭、沙發(fā)、床墊、吹氣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著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著中指,然后一只手拿著球向前投,隨后收回,重復投擲,可投向目標處。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著小球,拉到一定的距離時放手,讓球反彈回去,超過固定物的高度。
(4)將長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讓小球彈上去又拉回來,反復拍打。
做游戲。
(1)看誰射中靶。
用力投擲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長,讓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離的動物標靶。
(2)看誰彈得遠。
一手握小彈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紙制子彈拉緊橡筋,然后放手,讓子彈彈出去。拉得越緊,子彈彈得越遠。
在地上按一定距離畫三條線,超過最遠一條線得3分,超過第二條線得2分,超過第一條線得1分。
六、注意事項
1.小彈弓不要對著別人。
2.可分別采用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自由活動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彈簧紙偶:先把一張大的長方形紙卷成筒狀,然后在上面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張小紙條來回折疊,折成彈簧狀,要求折得整齊。然后把紙筒粘在彈簧狀紙條上,用手輕輕一按,它一會兒變矮,一會兒變高。
活動反思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fā)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顒訒r,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25、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小磁鐵》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通過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學習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學習仔細觀察磁性現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探索的結果。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盤操作材料:內有磁鐵、鐵絲圖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木塊、布條、紙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自制小貓釣魚用的游戲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讓幼兒發(fā)現磁鐵,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請大家看一看,在你們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呀?
幼兒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然后相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師: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它的名字叫磁鐵。
(2)讓幼兒操作盤內的材料,探索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幼兒嘗試分類把磁鐵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盤子里,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小結磁鐵的作用。并引導幼兒發(fā)現磁鐵的好朋友都是鐵做的,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4、講述故事《小磁鐵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鐵對人們生活的幫助。
5、游戲:小貓釣魚。讓幼兒再次對磁鐵作更深的了解。
師:今天我們來學小貓釣魚,看看誰釣的魚最多,呆會一起把魚送到貓媽媽的家里,結束游戲。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 ,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磁鐵的神奇,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釣魚,玩磁鐵,抓老鼠,完全讓幼兒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貓是多么棒!在活動進行之中,我始終以幼兒在前,讓孩子們在一系列的游戲,小實驗,探索發(fā)現活動中,主動傾聽;獨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膽表達。他們發(fā)現了磁鐵的本領,感受了磁鐵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鐵的秘密。孩子們覺得,科學不再是枯燥嚴肅的說教,變成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與老師的交流,與同伴的合作,與集體互動的表現中,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學習,探究,觀察,發(fā)現的主動性,也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圍繞活動主題主動學習,與老師互相配合,動靜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的三個目標,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有了一個快樂的開始。
26、幼兒園優(yōu)質教案《三只熊的早餐》大班科學數學教案比較物體大小
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和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和粗細,能夠嘗試根據三只熊的大小為三只熊擺放物品,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感興趣并愿意動手操作活動材料。
設計意圖
戶外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對中大班哥哥姐姐的游戲充滿期待,總是問老師“老師,我們能不能玩那個大滑梯啊?”這時旁邊就會有小朋友說:“我們現在還小,那個滑梯太高了,我們不能玩?!痹诤⒆拥臒o意間對話中,孩子們時不時的說到一些大小、高矮等量詞。在此基礎上開展此次活動更有助于挖掘孩子們對物體大小、高矮、粗細、長短等量詞的認知,因此便展開了《三只熊的早餐》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和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和粗細。
2.能夠嘗試根據三只熊的大小為三只熊擺放物品。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并愿意動手操作活動材料。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物體和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和粗細。
難點:幼兒能夠根據三只熊的大小擺放早餐及物品。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個活動底板、操作材料(大小不一的背包、水瓶、繩子圖卡),活動ppt
經驗準備:在平時的活動當中已經對大小、長短等量詞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一)談話導入,引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要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家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誰家。
(二)出示小熊一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能根據大小區(qū)分熊爸爸、熊媽媽和熊寶寶。
教師:這是誰的一家呀?看看這里面都有誰?(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你是怎么知道的?(爸爸長的很高大,寶寶長的很小....)那哪一個是熊媽媽呀,媽媽長得怎么樣?(媽媽長得比爸爸小一點,比寶寶大一點,不大也不小是媽媽)
(三)出示準備的食物圖片。
1.教師:今天小熊一家要去參加運動會,參加運動會之前媽媽準備了早餐,需要小朋友們來幫忙分早餐!我們先來看看都準備了什么食物。
2.教師:小熊都準備了什么食物啊?(蘋果、胡蘿卜、牛奶)這都是小熊愛吃的食物!
二、開始分餐
(一)分餐具及蘋果,通過圖片及實物展示引導幼兒觀察碗和蘋果的大小。
1.出示三個餐具,請幼兒觀察三個碗有什么不一樣?并嘗試根據熊的大小分餐具。
教師: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吃飯之前呢我們需要餐具。請小朋友來看一看這三個碗有什么不一樣?(大小)那你們覺得哪一個碗是誰的?為什么?
2.有了餐具我們就要開始吃早餐啦!看看他們吃的第一個是什么?(蘋果)(出示實物蘋果)這三個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分別分給誰呢?
3.教師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比較大小的方法。
(二)分胡蘿卜,引導幼兒觀察胡蘿卜的長短。
1.出示根胡蘿卜,請幼兒觀察三根胡蘿卜有什么不一樣?嘗試為三只熊分胡蘿卜。
教師:蘋果吃完了接下來我們要吃胡蘿卜。這里有三根胡蘿卜,你們看看這三根胡蘿卜有什么不一樣?(長短)哪一根是爸爸的,哪一根是寶寶的?請幼兒說理由
2.教師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比較長短的方法。
(三)分奶杯,引導幼兒觀察奶杯的粗細。
1.出示三個奶杯,請幼兒觀察是三個奶杯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嘗試為三只小熊分奶杯,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剛剛我們分的胡蘿卜根有的長有的短,小朋友可以分辨出哪個多哪個少,那現在接下來小熊一家要喝奶了,喝奶的杯子是是一樣高的。(出示奶杯)請幼兒觀察三個奶杯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物體的粗細,并請幼兒做粗細的動作。
2.教師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比較粗細的方法。
三、操作與分享,
1.請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講述操作規(guī)則。
教師:小熊一家的早餐吃完了,他們現在要去參加運動會了。運動會上小羊老師為小熊一家準備了三個背包、三瓶水和三根繩子。需要小朋友們幫助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拿到合適物品去參加比賽。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三個背包、三瓶水和三根繩子有什么不一樣,再來分哦!
2.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
活動總結
《三只熊的早餐》活動是在游戲情境當中展開的,活動當中的故事性非常吸引幼兒,所以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教師出示實物進行活動,更加貼近生活,有利于孩子去比較和觀察。
由于孩子們對于量詞的經驗有限,所以準確說出大小和粗細等量詞有難度。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注意根據孩子的經驗水平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梳理,幫助孩子們更好理解數學概念。本次活動中熊寶寶的教具過于小巧,不方便幼兒操作。下次準備教具時我也會多注意,不僅要利于幼兒操作,也要利于幼兒分享自己的成果。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7、幼兒園實驗《把臟水變清》大班科學教案
通過實驗活動體驗過濾活動帶來的喜悅,初步了解污水凈化的過程,掌握過濾方法。引導幼兒敢于大膽嘗試,勇于探索與表達。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依據9月份其中一節(jié)主題活動《節(jié)約用水》生成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在《節(jié)約用水》活動中,幼兒通過觀看圖片、視頻了解水資源被污染,并了解污水給生活帶來的影響,萌發(fā)幼兒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活動后我發(fā)現幼兒在活動區(qū)自發(fā)組織探討如何使臟水變干凈的話題。依據指南指出保護幼兒5-6歲“刨根問底”的好奇心,我為幼兒生成了一節(jié)《如何使臟水變干凈?》活動,活動中我為幼兒介紹了三種使臟水變干凈的方法:蒸餾法、明礬凈水法、過濾法,幼兒的好奇心變得更高了,不斷探討臟水怎么變這么干凈的?好神奇?看著幼兒好奇心不斷加深,我決定帶本班幼兒刨根到底,讓他們親自動手來實驗,因此生成本次科學領域《把臟水變清》活動。
活動目標
1、體驗過濾活動帶來的喜悅。
2、敢于大膽嘗試,勇于探索與表達。
3、初步了解污水凈化的過程,掌握過濾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過濾方法
難點:掌握多種材料過濾和同種材料多次過濾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憶水變干凈的好辦法?
(過濾法、蒸餾法、明礬凈水)
今天小古老師把“過濾法”好朋友請到了這里,小朋友想不想認識它們呀?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怎樣把臟水變干凈
1、提出實驗要求:幼兒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兒將過濾后的水放置展示臺上并介紹自己的方法
小結:材料種類越多,過濾出來的水越干凈
三、探索: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1、引出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提問:現在我們了解了材料層數越多,過濾出來的水越干凈,那如果我們只用一種材料有沒有辦法過濾出那么干凈的水呢?
2、實驗展示:請個別幼兒演示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小結:剛才我們發(fā)現水變的越來越干凈,原來同種材料通過多次過濾也能讓水變得更干凈。
四、第二次實驗:我的水更干凈了
1、提出實驗要求:用同種材料組合過濾或同種材料多次過濾
2、分享交流:幼兒將第二次過濾后的水放置展示臺
提問:我們現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結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干凈?
五、小結:
1、其實過濾法好朋友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家中凈水器就是依據過濾法發(fā)明的。(觀看凈水器原理視頻)
2、今天我們嘗試了用多種材料過濾和同種材料多次過濾使水變干凈,知道水變干凈非常不容易,希望我們小朋友平時多注意節(jié)約用水,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選自遼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節(jié)主題活動《節(jié)約用水》生成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與幼兒繼續(xù)探索水的奧秘。水是萬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種形態(tài),各種狀態(tài)存在于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對于水與幼兒的關系,幼兒有著較為直接的感受和體驗。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新的學習活動,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活動前與幼兒共同復習了《節(jié)約用水》,觀看了兩個水被污染的視頻,一個是以水中魚為第一人稱闡述的,一個是以水為第一人稱闡述的,并在結束時介紹了三種把水變干凈的方法,為本次課做鋪墊。
為了使幼兒能順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臟水變干凈,在課前我不斷實驗,嘗試變化材料和增減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從紗布換成密度較高的類似PVA無紡布的洗臉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兒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臟水等。最后決定用棉花和手絹兩種材料與幼兒共同探索如何把臟水變干凈。
本次活動幼兒全程興趣較高,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8、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螞蟻會游泳嗎》活動反思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為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fā)生爭論,并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為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不同材料,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yǎng)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xié)作。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著問題參與實驗并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為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兒: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兒: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么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并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薄白搅朔旁谀抢锬?”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庇谑怯變簬е蓡柲弥⊥雭淼讲賵錾掀炔患按亻_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兒: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兒: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并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著……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里沒有水?!蔽矣謫枺骸澳窃趺崔k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庇谑恰?/p>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粗粗?,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里快樂地扭動著身體呢?!?/p>
另一名幼兒揮著手招呼旁邊小伙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惫嫘∥浵佋谒着滥?。
于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p>
之后,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p>
這時一名幼兒皺著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彼囊环?,提醒了其他幼兒。于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來幫助落水的螞蟻呢?
幼兒: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里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后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里放)
教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么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里、一頭在外面,螞蟻順著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于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于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小結: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教師:螞蟻剛到水里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師:螞蟻在水里待了一會兒之后又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做掙扎,然后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教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兒:螞蟻會自救。
教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后,通過上網、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于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fā)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于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fā)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yǎng)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fā)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后,活動越來越少。由于怕螞蟻死,于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為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網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后對什么發(fā)生興趣,就對什么進行探索、實驗,那么,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fā)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要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了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fā)幼兒為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于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么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fā)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fā)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fā)現池塘里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yǎng)幼兒科學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養(yǎng)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并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fā)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并提供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fā)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為,不能因為幼兒對什么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并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29、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舉世無雙的建筑師》
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鳥類筑巢的不同方法,積累相關經驗。
2、樂意用語言和動作表現鳥類筑巢的不同方法,并知道鳥兒是我們的朋友,產生對鳥類的愛護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準備:
豐富相關知識,每人一冊圖書
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謎語:“不用手,不用斧,就能造出美麗的小茅屋?!?鳥巢)
(二)、導入故事、激發(fā)興趣
1、出示四類鳥(山雀、老鷹、啄木鳥、火烈鳥)問問這些鳥你們認識嗎?
2、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3、它們還是建筑師呢,它們建造的房子是怎么樣的?大家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三)、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提問:
1、麗麗出門后,遇到了那些鳥類朋友?
1、這些鳥朋友正在干什么?它們是怎樣筑巢的?
2、它們筑巢的方法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3、你最喜歡哪一類鳥兒朋友,為什么?
4、如果你是一只鳥兒,你會怎樣筑巢呢?
(四)、再一次完整欣賞,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及對鳥類的關愛之情。
1、提問:鳥類是動物朋友,為什么說它是建筑師?
2、世界上的鳥有九千多種,你知道還有哪些鳥會筑巢嗎?它們又是用什么材料筑巢的?
3、鳥類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它們、愛護它們呢?
小結:
讓我們種更多的樹,并向人們宣傳鳥是人類的好朋友,讓我們的地球成為一個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綠色大家園。
推薦理由:
動物大世界的主題之前上的是我們的城市主題,因為上過奇特的建筑,所以再上鳥類建筑師,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話題進行討論,選材非常好?;顒幽軌蜉^好的擴展幼兒的知識面,有一定挑戰(zhàn)性,因此孩子們在活動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討論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問題的設計較開放,給幼兒的空間較大。
30、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紙圈》
設計意圖
紙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的物品,對于紙的了解和使用幼兒已非常熟悉了?!吨改稀访鞔_提出,幼兒科學學習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通過觀察、操作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同時科學談及內容應貼近生活經驗,將身邊的事務和常見現象作為幼兒探究的主要對象和內容,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一張紙給幼兒的直觀印象是有兩面的,但是有沒有只有一個面的紙或者如何讓一張紙變成一個面,幼兒是難以想象的。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用眼和手直觀感受到只有一個面的紙,感受科學的神奇與樂趣。
活動目標
1. 知道紙有兩個面及面的范圍分界;
2. 認識莫比烏斯圈,了解其特點,知道如何驗證只有一個面;
3. 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驟實驗,感受科學實驗的神奇,有崇尚科學的情感;
4. 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5. 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一個面的范圍;知道莫比烏斯圈的特點和驗證方法。
解決措施:活動開始時用一張常見的普通紙先介紹紙的面和面的邊緣,知道筆只能在紙的一個面畫線(筆尖不可離開紙面)。通過驗證并與普通紙圈作對比知道莫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難點:莫比烏斯圈的制作及對其一面的認識與理解。
解決措施:先制作普通紙圈,再通過觀察和聽老師講解制作好莫比烏斯圈,對莫比烏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師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活動準備
材料:寬度為5厘米左右的紙條(正反面不同色),剪刀,雙面膠,馬克筆
幼兒:大班幼兒具備了本實驗所需的畫直線、粘雙面膠、剪刀使用、認識面等的技能。在思維上已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夠由一個現象推理證明得出一個結論。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傾聽并根據要求或提示動手操作。
活動過程
一、認識紙的面和邊
1.觀察并說明紙的特征
師:“請大家觀察紙帶有什么特點嗎?它有幾條邊緣?幾個面?”
2.提出問題并請幼兒嘗試
師:“用一條線從一面畫到另一面,但是筆尖不能離開紙,你怎么畫呢?”
師:“是不是每一條線都經過了紙的邊緣?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經過呢?”
小結:紙有不同顏色的兩個面,剛才我們畫過了從一面到另一面必須要經過一條邊。
二、發(fā)現自己的作品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并找出問題
1. 將紙帶粘貼成圈
幼兒操作將紙帶粘成圈
師:“請用剛才畫線的方法在紙圈上試一下,筆尖不經過邊緣一直畫會出現什么結果?有幾個面上有線條?”
師:“老師也來試一下我的紙圈,看看是什么結果?”
小結:在筆尖不經過邊緣和不離開紙面的情況下沿紙帶劃線,線條的起點和終點剛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個圈。線條就只在紙圈的一面出現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膽猜測并驗證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著這條線剪開,會得到什么?”
三、按步驟制作莫比烏斯圈,通過驗證知道其特點
1.制作莫比烏斯圈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我的紙圈和你們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師:“是什么原因呢?老師再畫一次,請大家仔細觀察。”
師:“接下來請大家也來做一個,將紙帶一頭翻轉過來,將不同顏色的面粘貼在一起?!?/p>
2.觀察并驗證紙帶的特點
師:“再來畫一次試一試,看線的終點能不能回到起點?”
師:“觀察一下線條在紙的哪一面呢?”
師:“現在紙圈有幾個面呢?為什么?”
小結:剛才說過筆尖不經過邊緣只能在紙的一個面畫線,現在我們做出的紙圈用一條線就把紙的所有地方畫完了,說明紙圈就只有一個面,這就叫莫比烏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師:“用剪刀將紙帶繼續(xù)像剛才一樣沿著線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師:“剪出來得到了什么?跟剛才剪出來有什么不一樣的?”
四、感受科學的神奇,提出問題,讓幼兒能保持興趣,繼續(xù)探索
1.總結
師:“今天我們制作并認識了莫比烏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師:“它是將紙帶翻轉一次后粘貼成的圈,我們用筆驗證了它只有一個面,而且將它從中間剪開,得到了一個更大圈。”
2.延伸
師:“我們的莫比烏斯圈還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將現在的紙圈再剪一次,看看又會出現什么?”
師:“將一條新的紙帶翻轉兩次后再粘貼成圈,它還是莫比烏斯圈嗎?剪開后又有什么不一樣呢?請大家回去驗證,發(fā)現其中的秘密?!?/p>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是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多種用途的體現,很好地展現了身邊的科學。從活動過程來看,活動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層層鋪墊,從制作到驗證,過程很完整。但是活動環(huán)節(jié)偏多,有各種突發(fā)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活動時間難以把控。從幼兒表現來看,本次活動需要幼兒動手能力、良好的傾聽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集中使用,對部分幼兒稍有難度。此外,對莫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的理解可能有難度。從老師的活動開展情況看,同樣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較強的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顒又卸嘧⒁庥^察幼兒的表現,部分幼兒需要提供幫助。
31、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模板《下落的秘密》
設計意圖
自然科學屬性相比與其他各領域活動而言,更加強調幼兒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冬天來了,我們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最喜歡把落葉拋灑這玩,樂此不疲,他們對落葉下落的現象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谟變簩ξ矬w下落的探究和思考,我感受到了他們對“下落”這一現象興趣濃厚,于是設計了《下落的秘密》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孩子們發(fā)現各種物體下落現象的不同之處。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物體下落現象的興趣,感知物體下落時的不同特點;
2、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不同物體下落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3、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象。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不同物體落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難點: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象。
活動準備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絲帶、泡沫網、紙杯、桌面玩具、塑料袋、手工紙、木夾子、樹葉、羽毛、氣球、毛巾、廢棄的飲料瓶、乒乓球等,數量之和多于幼兒人數。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紙和筆。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顏色的手工紙幼兒人手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演示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樹葉,并演示樹葉下落時的樣子,激發(fā)幼兒觀察、探索的興趣。
2、師:今天蘇老師帶來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請大家去試一試,觀察它們下落時的樣子。
二、幼兒探索、感知物體下落時的不同現象。
(一)幼兒自主觀察、探索物體下落時的樣子,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的發(fā)現。
(二)通過提問,啟發(fā)幼兒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1、師:小朋友們,通過剛剛的觀察,物體在下落時你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師小結:原來小朋友發(fā)現不同的材料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觀察結果,了解同一高度、同一時間,不同的物體下落的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1、師:剛剛我們觀察了一種材料它是怎樣下落的,現在我們用兩種材料進行比較和觀察,每個小朋友選擇兩種材料,同一高度,同一時間放開,請你觀察這兩種材料下落的方式和速度有什么不一樣?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把你的發(fā)現用符號或者是線條表示出來,然后我們再來分享。
2、幼兒自主探索并記錄,教師適時引導。
3、張貼和分享記錄表
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用的是哪兩種材料,你有什么發(fā)現。
師小結:剛剛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同一高度、同一時間,不同的物體下落的方式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四、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同一物體下落的現象。
1、師:請小朋友用同樣的手工紙使它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2、幼兒自主嘗試讓同樣的紙發(fā)生不同的下落方式。
3、交流:你用哪些方法讓你的手工紙下落的方式不一樣。
4、師:同樣的材料,我們在改變了它的形狀以后,在下落時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原來物體的下落也和它的(形狀有關)。
五、延伸活動: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下落的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起來欣賞視頻吧!小朋友視頻里這些下落的方式很奇妙吧?今天我們也發(fā)現了很多有關下落的秘密,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下落的秘密,我們接著再去發(fā)現吧!
活動總結
在一次操作活動中,我沒有過多的要求幼兒,只是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比較自由和寬松的探索環(huán)境,這樣有利于幼兒自由嘗試,在初次嘗試之后,幼兒發(fā)現物體從空中下落時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轉著圈,有的左飄右飄的方式下落。第二次操作讓幼兒選擇兩種物體同高度觀察比較下落的方式和速度,并記錄,孩子們的記錄和分享表達也是非常豐富的。第三次通過操作同樣的物體,我們將形狀進行改變,小朋友發(fā)現到了物體的下落還和它的形狀有關。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分享表達,創(chuàng)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顒友由旄A了幼兒的求知欲,給幼兒提供了繼續(xù)探索的方向。
32、幼兒園愛國教育活動《祖國媽媽的生日》大班社會教案
國慶節(jié)是祖國媽媽的生日,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在國慶節(jié)來臨之際,引導幼兒了解國慶節(jié)的來歷、國歌的由來和作用、國旗的外形特征與含義, 是適時而又必要的?;顒硬粌H能使幼兒體驗到人們歡度國慶的喜悅心情,還能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了解 10 月 1 日是國慶節(jié),了解國歌、國旗的含義以及國慶節(jié)的來歷。
2.能夠大膽交流對國慶節(jié)的了解,以及對國旗、國歌的理解。
3.懂得尊重國旗和國歌,體會自己做為一名中國人自豪的情感。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開國大典》視頻、《國歌》錄音帶、劉翔奪冠的視頻。
經驗準備:對國慶節(jié)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家長一起搜集關于國旗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知道 10 月 1 日是國慶節(jié),理解國慶節(jié)的含義。
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好多地方都懸掛著五星紅旗?國慶節(jié)是哪一天?國慶節(jié)的夜晚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10 月 1 日是國慶節(jié),是我們祖國媽媽——中國的生日,大家高興的燃放煙花、懸掛五星紅旗、彩旗、紅燈籠等共同歡慶國慶節(jié)。
二、欣賞視頻,簡單了解國慶節(jié)的來歷。
幼兒觀看《開國大典》視頻,討論:這是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畫面中講話的人是誰?他說了什么?教師簡單介紹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國慶節(jié)的來歷。
三、了解國旗的含義,再次激發(fā)心中的愛國情感。提問:在毛爺爺講完話后,還進行了一項什么儀式?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國旗的顏色及圖案;可結合抗日戰(zhàn)爭錄像,讓幼兒知道國旗的紅色正是象征革命烈士的鮮血,5 顆星星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族人民大團結。
四、欣賞《國歌》,分析重點歌詞,了解國歌產生的背景與意義。
1.請幼兒說一說:在升國旗的時候,播放什么音樂?聽起來感覺怎樣?
2.欣賞《國歌》錄音帶,引導幼兒感受國歌的雄壯、有力,簡單國歌產生的背景及意義:歌詞里唱了什么?利用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侯”引導幼兒了解國歌產生的背景。分析 3 個“起來”、兩個“前進”,感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保衛(wèi)祖國的情感,并跟隨教師學唱此段。
五、觀看放劉翔奪冠、頒獎儀式錄像,了解國歌、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1.觀看錄像并討論:看到劉翔獲得冠軍,你的心情怎么樣?頒獎時為什么只奏響中國的國歌?為什么五星紅旗升得最高,引導幼兒了解劉翔代表中國出賽, 他奪得世界冠軍,所以要奏中國的國歌、升起五星紅旗。
2.拓展幼兒經驗,進行交流:你還在哪里見過奏國歌、升國旗的場景?讓幼兒知道奏國歌、升國旗儀式要在—些非常重要的活動中進行,因為國歌、國旗是祖國的象征,代表我們中國。
3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大樹的新外衣》認識樹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 對生活中常見的樹木產生興趣,樂于觀察它們的特點。
2. 能夠事辨別松樹、蘋果樹和梧桐樹的葉子及果實。
3. 認識松樹、蘋果樹和梧桐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4. 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材料:多媒體、圖片(不同樹的種子和果實和樹),樹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一謎語導入
教師出示PPT,并念出謎語給幼兒。教師: 你們猜猜這是誰呢?
一大樹大樹朋友都給你點贊了
基礎部分
1.老師走在路上看見前方有三棵大樹在前面就過去給他們打招呼,結果大樹朋友們看起來不開心,就問問他們不開心的理由。
2.原來啊,是大樹朋友們的果實妹妹和葉子弟弟走丟了,在小朋友們的幫助和大樹朋友的提示下一同找到了丟失的弟弟妹妹們。
3.大樹朋友們非常開心,要搶著給小朋友們顯示自己四季外衣有多么的好看。
4.今天見識到了這么多的果實葉子和大樹的外衣,可要來考考小朋友們記住了沒。現在小朋友們變成一棵樹,要仔細觀察是什么樹,再看看幾個氣泡中哪個是屬于這棵樹的,那就將那個抓回來。
結束部分
你們真棒,一下子就學會了這么多,大樹朋友們都在不停的夸你們呢。
活動延伸:
樹家族還有好多的樹朋友們還沒有認識呢,大家可以在回家路上看看還有沒有課上沒有認識的大樹朋友,我們可以主動上去認識一下,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34、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紙桌》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使他們體驗探索和發(fā)現的樂趣,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制作的過程中,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加深幼兒對科學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識系統(tǒng)化,激發(fā)新的探索興趣和欲望,使學習生活不斷向縱深發(fā)展。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并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創(chuàng)新。
2、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站得穩(wěn)的方法。
3、通過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紙、膠水、積木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利用自身的經驗,嘗試制作紙桌,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的原因。
1、引出制作紙桌的課題。
教師:“紙可以做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紙桌的課題。)
2、教師簡單介紹紙桌的制作方法。
教師:“先用一張紙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張紙粘成紙筒分別做桌子的腿,然后將桌面和桌腿粘牢?!?/p>
3、幼兒制作。
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制作。教師:“看看我們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討論,交流。
4、幼兒操作。
(1)引導幼兒給站不起來的桌子尋找原因。
教師:你的桌子能站起來嗎?
幼兒實驗。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探索桌腿高矮、粗細對桌子站得牢的影響。
二、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并吸取同伴的長處,探索制作一張穩(wěn)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師簡單小結桌子能站得穩(wěn)的方法,并啟發(fā)幼兒再做一張站得穩(wěn)的桌子。
2、幼兒第二次制作,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想辦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兒簡單介紹制作的方法,加深對桌子站得穩(wěn)的認識。
教師:“你的桌子站得穩(wěn)嗎?為什么?”
4、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
教師:“你的桌子能放東西嗎?”幼兒動手試試。
三、引導幼兒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積木,體驗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兒在桌子上放積木。
教師:“你的桌子能放積木嗎?”
2、幼兒比賽放積木。引導幼兒盡量多得放積木。
3、通過比賽,以問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桌腿對桌子承受能力的影響。
教師:“誰的積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動延伸。
1、參觀家具城,觀察各種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將參觀的體驗遷至活動。制作漂亮的桌子。
2、區(qū)域活動,繼續(xù)進行“紙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對桌子牢固度影響,并在家長的幫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項:
1、為幼兒準備一些毛巾,以備膠水弄的滿手都是。
2、玩積木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積木時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為放的太多而讓紙桌承受不了,讓桌子變壞。
3、活動過程中也許會有幼兒制作的比較快,教師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較強的幼兒。
知識背景:
1、幼兒已掌握一定的紙的一般特性。
2、讓幼兒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穩(wěn)就一定要平衡。
反思:
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性很高,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特點。在活動中注重孩子對經驗所得的表達與梳理,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經驗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但是在游戲放積木環(huán)節(jié),材料的設置上考慮不夠成熟,所選的積木太輕,導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時,幼兒不能直接,形象地進行觀察操作。
35、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馬路上的汽車》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各種汽車功用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達交流對汽車的感性經驗。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拍攝錄像:馬路上的各種汽車、垃圾車在清掃馬路、灑水車在灑水。
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錄音:轎車、卡車、消防車、救護車啟動聲或鳴叫聲。
教學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在錄像中你看見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老師:馬路上的汽車可多了,請再看一遍錄像,邊看邊記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二、探索汽車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帶來的各種玩具汽車
教師扮警察,幼兒當司機。
警察問司機“你開的是什么車?有什么用?”
2、引導幼兒區(qū)分客車和貨車
誰帶來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車?(專門用來乘乘客的汽車是客車。)
誰還帶來了可以運貨的汽車?(專門用來裝運貨物的汽車是貨車。)
幼兒從自帶的玩具汽車中分別挑選出客車、貨車、并向大家介紹該輛汽車的名稱。
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車
這是一輛什么汽車?(鏟車)你在哪里看見過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來乘人的嗎?是用來裝貨的嗎?)
看錄像:垃圾車在馬路上清掃垃圾。
這又是一輛什么汽車?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車是怎樣把馬路上的垃圾清掃干凈的?
小結:鏟車、垃圾車都有一個特殊的本領,能為人們工作。
還有哪些汽車也有特殊本領,可以為人們工作的?(幼兒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車)
三、探索按汽車不同功用進行分類
1、游戲(一)汽車開進停車場
天黑了,汽車要進停車場休息了,這里有1號(2號、3號)停車場,你把帶來的玩具汽車分一分,準備讓哪些汽車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一幼兒示范操作
(引導幼兒在按顏色、形狀等分類基礎上按功用進行分類)
幼兒集體操作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2、游戲(二)聽什么汽車開來了
引導幼兒聽各種汽車發(fā)出的聲音,辨別出這是什么汽車?該進幾號停車場?(救護車、大卡車、轎車、消防車)
延伸活動:這是一輛什么汽車?(坦克車)是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還有哪些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
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開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之上的,以幼兒的發(fā)展為主體?;顒邮窃谝环N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活動的目標定位是科學、合理的。本次活動運用基本圖形表現常見汽車的外形特征,體驗不同車輛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整個活動以“游戲”為載體,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36、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自然教育:小螞蟻的生日會反思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情節(jié),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營造環(huán)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于探索。
3、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所觀察的昆蟲特征。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借助故事情節(jié),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營造環(huán)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于探索。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放大鏡
3、文件夾、白紙、筆
4、蝴蝶、蜻蜓、蜈蚣、蜜蜂、瓢蟲、蠶寶寶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活動引入: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出示小螞蟻和蛋糕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噓,孩子們,我們一起往這兒看,你們看到了什么啊?(小螞蟻和生日蛋糕)我們在什么時候才吃生日蛋糕呢?(過生日的時候)
師:老師告訴你們,今天就是小螞蟻的生日了, 它想請其它的昆蟲朋友來參加它的生日會,那小朋友來猜一猜,到底誰會來參加呢?(幼兒猜測)到底誰會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中間部分
1.幼兒欣賞故事
(1)回顧故事名字
(2)回顧故事內容
(3)昆蟲分類
師:來了這么多的朋友,可是呢,有的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有的呀,卻被請了回去。那么,有哪些朋友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呢?(幼兒回答,師利用圖片將昆蟲逐一分類)
師:誰又被小螞蟻給請了回去呢?(蜘蛛和蜈蚣)為什么?(因為它們的腿太多了) 。
師:蠶寶寶能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嗎?為什么?(出示蠶蛾的圖片)
2.組織幼兒討論,豐富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師:小朋友仔細看看,小螞蟻請來的這些客人和它自己有哪些地方長的一樣?(出示小螞蟻的圖片)
(1)都有頭,胸,腹。
(2)都長著六條腿。
師:它們有這么多一樣的地方,那小朋友來找一找,它們和小螞蟻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
師:對了,它們中間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長著翅膀的昆蟲,它們能夠在天空中飛翔,它們大多數就生活在空中。像蜜蜂、蝴蝶、蜻蜓、瓢蟲。有的沒有翅膀,或者它們的翅膀已經退化了,不能夠在天空中飛了,它們就在地上或者是土壤中生活了。比方說螞蟻、螳螂、蟑螂、蟋蟀。。。。。。 不管它們有沒有翅膀,但是,它們都有頭、胸、腹,最主要的是,它們都有六條腿,所以,它們都叫昆蟲。你們都記住了嗎?
4.尋找昆蟲
師:在我們的幼兒園里也有很多很多的昆蟲,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去找一找,并觀察看看,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征,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樣東西,叫放大鏡,它可以把昆蟲的樣子放的大大的,在觀察的時候,要注意了,可不要把放大鏡掉到地上了。在聽到音樂的時候就可以去觀察了,在音樂結束時,小朋友就要回來找到老師了。
5.音樂響幼兒自由去探索
(三)、結束部分
1.音樂結束,幼兒回到原位做好
2.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觀察到了些什么昆蟲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畫紙,現在請你把畫下來吧!
3.把畫好的昆蟲和客人老師分享一下吧!
活動總結:
幼兒對觀察活動感興趣,樂于探索、積極性高。
- 幼兒園科學:有趣的紙橋
- 幼兒教案:出生的秘密
- 大班優(yōu)秀教案:奇妙的紙杯
- 大班科學教案:紙是能吸水的
- 大班科學滾動的輪子
- 教孩子了解空氣是什么的教案:空氣娃娃在哪里
- 教孩子怎么除水垢的優(yōu)秀教案
- 教孩子知道繩的各種玩法的教案
- 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界和科學活動興趣的教案
- 培養(yǎng)幼兒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的教案
- 培養(yǎng)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的教案
- 培養(yǎng)關心植物的行為的教案
- 對重力現象產生好奇與思考的教案
- 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的教案
- 護理注意:酷暑容易“放倒”準媽媽
- 性本善!有需要就要大膽說出口
- 我愿……
- 中班班務計劃
- 對婚姻心寒絕望的句子說說146句
- 小班健康教案《我愛我的身體》反思
- 大班詩歌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大班小朋友
- 大班音樂說課稿《識字》反思
- 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自然教育小螞蟻的生日會反思
- 中班科學教案《小螞蟻的生日會》反思
- 幼兒園自然教育《奇妙的植物色素》大班科學教案
- 幼兒園教案小班科學《會說話的臉》
- 幼兒園顏色分類活動《會唱歌的旺仔寶寶》小班科學教案反思
- 幼兒園愛國教育活動《祖國媽媽的生日》大班社會教案
- 幼兒園自然教育活動《可愛的蠶寶寶》大班社會教案
- 幼兒園社會活動《我是樹的小衛(wèi)士》中班科學教案
- 幼兒園教案大班語言活動《小貓的生日會》反思
- 幼兒園自然活動《我是小小種植員》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 教師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專業(yè)成長――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體會
- 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體會
- 學習、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幾點體會
- 學習、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幾點體會
- 幼兒園教案中班科學《會變的顏色》反思
- 幼兒園社會活動《小熊的餅干店》中班數學教案圖形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