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愉快的刺激,也需要不愉快的刺激

孩子需要愉快的刺激,也需要不愉快的刺激

孩子需要愉快的刺激,也需要不愉快的刺激


  我們都熟悉“狼孩”的故事,一個具有正常大腦的嬰兒,由于在生命的早年脫離了人類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當他重返人類社會后,無論怎樣精心培養(yǎng),也無法形成正常的心理。由此可見,嬰兒心理發(fā)育,依賴于人類社會的各種刺激,嬰兒在與人和物的接觸中接受到的各種刺激,促進了心理的發(fā)展。 

  這些刺激的種類繁多,有光、聲、氣味、冷熱、觸壓、地心引力等等。刺激可分為愉快的、不愉快的和中性的三類。愉快的刺激給人帶來快樂、滿足和安寧,行為上表現(xiàn)得積極、自信。相反,不愉快的刺激令人不安、不滿足的沮喪。行為上表現(xiàn)得消極、退縮。最后一類所謂中性的刺激,一般并不引起情緒情感的反應(yīng),而主要是提供認知和信息,如一張桌子對孩子的刺激,使一個孩子認識它,形成對桌子的概念和用途的認識,這桌子便是一個中性刺激。我們通常會認為,愉快的刺激和中性的刺激對孩子心理發(fā)展是有益的,多多益善,不愉快的刺激越少越好。但事實并非如此,適量的不愉快刺激對孩子的心理發(fā)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愉快刺激可使孩子具備一定的挫折耐受力。根據(jù)專家分析,愉快刺激和不愉快刺激的比例以7:3最佳。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