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創(chuàng)造和諧的伴侶關系?(4)

怎樣創(chuàng)造和諧的伴侶關系?(4)

怎樣創(chuàng)造和諧的伴侶關系?(4)


  內(nèi)在智慧 

  疏離心理學中有一個廣受接納的理論:人們確實會選擇當時所需要的那種伴侶,但是當需要改變時,他們便會本能地棄絕那個人。也就是“當他們不再能強化彼此的成長時,便會改變選擇”,這聽起來簡直就像換輪胎一樣簡單。這套哲理的訴求是:“正確無誤”地選擇你的伴侶,“精確無誤”地放棄你的伴侶?!?/P>

  倘若你正打算實踐這一套理論,請稍微想一想你將會拋棄些什么。你已經(jīng)做了這么多努力了,你已經(jīng)有所進步了,或許比你想象的還要多,一旦你離去,很可能你再也得不到這種只有經(jīng)過長期努力才能獲得的深度感情。 

  你真的想讓自己到頭來孤單一人,或最多也只能擁有一份有目的的短暫關系,像是一夜情?難道你不希望去感受與某人心靈相交,或能與某人相互祝福的那種關系?并且去了解這個世界所不能給你的那種體驗,以及當你的肉體即使衰殘了但幸福卻不會逝去的那種感受?難道你不想知道愛?如果你的內(nèi)心之聲渴求時,那么你就必須細心經(jīng)營這份關系,度過其中困難的時期。遇見風暴時,留在一個朋友的身邊所獲得的成長,要比你暫且離去而獲得的好處重要得多。 

  倘若我們接受了這樣的前提:視個人的成長比配偶還重要,那么便等于可自由地棄絕任何人,包括父母親(我們有著過度需索的父母親),朋友(這些朋友們跟初識時大不相同了),不定期有我們的孩子(顯然我們已不再當初那個渴望有孩子的年輕父母了)?!?/P>

  不幸地,所有的這些情況都會發(fā)生,不再探望療養(yǎng)院的父母,放棄朋友只因為他們不再那么“方便”了,小孩子被留在托兒所,即使父母親已經(jīng)下班。 

  “需要”變成了我們崇拜的上帝,而“滿足需要”成了我們奉行的宗教?!?/P>

  如果我們?yōu)榱藵M足需要而結(jié)婚,為了滿足需要而生小孩,我們把滿足自己的需要擺在第一位,那么是否不必管別人的感受和需要?滿足了自己需求的心理是否就能得到平靜?在一次訪談當中,我們請教一位心理學家,請他解釋為什么許多人說他們在離婚之后并沒有更好,并且說即使經(jīng)過多年之后,他們?nèi)杂袘嵟?,哀傷,失落以及充滿無價值的感覺。這位心理學家回答說,這些人不了解,他們認為需要離婚才能成長,他們只看見改變,沒有看見成長的需要,從而造成如此結(jié)局。 

  其實,人類唯一最大的需要就是永恒的愛,當我們掙扎著要減少需要的同時,卻失去了這樣的視界。蓋兒能夠跟一個不僅忽視她的需要,且不斷以婚外情在精神上折磨她達15年之久的男人相處,最后得到了永恒的愛。像這樣,只要是肯將兩人的婚姻關系擺在第一位的夫妻共同努力堅持這個信念,便能仰望永恒的愛。但這意味著必須經(jīng)過奮斗,壓力,沖突以及危機。每一種婚姻關系都有著極不幸福和極為幸福的時候,所有的婚姻也一樣。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