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活動《豬八戒吃西瓜》教學設計和反思

大班歌唱活動《豬八戒吃西瓜》教學設計和反思

大班歌唱活動《豬八戒吃西瓜》教學設計和反思

1、大班歌唱活動《豬八戒吃西瓜》教學設計和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富有情趣地演唱,能唱足 4 拍連音。(難點)

  2.會聽間奏,嘗試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重點)

  3.在感受與演唱歌曲中體驗開心、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了解故事《豬八戒吃西瓜》,對豬八戒的形象有一定認知。

  2.物質準備:鋼琴、木魚在間奏處進行伴奏;幼兒座位圍大半圓坐,座位前有空場;課件共 4 頁:第一頁,豬八戒形象圖片。

  第二頁,第一段歌曲圖譜(吃西瓜、東甩西扔等)。

  第三頁,第二段歌曲圖譜(抹嘴巴、仰八叉等)。第四頁,完整歌曲圖譜。

  一、鼓勵幼兒自由表現豬八戒動作,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播放歌曲《豬八戒吃西瓜》旋律,鼓勵幼兒自主表現豬八戒的形象與動作。

  引導語:豬八戒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我們一起來做做看。

  在樂中與幼兒共同回顧豬八戒的形象、動作特征(大耳朵、圓肚皮,走路搖擺,貪吃懶惰),鼓勵幼兒用夸張的動作進行表現。

  二、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

  教師清唱第一遍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旋律。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哪里最有趣?

  教師清唱第二遍歌曲,結合圖譜理幫助幼兒解歌詞。

  提問:聽聽歌曲有幾段,每段唱了什么?

  2. 引導幼兒分段學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內容與情緒。

  (1)教師營造小豬八戒吃西瓜的氛圍,組織幼兒學唱第一段歌曲。提問:大熱天吃著“甜掉牙” 的西瓜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把吃到西瓜滿足、開心的心情用聲音表現出來。

  提問:西瓜皮,放到哪?

  啟發(fā)幼兒體驗豬八戒懶惰、隨便、怕被發(fā)現的心理,鼓勵幼兒用聲音表現。

  (2)教師設置猴哥要回來了的情境,激發(fā)幼兒與教師共同演唱第二段的興趣。

  提:為什么要抹嘴巴?

  引導幼兒體驗豬八戒吃了西瓜滿足又高興以及怕被發(fā)現的矛盾心理。

  提問:什么是仰八叉?

  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直觀的了解仰八叉,并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三、鼓勵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歌曲,大膽表現歌曲的幽默、詼諧

  1.師幼共同完整演唱歌曲,鼓勵幼兒注意聲音的變換,大膽表現。

  提問:吃西瓜時的心情怎樣?被自己扔的瓜皮摔個仰八叉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

  引導幼兒體會偷吃西瓜的得意洋洋和摔跤時的懊惱和疼痛,四拍連音的表現可以不同。

  2.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提問:你想怎么啃?還可以怎么扔?怎樣抹抹嘴巴?

  3.集體演唱歌曲,自由表現間奏的創(chuàng)編動作,共同體驗歌唱的快樂。

  課后反思:

  歌曲《豬八戒吃西瓜》具有形象鮮明、幽默詼諧的特點,活動中,我時刻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豬八戒的憨態(tài)可掬、吃西瓜的高興得意與摔仰八叉的生氣懊惱。幼兒被我的情緒所感染,通過我的引入式教學,將幼兒融入歌曲的學習之中,在和老師一起趣味模仿豬八戒吃西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學會歌曲。過程中我還注重引導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并鼓勵幼兒用表情、動作、聲音表現詼諧幽默的曲歌詞,并有意識挖掘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但是鼓勵引導還有所欠缺,幼兒大都存在模仿教師的問題,是今后活動中應該注意調整的。

2、大班體育教案《豬八戒抬西瓜》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兩個人合作用兩根棍子運球,不讓球掉下來。

  2、通過教師語言提示和伙伴的示范,逐漸掌握運西瓜的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學會控制,有耐心地把西瓜運到終點。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球和一根棒,筐兩只,音樂,錄音機,行進路線標記。自制的路障(欄桿、障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隊形練習

  幼兒聽信號變換隊形——大圓——螺旋走——兩路縱隊——開花走——兩路縱隊。

  2、球操練習

  幼兒聽音樂做球操。

  二、基本部分。

  1、分別出示球和棒,請幼兒說說玩法。

  2、幼兒人手一個球和棒自由探索玩法,教師觀察并及時引導。

  3、集合幼兒,請幼兒反饋各自的玩法,教師幫助總結集體學習。

  4、幼兒在已有基礎上繼續(xù)探索玩法,教師不斷肯定和引導。

  5、幼兒集中在一起說說玩玩探索的方法,教師及時肯定。

  6、學習并討論兩人合作運球的好方法,個別示范,教師講解。

  7、游戲“豬八戒抬西瓜”。

  (1)師:豬八戒打來電話請我們幫他運西瓜,并告訴幼兒運西瓜的要求,看標記走路線越過障礙,兩人合作運西瓜,不讓西瓜掉下來。

  (2)幼兒練習游戲。

  (3)總結運西瓜的好方法后進行比賽。

  三、結束部分。

  1、玩“別踩到地雷”的游戲。

  2、打掃戰(zhàn)場(收拾整理材料)。

【活動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fā),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3、大班教案《豬八戒吃西瓜》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豬八戒和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2、能夠生動講述幾個故事片段并根據故事情節(jié)來進行表演。

  3、體驗故事中豬八戒的心理并獲得幽默感。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能生動講述故事并根據豬八戒和孫悟空的不同性格進行表演。

  體會故事中的深層道理。

活動準備:

  豬八戒吃西瓜的情節(jié)圖,孫悟空和豬八戒的面具,金箍棒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1、猜謎導入故事

  ——大耳朵,肥肚皮,貪吃偷懶樣樣精,猜一猜,這個說的是《西游記》故事中的誰啊?

  2、生動講述故事

  3、提問加深理解

  ——豬八戒是怎樣吃西瓜的?

  ——為什么豬八戒在回去的路上不停地摔跤?

  二、幼兒復述故事

  1、梳理故事情節(jié)。

  ——故事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在發(fā)展呢?即豬八戒先怎樣,后來又怎么樣……請幾位小朋友來排一排這個故事情節(jié)。

  2、根據情景圖幼兒有感情講述故事

  ——可以請幾個小朋友,一人講一幅情景圖內容

  ——幼兒講述要求生動有趣?!靶∨笥褌冎v故事的時候啊要把豬八戒貪吃孫悟空偷笑的那一面表現出來??梢约有﹦幼鱽肀硎??!?/p>

  三、表演故事內容

  1、分情景表演

  ——請幾組小朋友每組兩個分別飾演豬八戒和孫悟空,表演豬八戒踩到西瓜皮摔跤和豬八戒吃西瓜的場景

  2、表演整個故事內容

  ——“剛才啊某某表現得很到位,把豬八戒或孫悟空的形象表現出來了。這次啊我們任務加重,要表演整個故事內容,看看哪個小朋友表演得更加出色?!?/p>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父母共同制作西游記故事主人公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的面具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fā),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4、小班社會教案《豬八戒吃西瓜》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知道遇事應想到別人,不能光顧自己。

  2、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豬八戒木偶或圖片。

  2、幼兒帶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活動過程:

  1、 出示豬八戒木偶或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2、 幼兒聽教師講述故事《豬八戒吃西瓜》,了解故事內容,知道遇事應想到別人,不能光顧自己。

  提問:(1)豬八戒開始是怎樣分西瓜的?;出自:屈;老.師最后有沒有這樣做?

  (2)豬八戒是怎樣獨自一人吃掉一個大西瓜的?

  (3)孫悟空是怎樣教訓他的?

  (4)豬八戒做對了嗎?為什么?

  3、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名稱、玩法、吃法。

  (2)啟發(fā)幼兒與別人共同分享,體驗快樂。

  教師:你有好看的書、好玩的玩具、好吃的東西,自己一人享用,有意思嗎?怎么辦?(與別人一塊玩、一塊吃)

  (3)幼兒共同分享。

  教師:你覺得大家一起玩、一起吃開心嗎?為什么?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大多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認為分享就是失去。在他們看來分享就是:我好吃的東西給別人吃了,我沒有了;我好玩的玩具給別人玩了,我暫時沒有玩了。所以,我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幼兒自發(fā)的分享行為,讓幼兒真正認識“分享”的意義。通過分享這個行為也可以讓幼兒之間自發(fā)地發(fā)生一些社會性的交往,這對孩子學會交往、進行友好相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地球我的家》教學設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結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的復句。

  2.認識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地球照片,圖片《地球我的家》4張,多種環(huán)境照片等。

  紙面教具:學習單:《如果…》。

  活動過程:

  觀看地球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地球與人類的關系。

  ──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么?為什么太陽和月亮上沒有人呢?

  ──我們如果不吃飯也不喝水還能活著嗎?為什么?

  ──地球上有什么可以讓我們活下來?

  請幼兒閱讀繪本《這樣的地球》,討論4種情境下人類的生活狀況:

  ──如果地球沒有水會怎么樣?如果冰川融化了會怎么樣?

  ──如果垃圾到處扔會怎么樣?如果樹木都被砍光了會怎么樣?

  出示幾種環(huán)境問題的圖片,引導幼兒理解自然環(huán)境需要我們保護。

  ──這幾張圖是什么意思?

  ──你愿意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嗎?

  將幼兒分成2人一組,引導他們用“如果…會怎么樣”互相造句提問。

  ──你還擔心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環(huán)境問題呢?快問問你的小伙伴吧!

  請幾名幼兒上臺對同學說出自己對環(huán)境的擔憂,和大家討論。

  ──誰來和大家說說你對環(huán)境的擔憂?

  ──我們一起想想,如果像XX說的那樣,地球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向幼兒交代學習單任務。

  ──回家后也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對環(huán)境有什么擔憂呢?讓他們幫助你記錄在學習單上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思維敏捷,從故事到實際生活,孩子們都知道平常我們就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不亂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種樹木和花草等等。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美麗。

6、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滾動的輪子》教學設計活動反思

  設計意圖:

  在現實生活中,輪子的應用非常廣泛。幼兒對輪子也并不陌生,從呀呀學語時的玩具到上幼兒園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伴隨幼兒成長。但他們不會去思考為什么要裝上輪子? 種類繁多的輪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輪子為什么都是圓的?《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指出:要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運手動腦,探究問題。為了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滾動的輪子》這一活動,通過比較猜想—一微課引導——動手操作——驗證記錄——總結交流這——流程,讓幼兒了解物體形狀和輪子滾動之間的關系,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通過探索與實踐,感知輪子是圓形的;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它會滾動。通過嘗試、比較,體驗輪子能省力,體會輪子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幼兒善于思考、操作、探究的能力,并會記錄和講述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3、通過操作探索,鼓勵幼兒相互合作、積極交流,讓幼兒感受探索、合作、分享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掌握輪子的基本特點。

  活動難點:感知輪子形狀與滾動的關系。(我將通過讓幼兒比較猜想、微課引導、動手操作、驗證記錄的環(huán)節(jié)來突破難點。)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各種各樣帶有輪子的玩具、實物;各種積木、物品(書)等。

  2.投影儀、課件、相關圖片。

  3.微課視頻《輪子為什么是圓的》

  4.幼兒操作材料:記錄紙、斜板、瓶蓋、彩筆、方形積木塊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向幼兒介紹老師帶來的玩具,邀請幼兒欣賞。

  設計意圖: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主題

  (二)基本部分:

  1、探索輪子基本特點活動。(5分鐘)

 ?、儆變悍稚⑼嫠?、探索帶輪玩具,老師參與指導,引導小朋友相互之間交流。

 ?、谡勗捇顒樱?/p>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剛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幾個幼兒回答以后繼續(xù)提問:你現在手上拿的玩具和他們的玩具有什么地方一樣?有什么發(fā)現?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總結,知道大家的玩具都是有輪子的玩具。

 ?、塾變涸俅瓮嫱婢?,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輪子的基本特點。

  幼兒通過看、摸、玩,感知輪子是圓形的,五顏六色的,可以由塑料、金屬、木頭、橡膠等多種材料制成,會滾動。

  設計意圖:一改傳統(tǒng)教學先教后學的被動模式,讓幼兒通過感知自主了解、發(fā)現輪子的特點,充分體現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

  2、輪子形狀的探索活動 (10分鐘)

  提問:有沒有發(fā)現輪子都是什么形狀的呢?為什么都是圓形的呢?能不能做成其他的形狀呢?

  出示瓶蓋、彩筆、方形積木塊,請幼兒猜一猜誰從斜板上滾得最快?誰滾動的最慢?記錄猜想結果。

  播放微課視頻,引導幼兒感知輪子與形狀的關系。

  結合微課視頻中講到的操作方法和要點,幼兒自主操作,將瓶蓋、彩筆、方形積木塊從斜板上滑下,比較它們滾動的快慢,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張貼記錄表,請幼兒講述自己記錄的結果。并引導幼兒從記錄結果得出結論:圓形的物體沒有棱角,比較光滑,所以滾動的最快。

  記 錄 表

  物品名稱 猜想記錄 操作記錄

  記 錄 表

  物品名稱

  猜想記錄

  操作記錄

  長方體

  圓柱體

  長方形

  設計意圖:《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指出:要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運手動腦,探究問題。為了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比較猜想—一動手操作一驗證記錄—總結交流這一流程,讓幼兒了解物體形狀和輪子滾動之間的關系。

  3、輪子的用途探索活動(5分鐘)

  教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我這兒有許多書,我想請小朋友把這些書從教室的這邊送到那邊。小朋友可以想各種辦法把書送過去,看誰想的、用的辦法最多,你們可以自己去找朋友一起想辦法送書。

  幼兒進行送書游戲,分別體驗用手拎、抱、抬和用車推的方法,感受用車推的舒服,體會輪子能省力的優(yōu)點。

  (1)先請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剛才自己是如何送書的.

  (2)提問:誰來告訴大家,剛才你用了哪些方法送書?你覺得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3)引伸談話:輪子的作用很大,你還在哪里見過有輪子的東西?它有什么用處?(啟發(fā)幼兒講述生活中所見的一些有輪子的東西。教師播放課件)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地方,許多物品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在了解輪子特性的基礎上,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結束部分(5分鐘)

  播放齒輪、滑輪的圖片,教師向幼兒介紹并請幼兒觀看,提出問題“齒輪為什么長滿了小牙齒?”“滑輪是怎樣滑動的呢?”,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輪子的秘密的興趣。

  滾動的輪子

  ——大班科學活動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是以自由探索,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途徑來開展。所以我在活動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張調查表,協助幼兒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會滾動的輪子,并指導他們畫下找到的各種帶有輪子的物品,也可用剪貼圖片來進行。還發(fā)動幼兒帶來了各種各樣帶有輪子的玩具。孩子們收集的有輪子的玩具很多,有小汽車、有溜冰鞋、有玩具車、滑板車、自行車等。在幼兒來園晨間活動時,我就充分給幼兒以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們自由結伴相互觀察玩具,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互相交換、自由交流、發(fā)表見解非常的投入與開心,為活動作了很好鋪墊。

  在活動中,孩子們在玩玩具時不再顯得特加興奮了,而是能帶著老師的問題去比較輪子的異同,大小形狀等。在交流介紹生活中見到的輪子時,由于調查表的作用,孩子們說了很多很多,相互增長的了見識。在感知輪子的形狀與滾動的關系時我采用微課引導,強調方法與要點,再嘗試操作、驗證猜想、實驗游戲的方法,進一步體會理解圓形輪子滾動快,省時又省力。整個活動孩子們都比較投入、興趣濃厚,效果很好。

7、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拾松果》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單腳連續(xù)向前跳的動作。

  2.熟練掌握單腳跳的動作要領并能左右腳交替持續(xù)進行。

  3.和同伴相互合作進行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活動準備:

  1.跳圈、平衡棍、“松果”(是幼兒人數的 2-3 倍)等游戲材料,箱子 2個。

  2.場地布置:起點和終點之間相隔 5-6m,終點處散落著若干“松果”,各隊起點處放置一個箱子。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進行動作練習。

  幼兒跟隨教師口令,進行上、下肢及腰部、轉體、跳躍等動作的練習。二、引導幼兒學習單腳連續(xù)向前跳的動作

  1、請幼兒自主探索單腳跳的動作

  提問:你用了什么方法拿到的鞋子

  2、教師示范單腳跳動作:起跳時,腳掌要用力向跳前跳,落地時,膝蓋要彎曲。

  3、幼兒再次練習,教師請動作標準的幼兒進行示范。

  提問:你是怎么跳的?

  4、游戲:“小投手”,引導幼兒再次練習單腳跳動作,能夠單腳保持平衡,彎腰拾物。

  三、游戲:“拾松果”,引導幼兒熟練掌握單腳跳的動作要領并能左右腳交替持續(xù)進行。

  1、創(chuàng)設“拾松果取暖”的游戲情景,引導幼兒再次練習單腳跳至終點,保持平衡撿松果后換腳跳回起點。

  2、幼兒分成男女兩隊,進行拾松果比賽

  3、增加游戲難度,幼兒自主選擇跳圈、長條中的一種,相互合作在地面上拼擺出障礙,并制定跳躍規(guī)則

  提問:我手上拿的是什么?這兩種器械可以用來創(chuàng)設一個什么樣的障礙?

  4、每隊請一名幼兒代表,進行場地障礙創(chuàng)設,并說出游戲規(guī)則。

  5、幼兒嘗試用自己創(chuàng)設的障礙,進行單腳跳的動作練習,教師注意觀察,發(fā)現動作規(guī)范、標準遵守規(guī)則的幼兒。

  6、宣布獲勝隊,表揚速度雖慢但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隊伍。

  四、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放松活動,如雙手拍腿等。

  課后反思:

  對于本次活動,我比較滿意,從教法的使用、問題的設計都經過了反復的嘗試與調整。

  本次活動是在冬天的主題情境下的一次教學活動。進入冬季后,班級的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用松果來裝飾教室,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的樂趣?;顒又?,我創(chuàng)設了“扔鞋子”這一游戲,來突破活動重難點,讓幼兒自由探索連續(xù)單腳跳的方法。之后,我創(chuàng)設了“拾松果裝飾教室”的游戲情境,使幼兒在與活動材料的充分互動中積極探索保持身體平衡、連續(xù)單腳跳的方法。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通過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活動規(guī)則的要求、擺放活動材料的方式隱形體現出來,整個活動過程層層遞進,讓幼兒由易到難,不斷的進行挑戰(zhàn),一次次的激發(fā)大班幼兒的挑戰(zhàn)欲望。

8、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秋天的樹葉》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思路:

  每年秋天正是本地(茨溝鎮(zhèn))“賞紅葉”的好時節(jié),《指南》中指出“根據幼兒生活經驗,與幼兒共同確定藝術表達表現的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從而進行藝術表現”。由此可在大班開展以《秋天的樹葉》為主題的課程活動。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tài)度的獨特方式。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fā)現和欣賞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讓幼兒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學習正確的粘貼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3.讓幼兒學會通過樹葉粘貼畫去感受和發(fā)現秋天的美,激發(fā)幼兒喜愛秋天的情感。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3-5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樹葉,每種樹葉準備2-3片;A4紙,膠棒,兒童剪刀。

  2.經驗:幼兒對形狀,色彩的搭配和對秋天景象的已知經驗,

  活動重點:

  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能夠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征。

  活動難點:

  學習正確的粘貼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方法:觀察法,口授法,演示法,實踐操作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看圖提問:引出秋天、秋葉)

  1.欣賞秋天(出示家鄉(xiāng)秋天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一起和樹葉做個游戲,在游戲開始之前,請小朋友欣賞一下我們家鄉(xiāng)此時的圖片吧!

  2.秋天的景象(引導幼兒從秋天的景象到秋天的樹葉)

  陽光灑在秋天的樹葉上,到處都是一片金黃;秋天的樹葉落在公園里的長凳上,還把房子周圍裝扮的更漂亮。秋風吹落了紅彤彤的楓樹葉,黃燦燦的銀杏樹葉也被秋風吹落,五顏六色、不同形狀的樹葉都被秋風吹下,各式各樣的樹葉從空中飄落下來,非常好看。

  二、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外形特征

  1.師:老師撿到幾片樹葉,我們一起看看這幾片樹葉的形狀分別像什么?

  銀杏葉像一把折扇,紅楓葉像金魚的尾巴

  紅葉像一頂帽子,無患子葉像彎彎的小船

  (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樹葉的形狀特征,知道它們有大有小,形狀不一,顏色不同)

  2.師:秋天的樹葉各種各樣,可以根據不同形狀的樹葉拼成圖形,下面,請小朋友看看老師用樹葉拼成了什么圖案。(展示樹葉拼圖)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展示樹葉粘貼畫)

  師:秋天的樹葉可以拼出漂亮的圖案,怎么樣才能留住這些漂亮的圖案呢?對了,我們可以把這些樹葉粘貼在紙上,做成粘貼畫。這樣我們就能留住它們啦!

  三、操作展示(拍攝制作粘貼畫視頻并介紹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師:漂亮的樹葉粘貼畫,如何制作呢?下面,請小朋友準備好以下幾種物品,老師給小朋友們簡單示范一下樹葉粘貼畫的制作,跟著老師一起來制作吧!

  操作的時候,先用剪刀剪掉樹葉的葉柄,把樹葉剪成需要的形狀,將剪好的樹葉放在盒子里備用,在粘貼之前先將樹葉的拼圖擺出來,確定粘貼位置,在粘貼位置均勻的涂上膠,最后將樹葉粘貼在涂有膠的地方,用手輕輕撫平,自然風干就好。

  四、作品展示

  師:小朋友們可以請家長幫忙,做更多不同的樹葉粘貼畫,和小伙伴分享你的作品,樹葉粘貼畫還能裝飾我們的房間,讓生活更美好。

  五、活動結束(欣賞兒歌)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制作樹葉粘貼畫,像是和秋天的樹葉玩了一個小游戲,秋天的樹葉不僅好看,還可以來玩,小朋友們喜歡嗎?最后,老師給秋天的樹葉送一首兒歌,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讀一讀吧!

  《秋葉》

  秋葉扁,秋葉彎,好像許多小小船

  紅的船,黃的船,五顏六色映藍天

  風兒吹,葉兒飛,快做小船去游覽

  《秋天的樹葉》活動反思

  本節(jié)微課從藝術(美術)領域讓幼兒認識秋天,并引導幼兒感受、發(fā)現和欣賞大自然中美的事物,能夠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愿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在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活動中能與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獨立表現。讓幼兒能用自己制作的美術作品布置環(huán)境,美化生活。設計這個活動,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幼兒感受身邊大自然中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幼兒發(fā)現秋天的美,激發(fā)幼兒喜愛秋天的情感?;顒舆^程中,將采用直觀法,口授法和演示法來表現秋葉,并運用實踐操作法讓幼兒直接感受體驗秋天樹葉的無窮魅力。在操作中,教師需要注意個別差異,提供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生動直觀的事物容易提高幼兒的觀察興趣和認知能力。從活動內容看,幼兒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活動氛圍活躍,幼兒參與度高,在操作過程中也鍛煉了幼兒的觀察能力,也是培養(yǎng)幼兒綜合能力很好體現。本次活動設計,有以下幾點不足:1.活動不夠開放,不利于幼兒積極主動探索:2.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可適當增加別的物品用來裝飾畫面,使整體畫面感更豐富;3.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引導幼兒互相合作,不利于培養(yǎng)幼兒合作探索精神;4.個別幼兒操作能力有差異;5.活動延伸的部分不夠,對于大班幼兒過于簡單。以上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活動設計逐項改進。

9、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狐貍和兔子》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保持愉快的情緒進行游戲活動。

  2.掌握兔子、狐貍走路的基本節(jié)奏,能用動作表現狐貍和兔子的音樂形象。

  3.欣賞感受音樂內容,能根據音樂的變化遵守規(guī)則進行音樂游戲。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若干,狐貍頭飾一個。

  2.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1.隨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發(fā)聲練習。

  二、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音樂游戲,注意遵守游戲規(guī)則。

  1.用談話的形式引出音樂游戲“狐貍和兔子”。教師:小朋友,在森林里,最狡猾的動物是什么?哪種動物最喜歡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做游戲呢?

  2.教師彈奏游戲的樂曲,請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3.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幾分段欣賞音樂,學習狐貍和兔子的動作。

  (1)欣賞表現狐貍的音樂,想一想狐貍怎么走路節(jié)奏

  節(jié)奏訓練:狐貍走路:2/4×-|×-|×-|×-||。

  幼兒跟隨音樂學狐貍走路。

  (2)欣賞表現小兔子的音樂,想一想小兔子怎樣走路。

  節(jié)奏訓練:兔子走路:2/4×× ×× | ×× ×× |×× ×× |×× ×× ||。

  幼兒隨音樂做小兔子動作。

  4.教師彈奏游戲的樂曲,幼兒完整隨音樂做動作,能準確地區(qū)分表現狐貍和兔子的樂曲。

  5.幼兒完整學習音樂游戲。

  (1)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游戲的玩法。

  全班小朋友做“兔子”,開始由教師扮“狐貍”。當聽到表現狐貍的音樂時,狐貍按節(jié)奏四處走動,結尾處找地方蹲下來。當聽到表現兔子的音樂時,兔子從家里出來在草地上四散地跳,聽到 6512 | 3 - |的時候說明狐貍就要來了,小兔子就趕快蹲下原地不動。當聽到表現狐貍的音樂時,狐貍開始走向兔子,發(fā)現哪只兔子動了時,就繞著它走一圈,等音樂結束時,就可以把兔子抓回自己的家里。如果兔子都沒動,狐貍只好空手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家里。

  (2)討論游戲的規(guī)則。

  當狐貍出現時,小兔馬上原地蹲下來,否則就會被狐貍抓走吃掉的。

  (3)教師伴奏,小朋友扮狐貍和小兔子,完整地玩一遍游戲。要求幼兒游戲時要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

  三、伴隨音樂,幼兒自由做動作出教室。

  大班音樂游戲:狐貍和兔子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以故事貫穿始終,便于幼兒更好地感知音樂內容。通過傾聽、欣賞音樂,幼兒能好的分辨出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在音樂游戲中也能把動物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預期的活動效果。整個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也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幼兒非常喜歡。

  但是,個別幼兒難以克制自己的行為,活動過程中秩序有些混亂,在以后的活動中要加強常規(guī)教育。

10、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一起去旅行》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利用桌子練習攀爬、跨跳等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2.主動探索桌子的不同玩法。

  3.主動參與鍛煉,并在活動中積極動腦。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感受運動的快樂,愉悅身心。

  活動重點:利用桌子練習攀爬、跨跳等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活動難點:主動探索桌子的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1.桌子 5 張、墊子 4 個,熱身音樂、活動音樂、放松音樂四段。

  2.幼兒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1)運用身體各個部位與幼兒打招呼,調動幼兒的運動思維。

  提問:“除了用嘴巴打招呼,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還可以打招呼?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么?”

  小結:揮手、鞠躬等很多動作都可以表示打招呼。

  (2)幼兒在去旅行的情景中了解活動規(guī)則。

  教師:“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去旅行,我們去兒童樂園吧?跟老師

  一起旅行沒有太多要求,就是答應我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可以么?”

  2.熱身運動

  (1)幼兒自主尋找合適的位置進行熱身活動。

  教師提出要求:第一、與同伴之間間隔距離。

  第二、尋找的位置要在老師能看見的地方。

  (2)跟隨音樂與幼兒進行熱身活動。

  3.游戲活動

  (1)帶領幼兒進入兒童樂園的第一個游戲,準備四張桌子。

  第一次:幼兒圍著桌子進行換方向的運動,腳在地上、手在桌子上,快速做出反應,提高反應的靈敏性。

  第二次:幼兒手腳換位置,手在地上、腳在桌子上進行運動,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第三次:幼兒的手腳同時不能在桌子上和地上,積極思考,運用身體的其他部位協助運動。

  教師小結: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幫助我們運動起來。

  (2)進入第二個游戲,幼兒探索過桌橋的多種方法,積極動腦思考,主動參與鍛煉。

  第一次:幼兒熟悉路線和要求。

  教師:這是一座橋,這座橋上最多只能有兩個小朋友,不然橋會塌。

  第二次:幼兒主動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過橋。

  教師:請問人的移動只能用腳么?下面試試用你自己的方式過橋,記住橋上最多不能超過兩個小朋友。

  在提醒幼兒規(guī)則的同時,引導幼兒關注其他小朋友的做法。

  教師小結:為孩子們點贊,第一,每一個小朋友都在認真觀察,向他人學習,第二,從眼神里發(fā)現小朋友都在認真的思考。請繼續(xù)保持這種狀態(tài)。

  (3)進入第三個游戲,過斜拉橋,幼兒練習攀爬動作。

  第一次:將桌子布置成斜面,幼兒運用自己的方式過橋,鍛煉攀爬能力。

  第二次:難度提升,將桌子豎起橋面更陡,幼兒手臂力量要求更高。

  教師小結:運動的過程中要學會動腦筋。

  (4)進入第四個游戲,幼兒練習跨跳,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跨跳方式,探索游戲的規(guī)則。

  第一次:提出要求,橋面上只能有一個小朋友,幼兒進行試跳,主動尋找游戲的要點。

  第二次:加大難度,鼓勵幼兒繼續(xù)挑戰(zhàn)。

  教師小結:跑的速度快,沒有停頓,單腳跨出,跨跳的距離會更遠。4.放松活動

  教師:“老師帶你們出來玩也要帶你們回去,跟我來,我們跟著音樂放松一下?!?/p>

  活動延伸:

  教師:“讓自己更強壯、更健康,是這個世界上誰都拿不走的寶藏,

  我們繼續(xù)去旅行吧?!?/p>

  課后反思

  活動過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體現《指南》中: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原則。激發(fā)幼兒學習和鍛煉的興趣?;钴S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其能力。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自己的平衡、攀爬、跳躍能力,體現了幼兒勇敢、克服困難的品質,幼兒主動探索游戲的多種玩法,感受到了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顒硬牧系倪x定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滿足了幼兒好奇、好動、好玩、喜歡探索的心理特點。

  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給與適時的回應,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課前的準備比較充分,所以活動中出現的小狀況比如:第一個游戲設計孩子坐在桌子上動,孩子們先跪在了桌子上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在談話時引導孩子坐在桌子上聽,給與提示,活動得以按計劃進行,備教材、備孩子等都是很重要的。

  活動開展后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基本環(huán)節(jié)內容太多,四個運動游戲,整個過程盡管孩子興趣很高漲,但孩子的活動量有些大。

  以上便是我對這節(jié)活動的反思。

11、大班健康活動《小海獅頂球》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身體的控制和平衡能力;

  2.提高合作能力、具有團隊意識;

  3.體驗成功的喜悅;

  4.體驗游戲的快樂;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平衡木四條,椅子四張,球、紙圈每人一份(用硬紙板做,大小適合幼兒)。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

  謎語:水里游,岸上走,瞧它演雜技,鼻子頂彩球.(海獅)

  (2)師:海獅喜歡玩什么雜技?(頂球)你們學學它的技藝。

  2.海獅玩球。

  (1)教師邊講解邊示范頂球方法。將紙圈放在頭上,再把球放入紙圈內,雙手張開,保持平衡。

  (2)幼兒四散練習,教師重點指導頭部的平衡控制。

  3.頂球比賽。

  (1)布置場地,如上圖。

  (2)比賽方法①:幼兒分成四隊,聽指令依次從起點出發(fā),走過曲線,繞過椅子原路返回,把球交給下一位幼兒,下一個接著走,先走完的隊獲勝。

  (3)比賽方法②:幼兒分成四隊,聽指令依次從起點出發(fā),走過平衡木,繞過椅子原路返回,把球交給下一位幼兒,下一個接著走,先走完的隊獲勝。

  活動延伸

  學習各種傳球的方法。

  2.學習滾球與拋接球。

  活動反思:

  課堂環(huán)節(jié)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guī)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guī)則的培養(yǎng),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12、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動物過冬》教學設計故事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1)躲藏(2)冬眠(3)遷徙(4)換毛

  2、對探索動物過冬方式感興趣知道關心、愛護動物。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過冬方式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們感覺怎樣?我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聽故事了解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1、幼兒帶著“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問題聽故事初步了解幾種動物的過冬方法。

  小螞蟻為過冬準備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里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換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飛到溫暖的南方去。

  2、歸納出幾種動物的過冬方式根據故事中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過冬卡片和動物卡片。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小動物們很聰明,它們?yōu)榱四苌嫦氯?,都有自己度過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準備過冬的糧食、還有的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

  三、通過操作了解更多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1剛才我們知道了青蛙、小螞蟻、小兔和小鳥過冬的方法。

  還有一些動物也想請你們猜猜,它們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動物?“

  2、出示蜜蜂、蛇、丹頂鶴、獅子等小動物,幼兒互相討論”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請幼兒講述討論結果共同歸類。知道還有一些動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歡運動。

  躲藏--蜜蜂、螞蟻(老鼠)等;(幼兒用動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蝸牛、蚯蚓)等;(解釋: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動的意思)遷徙--燕子、大雁、丹頂鶴等;(解釋:遷徙就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意思。)換毛--獅子、狐貍、狗、羊(雞、鴨、兔)等。

  4、幼兒操作,給動物與它過冬方式連線,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了解。

  四、教師總結

  表揚一些不怕冷的小動物,如:啄木鳥,在寒冷的冬天也出來工作,為樹木除害蟲。

  活動延伸:與家長進一步探索小動物過冬的一些方式。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通過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其實動物也很聰明,為了能生活下去,不讓自己餓死、凍死,都有度過寒冬的方式,還豐富了詞匯。讓幼兒更懂得怎樣去愛護動物。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讓幼兒觀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學知識。

1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維尼的新家》教學設計及反思

  活動內容:大班科學活動微課設計方案《維尼的新家》

  課程名稱:大班科學活動

  知識點名稱:《維尼的新家》

  教學對象:大班幼兒

  【設計思路】 大班小朋友特別喜歡幫雪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結合中班科學領域的活動目標,我設計了這次活動,想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guī)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guī)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guī)律排序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整節(jié)課教學設計遵循“故事為主導、情節(jié)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幫小動物修路”、“制作禮物”等活動,讓幼兒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

  【活動目標】

  發(fā)現物體排列的規(guī)律,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并會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難點】 發(fā)現規(guī)律。

  【教學方法】教授法、 演示法、 引導發(fā)現法、 總結歸納法

  【活動準備】

  跳跳虎、小豬、小袋鼠、大灰狼、小熊維尼的圖片。有三條路的背景圖,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實訓教學

  【活動過程】

  一、結合“情境”導出故事

  圖一:(出示畫有森林的背景圖)

  片頭

  創(chuàng)設情境以小熊維尼,今天要搬新家了為導入點,他還請了好朋友們去家里做客,引出三只小動物,你們猜猜我請了誰?

  他們分別是,跳跳虎、小袋鼠、 小豬。

  正文講解

  通過三條不同有規(guī)律的小路, 以動畫的形式播放,三只小動物依次根據自己的發(fā)現,講出自己發(fā)現的規(guī)律:情節(jié)一:豬小弟發(fā)現第一條路(123123)的規(guī)律排序:小袋鼠進行小結:像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反復排列幾次就是有規(guī)律。情節(jié)二:跳跳虎發(fā)現了第二條路遞增規(guī)律(12131415)。小袋鼠進行遞增規(guī)律的小結。情節(jié)三:大家一起探討第三條路的規(guī)律與第二條路的規(guī)律相反,由此引出遞減的規(guī)律。

  二、運用游戲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分鐘左右)

  游戲一:裝飾房子(123123)

  游戲二:糖果串珠(遞增、遞減的排序)

  三、結束部分( 秒左右)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們是如何排序的并進行總結。(遞增就是一個比一個多:遞減就是一個比一個少)。

  四、延伸活動( 秒左右)

  其實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排序在等著你去發(fā)現,比如:聲音的排序、動作的排序等等,小朋友們發(fā)現了嗎?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大班科學活動《維尼的新家》微課反思

  大班小朋友特別喜歡玩雪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結合大班科學領域的活動目標,設計了這節(jié)微課活動,想通過動畫故事使幼兒對有規(guī)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guī)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guī)律排序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設計遵循“故事為主導、情節(jié)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幫小動物修路”、“裝飾房間”“糖果排序”等活動,讓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充分得到表現。

  本節(jié)微課首先從技術手段: 挑選背景圖片及動圖,制作PPT和CamtasiaStudio,在制作軟件:PowerPoint;剪輯師、錄屏軟件,CS。進行了大量圖片以及動圖的篩選,然后將圖片和動圖用PPT的方式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制作豐富多樣的動畫效果,配上輕快的背景音樂,將PPT錄制為視頻,同時配上故事的語音講述,使用錄屏軟件錄制后,用剪輯師編輯,最后生成教育教學活動《維尼的新家》,在動畫故事呈現中,幼兒與環(huán)境互動,在探索、操作、發(fā)現、感知中獲得有關科學現象——有規(guī)律的排序方法(ABC、遞增與遞減),活動設計先后進行了很多次調整,在多次的實踐、反思、修正中,生成了本次教育教學活動。從孩子們參與中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體驗到科學活動的魅麗和神奇;同時我們自身也感悟到幼兒園科學活動整體設計充滿了教與學的智慧,感受到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幼兒數學素質初步培養(yǎng)、激發(fā)興趣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fā)了對幼兒科學活動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教育的最高要求應該使幼兒具有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掌握復雜抽象概念的能力?!焙⒆拥氖澜缡且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在科學活動中,讓他們始終趣味盎然,始終潛力突發(fā),在活動中科學素質得到發(fā)展,文化素質得以提高。

14、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時鐘在說話》教學設計活動反思

  一、設計意圖: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笨梢姇r間是多么的寶貴。但時間對孩子來說卻非常抽象,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在與家長交流時,聽到家長擔心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幼兒在5—6歲時就要開始幫助他們建立時間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指南》明確提到:我們要觀察孩子的需要,解讀幼兒,才能真正幫助幼兒。時鐘是孩子們了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因而我特設計活動《時鐘在說話》,以此為契機,生成有關時間的主題活動,引起孩子們對時間的關注,孩子對時間的認識與其生活經驗密切相關。

  本節(jié)活動從幼兒的生活入手進行滲誘.如把早起床、早餐、晚上睡覺等時間較固定的環(huán)節(jié),用PPT和動畫方式將1—12個整點都設計在本節(jié)活動中,引導幼兒在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觀察時鐘,了解每項活動所用到的時間,讓幼兒充分感知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最后通過游戲活動賦予枯燥乏味的科學領域教學“生命”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時間。

  2、能將時間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了解時鐘在生活中的用處。

  3、養(yǎng)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PPT、學具鬧鐘

  四、活動重難點:仔細觀察鐘面,探索發(fā)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guī)律,學會辨認整點。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猜迷語:一張大圓臉,沒腿也沒嘴。沒腿會走路,沒嘴能報時。(謎底:鬧鐘)

  2、教師出示鐘表圖片或實物鐘,引導幼兒觀察鐘表。

  (二)、操作探索:

  1、認識鐘面

  問:請幼兒觀察鐘面上有什么。(有數字,有指針)

  問:有多少個數字?數字是怎么排列的?(有12個數字,數字1~12是

  按順序排列成一圈。最上面是12,最下面是6)

  問:有幾根指針?它們有什么不同?(兩根指針,一根又細又長,是分針;一根又粗又短,是時針。

  觀察分針和時針的運轉規(guī)律,教師轉動時鐘,請幼兒觀察并討論分針和時針有什么變化。

  交流小結: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分針走一圓,時針才從一個數字走到另一個數字,就是一個小時。

  2、認識整點

  將實物鐘上的分針撥到“10”上和時針撥到“12”上,然后使分針轉一圈后正指向數字“12”,讓幼兒注意時針有什么變化。反復幾次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只要分針正指“12”,時針就正指某一個數字。

  介紹時間的兩種書寫形式,如1時和1:00都表示1時整或1點鐘;4時和4:00都表示4時整或4點鐘。

  3、了解時鐘在生活中的運用

  討論: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如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晚上幾點睡覺等。教師一邊請幼兒說,一邊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幫助幼兒梳理一天中的幾個重點時段。

  4、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一人扮演老狼,其他人問“老狼、老狼幾點鐘?”當出現整點的鐘面圖片時,請小朋友快速報時,當鐘面上出現12點整時,小朋友快速報時并藏起來。

  活動反思:

  《時鐘在說話》這節(jié)活動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整點,能區(qū)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認識整點。為了提高幼兒對本節(jié)活動的興趣,我采用PPT、演示法、講解法和視頻教學法,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活動目的。整節(jié)活動幼兒學得主動,活動氛圍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我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了活動主題,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培養(yǎng)孩子們觀察、探索的良好習慣。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6這兩個數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知道數字1~12是按順序排列成一圈。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觀察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分針走一圓,時針才從一個數字走到另一個數字,就是一個小時。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在認識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在PPT中基本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fā)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書寫形式,幫幼兒將它與生活中的整點鏈接,鼓勵他們尋找生活中的時間。最后通過“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賦予枯燥乏味的科學領域教學“生命”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示范講解為手段,讓幼兒從觀察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輔助,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觀察法、游戲法、演示法、講解法和視頻教學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15、幼兒園大班歌唱活動《豬八戒吃西瓜》公開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富有情趣地演唱,能唱足 4 拍連音。(難點)

  2.會聽間奏,嘗試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重點)

  3.在感受與演唱歌曲中體驗開心、愉快的情緒。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了解故事《豬八戒吃西瓜》,對豬八戒的形象有一定認知。

  2.物質準備:鋼琴、木魚在間奏處進行伴奏;幼兒座位圍大半圓坐,座位前有空場;課件共 4 頁:第一頁,豬八戒形象圖片。第二頁,第一段歌曲圖譜(吃西瓜、東甩西扔等)。第三頁,第二段歌曲圖譜(抹嘴巴、仰八叉等)。第四頁,完整歌曲圖譜。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自由表現豬八戒動作,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播放歌曲《豬八戒吃西瓜》旋律,鼓勵幼兒自主表現豬八戒的形象與動作。

  引導語:豬八戒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在音樂中與幼兒共同回顧豬八戒的形象、動作特征(大耳朵、圓肚皮,走路搖擺,貪吃懶惰),鼓勵幼兒用夸張的動作進行表現。

  二、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

  教師清唱第一遍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旋律。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哪里最有趣?

  教師清唱第二遍歌曲,結合圖譜理幫助幼兒解歌詞。

  提問:聽聽歌曲有幾段,每段唱了什么?

  2. 引導幼兒分段學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內容與情緒。

  (1)教師營造小豬八戒吃西瓜的氛圍,組織幼兒學唱第一段歌曲。提問:大熱天吃著“甜掉牙” 的西瓜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把吃到西瓜滿足、開心的心情用聲音表現出來。

  提問:西瓜皮,放到哪?

  啟發(fā)幼兒體驗豬八戒懶惰、隨便、怕被發(fā)現的心理,鼓勵幼兒用聲音表現。

  (2)教師設置猴哥要回來了的情境,激發(fā)幼兒與教師共同演唱第二段的興趣。

  提問:為什么要抹嘴巴?

  引導幼兒體驗豬八戒吃了西瓜滿足又高興以及怕被發(fā)現的矛盾心理。

  提問:什么是仰八叉?

  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直觀的了解仰八叉,并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三、鼓勵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歌曲,大膽表現歌曲的幽默、詼諧

  1.師幼共同完整演唱歌曲,鼓勵幼兒注意聲音的變換,大膽表現。

  提問:吃西瓜時的心情怎樣?被自己扔的瓜皮摔個仰八叉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引導幼兒體會偷吃西瓜的得意洋洋和摔跤時的懊惱和疼痛,四拍連音的表現可以不同。

  2.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提問:你想怎么啃?還可以怎么扔?怎樣抹抹嘴巴?

  3.集體演唱歌曲,自由表現間奏的創(chuàng)編動作,共同體驗歌唱的快樂。

  課后反思:

  歌曲《豬八戒吃西瓜》具有形象鮮明、幽默詼諧的特點,活動中,我時刻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豬八戒的憨態(tài)可掬、吃西瓜的高興得意與摔仰八叉的生氣懊惱。幼兒被我的情緒所感染,通過我的引入式教學,將幼兒融入歌曲的學習之中,在和老師一起趣味模仿豬八戒吃西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學會歌曲。過程中我還注重引導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并鼓勵幼兒用表情、動作、聲音表現詼諧幽默的曲調與歌詞,并有意識挖掘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但是鼓勵引導還有所欠缺,幼兒大都存在模仿教師的問題,是今后活動中應該注意調整的。

16、大班音樂活動《戲說臉譜》教學設計和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歌曲獨有的京韻唱腔,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能根據不同的臉譜角色,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演唱歌曲。

  3.感受京劇的特點和魅力,為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而自豪。

  活動準備:

  1.欣賞過京劇表演的片段。

  2.視頻、圖譜、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體會京劇的唱腔,引導幼兒學唱拖長腔樂句。

  1.播放視頻,初步感知京劇唱腔。

  (1)他們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

  小結:張飛生氣的時候就愛亂叫、叫喳喳。

  2.再次觀看視頻,學唱拖長腔樂句。

  (1)引導幼兒嘗試演唱

  (2)出示圖譜,學唱拖長腔樂句圖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導幼兒隨圖譜進行學唱。

  小結:京劇是我們中國的國粹,拖長腔是京劇的特點。

  二、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理解人物特點與臉譜的關系,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1.出示臉譜,回憶已有經驗。

  有哪些顏色的臉譜?

  2.教師范唱歌曲,介紹不同顏色的臉譜及人物

  (1)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

  (2)你聽到藍臉的、紅臉的、黃臉的、白臉的唱的是誰?

  (3)為什么會有不同顏色的臉譜?

  小結:京劇的臉譜真有趣,顏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勵幼兒與老師一起演唱最后一句。

  你聽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

  你聽到老師唱張飛和竇爾敦的聲音是怎樣的?黃臉和白臉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聲音大小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初步學唱。

  三、學唱歌曲,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演唱歌曲。

  1.老師大聲唱,幼兒跟著一起小聲唱一唱。

  小結:不同顏色臉譜代表的人物特點不一樣,因此他唱歌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2.幼兒集體唱。

  3.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演唱歌曲。

  四、播放視頻,幼兒隨音樂加動作演唱歌曲。

  1. 觀看演唱京劇的視頻。

  (1)小演員是怎樣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動作?

  請個別表現,教師提升,幼兒互相學一學。我們一起來加上動作唱唱試試。

  2.幼兒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想不想像小演員一樣來試試?幼兒隨音樂一起表演。

  五、教師演唱歌曲,激發(fā)孩子繼續(xù)演唱的興趣。

  小朋友,這首歌還唱了很多顏色的臉譜,老師唱給你們聽聽怎么樣?

  你還聽見有什么顏色的臉譜?我們回到教室再把這些顏色的臉譜唱出來吧!

  大班音樂活動《戲說臉譜》課后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已有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現的樂趣。

  本次活動中,活動開始時教師以“戲說臉譜中唱張飛的片段視頻”引出活動,充分的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幼兒學習京劇的熱情。并且將難點前置,通過出示唱“啊”部分的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圖譜,通過發(fā)現圖譜中圖片大小的差異,引發(fā)幼兒有目的的感知拖長腔中的節(jié)奏變化及音高轉換,主動學唱拖長腔的唱法。在學唱歌曲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圖譜課件,采用“幼兒說-教師唱-再模唱”的形式,幫助幼兒有效解決對歌詞及旋律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激發(fā)幼兒對學習京劇的興趣。分析歌曲內容,使幼兒了解不同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通過教師對比范唱,幼兒對難點唱句進行了模唱練習。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合適的聲音唱出不同臉譜的人物特點,很好的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最后在幼兒運用動作表現歌曲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小演員唱京劇”視頻,引導幼兒了解京劇動作的基本特點,并能夠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表現,這一環(huán)節(jié)掀起了活動高潮。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給了孩子充分展現的機會,鼓勵孩子們大膽在集體面前表演,讓每個孩子感受到音樂活動的快樂。

17、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能干的小喜鵲》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肩上揮臂投準的動作,能根據遠近高低等因素動作標準的投準。

  2.鍛煉手臂力量,增強目測的能力和動作的準確性。

  3.萌發(fā)對投擲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勇于嘗試的精神。

  4.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對投擲游戲有一定的了解。

  物質準備:投擲球數量多于幼兒人數的三倍,平衡木 4 個,墊子 4 塊。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喜鵲媽媽的邀請函”的游戲情景,引導幼兒重點做手臂、腰、腿部的熱身活動。

  1.播放《小鳥小鳥》背景音樂,帶領幼兒高飛,低飛、側身飛等為進入活動場地。

  2.聽教師口令散開,根據音樂引導幼兒模仿小鳥的不同動作做健身操進行熱身,重點活動肩部腰部腿部。

  二、創(chuàng)設“新房材料被巫婆”的游戲情景,練習肩上揮臂投準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

  1、出示投擲球和粘板,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投擲的動作。

  “小朋友們,巫婆把喜鵲媽媽造房子的材料都變沒了。沒有材料我們就蓋不了新的房子了,我們應該怎么辦?”

  2.引導幼兒徒手練習投擲動作,并講解動作要領并示范。

  “請 xx 示范一下”。

  師幼共同總結出肩上投準的動作要領:投球時手臂彎曲在肩上,身體后仰,兩腳前后分開放,重心在后面的腳上,看準目標,肩上揮臂,后面的腳用力蹬地將球投向目標?!?/p>

  3.引導幼兒分組練習肩上揮臂投擲,掌握投擲技巧。

  三、創(chuàng)設“解救新房材料”的游戲情景,能根據目標的高低、遠近調整動作等因素動作標準的投準,增強目測的能力和動作的準確性。

  “剛剛知道一個小秘密,巫婆把材料施法術變在了她家的墻上,每成功投擲一個魔法小球,就能獲得一份造房材料,我們一起幫助喜鵲媽媽獲得造房的材料吧!”

  第一次游戲:出示矮的投靶,哪一組解除材料多為勝利。游戲過程中關注動作的準確性。

  第二次游戲:加大難度,將投靶放遠,引導幼兒感受揮臂力度、拋出的弧度和目標遠近的關系。(根據情況可在重復 1 次)

  第三次游戲:增加高投靶,分別設置 3 組不同難度的魔法墻面,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

  四、創(chuàng)設“為喜鵲媽媽造房子”的游戲情景,幼兒根據獲得的材料搭建房子,

  五、創(chuàng)設“慶功宴”的游戲情景,隨音樂帶領幼兒做放松活動,重點放松腿部肌肉和手臂等部位。

  “今天我們團結一致的解除了巫婆的魔法,獲得了造房子的材料,還幫助喜鵲媽媽建造了新房子,我們一起來慶祝一下吧!”

  附游戲玩法規(guī)則:

  小鳥們分成兩隊,每隊第一名小鳥要走過小橋,爬過草地、跑到指定地點拿一個投擲球投向魔法墻壁,然后返回拍打第二只小鳥的手,第二只小鳥再出發(fā),投中目標就可以獲得一份材料。在第三次游戲中老師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分別擺成由近到遠的遠度,并且每投中一個球分別能獲得一份材料、兩份材料、三份材料,請小鳥們自主選擇。在一定的時間內看看哪一組的小鳥獲得的材料多。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實踐能力較弱,在進行游戲時投擲的小球很多都不能投擲準確到粘布上,所以我及時改變游戲的難度與游戲的次數,并與幼兒一起對每一次游戲進行點評和小結,說出不足之處加以改正。第三遍的游戲,我設計了三種難度,幼兒可以自主進行選擇,能力較強的幼兒多數選擇了又高有遠的投擲粘布,少數幼兒在進行嘗試后,也及時改變了自己的游戲難度,游戲難度的自由調整可以讓每個幼兒的投擲能力都獲得提升,也讓幼兒獲得了成功感。

  但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游戲規(guī)則稍有不明確,應給予示范,教師語言也應該有力簡練一點。游戲時,也應該改注意到幼兒對于材料的使用,不能讓幼兒隨意進行選拿材料,應該加以引導,例如只有圓柱積木能搭起房子嗎?還需要幾塊方形積木才能搭起房子?這樣讓幼兒對于投擲小球有了一定的目標性和目的性,比起單純投擲拿材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18、大班歌唱活動《豬八戒吃西瓜》教學設計和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富有情趣地演唱,能唱足 4 拍連音。(難點)

  2.會聽間奏,嘗試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重點)

  3.在感受與演唱歌曲中體驗開心、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了解故事《豬八戒吃西瓜》,對豬八戒的形象有一定認知。

  2.物質準備:鋼琴、木魚在間奏處進行伴奏;幼兒座位圍大半圓坐,座位前有空場;課件共 4 頁:第一頁,豬八戒形象圖片。

  第二頁,第一段歌曲圖譜(吃西瓜、東甩西扔等)。

  第三頁,第二段歌曲圖譜(抹嘴巴、仰八叉等)。第四頁,完整歌曲圖譜。

  一、鼓勵幼兒自由表現豬八戒動作,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播放歌曲《豬八戒吃西瓜》旋律,鼓勵幼兒自主表現豬八戒的形象與動作。

  引導語:豬八戒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我們一起來做做看。

  在樂中與幼兒共同回顧豬八戒的形象、動作特征(大耳朵、圓肚皮,走路搖擺,貪吃懶惰),鼓勵幼兒用夸張的動作進行表現。

  二、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

  教師清唱第一遍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旋律。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哪里最有趣?

  教師清唱第二遍歌曲,結合圖譜理幫助幼兒解歌詞。

  提問:聽聽歌曲有幾段,每段唱了什么?

  2. 引導幼兒分段學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內容與情緒。

  (1)教師營造小豬八戒吃西瓜的氛圍,組織幼兒學唱第一段歌曲。提問:大熱天吃著“甜掉牙” 的西瓜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把吃到西瓜滿足、開心的心情用聲音表現出來。

  提問:西瓜皮,放到哪?

  啟發(fā)幼兒體驗豬八戒懶惰、隨便、怕被發(fā)現的心理,鼓勵幼兒用聲音表現。

  (2)教師設置猴哥要回來了的情境,激發(fā)幼兒與教師共同演唱第二段的興趣。

  提:為什么要抹嘴巴?

  引導幼兒體驗豬八戒吃了西瓜滿足又高興以及怕被發(fā)現的矛盾心理。

  提問:什么是仰八叉?

  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直觀的了解仰八叉,并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三、鼓勵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歌曲,大膽表現歌曲的幽默、詼諧

  1.師幼共同完整演唱歌曲,鼓勵幼兒注意聲音的變換,大膽表現。

  提問:吃西瓜時的心情怎樣?被自己扔的瓜皮摔個仰八叉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

  引導幼兒體會偷吃西瓜的得意洋洋和摔跤時的懊惱和疼痛,四拍連音的表現可以不同。

  2.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提問:你想怎么啃?還可以怎么扔?怎樣抹抹嘴巴?

  3.集體演唱歌曲,自由表現間奏的創(chuàng)編動作,共同體驗歌唱的快樂。

  課后反思:

  歌曲《豬八戒吃西瓜》具有形象鮮明、幽默詼諧的特點,活動中,我時刻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豬八戒的憨態(tài)可掬、吃西瓜的高興得意與摔仰八叉的生氣懊惱。幼兒被我的情緒所感染,通過我的引入式教學,將幼兒融入歌曲的學習之中,在和老師一起趣味模仿豬八戒吃西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學會歌曲。過程中我還注重引導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并鼓勵幼兒用表情、動作、聲音表現詼諧幽默的曲歌詞,并有意識挖掘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但是鼓勵引導還有所欠缺,幼兒大都存在模仿教師的問題,是今后活動中應該注意調整的。

19、大班韻律活動《豬八戒吃西瓜》教案反思

  游戲玩法:

  1、西瓜種子可以嘗試在身體不同部位生長擺出造型。

  2、西瓜王標志隨意貼在一張椅子上。幼兒時針在內移動,坐到標志的是西瓜王:豬八戒喊出:大西瓜,我要吃掉你,才能追逐跑。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在合樂的情況下用動作表達西瓜生長過程。

  2、通過教師的示范,理解幼兒在標志的提示下,明確自己的角色,并能快速做出反應。

  3、愿意等待,看見角色標志不爭搶。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16名幼兒圍坐圓。

  2.西瓜王標志、豬八戒標志

  1.傾聽故事,熟悉游戲角色。

  師:農場主給了我一把神奇的種子它神奇在哪里呢?

  我悄悄告訴你們,原來這神奇的種于會自己選擇地方長成又大又香甜的大西瓜。

  2.幼兒聽音樂,學習西瓜生長的動作。

  師:我們一起看看神奇種子是怎么長成大西瓜的?(隨樂1)

  (1)引導幼兒觀察、回憶動作

  師:神奇種子是通過哪些過程變成大西瓜的?做了哪些動作?

  師:原來我們也是那神奇的種子。我們試試看有沒有長成大西瓜。(隨樂2)

  師:神奇的種子們,你們生長的過程有沒有困難需要我?guī)椭摹?

  (2)嘗試創(chuàng)編替換西瓜生長的動作

  師:我們除了在身體前面長出大西瓜,還能在哪里?(隨樂3)

  師:這次我們走一走,吸收更充足的陽光變成大西瓜。(隨樂4)

  3.幼兒扮演不同角色,完整游戲。

  師:唐僧師徒四人路過西瓜地,豬八戒看得口水直流,想要挑一個最最最大的西瓜王送給師傅解渴,誰會是那個西瓜王呢?

  (1)制定追逐跑的規(guī)則

  師:看,我這有個西瓜王的圖片,我隨便貼在一張椅子前,一會兒誰坐在椅子上,誰就是那個西瓜王。

  (2)教師示范游戲

  師:請你仔細聽豬八戒說了什么?我們是什么時候才把開始跑的。(西瓜王,我要吃掉你)(隨樂5)

  (3)幼兒進行游戲

  師:我們來看看這次誰會是西瓜王。(隨樂6、7)

  師:我發(fā)現那邊的土地能種出更多的西瓜王來,我們一起換個地方吧!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fā),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20、大班健康活動《蔬菜自助餐》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和多種制作方法,知道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2.能用語言較清楚地介紹菜肴的名稱、特點。

  3.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吃蔬菜的快樂。

  4.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在家和父母商量共同制作一道菜,并參加買菜、擇菜、洗菜、燒菜的制作全過程。

  2.每人一套餐具:碗、筷子、共用的勺子若干。

  3.各種常見蔬菜的圖片,多媒體。

  4.教師提供菜肴,有:香菇青菜,青菜粉絲湯,涼拌黃瓜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各類蔬菜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蔬菜的名稱。

  二、教師準備的六道菜肴,了解蔬菜的作用。

  1.引導幼兒認識蔬菜名稱、教師介紹制作方法等(可用幻燈片展示制作過程)。

  2.提問:人們?yōu)槭裁匆允卟四?能不能光吃葷菜不吃蔬菜?

  三、分類擺放菜肴。

  引導幼兒根據菜肴的制作方法來分類:將菜肴按涼拌菜、炒菜、湯,分類擺放在餐桌上。

  四、參加品嘗蔬菜自助餐。

  1.了解一些自助餐的禮儀。如:用共用的勺子盛菜,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等。

  2.幼兒拿好自己的餐具,自選菜肴品嘗,在快樂的氣氛中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蔬菜的熱愛。主要引導幼兒品嘗更多品種的蔬菜,相互欣賞、品嘗同一種蔬菜的不同制作方式。

  五、小結。

  1.介紹自己吃了哪幾樣蔬菜,是什么味道的?

  2.有沒有同一種蔬菜有不同的做法的?

  3.小結:各種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同一種蔬菜還可以由不同的吃法。多吃蔬菜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修改理由:本次活動本來是請每位幼兒都自己從家中帶一道菜肴來,考慮到是國慶后的第一天,一些家長可能會忘記,所以我和保育員一起準備了幾道簡單的菜肴,如:涼拌黃瓜等,這樣既能開展活動,也讓幼兒活動中初步體會自助餐的樂趣。

  活動反思:

  以身引導,多吃蔬菜。

  本次活動中發(fā)現孩子對各種常見的蔬菜還是有一定的了解,他們能說出蔬菜的名稱以及用這種菜能做什么菜肴,我想這是活動前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制作菜肴積累的經驗。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按蔬菜的制作方法分類,另外還讓幼兒從吃蔬菜自助餐的活動中體驗到與同伴分享的快樂,從而讓幼兒懂得我們要多吃蔬菜,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通過活動的引導,孩子們對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平時挑剔食物的孩子也表示愿意嘗試一下那些平時不太敢不愛吃的食物,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改進的機會吧。同時我們也希望家長平時在家也要多多鼓勵孩子們去注意吃蔬菜,養(yǎng)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還要家長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我們會進一步做好這方面的溝通工作的。

21、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6的分解》教學設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二、活動準備:

  PPT教案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兔媽媽、兔妹妹、兔哥哥一家

  2.游戲:《分胡蘿卜》

  進行簡單的分胡蘿卜游戲,初步進行分解游戲。

  3.教師小結:

  共同回憶6的全部分解,了解分解二字的含義。

  4.練習游戲《圖圓點、填分解》《填上缺少的點》

  共同進行游戲,鞏固6的分解。

  5.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于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fā)現,平時執(zhí)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于是在選材后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游戲覆蓋傳統(tǒng)的記憶和訓練。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動中時刻遵循著這個原則。

22、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潑墨蝌蚪》教學設計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水墨畫方法畫蝌蚪。

  2、加深對蝌蚪形象的認識。

  3、體驗潑墨的肌理感和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毛筆、宣紙、墨、調色盤(內有墨汁)人手一份。

  2、食用鹽、洗潔精水、吹風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材料,請幼兒仔細觀察與以前繪畫材料有什么不一樣。

  二、教師一一出示作畫工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教師示范作畫步驟。

  1、用毛筆的側鋒畫出蝌蚪的身體。

  2、用毛筆的筆鋒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四、幼兒作畫。

  1、提醒幼兒作畫時用墨適量。

  2、指導并幫助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畫蝌蚪。

  五、展示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潑墨蝌蚪反思

  這節(jié)課教授的時間過多,學生動手繪畫的時間相對就少了。從學生作品反饋中看出能了解疏密這一基礎知識,有意識的對相似進行形排并列組合成一定形式的畫面,但因為是小組合作,學生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出現畫面較亂的情況。在授課時我能把學生“放”出去,但“收”回來就有一點的困難,以后在課堂的調控上要多下工夫。

  上好一節(jié)課就像打磨一件藝術品,需要制作者精心的準備。所準備的不僅僅是這節(jié)課本身,更是授課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這節(jié)課結束了,對授課者來說是新的開始。

23、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橙子變變變》教學設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橙子的不同切面,并根據不同的圖案展開想象。

  2.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橙色的圓形圖、橙子實拍圖2張、橙子插圖1張、橙子橫豎切面圖2張、橙子橫豎切面發(fā)散相關圖6張。

  紙面教具:打印食物切面圖8張。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請幼兒猜一猜,引導幼兒進行想象。

  ——今天來了一位客人,在請出客人前我們來看圖片猜一猜它是誰?大家看到了圖片上有什么?那這個圓形像什么?

  小結:圖片上是一個橙色的圓,像一個圓圓的橙子。今天的客人就是橙子。

  ——橙子的表面是怎樣的?橙子表面突出來的一個圓點是什么?

  小結:橙子的表面是黃黃的橙皮,而且他的表面有一些紋理,摸起來會糙糙的。橙子表面的圓點是橙子的蒂,橙蒂是綠色的。是橙子和橙子樹連接的部分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認識橙子的橫豎切面

  1.橙子的里面是長什么樣的?會不會有形狀?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橙子的橫豎切面。

  ——豎切面:橙色的兩個半圓是橙子的果肉,中間白白的和周圍白白的一圈是橙子的皮。

  ——橫切面:橫著再切一刀,切出來的圖案不一樣了。

  小結:從不同的方向切一刀,切出來圖案是不一樣的。豎著切的,叫做豎切面;橫著切的,叫做橫切面。

  引導幼兒觀察橙子橫豎切面,并展開聯想。

  1.鼓勵幼兒參與聯想;

  ——橙子里面圖形能變成其他哪些好看的圖形呢?

  2.出示橫切面圖片,引導幼兒想象,并討論;

  ——看到橙子的橫切面,你覺得它像什么?(汽車的輪子、方向盤、風扇等)

  3.出示豎切面圖片,引導幼兒想象,并討論。

  ——你覺得豎切面又像什么?(兩扇門、窗戶、瓢蟲背等)

  組織幼兒使用食物的橫豎切面來作畫。

  1.交代要求;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食物的橫豎切面。小朋友先想好要畫什么,再找出需要的面,沿外輪廓線剪好后貼在紙的相應位置,用記號筆把畫添完整,最后涂上漂亮的顏色。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幼兒交流。

  ——在黑板上展示作品,讓幼兒認真觀察。

  ——請個別幼兒說說最喜歡哪幅圖,喜歡的理由。

  活動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24、中班歌唱活動《夏天的歌》教學設計反思

  動作建議

  1.“夏天的歌”:雙手張開放嘴的兩面,做出唱歌的狀態(tài)。

  2.“知了”:曲臂在側,同時上下煽動。

  3.“熱的慌”:雙手在臉頰旁快速振動表示很熱。

  4.“撐開”:雙手向上張開。

  游戲玩法及建議

  一位幼兒扮演大樹,并擺出不同的造型,另一位幼兒在唱到知了時擺知了乘涼的造型。造型的多樣與豐富程度決定著該游戲的難度。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中“知了”、“熱得慌”、“撐開”、“涼爽”等詞。

  2.在教師多次范唱下形成穩(wěn)定的旋律,使用圖譜幫助理解歌詞,并在不確定歌詞時可以利用圖譜幫助自己。通過反思評價歌唱中的困難與不足,逐漸形成自我監(jiān)控學習進度、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品質。

  3.雙角色游戲,并在“大樹撐開樹葉傘”和“知了傘下好涼爽”中做出相應的反應,體驗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黑板

  2.歌曲的圖譜

  3.綠樹寶寶和黃樹寶寶、小知了和大樹頭飾。

  經驗準備:幼兒要有表現各種事物造型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故事:你們知道“知了”是什么嗎?夏天到了,天氣可真熱呀,知了和魚兒都很熱,他們去干什么了呢?請仔細聽一聽。

  2.范唱1-6:通過教師范唱、圖譜等方式

  3.唱7:T一T情境表演游戲

  執(zhí)教老師當大樹遮陽,配班老師當知了乘涼。(唱到“知了傘下好涼爽”時躲到大樹下面)。

  4.唱8:T-TS1情境表演游戲

  5.唱9-11:T-S1S2TS1-S1S2S1S2-S1S2情境表演游戲

  6.挑戰(zhàn)1:唱“大樹撐開樹葉傘”時,綠樹寶寶到圓心撐開樹葉傘。

  7.挑戰(zhàn)2:黃樹撐傘表演

  8.全體幼兒表演唱。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夏天的歌》以美妙的小動物的聲音為主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動物以及代表夏天的物件為主角,來呈現夏天的景象。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小動物們的聲音來猜猜是什么小動物,大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同時也學會了詩歌中動物的叫聲。

25、幼兒園分享閱讀大班語言活動《聰明的小雞》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和結局,能體會其中的幽默與樂趣。

  2、引導幼兒根據線索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鼓勵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想法。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幼兒閱讀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小雞和狐貍的手偶、背景圖、手偶劇《聰明的小雞》

  2、大書(遮住第10頁書的文字)、小書

  教學過程:

  一、手偶引入

  1、出示小雞和狐貍的手偶,激起幼兒的興趣,表演故事的1、2頁內容。

  2、提問:小雞出門散步時遇到了狡猾的狐貍,會發(fā)生些什么事情呢?

  二、觀察第10頁和第1~6頁,介紹書名。

  第10頁:你們猜的對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圖片上有誰?(小雞、狐貍、農夫)狐貍在做什么?他發(fā)出的聲音怎樣?(很大)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觀察狐貍周圍的波浪線和“嗚嗚”的黑色鋸齒狀標注還有小雞用手塞著耳朵的樣子)狐貍為什么發(fā)出了這么大的聲音?后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吧?(出示封面)故事的名稱就叫做《聰明的小雞》。

  第1、2頁:老師引導幼兒看著圖用故事中的語言帶過(有一天,天氣可好啦。小雞唱著歌出門去散步,才剛走出門就被一只狡猾的狐貍給看見了,狐貍可高興了心里想:這回我可以美餐一頓了!趁著小雞不注意的時候,狐貍一下子就竄了出來,嚇得小雞趕快跑。

  第3頁:你們說小雞和狐貍比起來誰跑得快?狐貍會對小雞說什么?

  第4、5、6頁:小雞聽了是怎么回答的又是怎么做的?他們在比賽什么?誰贏了?

  三、幼兒看小書7~12頁然后提問。

  1、接下來他們又會比賽些什么呢?最后小雞能成功逃脫嗎?答案就藏在我們今天的故事書里,我們一起去小書里接著往下看吧!(請幼兒帶著疑問自主閱讀第7~12頁。)

  2、結合大書小結(第7~10頁):接下來他們又比賽了什么?誰贏了?為什么小雞要和狐貍比叫聲?(引導幼兒觀察遠處的農夫)(第11、12頁)狐貍的大叫聲被誰聽到了?小雞得救了嗎?

  四、完整觀看手偶表演《聰明的小雞》

  你們覺得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雞?(教育幼兒在遇到危險時,要像小雞一樣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26、幼兒園語言活動教案《大西瓜》教學設計及反思課后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

  2、想辦法幫助小老鼠解決在看望奶奶途中發(fā)生的問題,并大膽表述。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二、活動準備:

  故事《大西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謎語游戲,引起導入故事。

  提問:(1)誰來猜一猜?師: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大西瓜。

  2、看圖講故事,并播放幻燈片。

  (1)、故事講述至“還有半個留給奶奶吃吧!”

  提問:①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小老鼠覺得怎么樣?

 ?、诎l(fā)現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圻€有半個西瓜,小老鼠為什么不吃呢?

  (2)、續(xù)講故事至“這下可涼快多了?!?/p>

  提問:吃完了半個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嗎?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兒看圖,想辦法幫助小老鼠過河。

  提問:小老鼠又不會游泳,這可怎么辦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老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聰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辦法過小河的呢?(故事講至穩(wěn)穩(wěn)當當的過了河。)

  (4)、續(xù)講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庇變捍竽懖孪霂椭±鲜蟮霓k法。

 ?、侔l(fā)生了什么事情?

 ?、诖蠡依鞘窃趺凑f的?小老鼠覺得怎么樣?

 ?、勰阋切±鲜髸趺崔k呢?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師:讓我們來看看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講故事至結尾。)

  3、完整的欣賞故事。(播放課件。)

  討論:你們喜歡這只小老鼠嘛?為什么喜歡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學活動中,老師以幼兒為主體,課件為載體,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交談,并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針對膽小的幼兒,鼓勵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此次語言活動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使幼兒更加生動、直觀的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顒又杏變耗芨鶕±鲜笥龅降睦щy,設身處地的為小老鼠著想,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它,并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對問題的設計也是緊扣目標,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驗了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整個課堂幼兒的語言表述欲望非常強烈,興趣也很濃厚。

  五、教學反思

  1、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學方案。

  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從小就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維非常的活躍和開闊。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師的主觀設想而進行,而要根據孩子們的愛好來確定。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地運用。就如,我請幼兒為像老鼠想辦法時,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設計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幼兒都不是很積極,但當我隨機改變一下教育方案,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幼兒園語言教育除了要運用一般的教育教學方法外,還應從語言自身的教育特點出發(fā),形成一套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應從幼兒親身參與其中的生活現實出發(fā)挖掘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新綱要指出: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和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困難,形成了各種思想的一個有機結合點,給幼兒以新的刺激,進而激起了幼兒開動腦筋的熱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27、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下雨早知道》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小朋友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2、培養(yǎng)小朋友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小朋友人數一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小朋友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幼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yōu)槭裁催@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小朋友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2、幼師小結:《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3、讓小朋友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老師我見過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

  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小朋友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狗洗臉,貓吃草,不到三天雨來到”;“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拔浵伵懦尚校笥昝C?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钡鹊取?/p>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tài)。引導小朋友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小朋友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小朋友。

  讓表演好的小朋友做示范動作,全體小朋友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小朋友學下雨前的動態(tài)。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

  1、把你知道的動物下雨前的預兆,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

  2、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家人幫助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從天氣預報的重要性、哪些天氣不利于人們出行、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和方法了解未來的天氣情況、實踐活動等幾方面來進行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很感興趣,積極參與討論并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很活躍。唯一不足是學生搜集到的預報天氣的諺語不是很多,這說明他們搜集資料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最后的實踐活動我要求學生用文字和符號兩種方法記錄,目的是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這節(jié)課,我更加認識到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來當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課堂教學也應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易于理解和掌握。

28、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食物的旅行》教學設計故事反思

  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說不完。為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本篇是以食物的旅行為例,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活動目的: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了解,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人體消化系統(tǒng)卡片數套,小兔布偶一個,食品、白板紙、油畫棒、大小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2、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3、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人體模型、人體各結構圖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蘿卜片,談話關提出問題讓幼兒猜測,引出課題“食物的旅行”。

  1、講述故事“蘿卜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點提問:蘿卜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二、幼兒自選食品(糖、餅、果等),再次體驗食物在身體里的感受。

  三、認識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幫助幼兒認識消化器官的名稱。

  2、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3、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辨別哪些是健康的飲食行為?哪些是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教育幼兒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四、分組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分組玩拼圖游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tǒng)圖。

  2、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后,自主選擇大小、長短不一的塑料軟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腸、大腸等)。

  3、分享交流:教師與幼兒共同將做好的人體消化器官圖布置在室內主題欄目中。

  附故事:《蘿卜的旅行》

  小兔最喜歡吃蘿卜了,小兔把我放到嘴里,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里,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里,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著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里,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里,在這我的營養(yǎng)都被吸收掉了,最后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活動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體內的主要消化過程,并知道如何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探究新課之前,我先引領學生回顧了食物中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然后引入食物消化的討論話題。學生很容易說出食物消化的過程: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并且能馬上理解這些器官都是消化器官。但是,學生對于肝是消化器官卻不是消化道這點不理解,因此,我又加入了消化器官、消化道概念的對比,以及肝的功能的擴充。在了解如何保護消化器官時,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舉一反三,比如: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飯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吃不干凈過了保質期的食物、飯后不劇烈運動等。

  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提了很多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課堂反應很積極,他們對于平時看不見的肚子里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跟隨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內旅行時有很多次“原來是這樣的”反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的好奇得到滿足心的同時,這些知識也能深深的映在學生的腦海里,并且能積極主動的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這樣才達到了科學課的目的。希望能激發(fā)更多學生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的奧秘。

29、中班美術活動《恐龍寶寶吃西瓜》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

  每個幼兒心中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為了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恐龍寶寶吃西瓜》。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探索繪畫,體驗色彩的沖擊力,進一步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氣球進行拓印,并能夠大膽添畫,表現西瓜的外部特征。

  2.樂于參與拓印添畫,感受拓印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長卷白紙、西瓜實物一個、氣球若干、顏料、紙杯、棉簽、調色盤、音樂、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故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恐龍寶寶原來不是故意堵著門口的,只是肚子餓了沒有力氣走路了。它原來是想吃西瓜啊!

  3.教師出示西瓜實物,引導幼兒感受西瓜的外形、顏色和花紋。(外形橢圓形、表面淺綠色、有深綠色彎彎曲曲的花紋)

  4.教師:可是恐龍寶寶的肚子好大好大,老師這里只有一個西瓜可不夠它吃。這可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吧!

  二、學習用氣球拓印西瓜的外形

  1.教師:小朋友們仔細聽!小氣球說它有辦法!我們一起來聽聽小氣球是怎么說的吧。(哈哈哈哈哈,我可以在大白紙上用魔法水種出大西瓜!)

  2教師:小氣球會怎樣在紙上種西瓜呢?(請一個幼兒來示范)

  3.教師講解示范氣球拓印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氣球拓印。(將氣球放在顏料盤上,蘸一下顏料,將氣球底部蘸滿顏料,拿起來放到紙上輕輕一壓,一個圓圓的腳印就出來了。)

  三、在拓印的基礎上,嘗試用棉簽添畫西瓜。

  1.教師引導幼兒用棉簽添畫西瓜的花紋。

  2.教師播放輕音樂,讓幼兒在愉快地氛圍中添畫西瓜。

  3.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價與鼓勵

  教師:恐龍寶寶現在有了這么多的西瓜一定很開心!讓客人老師也來看看我們的大西瓜吧。

  活動延伸:

  1.氣球除了可以用來畫西瓜,還可以用來畫出什么有趣的東西呢?

  2.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用來拓印呢?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去教室里找一找,我們再來試一次吧!

  《恐龍寶寶吃西瓜》活動反思

  拓印添畫是是中班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幼兒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的途徑之一。在本次活動《恐龍寶寶吃西瓜》中我將拓印和添畫的技能綜合起來運用,希望可以引導幼兒體會美術的樂趣和藝術的魅力,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培養(yǎng)良好的藝術感覺?;顒又形矣霉适聦耄瑤е變鹤哌M恐龍寶寶的世界,意在提高幼兒的興趣。幼兒之前可能用其他材料拓印過作品,對于氣球拓印還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更能調動幼兒對本次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營造活動氣氛,我用小氣球引出來問題,先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示范拓印的方法,請其余幼兒仔細觀察。在之后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連接處,以恐龍寶寶的口吻,不斷向幼兒提出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幼兒逐步自己動手操作,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在幼兒用氣球拓印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中所有幼兒一起用氣球在長條白紙上拓印,然后用棉簽添畫。在此之前幼兒用的都是A4紙獨自作畫,這次用五米長的白紙,也是對幼兒合作意識的一大考驗。本次活動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同時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在請幼兒觀察西瓜實物中,我一直請幼兒仔細觀察西瓜??墒俏覜]有考慮到我出示的西瓜實物外形特征并不明顯,幼兒無法形象準確的描述西瓜外形特征。同時在詢問西瓜外形特點時,我的提問不夠具體。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也會不斷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我相信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對于中班幼兒的美術課堂我會把握的更好。

30、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藏藏畫》教學設計活動反思

  活動名稱:藏藏畫

  活動領域:藝術

  適合年齡段:5—6歲

  活動目標:

  1、巧妙構思并設計制作有趣的畫,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

  2、通過設計制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3、體驗采用多種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樂趣。

  4、能大膽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作畫。

  5、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活動準備:水彩筆、素描紙、刻刀、雙面膠、剪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大家認識一位新朋友,他叫七七,不過它可不是我們人類,而是沒有翅膀的七星瓢蟲,這不,他來了…… (翻開隱藏式范畫七七,因未打開隱藏頁,幼兒并未發(fā)現)大家看到了嗎?(翻開隱藏頁)原來他的翅膀在這里,想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么長出來的嗎?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進入到奇幻的世界(觀看圖片邊講述七七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提問:小朋友們覺得故事怎么樣,有什么感想?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樣做成的嗎?

  2、將范畫傳到每組讓幼兒分組去觸摸、觀察、分析、討論隱藏式繪畫的做法。

  3、幼兒分組討論,講述本組探討后的成果。

  小結: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在這里老師再向大家介紹兩種隱藏式書頁的設計方法。

  1、挖洞法:先在整幅畫頁上畫上七星瓢蟲的外殼,后用刀子沿外殼的邊緣及外形 割開,兩端不割斷。這時,七星瓢蟲就能掀開漏出下面的洞來。再在洞的下面附上一張紙,畫上七星瓢蟲的翅膀,當掀開外殼時,就能漏出里面的圖像。

  2、加紙遮蓋法:將蝴蝶直接畫在畫紙上,再用其它的紙做一片花瓣,并在它的根部預留出多余的紙邊,折回后粘在畫頁上。這樣,掀開花瓣,下面的蝴蝶就露出來了。

  3、提問:想一想,你認為哪一個故事最適合做成這樣的藏藏畫?是愿意獨立完成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

  4、制作的畫不僅要有趣,還要整潔美觀。

  5、畫的形狀大小自定,可以是圓的、方的、三角形的、樹葉形的、動物形狀的甚至是不規(guī)則形的,都可以。

  6、故事內容可以寫在畫的任意一位置,也可以寫在畫的背面

  三、結束部分

  舉辦故事會或故事擂臺賽,請幼兒講述自己手中的藏藏畫,看看誰的畫設計最巧妙,誰的故事最精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先以故事形式,展示范畫,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在幼兒自由討論想象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先觀察如何制作藏藏畫,再請幼兒自由討論:給幼兒一個發(fā)揮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無所顧忌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同時,學習用語言表達在幼兒拼貼圖形并添畫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先想好繪畫什么藏藏畫,并粘貼好,再鼓勵幼兒對自己畫面上進行相似聯想后添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fā)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與從不同的想象,拼出與別人不一樣的作品。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chuàng)作,我巡回指導,對一些能力弱、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地講解,對一些領悟能力強、創(chuàng)作好的幼兒及時予以表揚、引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教師及時、個別的指導突破難點。最后就是結束環(huán)節(jié)。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舉行故事會的形式展示全班幼兒作品,通過自由的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間的討論,讓幼兒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同時還能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喜歡它。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肯定了每個幼兒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體驗。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本活動應加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活動評價時可再進行拓展。

31、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陀螺》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說教材:

  大班科學內容《神奇的陀螺》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對科學的探究,我為幼兒提供了陀螺和小夾子,在玩陀螺的過各中我提問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操作探究過程,體驗動手動腦,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應用于新的學習活動,使幼兒形成受益終身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活動目標:

  1、對陀螺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運用、操作、觀察、比較、記錄、體驗等方法探究陀螺的秘密,懂得對稱和平衡。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

  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fā)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因素,嘗試夾子的夾法,多與少的變化。

  難點:

  在比較和分析中發(fā)現陀螺轉動中的快慢、長短,對夾子的多少夾的不同位置的區(qū)別與平衡起很大的關系。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陀螺的經驗,引起幼兒對轉動平衡這一現象的探究。

  材料準備:

  木質小陀螺12個,小夾子50個

  教學方法:

  活動操作法、發(fā)現學習法、探究研討發(fā)、暗示學習法。

  活動過程:

  1、師幼互打招呼并向來聽課的老師問好。

  2、導入課題:師你們玩過陀螺嗎?說出怎么玩及陀螺的種類,激起孩子們的興趣。

  3、玩陀螺的不同疑問。有一個夾子夾在陀螺的上面會怎么樣呢?(引出提問,讓幼兒預測,說出會怎么樣)用兩個夾子會怎么樣。

  4、操作用兩個或三個夾子去試一試。

  師:試的時候要多試幾次,操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在不斷的實驗,觀察、比較發(fā)現問題。

  5、提問幼兒玩陀螺羅的夾子是怎樣夾的,并請幼兒試工一下,得出兩個“對稱”,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對稱了才可以使陀螺轉的穩(wěn)和長,三個夾子可以夾成三角形,師:證實可以轉起來,那四個夾子可以嗎?給幼兒發(fā)記錄表,讓幼兒記錄自己玩陀螺夾夾子的位置,然后匯報。

  6、在不斷的試著怎樣夾,才可以使陀螺轉的時間長,并作出記錄,然后說出來匯報。有上下左右、斜上方、斜下方、左上角,右下角,上下各兩個對稱或稍微分開一點,也有超出四個的。

  7、玩陀螺比賽并總結:夾夾子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陀螺轉的時間和平衡也不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們對科學探究神奇的陀螺非常感興趣,我以孩子們的游戲興趣激發(fā)了學習的探究,使幼兒行成收益終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足之處,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我的引導語再明確一些,孩子們在記錄的過程中應引導用完整的語言敘述夾夾子的位置,會說方位詞,下次活動繼續(xù)改進!

32、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玩具動起來》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設計意圖:

  根據《綱要》“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這一精神,教師要敏銳地察覺幼兒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內容拓展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電池--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十分普遍,幼兒經常能夠接觸到它,如玩各種的電動玩具、遙控器等等,而對于電池的神奇力量,幼兒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樂于嘗試、勤于動手的習慣。我設計了融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為一體的這一個活動,與大家共同探討和學習。

  活動目標:

  1.了解電池的特征、種類和用途。

  2.認識電池的正負極,并嘗試為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3.體驗成功安裝電池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重難點:

  認識電池的正負極,并嘗試為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活動準備:

  1.多種型號的電池。(1號、2號、5號、7號及組扣電池等。)

  2.每名幼兒從家中帶一樣需要裝電池的小的電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出示電動小玩具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教師播放幼兒操作視頻,引導幼兒觀察。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提問,幼兒相互探討。

  1.師: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二)播放教師操作視頻,邊操作邊講述。

  (三)出示電池盒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電池盒中的正負極標記。

  (四)出示教師正確安裝電池視頻。

  (五)出示生活中的小物品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三、結束部分:

  (一)出示廢舊電池回收標記

  師:在生活中我們的電池使用完了,要做怎么處理呢?小朋友們請認清這個回收標志我們要將它們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不能隨意丟棄哦!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的教育資源來源于孩子們平時喜歡的電動玩具,作為大班的孩子,有他們的年齡特點,有意行為發(fā)展階段,適應了科學活動提出的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作為我們老師應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活動結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了解電池的外形特征;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了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并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fā)展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f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系,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顒又形易層變毫私饬艘恍╇姵嘏c安裝電池的基本常識,然后讓幼兒了解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增強環(huán)保意識!經過我的講解,我們班的不少男孩子都明白了電池有正負極之分的。接下來讓幼兒觀察電池盒里有什么?想想看電池該如何安裝?反映快的小朋友很快就能正確地把電池裝在電池盒中了,并能向其他小朋友講解他是如何安裝的!

3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大魚吃小魚》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2、嘗試將動植物按食物鏈進行排序。

  3、懂得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食物鏈操作底板三張,麥苗、小羊、老鷹圖片

  活動過程:

  1、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圖片,進行分類。(動物類、植物類)

  (1)觀察動植物圖片,認識動植物。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是動物,哪些是植物嗎?認真想想它們的名字。

  (2)將動植物進行分類。

  2、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1)思考、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教師:動物平時吃什么來生存?

  (2)了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的食物鏈。

  教師:大魚生存要吃什么?小魚呢?

  (3)觀察食物鏈操作底板,總結:像這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3、嘗試食物鏈排序。

  觀察微課出示的三組底板,幼兒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將動物圖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貼在相應的底板中。

  教師引導幼兒,待幼兒完成后揭示三組食物鏈的排序。

  4、引導幼兒指導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提問:如果生活中沒有食肉動物會怎樣?(吃草的動物越來越多,導致土地沒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變成了沙漠,人也無法生存。)激發(fā)幼兒思考,食肉動物缺失后帶來的后果。

  引導幼兒想到食物鏈上的每一種動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保護食物鏈的完整,保護生態(tài)平衡。

  5、總結食物鏈的定義: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科學活動《大魚吃小魚》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大膽挑戰(zhàn)了科學領域,選擇了幼兒喜歡動物相關的課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對于動物喜歡吃什么,是怎樣生活、活動的,幼兒非常有興趣,又通過操作底板,讓幼兒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思。

  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從動物入手,幫助幼兒整理已有經驗,讓幼兒在主動探究、經歷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本次活動的優(yōu)點:活動內容幼兒有興趣,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教師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聲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問后教師都會稍作停頓,讓幼兒有時間思考、操作。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

  本次活動的缺點:

  1、動植物分類到討論大魚吃小魚中間銜接還不夠自然。

  2、在講到環(huán)保方面,沒有給幼兒時間進行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討論和思考。

34、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單雙數》教學設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幼兒理解單雙數概念,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認識10以內單雙數。

  2.了解單雙數之間的關系。

  3.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環(huán)境準備: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單成雙的物體。

  課件準備:小動物相關圖片、1-10數字圖片。

  紙面教具:打印1-10數字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請幼兒進行“玩找朋友”游戲,引出單雙數。

  ——現在所有的小朋友可以2個2個互相找朋友。

  小結:2個2個找到朋友的是雙數,還有沒找到朋友的數是單數。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單雙數。

  ——動物也玩找朋友的游戲。看看都有誰?各有多少只?誰是單數?誰是雙數?

  小結:小猴可以兩個兩個圈在一起,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就是雙數。像小雞兩個兩個圈到一起后,還多出一只小雞找不到朋友的叫單數。小鳥也能兩個兩個圈在一起,所以也是雙數。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已有認知,來進行單雙數判斷。

  ——更多動物都來了,他們各自回到了單數的家和雙數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

  ——數字寶寶也來參加游戲,我們來幫數字寶寶回家吧?

  出示教具,通過幼兒實際操作更深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小朋友們,你們每個人椅子邊都有一盒卡片寶寶,小耳朵聽,快快快,快快拿出單數來。小朋友聽數拿出卡片來。

  ——快快快,請你找出雙數,讓幼兒再次領會單雙數的含義。

  出示圖片,進一步鞏固如何區(qū)分單雙數。

  ——請小朋友為單雙數數字寶寶打鉤。

  ——小朋友們認識單雙數還能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現對嗎,來我們唱起來吧!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以游戲開始,在游戲中結尾,整個活動貫穿于一系列動靜交替的游戲中,并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比較好的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形式使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2、整個活動條例還是比較清晰。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并運用了觀察法,操作法,游戲發(fā),歸納法,特別是操作法的運用,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效方法,幼兒可以通過自己親手操作,再加上老師的合理引導。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

  3、幼兒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中,教具的運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基本能獨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動腦筋探索,獲得經驗,多種智能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達成很不理想,第四個大環(huán)節(jié),只有極少數幼兒能根據歸納出的單雙數規(guī)律,準確說出20以內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直接運用卡片來判斷很抽象,幼兒不易掌握。應該還是先要投放學具讓幼兒操作。怎樣才能讓幼兒準確的掌握任意一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是我下一步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