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三只熊做客》

小班教案《三只熊做客》

小班教案《三只熊做客》

1、小班教案《三只熊做客》

活動目標:

  1、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2、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進行表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毛絨玩具大中小三只熊。

  3、人手一個盒子,盒子里放入大、中、小同種禮物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講講故事《三只熊》

  (價值分析:通過回憶故事,激發(fā)幼兒對故事中角色的興趣,導入活動。)

  1、前幾天,我們聽過一個《三只熊》的故事,房子里住著怎樣的三只熊?

  2、三只熊的家里有什么?是怎樣的碗,怎樣的勺子,怎樣的椅子,怎樣的床……

  小結:三只熊家里東西大小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不大也不小。

  二、歡迎三只熊

  (價值分析:在招待三只熊的情境中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1、出示三只玩具熊:今天,三只熊來到了我們小1班。

  2、認識三只熊

  (1)你能找出最大的熊嗎?(以“大熊”口吻打招呼:你們好,我是大熊,我長得大大的。)

  (2)最小的熊在哪里?(以“小熊”口吻打招呼:你們好,我是小熊,我長得小小的。)

  (3)中熊在哪里?(以“中熊”口吻打招呼:大家好,我是中熊,我長得不大也不小。)

  3、三只熊來我們班級做客,我們怎么招待它們呀?

  4、給三只熊搬椅子

  (1)這有3張椅子,他們該怎么坐呢?

  (2)請三只熊分別坐到對應的大中小椅子上。(大熊,請你坐大椅子;中熊,請你坐中椅子;小熊,請你坐小椅子。

  5、給三只熊吃東西

  (1)出示幻燈:你想請三只熊吃什么?它排在第幾個?

  (2)它有什么用?該怎么分呢?

  (3)那我們請它們吃××,請的時候也要說一句好聽的話。(邊說三只大、中、小熊幻燈邊出現(xiàn))

  三、給三只熊送“禮物”

  (價值分析:在操作游戲中進一步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并用短句表達。)

  1、老師還準備了許多禮物要送給三只熊,看這是什么呀?它們有什么用?

  2、個別幼兒示范送禮物

  師:誰愿意給三只熊送禮物呢?想想怎么送熊寶寶才喜歡呢

  3、你們想不想也送三只熊禮物啊,在后面的桌子上還有許多的禮物,等會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盒子,選一樣你喜歡的禮物,看看你送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送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

  4、幼兒給三只熊送禮物

  5、分享交流

  師:看看三只熊會喜歡我們送的禮物嗎?(幫助送錯的幼兒糾正)

2、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活動準備:

  白紙人手一張、6個蘋果, 幼兒園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過程

  1今天蔣老師不僅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請來了,還請來了動物朋友,猜猜會是誰呢?

  2我們一起來看看會是誰呢?

  3就小熊一個人嗎?

  4不僅小熊,還有熊爸爸,熊媽媽,那哪個是熊爸爸呢?為什么?

  (一般爸爸多比較高大,所以最高的這個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呢?為什么?

  (熊寶寶還是小寶寶所以長的比較矮些)那哪個是熊媽媽呢?為什么?

  (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比爸爸要矮,比小熊要高)

  二:過程

  1 三只熊要做什么呢?他們還沒吃早餐,要吃早餐了,你們說他們吃什么呢?熊最喜歡吃什么?

  2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吃什么呢?

  3一共幾樣東西呢?(3) 牢牢的記住這三樣東西哦。

  三:過程

  1 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先要準備餐具,那個是給爸爸的呢?為什么?

  (一般爸爸的胃口比較大,吃的比較多,所以用大碗)哪個是給寶寶的呢?為什么?

  (寶寶的胃口小,吃的少,用小碗就可以了)那個是給媽媽的呢?為什么?

  (媽媽吃的比寶寶要多,比爸爸要少,所以用這個不大不小的碗)四:餐具分好了。開始吃早餐了,他們吃的第一樣是什么呢? (蜂蜜)哪瓶蜂蜜給爸爸吃呢?為什么?

  (瓶子要高,里面的蜂蜜比較多,爸爸胃口大,給爸爸吃)哪瓶蜂蜜給熊寶寶吃呢?為什么?

  (矮的瓶子里是蜂蜜少,小熊胃口小,給他吃)哪瓶蜂蜜給媽媽吃呢?為什么?

  (媽媽吃的比熊寶寶多,比爸爸少,所以給他吃中間這瓶蜂蜜)五:蜂蜜分好了,接下來他要吃第二樣東西了,是什么呢? (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呢?為什么?

  ,哪個給爸爸吃呢?為什么?

  哪個給小熊吃呢?為什么?

  哪個給媽媽吃呢?為什么?

  ( 這個玉米長要胖,就是粗,粗的玉米身上的玉米要多,所 以給爸爸吃,瘦的,就是細的玉米,細的玉米身上玉米要 少,所以給熊寶寶吃。中間這個玉米,不粗不細,身上的 玉米不多不少,正好給熊媽媽吃。)六:要吃第三樣東西,是什么呢? (蘋果)這里有幾個蘋果呢?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吧。 (六個)這六個蘋果怎么分了?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明確要求: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三只 熊都要有的吃,而且要全部分完。

  總結:有的時候數(shù)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shù)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老師這里也有蘋果,你們想不想吃?那我們先去洗手吧!!

教學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shù)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qū)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3、小班教案《熊大大和熊小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中事物間的關系。

  2、重點學習大小 詞語;認識詞語高大、矮小、藍色、紅色、喜歡。

  3、學習用“喜歡”這個詞說句式,能夠用完整清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4、感受故事中的熊大大和熊小小的深厚情誼。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6、根據(jù)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怎么樣區(qū)別理解同類事物大和小;

  2,認識詞語;

  3,學說句式××喜歡××。

活動過程:

  談話引入活動

  1、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非常可愛,也非常漂亮,在我們班里,你喜歡跟誰成為好朋友呢?

  2、提問:怎么樣才算是好朋友?

  你為什么跟他(她)成為好朋友?

  1、熊大大和熊小小來我們班做客(背景音樂);

  (1)、拿出圖片熊大大、熊小小;

  (2)、傾聽故事;

  (3)、認識詞語;

  (4)、學習句式:XX喜歡XX;

  (5)、老師有感情說故事,鼓勵孩子們嘗試跟說句式。

  3、擴展想象

  老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兩個朋友,一個是熊大大,一個是熊小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發(fā)現(xiàn)同類事物里,哪些是大大的,或者哪些是小小的呢?

  4、語言游戲:找朋友。

  讓小朋友在班里找自己的好朋友,然后手拉手,一起跳舞、起唱歌、一起聊天。

  1、在游戲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首先贊美小朋友們的可愛,又漂亮,小朋友們臉上常常會露出高興的笑容,對調動孩子們上課聽課的積極性有良好作用。我用這樣的贊美能為我做游戲這個環(huán)節(jié)“找好朋友”作了鋪墊。在學說句式××喜歡××時,我會多給小朋友們機會,多說出句式。

  然后,在擴展想象時,小朋友們舉手回答的比較少,我會先舉個例子,然后讓小朋友們更好發(fā)揮想象力,畢竟是小班的小朋友。

  其次,在做游戲”找好朋友”這個環(huán)節(jié),都很迅速找到了好朋友,平時沒在一起玩的小朋友,都會手拉手的一起舞蹈。這些不僅讓小朋友們學會更好得表達自己,還能更大膽的互相交朋友。

  小班教案《熊大大和熊小小》含反思這篇文章共2514字。

4、小班教案《三只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圖片“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盤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細不同的玉米、六個蘋果、三個畫有不同數(shù)量不同大小的魚盒子。

  2、供15名幼兒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張畫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個小籃子里面裝有六個蘋果)。

活動重難點:

  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嘗試進行配對。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熊的一家”觀察其特征,引發(fā)幼兒興趣。

  師:“喜歡小動物吧。最喜歡什么小動物?“今天老師這上面也有小動物,看看是誰?(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誰呀?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寶寶?哪個是媽媽?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并說說你的理由?!?/p>

  小結:爸爸長的高,寶寶長的矮,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過小熊的一家,了解熊愛吃的食物。

  師:“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們要吃早餐了,你們今天吃過早餐了嗎?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歡吃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師:“有可能哦”。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應的食物圖片。并請小朋友牢牢的記住這些東西。

  三、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細與數(shù)量的關系。

  1、比較相同物體,區(qū)分大小。

  師:“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當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個給熊爸爸的?什么顏色的”哪一個是給熊寶寶的?什么顏色的?哪一個是熊媽媽的?什么顏色的?"出示圖片,說說你的理由。

  “爸爸個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寶寶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寶寶用最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媽媽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

  師:“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不小的給媽媽?!?/p>

  2、比較相同食物,區(qū)分高矮。

  師:“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樣嗎?那兒不一樣?你覺得哪個是給爸爸的?為什么?(中間的瓶子最高,里面裝的蜂蜜越多,所以應該給爸爸。)哪個給媽媽? 哪個給寶寶?剛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這個事物它們都長的一樣高哦。

  3、比較相同食物,區(qū)分粗細。

  師:“要吃第二樣東西了,玉米(出示圖片)(剛才的東西有高有矮,現(xiàn)在他們一樣高哦,誰會分一分?)哪個給爸爸?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理由。幼兒講述玉米的粗細,請幼兒做出粗細的動作。

  小結:三根一樣長的玉米,粗細不一樣,粗的那一根多一點,細的那一根少一點。

  正確的數(shù)數(shù)方法,引導幼兒按蘋果的數(shù)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來分食物。萌發(fā)幼兒關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個蘋果圍繞在熊一家的周圍。師:“有什么辦法可以數(shù)清楚?你數(shù)的第一個蘋果在哪里?”

  2、師:“6個蘋果三只熊來分,你會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3、師:“熊的一家要這樣分蘋果,熊爸爸要多吃點,熊寶寶要少吃點,熊媽媽呢不多也不少。”幼兒重復一遍。

  4、幼兒操作,教師提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熊的一家,還準備了一個小籃子,小籃子里面有6個蘋果,請你將籃子里的蘋果按要求分給三只熊”。

  5、教師評價。

  五、活動延伸。

  出示三只裝有不同大小不同數(shù)量魚的盒子(盒子上寫上數(shù)字2、4、6)。師:“你覺得哪個給爸爸吃?”哪個給媽媽吃?哪個給寶寶吃?讓幼兒猜測。后打開箱子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除了事物數(shù)量的多少外還事物大小有關。

活動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shù)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為主角,并對三只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huán)節(jié)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更好的引發(fā)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動中卻并非如此。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后,孩子們一下子松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shù)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為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盡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艷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并沒有帶著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tài)。可能由于是隨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jié)并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里去呢?會碰到什么事呢?”讓孩子們帶著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著了…….”然后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只熊回來會怎么樣呢?”,接著在繼續(xù)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qū)域活動中創(chuàng)設“熊的家”的環(huán)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為區(qū)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

5、小班教案《五只猴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節(jié)奏表現(xiàn)猴子爬樹的動作,表達對猴子的喜愛之情。

  2、體驗參加音樂游戲的樂趣。

  3、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音樂《五只猴子》、五只猴子圖片、香蕉樹圖片

活動過程:

  故事導入,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寶寶”來到農場可是看到好多小動物都有好朋友而自己沒有好朋友難過的哭了起來。

  二、基本部分

  觀看猴子爬樹,熟悉音樂。

  教師隨音樂節(jié)奏出示小猴子,幼兒隨音樂用手指數(shù)出數(shù)量。

  模仿猴子爬樹。

  (1)、請幼兒創(chuàng)編A段猴子爬樹的動作,請個別幼兒示范后,師幼隨音樂一起表演,提醒幼兒一下一下的做動作。

  (2)、引導幼兒以肢體動作表現(xiàn)B段猴子摔傷時的痛苦表情。

  (3)、依次出示猴子的圖片,請幼兒創(chuàng)編猴子的造型,在數(shù)數(shù)時變換不同的造型。隨音樂完整的做動作。

  三、結束活動

  用紗巾加打棒包成香蕉,玩吃香蕉的游戲。

  旋律——剝香蕉皮,拿香蕉唱歌。

  數(shù)字——吃香蕉或與他人分享。

反思:

  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小班幼兒很喜歡邊聽音樂邊唱邊模仿動作,小動物是幼兒最親密的朋友,幼兒喜歡模仿動物的動作,因此,我選擇《五只猴子》這首歌曲來結合預定目標進行了教學。游戲情景中,設計了小猴子爬樹摘香蕉和從樹上掉下來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扮演小猴,進行表演,反復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整個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所以本節(jié)活動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但在活動中僅有張羽函小朋友始終不愿參與表演。羽函小朋友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孩子,平常很少與人交談,也不愛表現(xiàn)自己,每次活動時從來不主動與人互動。面對不同差異的幼兒,作為教師要學會走進孩子的心靈,用心去理解和呵護孩子的童心,面對內向的羽函,教師應多鼓勵、多關注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切入點,有的放矢的幫助孩子對周圍人和事物感興趣,從而對活動逐漸感興趣并樂于參加活動。

6、小班教案《兩只小小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學習鴨子的基本動作。

  2、體驗與同伴說悄悄話的樂趣,體驗歌表演的快樂。表演時注意與同伴保持適當?shù)目臻g距離。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小鴨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

  師:今天天氣真好,鴨媽媽帶寶寶去草地上玩一玩,好嗎?好!我們出發(fā)吧。(放《兩只小小鴨》的伴奏,師生作小鴨狀走進場內)哎呀!走得好累呀,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2、感受歌曲并學習小鴨動作。

  (1)、學習小鴨走。

  師:寶寶們,媽媽要和坐得神氣的鴨寶寶說一句好聽的話,看看誰坐得神氣哦!

  請一位鴨寶寶上前來。(幼兒作小鴨狀搖搖擺擺走過來,若幼兒沒有學小鴨走路,老師給予提醒:“哎,這只鴨寶寶怎么忘記自己是怎么走路的呀!”老師邊說邊做動作提醒。)

  (2)、理解悄悄話

  寶寶走到鴨媽媽跟前時,鴨媽媽給予肯定:“這只漂亮的鴨寶寶走到媽媽身邊來了,走的真好!”“我們來親親小嘴巴吧?!睅熒檬肿鼬喿旎ヅ鰞上隆SH完小嘴巴,鴨媽媽就在鴨寶寶耳邊說句悄悄話。說完之后就請鴨寶寶走回去。

  同樣再請1~2個幼兒上來說悄悄話。

  你們聽到了我和剛才那幾個鴨寶寶說了什么好聽的話嗎?怎么會聽不見呢?(幼兒回答)

  對呀!我們是把嘴巴放在耳朵邊輕輕地說,我們講的是——悄悄話。

  (3)、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

  那媽媽請幾個寶寶也像我們剛才那樣親親小嘴巴,說句悄悄話,好嗎?鴨寶寶上來的時候要怎么走的(搖搖擺擺)。(請兩對寶寶表演說悄悄話,教師在一旁唱歌曲。)

  寶寶們,**和**表演的怎么樣?那媽媽唱得好聽嗎?媽媽唱了什么呀?(幼兒回答)

  那聽媽媽再完整說一遍。(鋼琴伴奏,邊念邊用手拍打節(jié)奏。)寶寶跟著媽媽說一說,好嗎?(再次鋼琴伴奏,齊念。)

  寶寶們說的真好聽,鋼琴彈得也好聽,媽媽想跟著鋼琴唱一唱。(跟著琴聲唱)

  媽媽唱的歌你們喜歡嗎?那你們跟著媽媽一起唱好嗎?

  鋼琴說寶寶們唱得好好聽,它還想再聽你們唱一唱,你們愿意唱給它聽嗎?這次跟著媽媽做做動作。

  3、結束活動

  說悄悄話好玩嗎?那寶寶們找一個好朋友,我們一起玩一玩說悄悄話吧。(放歌曲音樂,幼兒表演2次,換伙伴再表演2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的不合理,活動的過程以新授歌曲為主,但是目標卻定位在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上,因此給人感覺過程有點混亂。

7、小班音樂教案《三只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用三種不同的動作來表達表現(xiàn)。

  2、喜歡與同伴參與音樂游戲,體驗親親熱熱一家的情感。

  3、借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4、能跟著節(jié)奏打節(jié)拍。

活動準備:

  歌曲、三只熊圖片

活動內容:

  一、欣賞歌曲《三只熊》(理解歌詞內容,用不同的動作表示不同的形象)

  T:今天我們要到小熊家去做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出示三只熊的圖片)

  T:他們是誰啊?

  C: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

  T:我們一起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C:熊爸爸你好、熊媽媽你好、熊寶寶你好

  2、第一次欣賞歌曲。

  T:熊寶寶一家想要唱一首歌給大家聽,你們想聽嗎?

  C:想

  T: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歌曲里唱了什么?歌曲中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長的是什么樣子的?(播放音樂)

  T:你們聽到歌里面唱到熊爸爸長得怎么樣?

  (教師可以做動作提示幼兒)

  (重點區(qū)分詞匯:胖嘟嘟、苗條、可愛)

  T:熊爸爸胖嘟嘟,熊媽媽很苗條,熊寶寶真可愛,用什么動作能讓別人分清楚他們三個呢?(請個別幼兒做一些動作)

  小結:熊爸爸很有力氣,可以保護熊媽媽和熊寶寶,所以是胖嘟嘟的;熊媽媽最愛漂亮,苗條這個詞語真好聽;熊寶寶真可愛,大家都喜歡。

  二、演一演(模仿動作表演,體驗親親熱熱一家的情感。)

  T:熊寶寶一家不僅會唱歌,還會用動作來跳舞呢!讓我們一起跟著小熊一家跳一跳,唱一唱。

  重點: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演唱,大膽表現(xiàn)。

  分組角色表演

  T:現(xiàn)在請你們上來扮演熊寶寶一家。

  T:小朋友們今天和小熊一家跳舞開不開心。

  C:開心

  T:和小熊一家跳舞開不開心,讓我們回去也和其他小朋友也跳一跳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

活動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提問準確,能關注幼兒的表現(xiàn)。當個別幼兒出現(xiàn)不合拍時教師能及時的指導,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聆聽音樂以及用聲勢動作表現(xiàn)音樂時幼兒情緒好,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在最后的合作中能專注的看指揮,達到三聲部合奏的效果。

  在活動中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師對重點目標的達成度關注的不夠,如果請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奏中能調換一下角色會更好。另外在樂器的擺放和樂器的選擇上在進行細致的斟酌會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效果。

8、小班教案《三只熊》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手口一致點數(shù)1~3。

  2、學會區(qū)分物體的大小。

  3、喜歡傾聽故事;在生活中不要隨便動別人的東西,做錯事要說對不起等。

  4、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5、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三只熊的音樂、課件;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碗、勺子、椅子、床的圖片;花環(huán)大中小各三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舞《三只熊》。

  二、活動內容

  1、跳完舞請幼兒坐好。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跳的什么舞嗎?”答:“三只熊?!?/p>

  “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三只熊》的故事?!?/p>

  2、欣賞第一段故事。

  提問:“你們剛才在故事里看到了誰?她去哪了?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不能隨便進別人的家。

  3、欣賞第二段故事。

  提問:“小姑娘進到屋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出示熊的圖片,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shù),并找出哪是最大的哪是最小的。

  4、欣賞第三段故事。

  提問:“小姑娘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是怎么做的?”

  教師出示碗的圖片、勺子的圖片,并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shù),找出哪是最大的哪是最小的。告訴幼兒小姑娘隨便吃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5、欣賞第四段故事。

  提問:“小姑娘在房里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呢?”

  教師出示椅子的圖片,和幼兒一起收口一致點數(shù),找出哪是最大的,哪是最小的。

  告訴幼兒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

  6、欣賞第五段故事。

  提問:“小姑娘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有事怎么做的呢?”

  教師出示床的圖片,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shù),找出哪是最大的,那是最小的。告訴幼兒隨便動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7、繼續(xù)欣賞故事,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

  提問:“三只熊回來后,熊爸爸發(fā)現(xiàn)了什么?熊媽媽發(fā)現(xiàn)了什么?熊寶寶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提問:“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她那樣做對嗎?要是你,你會怎么做?”

  8、整體欣賞一遍故事。

  教師小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學到了收口一致數(shù)數(shù),還懂得了在不經過別人允許的情況下,不能隨便進別人的家、動別人的東西、吃別人的東西。

  三、游戲活動

  請幼兒幫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找他們的碗、勺子、椅子、床(把相應的圖片貼在相應的位置)。

  四、延伸活動

  1、表揚幼兒表現(xiàn)的真棒,老師出示大、中、小三組花環(huán),每組有三個。

  2、教師請幼兒數(shù)數(shù)有組花環(huán),找出哪組是最大的,哪組是最小的。

  3、再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每組花環(huán)各有幾個,并說出是大的還是小的。

  4、把花環(huán)獎勵給幼兒,讓拿到花環(huán)的幼兒告訴老師自己的大的還是小的。

  五、結束活動

  請幼兒戴上自己的花環(huán)和小熊的一家一起跳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9、小班教案《兩只老虎》

活動目標:

  1. 愿意在教師的示范和鼓勵下大膽地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歌曲。

  2. 嘗試創(chuàng)編歌曲。

  3. 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兩只老虎的玩法,學習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jié)奏變換動作。

  4. 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進場音樂《母鴨帶小鴨》,兩只老虎圖片(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尾巴),各部位可靈動的大象兩只,小貓、小兔、小狗圖片各兩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母鴨帶小鴨》

  二、復習歌曲《兩只老虎》

  1.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瞧,這兒有兩只老虎,《兩只老虎》的歌都會唱吧?快,唱給大家聽聽!”

  師生共同練習第一遍

  師:“剛才小朋友唱得真好,我發(fā)現(xiàn)有的小朋友還做出了好看的動作呢,讓我們一起加上好看的動作來唱一唱,跳一跳吧。你們可以和老師做不一樣的動作哦!”

  三、創(chuàng)編歌曲

  1.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大象

  師:“剛才兩只老虎哪里奇怪?”

  幼:“沒有耳朵和尾巴。”

  師:“對了,真棒,我們這兒還來了兩只大象呢!跟大象打個招呼。”

  幼:“大象你好?!?/p>

  師:“如果要把它們變成奇怪的大象,可以把什么地方變沒了?”

  幼:“(1)、(2)”

  師:“現(xiàn)在,它們變成了兩只奇怪的大象。一只沒有(幼:)一只沒有(幼:)真奇怪,真奇怪!”

  師:“真棒,唐老師忍不住想把它唱出來呢,我們來聽聽?!?/p>

  師唱

  師幼一起唱。

  師:“還可以把大象的什么地方變沒了,讓它們變成奇怪的大象呢?”

  幼:“(3)(4)”

  師:“一只沒有(幼:),一只沒有(幼:),真奇怪,真奇怪?!?/p>

  師:“小朋友你們也來唱唱吧?看誰最能干!”

  幼兒大聲唱,教師可小聲引導幼兒唱。

  師:“真棒!小朋友們真聰明。瞧,我們班還來了一些小動物呢??纯炊际钦l啊?

  教師一一出示小動物給幼兒觀看,幼兒分別認識并說出小動物名稱。

  師:這些小動物也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想想看它們如果沒有了什么,就會變奇怪了,然后再與好朋友試試,怎么把它唱出來。”

  幼兒操作,談一談、說一說

  師:“好,小朋友們有沒有想好?”(幼:)那哪組的小朋友想先來唱給我們聽聽的?(幼唱,一起唱)

  師:“你們是把什么地方變沒有的?”(幼:)

  師:“那我們來唱唱看?!?邊唱邊做動作,一起進行表演)

  師:“我們再來看看,你們是把什么地方變沒有的?”(猜謎形式,該幼兒做動作,讓其他小朋友先猜)

  師:“我們來唱唱吧?!?/p>

  四、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把這么多的小動物變奇怪了,真棒。外面還有好多小動物呢,我們去瞧瞧,也把他們變奇怪吧!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較高也比較投入,能夠真正融入到我為他們創(chuàng)設的氛圍之中?;顒娱_始以復習《兩只老虎》歌曲中,兩只老虎哪里奇怪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出話題,激起幼兒興趣。到了之后有小動物出來和我們認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十分開心,與小動物的互動較好,接著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其它小動物,從唱歌曲,到幼兒分組進行仿編歌曲,都圍繞情境展開活動。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他們肯定坐不住,所以我采用這種情境的設計,讓幼兒在走走、唱唱、跳跳中學習很適合幼兒也便于進行音樂教學,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的學習。活動中的分組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幼兒的小組競爭意識,效果也不錯??偟膩碚f,幼兒對該活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如果在活動中能夠運用PPT教學,創(chuàng)造出森林的背景,小動物制作成動畫,小朋友一定會更感興趣,效果一定會更好的。但也由于缺乏教學經驗,整個活動中,沒有太大情緒的起伏變化,在之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幼兒的情緒也沒有很好的調節(jié)。例如:小兔的聲音,應該用比較歡快的、跳跳的聲音來演示;在幼兒創(chuàng)編后表演歌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與幼兒互動也不好,沒有很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10、小班教案《橡皮膏小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2.通過傾聽故事和交流活動,了解運動器械的正確玩法,知道運動時要注意安全。

  3.喜歡玩運動器械。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激發(fā)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活動準備

  玩具熊,橡皮膏若干。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誰?小熊有許多好朋友,它最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戲了。你知道小熊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發(fā)生什么事了嗎?

  2.教師邊操作小熊玩具邊講述故事。

  教師邊講故事,邊在小熊玩具的相應部位貼上橡皮膏,讓幼兒感知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3.通過提問,知道故事中的小熊受傷的原因。

  教師:小熊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戲?發(fā)生了什么事?

  教師:小熊是怎么樣受傷的?

  教師:小熊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它不會保護自己,請你告訴小熊怎么樣玩才不會受傷?

  4.結合幼兒經驗,交流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師:你喜歡玩什么游戲?在玩游戲時,你受傷了嗎?想一想,在玩游戲時要注意什么?怎么樣玩才能不受傷?

  5.幼兒進行游戲活動。

  讓幼兒自主進行游戲,關注幼兒的活動,指導幼兒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愉快的開展游戲活動。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開展得十分輕松,愉快,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我覺得這與課前準備充分也是分不開的,有了充足的教具如:電腦;圖片;幼兒用書;受傷的膏藥小熊,活動開展得生動有趣。但由于小班孩子年齡較小,接受能力有限,在學習的過程,有的孩子還不能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技能,在今后的戶外活動或體育活動我將不斷加以練習鞏固,讓孩子能夠玩得開心。

11、小班教案《小動物做客》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2、 嘗試把動物和他喜歡的食物進行一一對應。

  3、 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 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重難點:

  嘗試吧動物和他喜歡的食物進行一一對應

  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難點形成原因:

  孩子們對如何正確做客和做小主人缺乏經驗

  難點解決策略:

  通過孩子們喜歡的情景表演

設計依據(jù):

  回憶新年做客經驗,引起談話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的已有經驗

  將做客的禮儀融入到情境表演中,讓孩子們在情景表演中自然的學習做客的和招待的基本禮貌用語,是孩子們的獲得有效的經驗,印象更加深刻。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發(fā)幼兒回憶過新年做客的情境

  新年的時候,你去誰家做客了?他們是怎么招待你的?

  新年的時候,誰來你家做客了?你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 招待小動物客人

  逐一出示小熊、小狗等動物圖片,師幼談話:誰來了?我們應該怎么問好?

  學說:“XX你好,歡迎你來我家做客”“請坐”等禮貌用語

  討論:客人來齊了可以怎么招待他們?

  給客人唱歌跳舞,表演節(jié)目

  討論:客人肚子餓了,他們吃什么?

  使用小朋友的書《數(shù)學》第一頁“喜歡吃的食物”,讓幼兒聯(lián)系根據(jù)動物愛吃的食物進行連線。

  3、 游戲“客人來了”

  教師扮演“客人”,到小朋友家做客,小朋友接待

  請幼兒扮演客人,另一位幼兒扮演主人,接待客人。

活動反思:

  新年剛過,對新年中發(fā)生的情境幼兒一定都還歷歷在目,因此本次教學活動適時抓住了教學契機。整個活動通過小動物做客的情景貫穿,讓幼兒親身體驗學習。

  活動導入,請幼兒回憶新年的做客場景,引起談話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對做客的原有經驗,為活動的開展做經驗鋪墊。然后以擬人化的情境表演作為貫穿,并將做客的禮儀融入到表演中,在實踐了做客禮儀的同時,也鍛煉了對話表演的自信,引導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表演,使孩子們的獲得有效的經驗,印象更加深刻。表演讓活動氛圍輕松,幼兒在自然的對話中得到了認知,真正體現(xiàn)了游戲的有效價值。

不足之處:

  1、提問不夠明確清晰

  在活動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兩個問題的談話來引出話題,但幼兒對問題的理解似乎模糊不清,回答的內容都一樣,思維沒有擴散,無法體現(xiàn)導入活動的價值;

  2、操作活動的細節(jié)關注不夠

  對于練習內容,幼兒的知識經驗還是較豐富的,但操作中的連線,許多幼兒畫得不夠清晰,隨自己主觀意愿來畫,教師對這一現(xiàn)象的關注不到位,應將操作規(guī)則表達更清晰準確。

12、小班教案《三角形》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操作和游戲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激發(fā)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并學會目測分類。

  2、發(fā)展幼兒的手工操作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3、激發(fā)了幼兒對三角形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三角形教具、三角形拼圖學具人手一套,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頭飾每人一個,相應的實物若干。

  2、運用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組成畫布置,用幾何圖形積木作幼兒的椅子。

活動組織:

  1、出示三角形平面娃娃,引導幼兒學習興趣,指導幼兒觀察、分析,啟發(fā)幼兒說出并記住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征。

  2、請大班幼兒扮演三角形娃娃,由他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朋友(形狀與三角形相同的實物),然后讓幼兒幫助三角形娃娃找朋友,鞏固對三角形的認識。

  3、出示用三角形拼成的各種物體,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是哪些幾何圖形組成的。

  4、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成各種圖案,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粘在作業(yè)紙上,然后把作品 掛在活動室里作裝飾,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以后用小棍繼續(xù)練習拼圖。

13、小班教案《一只塑料袋》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應放在垃圾箱里。

  2、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垃圾箱一只,塑料袋一只,圖片一張。

  2、自制的垃圾箱兩只,上面貼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記。

  3、各種垃圾如:紙張、酸奶瓶等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塑料袋引出課題。

  (1)請幼兒閉上小眼睛,教師手扔塑料袋,幼兒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一只塑料袋在風中忽飛忽落。

  (2)當小袋子引起幼兒的注意時,教師指著小袋子提問:這是什么?它能呆在這兒嗎?它的家在哪兒呢?

  2、教師講述故事《一只塑料袋》。

  (1)教師輕聲講述故事:

  一只小袋子,在風中飄飄灑灑。

  一會兒,它落在草地上,一會兒它又躺在行人的腳下,(.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一會兒它又擋住了路旁的小花。

  小朋友跑過去,撿起了它?!靶〈討旁谀膬?,才不會在空中飄灑?哪兒才是小袋子的家?”

  小袋子搖搖擺擺,不會回答。

  (2)教師提問:哪兒才是小袋子的家?

  (3)幼兒討論。

  (4)教師繼續(xù)講故事:

  樹媽媽披著頭發(fā),指著前方的箱子:“你看,你看,果皮箱,那張大嘴巴,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p>

  (5)請一位小朋友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送回家。

  3、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

  (1)教師提問: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還是誰的家?(幼兒討論、講述)

  (2)出示老爺爺撿了雪碧瓶、紙盒子的圖片。

  師:“看!老爺爺在干什么?老爺爺撿了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3)教師小結:老爺爺撿的這些紙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我們把它們稱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出示自制的兩只垃圾箱,引導幼兒觀察有什么不同,引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標志。

  (5)幼兒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記。

  (6)師幼共同把垃圾分類并送入到相對應的垃圾箱中。

  4、講評、小結。

  (1)師:“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見了小袋子能把它撿起來,他做得對嗎?你想向他學習什么?”

  (2)幼兒討論、回答。

  (3)教師小結:我們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學習,看到垃圾主動撿起來,不亂扔垃圾,保護好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

14、小班教案《五只鴨子》含反思

教學目的:

  1、體驗敘事性歌曲的演唱風格,掌握演唱規(guī)律。

  2、能結合手指動作加強對歌詞的記憶,并能積極地進行模唱和歌表演。

  3、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1、根據(jù)歌曲內容繪制的示意圖。

  2、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鴨圖片,和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

  教師:今天小鴨子到我們教室里來做客了,它想和小朋友做好朋友,想和小鴨做朋友的小朋友要把眼睛看好小鴨。(玩找好朋友游戲)

  小鴨子找到了這么多好朋友,心里真開心!聽小鴨在唱歌呢?

  二、練聲。

  我愛我的小鴨,小鴨怎樣叫?

  小鴨過來了?  我是小鴨我?

  三、講述故事《五只小鴨》并出示示意圖。

  教師:五只小鴨不聽話,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玩耍,母鴨叫著呷呷呷,只有四只小鴨回了家。四只小鴨不聽話……只有三只小鴨回了家。三只小鴨不聽話……兩只小鴨……一只小鴨……沒有一只小鴨回了家。母鴨出去找小鴨,一邊找一邊呷呷呷,小鴨聽見媽媽叫,很快跟著媽媽回了家。

  四、提問:鴨媽媽有幾只小鴨?幾只小鴨不聽話?它們怎樣不聽話?

  這個故事啊可以用唱歌的方法來表演,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唱的?

  五、教師范唱歌曲并配合手指動作。

  六、1、幼兒演唱歌曲。

  提問:這五只小鴨真的不聽話,鴨媽媽心里怎么樣?

  后來小鴨找到了,鴨媽媽心里怎么樣?

  我們把情緒唱到歌里去,加上動作,好嗎?

  2、幼兒再次演唱歌曲。

  七、教師加上語氣詞演唱歌曲。

  提問:剛才老師在歌里加了什么?

  為什么加個“咦”,好象在說什么?

  為什么叫“啊 ”,好象在說什么?

  最后為什么要加“唉”?

  加了這些語氣詞后這首歌聽上去怎么樣?

  八、請幼兒聽音樂演唱歌曲,教師加語氣詞。

  請幼兒加語氣詞,教師唱歌。

  請幼兒分成兩組進行對唱。

  九、歌表演“五只小鴨”。

  教師:現(xiàn)在請5個小朋友來表演5只小鴨,教師做鴨媽媽,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據(jù)歌詞進行表演。

  活動中我改用手指表示五只小鴨,邊唱邊進行手指游戲。

活動反思:

  小鴨子是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的,它那搖搖擺擺生動有趣的形象,每個幼兒都樂于表現(xiàn)在創(chuàng)編動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正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吹剿麄兡强鋸埖谋硌?,我非常高興!也體現(xiàn)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整個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幼兒還通過自己的肢體來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在一系列的小鴨子游戲和情景表演中,幼兒更多的體驗了創(chuàng)編的滿足和快樂。因為幼兒畢竟有個體差異,還有些小朋友在表演的時候不夠自信和放不開,針對這些重點和個別,應該再進一步的完善。

15、小班教案《大灰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歌曲的輕重,能用形體動作大膽表現(xiàn)歌曲。

  2、知道大灰熊醒來時靜止不動,初步學習控制自己。

  3、體會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根據(jù)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山洞背景圖、大灰熊頭飾一個

  ◆動作建議第一句:大灰熊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第二句:小朋友輕輕的走來了。

  第三句:前半句,小朋友用手輕輕搖了L下大灰熊;后半句,大灰熊站起來發(fā)怒了。

  ◆游戲玩法建議

  1、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2、大灰熊發(fā)怒時(低八度音樂響起):幼兒扮演木頭人,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灰熊"在其中來回走動,發(fā)現(xiàn)是一群木頭人又回去睡覺了。

  3、大灰熊睡著了,幼兒悄悄的跑回家,游戲重新開始。

  4、游戲幾次后,大灰熊蘇醒了,和幼兒一起跳舞、游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二)理解歌曲

  l、教師邊操作幻燈片邊講述故事。

  2、熟悉歌詞內容,邊操作幻燈片邊有節(jié)律念歌詞。

  3、學學圖片中大灰熊發(fā)怒的樣子,教師引導幼兒同伴間相互學習不同的發(fā)怒造型。

  4、教師念兒歌扮演小朋友,幼兒扮演大灰熊,表演大灰熊發(fā)怒的樣子。

  (三)動作學習

  1、感知歌曲

  (1)初步感知游戲,掌握小朋友走路輕輕的動作。

  (2)掌握搖的動作,知道唱到"如果你去搖醒它呀"才能去搖大灰熊。

  (3)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幼兒練習。最后提醒幼兒大灰熊醒來發(fā)怒時要變成木頭人,創(chuàng)編各種"木頭人'造型并靜止不動。

  2、分角色,動作表現(xiàn)

  (1)請一半幼兒來表演大灰熊,一半幼兒表演小朋友。

  (2)交換角色進行表演,強調大灰熊醒來發(fā)怒時要變成木頭人。

  (四)情境游戲

  1、游戲第一次山那邊真的有一只大灰熊(配班教師扮演),我們去搖醒它和我們一起游戲,好嗎?

  2、游戲第二次大灰熊又睡著了,我們再去試一次,請它和我們一起游戲。

  3、大灰熊蘇醒了,和小朋友開心的跳舞。

教學反思:

  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幼兒從動作表演中逐步引導到歌曲演唱中,動作也要逐步變小。4、及時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調整。如當幼兒還沉浸在游戲表演而沒有按照歌詞動作時,教師要及時糾正。最后熊發(fā)怒的動作可在念歌詞最后一個字“(生)氣”時用一個造型定點。還要關注到幼兒動作是否合拍,這點很重要。

  交流后,我們于本周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主要流程與第一課時類似:譜圖引題--師幼有節(jié)奏地念歌詞,并表演故事--學習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強與弱。從整個活動效果來看,進步很明顯。首先教師準備充分,不但能熟練地演唱,還用鋼琴錄了伴奏音樂。環(huán)節(jié)的遞進性明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緊緊跟著教師的步伐逐步從動作還原到歌曲演唱,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當然,也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兒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兒的活動;圖譜的擺放可以按照樂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學習中,動作的表演成分減少得還可以徹底些;教師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靈氣;另外,要加強幼兒對動作節(jié)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勢的要求

16、小班教案《三只小鴨》含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對三只小鴨不同的長過程的比較,幫助幼兒養(yǎng)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生活習慣。

  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懂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主動關心和幫助他人。

  能簡單地為食品分類,區(qū)分對身體健康和有益的食品,并自主地拒絕不健康食品。

  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比較三只小鴨吃的食物有什么不一樣?三只小鴨的身體分別長得怎樣?

  活動難點:區(qū)別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并自主地拒絕垃圾食品。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常見食物的圖片、三只小鴨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導入:小朋友,老師今天在上班的路上撿到了三個寶貝,是誰呢?(出示三只鴨蛋圖片)

  提問:是誰的寶貝呢?

  二、聽一聽、比一比

  看圖片,聽老師講童話故事《三只小鴨》。

  三、想一想

  1、談話:鴨媽媽會最喜歡哪只小鴨?為什么?

  2、提問:嘟嘟熊是怎樣喂養(yǎng)小鴨的?小猴和小豬又是怎樣喂養(yǎng)小鴨的?

  3、小結:小猴照顧得小鴨只吃零食,長得像瘦猴;小豬照顧的小鴨只吃肉,長得像圓球;只有嘟嘟熊照顧的小鴨不挑食,吃肉、吃菜、還吃飯,長得既精神又漂亮。

  4、討論:如果剛剛出生的小鴨子沒有人照顧會怎么樣?

  5、小結:嘟嘟熊他們三個小伙伴在鴨媽媽沒在家,小鴨沒有人照顧的時候主動幫忙照顧小鴨,鴨媽媽很感謝他們,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樂于助人的精神。

  四、選一選、說一說

  活動:幼兒自主選擇食物圖片,并給食物簡單分類。

  結束:小朋友們,要想身體長得又棒又結實,就要經常吃健康的食品。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本課結束后,對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挑食偏食的習慣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對于個別孩子拒絕吃某些食物還是以尊重他們意愿為主。

17、小班教案《五只小鴨》含反思

教學目的:

  1、體驗敘事性歌曲的演唱風格,掌握演唱規(guī)律。

  2、能結合手指動作加強對歌詞的記憶,并能積極地進行模唱和歌表演。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能跟著節(jié)奏打節(jié)拍。

活動準備:

  1、根據(jù)歌曲內容繪制的示意圖。

  2、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鴨圖片,和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

  教師:今天小鴨子到我們教室里來做客了,它想和小朋友做好朋友,想和小鴨做朋友的小朋友要把眼睛看好小鴨。(玩找好朋友游戲)

  小鴨子找到了這么多好朋友,心里真開心!聽小鴨在唱歌呢?

  二、練聲。

  我愛我的小鴨,小鴨怎樣叫?

  小鴨過來了?  我是小鴨我?

  三、講述故事《五只小鴨》并出示示意圖。

  教師:五只小鴨不聽話,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玩耍,母鴨叫著呷呷呷,只有四只小鴨回了家。四只小鴨不聽話……只有三只小鴨回了家。三只小鴨不聽話……兩只小鴨……一只小鴨……沒有一只小鴨回了家。母鴨出去找小鴨,一邊找一邊呷呷呷,小鴨聽見媽媽叫,很快跟著媽媽回了家。

  四、提問:鴨媽媽有幾只小鴨?幾只小鴨不聽話?它們怎樣不聽話?

  這個故事啊可以用唱歌的方法來表演,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唱的?

  五、教師范唱歌曲并配合手指動作。

  六、1、幼兒演唱歌曲。

  提問:這五只小鴨真的不聽話,鴨媽媽心里怎么樣?

  后來小鴨找到了,鴨媽媽心里怎么樣?

  我們把情緒唱到歌里去,加上動作,好嗎?

  2、幼兒再次演唱歌曲。

  七、教師加上語氣詞演唱歌曲。

  提問:剛才老師在歌里加了什么?

  為什么加個“咦”,好象在說什么?

  為什么叫“啊 ”,好象在說什么?

  最后為什么要加“唉”?

  加了這些語氣詞后這首歌聽上去怎么樣?

  八、請幼兒聽音樂演唱歌曲,教師加語氣詞。

  請幼兒加語氣詞,教師唱歌。

  請幼兒分成兩組進行對唱。

  九、歌表演“五只小鴨”。

  教師:現(xiàn)在請5個小朋友來表演5只小鴨,教師做鴨媽媽,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據(jù)歌詞進行表演。

  活動中我改用手指表示五只小鴨,邊唱邊進行手指游戲。

活動反思:

  小鴨子是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的,它那搖搖擺擺生動有趣的形象,每個幼兒都樂于表現(xiàn)在創(chuàng)編動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正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吹剿麄兡强鋸埖谋硌?,我非常高興!也體現(xiàn)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整個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幼兒還通過自己的肢體來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在一系列的小鴨子游戲和情景表演中,幼兒更多的體驗了創(chuàng)編的滿足和快樂。因為幼兒畢竟有個體差異,還有些小朋友在表演的時候不夠自信和放不開,針對這些重點和個別,應該再進一步的完善。

18、小班教案《小熊滾接球》

活動目標:

  1.喜歡玩皮球,體驗與同伴玩滾接球的樂趣。

  2.初步掌握一定距離內雙手滾接皮球的動作技能。

  3.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與靈敏性。

  4.能根據(jù)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皮球若干、活動音樂。

  2.熊媽媽和小熊哥哥、小熊妹妹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1.教師扮演熊媽媽,幼兒扮演小熊,站在圓圈上。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寶寶們快來和媽媽鍛煉身體吧。

  2.教師重點帶領孩子們充分活動手腕、手指關節(jié)及腿部肌肉力量。

  二、鼓勵幼兒自由組合,一起探索合作玩球,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今天媽媽給小熊寶寶們帶來了許多皮球,請熊哥哥找一個熊妹妹做好朋友,一起拿一個球,兩個熊寶寶一起玩球,看看可以怎么玩?”

  2.幼兒嘗試兩人一起合作玩球的方法,體驗玩球的樂趣。

  三、學習雙手滾接球技能

  1.幼兒示范雙手滾接球。

  教師:寶寶們,媽媽發(fā)現(xiàn)剛才有兩個熊寶寶的玩法真好玩,他們是怎么玩的呢,讓我們來看看。

  2.引導幼兒討論滾接球的方法。

  3.教師示范并講解滾接球動作要領。

  師:媽媽來試試。寶寶要記住哦:滾皮球的時候要蹲下來,兩手分開放在球上,雙手用力向前推皮球;接皮球的時候,也要蹲下來,眼睛看著球來的方向,用雙手去接住滾來的皮球。

  4.幼兒兩人結伴,自由玩滾接球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四、放松活動,游戲結束

19、小班教案《到小兔子家做客》含反思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使用小勺自己進餐。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小兔子的家(與室內各活動區(qū)聯(lián)系起來)。

  2、碗、小勺、餐巾紙、切好的水果塊。

  3、大班一幼兒扮演小兔子;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幼兒戴好頭飾,可隨意去各活動區(qū)。教師注意幫助不會選擇游戲的幼兒。

  2、到小兔家去做客。

  教師:誰愿意跟我到小兔子家去做客?(人數(shù)約占幼兒總數(shù)1/3)

  師生:當當當。

  小兔子:誰呀?

  教師:小兔子姐姐,我是小雞媽媽,帶孩子到你家來做客。

  小兔子:(開門)歡迎你們。小雞媽媽好!小弟弟小妹妹好!

  師生:小兔子姐姐好!

  小兔子:請進,請坐。

  師生:謝謝。

  教師與小兔子一同幫助幼兒找好座位。

  小兔子:今天,你們來我家做客,我很高興,我請你們吃飯。吃飯之前要先洗手(每人一張紙巾,復習如何擦手)。

  小兔子;你們自己會吃飯嗎?看,姐姐教你們。

  小兔子:現(xiàn)在,我發(fā)給你們碗和勺子,看看誰會自己使用小勺子吃飯呀?拿好小勺我看看,都對了,快嘗嘗這是什么好吃的?

  幼兒從盤中往碗里盛食物,自己進餐。教師與小兔子一同指導,特別注意輔導能力差的幼兒。

  進餐完畢

  小兔子:你們學會用小勺子吃飯了,以后再請你們來我家做客。

  師生:謝謝小兔姐姐,再見。

  小兔;再見,以后再來。(收拾用具,重新擺好,準備迎接客人)

  教師帶領幼兒輪流到小兔家做客,其余幼兒可以隨意進行區(qū)域活動。

  結束后,小兔姐姐帶幼兒到各組活動。

活動反思:

  這是小班第一學期在游戲中進行的一次教育活動,主要讓幼兒自由選擇,主動學習,消除了新生入園的陌生感與恐懼感。

  以大班幼兒扮演的“小兔姐姐”的語言動作為主線,教師只是在旁鋪助,適當提示下一步的做法。小兔姐姐這一新奇角色比教師更加吸引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在小兔姐姐親切的指導下,幼兒動手操作。親自品嘗,自然而然地學習了用小勺自己進餐。這種分組的方法使幼兒人數(shù)相對較少,利于教師有效的指導能力弱的幼兒,保證了活動目標的順利完成。

20、小班教案《小貓做客》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聽信號向指定地方鉆爬和在一定范圍內躲閃爬、快爬。

  2.學做小貓鉆爬的動作,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

  3.對實物數(shù)量的認識,以及動物和食物一一對應的分配。

  4、學習做客用禮貌用語:“早上好!請、謝謝、再見”等。

  5、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6、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朋友戴上頭飾扮小貓,教師戴上頭飾扮貓媽媽,另請一位教師戴上頭飾扮大灰狼,小狗(3個)、小兔(4個)頭飾。

  2.情境創(chuàng)設:小樹、小草、小花、障礙物一個。

  3.“骨頭”和“蘿卜”若干、小魚3包、桌子4張、地塑數(shù)塊。

  4.兩座小房子(小狗、小兔)、小貓房子一座、商店一個。

  5.歡快的音樂和低沉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老師做貓爬的動作進入活動場地,叫醒睡覺的小貓。

  師:喵喵,寶貝們起床啦!

  幼:喵喵,好的,媽媽。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趕緊準備好,一會兒媽媽帶你們去好朋友家做客好嗎?

  幼:好的。

  師:那我們一起來做好出發(fā)準備吧。

  2、師幼跟著音樂做《生活模仿動作》:穿衣、刷牙、洗臉、梳頭等模仿動作。

  (二)導學達標

  1、在路途中(放歡快的音樂練習爬)

  (1)準備好了吧,寶貝們!那我們就要出發(fā)了。(音樂響起,貓咪們開始爬)

  (2)貓媽媽領著小貓們與“路”上的小草、小花、小樹打招呼

  師:小貓們,你們看見了什么?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幼:小草早上好!小花早上好!小樹早上好!

  2、碰到障礙物:過山坡

  (1) 師:看,前面有什么?我們應該怎么爬?

  a、 請個別勇敢的孩子先嘗試一下。

  b、 教師以鼓勵的語氣引導幼兒闖過難關,教師幫助能力差的幼兒渡過難關。

  c、小結:爬山坡時,應把前腳抬高些往上爬,后腳再跟上去。下坡時,前腳就要慢慢地往下伸,后腳再跟過來。

  (2) 慶祝自己的勝利。(小貓們自己表揚自己)

  3、躲大灰狼

  (1)小貓們要跟好貓媽媽,這附近有一只大灰狼,如果狼來了,該怎么辦?

  幼1:我們一起用石頭砸它

  幼2:我們馬上跑回家躲好

  (2)“大灰狼”的音樂響起,大灰狼來了

  (3)幼兒四散找房子躲起來

  (4)重復一次躲大灰狼,訓練幼兒軀閃跑、快跑。

  4、送食物

  (1)師:大灰狼走了,我們可以出來了???,前面有個小店,我們去帶點好吃的給好朋友小狗和小兔吧。

  (2)游戲“送食物”

  店里這么多的食物,寶貝們知道小狗和小兔愛吃什么嗎?

  幼1:小兔愛吃蘿卜。

  幼2:小狗愛吃骨頭。

  那么我們就帶些蘿卜和骨頭去吧。

  (3)幼兒選好食物往好朋友家走,路途中叮囑寶貝們一只小狗只吃一塊骨頭,一只小兔也只能吃一個蘿卜,吃多了它們會不舒服的。

  (4)幼兒送食物,師在一邊看著,提醒好朋友有了一個食物就不要再給它了,留著下次來的時候再送。(幼兒送食物時要說:“小兔請吃個蘿卜吧。小狗請吃塊骨頭吧。”那小兔和小狗要說:“謝謝!”)

  (三)結束活動

  1、天快黑了,小貓們,我們該回家了。我們要和小兔和小狗說什么呀?“再見!”

  2、這次我們走這邊的近路吧。(跟著音樂爬回到自己的家)

  3、幼兒回家品嘗自己的晚餐-----小魚

活動反思:

  1.游戲具有非常強的情景性。

  小班孩子的游戲必須具有非常強的情景性,這就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通過適宜的材料,用教師自身的夸張語言.表情.動作來引發(fā)來誘導孩子進入游戲的情景中,注重孩子對游戲過程的體驗,讓孩子感受游戲,促進發(fā)展。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構思了有趣的游戲情節(jié),幼兒在游戲中充滿樂趣的鍛煉身體、提高技能。在活動中,時而興奮、時而緊張、時而又歡呼雀躍,對體育活動充滿了興趣。

  2.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在練習爬的過程中,每一次的教學側重點都不同:第一次,在練習按指定方向爬時融入了文明禮貌教育。第二次,在練習向上爬和向下爬時,融入了培養(yǎng)幼兒敢于嘗試,敢于克服困難,勇敢堅強的意志品質,同時讓幼兒體驗克服困難取得勝利后的愉快。第三次,在練習快爬和閃躲大灰狼時,融入了互助友愛的教育,小班幼兒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去考慮、關心別人,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用吶喊、加油的方法去鼓勵爬的慢,快被大灰狼抓住的幼兒,旨在培養(yǎng)幼兒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第四次是在前一次的基礎上繼續(xù)滲透關愛朋友的教育,同時貫穿數(shù)與物的對應教育。這樣就避免了重復游戲的枯燥乏味,不同的要求使幼兒始終對活動充滿了興趣。

  3.教學方法隨機性強。

  小班孩子的游戲具有非常強的從眾性,使他們在游戲中容易受其它人影響,就象在躲避大灰狼的時候,幼兒都爬到有老師的房子里,其他的房子都空空的,這時老師就采用玩伴干預的策略,運用情緒化的語言,來影響孩子游戲的方向,幫助孩子積累積極的游戲經驗:不好,不好,這么多小貓擠在一起房子快塌了,快去找其他的房子躲起來。而他們在老師的情緒感染下,就沒有那么多的孩子盲目跟從了。

  4.注意個別差異,提高每個幼兒的游戲積極性。

  小班幼兒之間動作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教師能注意個別差異,在游戲中有的適當?shù)募右灾笇В瑫r以鼓勵的口吻和細小的動作,使能力差的幼兒同樣保持持久的游戲積極性。如:在過山坡時,個別能力弱的小貓明顯表現(xiàn)出動作不靈活,媽媽就會適時上前幫助。這一方面提高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同時使幼兒爬的技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5.配上與活動情景相匹配的音樂,使整個活動更為生動活潑。

  小貓們在路途中和送食物時,配上輕松、跳躍的音樂,老狼出來時,就配以低沉的音樂,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使他們玩的更起勁了。

21、小班教案《做客》含反思

活動準備:

  紙造型(小兔的房子),小雞的手偶

活動目標:

  1、學說短句:“**,你好”、“**,我喜歡你”。

  2、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積極的應答態(tài)度與人交往。

  3、體驗游戲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重難點:

  學說短句:“**,你好”、“**,我喜歡你”。

  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積極的應答態(tài)度與人交往。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情景

  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座“小房子”,

  師:你們看森林里新出現(xiàn)了一座小房子,你們猜,這是誰的家呢?(引導幼兒說是小兔的家)

  師:我們看到這個門上貼著誰了?對了這是小兔的家,你們聽出現(xiàn)了什么聲音(插入敲門聲)

  二、出示動物

  1.師扮演小兔子:這是誰在敲門呢?(出示小雞)

  小雞:小兔子你好,

  師扮演兔子:小雞真有禮貌,我喜歡你(帶領幼兒說小雞我喜歡你)抱一抱

  2.又有敲門聲響起了,這次是小羊

  小羊;小兔子你好(帶領幼兒一起說)

  小兔;小羊,我喜歡你(帶領幼兒一起說)抱一抱

  3.又來了一個小動物,這次是小貓瞇呢,

  小貓:小兔子你好(引導幼兒說小兔你好)

  小兔:小貓,我喜歡你(引導幼兒一起說)抱一抱

  三、體驗做客

  小兔家還有幾把空椅子,我今天要邀請蕾蕾班的幼兒去做客,

  引導幼兒先敲門,問好,最后和小兔子抱一抱。

  延伸活動:

  蕾蕾班的娃娃家也多了一位小動物,這位小動物也想要邀請蕾蕾們去做客,想去做客的蕾蕾們,要有禮貌的去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教育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特別適合小小班的幼兒。因為小小班的幼兒年齡較小,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整個活動過程,都是以“敲門”的情景游戲貫穿,運用幼兒喜歡的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做角色,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在整個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始終沒有忘記活動目標——學說“**,你好”、“**,我喜歡你”的禮貌用語,這樣,不僅使幼兒獲得了游戲的快樂,同時也在反復的學說練習中深刻鞏固了禮貌用語。

22、小班教案《小熊》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畫畫的過程中,了解小熊臉部的特征。

  2.用圓形,嘗試表現(xiàn)小熊的臉部特征。

  3.體驗兒歌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繪畫活動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5.感受作品小熊的美感。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對形狀有一定經驗。知道繪畫作品中背景的意思。

  物質準備:教師用ppt(小熊的畫法及小熊實物圖片)人手一支筆,一張畫紙和一些圓形餅干;背景用圓形各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圓形,引出圓形餅干。

  1.出示圓形,幼兒想象。

  這是什么,什么東西是圓圓的?(幼兒自由想象)

  2.出示餅干,導入主題。

  圓圓的還像圓圓的餅干。(出示餅干)猜猜誰喜歡吃餅干?

  二、邊聽邊看,了解熊的臉部特征。

  1.觀看ppt,聽兒歌看繪畫過程。

  兒歌:圓圓圓圓一塊餅,啊嗚用力咬一口,一根小棒往下戳,變成一根棒棒糖,放到彎彎嘴巴里,掉下兩塊餅干屑,拉手跳個圓圈舞,先開一朵半圓花,又開一朵半圓花,哇哦!一只小熊畫好了。

  2.再次欣賞,鞏固繪畫小熊的步驟。

  3.貼上背景,完成完整的美術作品。

  要求:畫好小熊后,在小熊的背景里貼上一塊一塊餅干,給小熊吃的飽飽的。

  三、幼兒作畫,嘗試繪畫小熊。

  1.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嘗試繪畫。

  2.教師巡回指導,張貼幼兒作品。

  3.觀看實物小熊ppt,完整欣賞熊的特征。

  四、分享餅干,體會吃餅干的快樂。

  吃餅干,體會快樂,結束活動。

23、小班教案《一只小蜜蜂》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昆蟲并知道他們的運動方式。

  2、在學習兒歌的基礎上能大膽創(chuàng)編兒歌。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語言游戲中體驗互動的快樂。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兒歌。

活動重難點:

  能將找到的昆蟲與動詞相匹配。

  能根據(jù)找到的昆蟲創(chuàng)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小蜜蜂頭飾一個;板畫:花叢;各種昆蟲頭飾若干。

  2、幼兒對部分常見昆蟲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小蜜蜂,引出兒歌《一只小蜜蜂》。

  (1)師:今天天氣可真好,蜜蜂寶寶飛到了一片花叢中玩耍,它玩的可開心了,它東飛飛,西飛飛,突然它在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一位好朋友,這位好朋友會是誰呢?

  (2)師:它是誰?(小蚱蜢)小蚱蜢是怎樣運動的?(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么?

  (3)師:小蚱蜢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仔細聽哦!

  2、學習兒歌《一只小蜜蜂》。

  (1)師:一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只蚱蜢,跳呀,跳呀。

  (2)師:小蚱蜢的兒歌好不好聽啊?那你們想不想和它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呀?

  (3)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2-3遍。

  二、出示昆蟲頭飾,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1、出示小蝸牛,并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

  (1)師:花叢中,除了小蚱蜢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昆蟲寶寶,小蜜蜂接下來又遇到了一位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

  (2)師:蜜蜂寶寶又遇到了誰?(小蝸牛)小蝸牛是怎樣運動的呀?(爬)是爬呀爬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3)小蝸牛也想到那首好聽的兒歌里去,我們一起幫幫它好嗎?

  (4)師:一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只蝸牛,爬呀爬呀。

  2、請幼兒找一找還有哪些昆蟲寶寶,引導幼兒說一說找到的昆蟲寶寶并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1)師:你們都找到哪些昆蟲寶寶啊?(小蝴蝶)

  師:蝴蝶寶寶是怎么運動的呢?

  (2)師:還有誰找到了不一樣的昆蟲寶寶?(小螞蟻)

  師:小螞蟻是怎么運動的?

  (3)師:還有嗎?(小蟋蟀)它是怎么運動的?

  (4)師:請你們動動小腦筋,把你們找到的昆蟲寶寶編進兒歌里好嗎?

  (5)請找到小蝴蝶的小朋友上臺來說一說兒歌。

  (6)請找到小螞蟻的小朋友上臺來編一編。

  (7)請找到小蟋蟀的小朋友上臺來編一編兒歌。

  三、結束部分,送昆蟲寶寶回家。

  (1)師:寶寶們,今天和這么多昆蟲寶寶做了這么好玩的游戲,你們開心嗎?昆蟲寶寶也很開心,但是呀,他們玩了這么久,很累了,他們想請寶寶們把他們送回家,你們愿意嗎?

  (2)出示昆蟲寶寶們的“家”,請寶寶們送昆蟲寶寶回家。

  師:這里是會爬得昆蟲寶寶的家,這是會跳的昆蟲寶寶的家,這里是會飛的昆蟲寶寶的家,可千萬別送錯了哦。送完的寶寶也去休息一會吧!

活動反思:

  我的這次活動是小班語言活動,總體來說我對這次的活動還是較為滿意的,活動的結果也還是比較好的,基本上達到了我預設目標。在教態(tài)上我有我的優(yōu)勢,我運用了動作來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事實證明這一點對于我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中間的學習兒歌和后面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我還是很好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將他們的興趣一直維持到最后,整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我自己覺得還是很清晰的,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度也是比較自然的,這是我本次活動的亮點。

  在結尾處我將我原本的設計做了一些改變,本來的設計是讓孩子自己找到昆蟲寶寶,然后自己創(chuàng)編,最后再將昆蟲寶寶送回家,這樣能夠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動腦的機會,但是,由于我們班是新生班,因為害怕到時候局面會很混亂,就做了一些改變,變成了由我來引導創(chuàng)編,然后就加上一個游戲《找朋友》,這樣活動組織的就比較順利,但是這樣也有了一些缺點,就是我太過于關注創(chuàng)編的個體了,但是對于別的小朋友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沒有給大部分小朋友動手動腦的機會,在后面的游戲上,對教具的使用也不夠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加磨練。

24、小班教案《三只熊來作客》

教學目標:

  1、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體按大小進行匹配。

  2、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進行表述。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活動準備:

  有簡單的招待客人的經驗

  在比較過程中掌握“大中小”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講講故事《三只熊》

  ·欣賞故事

  ·重點提問:

  1、房子里住著怎樣的三只熊?小姑娘走近屋子,看見了什么?

  2、怎樣的碗、怎樣的勺子、怎樣的椅子、怎樣的床?

  3、小姑娘吃了誰的粥?

  4、三只熊回來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東西變了?說了什么?

  二、歡迎三只熊

  ·分別和三只熊打招呼

  ·請三只熊分別坐在合適的椅子上

  ·和不同的熊對話并告訴大家自己是和誰問候的。

  三、給三只熊送禮物

  ·看禮物:說說禮物的不同

  ·送禮物:根據(jù)禮物的大小把禮物送給不同大小的熊。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斗起來非常兇猛。

25、小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三只熊的早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F(xiàn)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qū)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shù)字,這個是1號瓶……

  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么?(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呢?為什么?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shù)數(shù)有幾個?怎么分呢,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個盒子給爸爸?(6條魚的)寶寶呢?(2條魚的)媽媽呢?(3條魚的)爸爸媽媽們同意嗎?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么樣的魚?

  4、現(xiàn)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shù)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shù)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教學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shù)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qū)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6、小班教案《哭哭熊與笑笑熊》含反思

教學目標

  1、體驗笑能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2、初步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能根據(jù)笑和哭的表情圖進行大膽想象,發(fā)展幼兒的發(fā)展思維。

  4、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體驗。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6、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教學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了解一些簡單的表情。

  環(huán)境準備:相機、 哭臉、笑臉臉譜。

重難點:

  體驗笑能給自己和別人

  認識漢字:笑、哭。

過程與策略:

  一、談談今天的心情

  1、幼兒選擇臉譜,展示給大家看。

  2、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

  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哭臉、笑臉)

  你為什么選擇笑臉(哭臉)?

  什么時候你會笑?

  什么時候你會哭?

  二、欣賞故事《哭哭熊與笑笑熊》

  1、猜測哭哭熊為什么不高興。

  2、討論:

  這只小熊為什么不高興?

  他們叫什么?為什么叫這樣的名字?你喜歡誰?為什么?當你遇到困難時應該怎么做?

  三、比比誰笑的最開心

  教師用相機拍下幼兒的笑臉。

  四、學習漢字:笑、哭

  1、 出示漢字“笑” 教師:“你們認識他嗎?”“猜一猜”(和我們今天看的故事有關)“對,是笑,字的上面像什么?下面呢?”

  2、 出示漢字“哭” 教師:“這是什么字?”“為什么是哭?”“他像什么?動腦筋想一想?!?/p>

  3、 比較兩個字,找不同。

  游戲:看卡片,做表情。

  4、 幼兒拿小字卡認讀。

  先自由認讀,然后游戲:看表情,拿字卡。

  活動小結

  教師:“這兩個字你們認識了嗎?

活動延伸

  1. 利用家訪向家長介紹《哭哭熊與笑笑熊》活動的目標、價值以及家園互動方面需配合的事項。

  2. 向家長發(fā)放《家庭情況調查表》,及時收回,以便老師分析、了解幼兒狀況。

  3. 根據(jù)幼兒入園后的表現(xiàn),每天及時與家長交談,重點對情緒不太穩(wěn)定的幼兒的家長提出建議。

  4. 召開家長會,介紹幼兒一日生活內容、常規(guī)及本學期教育要求。

  5. 出一期“家長園地”,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幼兒園的要求,介紹入園的準備工作,幫助幼兒順利度過入園關。

活動反思

  讓幼兒常是理解他人,表達自己,體驗笑可以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要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做個快樂的孩子。

  這節(jié)活動課的目標是讓幼兒知道哭和笑是人的情緒、情感的表現(xiàn),懂得同情和安慰別人。子們在我潛移默化的引導下,不僅明白了笑是自己內心最好情感的體現(xiàn),也鍛煉了他們口語的表達能力,看到孩子們個個如歡快的小鳥,我也情不自禁的微笑了。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表現(xiàn)的出奇的好,很快投入到交流中, 認識“哭”和“笑”兩個字不是教材的要求,但是我覺得幼兒雖小,但他們的形象認知水平還是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個別孩子的能力超強。所以,我增設了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升了孩子學習的興趣,為這節(jié)課增添了不少光彩。

不足:

  教具準備不充分,評價幼兒的方式、方法過于單一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向老教師學習幼教的好經驗、好方法,來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語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學語言產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幽默是教師智慧、學識、機敏、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一瞬間閃現(xiàn)的光彩奪目的火花,幽默風趣的語言能緩和緊張氣氛,緩解對立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使師生雙方心理舒暢的教學環(huán)境。

27、小班教案《熊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各種方式表述故事情節(jié)。

  2、能根據(jù)物體的大、中、小以及多少進行比較或匹配。

  3、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朋友一起活動的樂趣。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家園共育:

  1、根據(jù)主題活動征集“三只熊”的故事書和VCD。邀請家長參加“三只熊搬家”的親子游戲。

  2、可以讓孩子帶一個有關熊的玩具。

  3、家長可與孩子一起玩“爬熊山”的親子游戲,孩子扮小熊,爸爸跪在地毯或床上裝扮大熊山,讓孩子從爸爸身體的一側翻越到另一側。

  4、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嘗試進行碗、筷子、勺、碟的匹配。

28、小班教案《小蜻蜓做客》含反思

活動目標

  認識蜻蜓。

  培養(yǎng)學生愛護益蟲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留意周圍事物,培養(yǎng)探究精神。

  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蜻蜓,培養(yǎng)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

  蜻蜓,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這一天,我正在給孩子們組織主題活動,“吳老師,有一只蜻蜓?!睂殞氈赡鄣穆曇粑宋覀兠總€人的目光,安靜的教室頓時熱鬧起來了。動作靈活的劉曉敏捷地捉住了站在玩具架上的蜻蜓,跑來交給我,孩子們立刻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蜻蜓。我沒有像過去那樣,為了完成預定的目標繼續(xù)上課,而是請孩子們圍著我席地而坐,引導孩子們觀察起蜻蜓來。

  “這是什么?”我指著蜻蜓的頭部問,“蜻蜓的頭。”陳嘯文搶著說?!澳銈兛打唑训念^都有什么?”我指著問。“有眼睛?!蓖糗屏庑÷暤卣f?!把劬么蠛?”李明宇大聲地說。“它的眼睛像什么?”我又問,“像皮球?!薄跋駸艋\。”“像紐扣?!薄⒆觽兗娂姄屩卮?。我簡單地向孩子們講了蜻蜓的眼睛是復眼,可以看到上、下、左、右和前方的各個地方及后面的大部分等知識,孩子們聽得可入神了。接著,我又請孩子們觀察其胸部、腹部、腿和翅膀,糾正了孩子們把腹部誤認為是尾巴的錯誤。

  “吳老師,蜻蜓是吃什么的?”好問的陳嘯文問道?!膀唑炎類鄢陨n蠅和蚊子了,蒼蠅飛得雖然快,但蜻蜓飛得比他們還要快。蜻蜓能在1小時內吃掉40只蒼蠅或者840只蚊子呢,是了不起的捕蟲‘飛將軍’呢?!蔽野盐抑赖亩几嬖V了孩子們?!班?,蜻蜓幫我們抓蟲子嘍?!逼綍r不多話的曉宇拍著小手說,“對啊,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呢,幫我們捉害蟲,我們要愛護它啊。哦,現(xiàn)在蜻蜓的肚子餓了,我們把它放了,讓它去吃害蟲,好嗎?”我提議道,“好!”孩子們齊聲回答。我一放手,蜻蜓展開翅膀,圍著活動室優(yōu)美地畫了一個圈,好像在和我們說再見,然后呼地一下,飛出了活動室,孩子們跳起來,拍著小手追出活動室歡呼道:“噢!小蜻蜓飛走了?!薄靶◎唑讶プ较x子了咯。”······活動后,我請孩子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看有關蜻蜓的資料和圖書,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學反思

  我們的孩子是新入園的小班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較弱,易受外界影響。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小昆蟲、寵物等小動物。因此,我組織活動時,小蜻蜓的突然來訪,轉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引發(fā)其探究小蜻蜓的興趣。我及時抓住這教育契機,生成《認識蜻蜓》的科學探究活動,小蜻蜓客串了一回活教材,既形象又生動,比看圖片和說教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實作為科學探索對象?!蔽覀冇變航處煟谠O計教育活動時,要以孩子年齡特點和實際出發(fā),教育內容與幼兒興趣相結合,及時抓住教育契機,注重啟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愛護小動物,保護益蟲的情感,使幼兒獲得相關的知識與經驗,并伴隨他們的一生。當然,并不是說每個突發(fā)事件都象以上那樣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知識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等等,不能因為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而沿用下去,這樣會適得其反。

29、小班數(shù)學教案《三只熊的早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F(xiàn)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qū)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

  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shù)字,這個是1號瓶……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么?(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呢?為什么?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shù)數(shù)有幾個?怎么分呢,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個盒子給爸爸?(6條魚的)寶寶呢?(2條魚的)媽媽呢?(3條魚的)爸爸媽媽們同意嗎?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么樣的魚?

  4、現(xiàn)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shù)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shù)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活動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shù)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小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qū)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小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活動導入部分通過出示三只熊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通過肉眼的觀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區(qū)別,并通過比一比的方法,知道并了解區(qū)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幼兒樂于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shù)、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shù)數(shù)、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fā)現(xiàn)三只熊的關系和大小。

  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游戲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30、小班數(shù)學優(yōu)質課教案《三只熊來做客》含反思

  活動名稱:三只熊來做客

  活動目標:

  1、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2、能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進行表述。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學習重點: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學習難點:用短句對物品的大中小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具:《三只熊》課件;大、中、小三只玩具熊;大、中、小區(qū)分度較明顯的同類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兒學具:操作材料包:三只熊

  活動過程:

  (一)三只熊【結合小班幼兒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學習特點,以故事情景導入,既起到集中幼兒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幫助幼兒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關系。】

  1、演示課件,提問:

  (1)房子里住著怎樣的三只熊?

  (2)熊的家里有什么?它們是一樣的嗎?

  (3)三只熊回來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變了?會說什么話?(教師用不同的音色區(qū)分三只熊的說話:熊爸爸粗粗響響的聲音、熊媽媽不那么響的聲音、小熊尖聲尖氣的聲音)

  小結:三只熊家里的東西有的大大的、有的中中的、有的小小的。大熊最大,喜歡用大大的東西;小熊最小,喜歡用小小的東西;中熊不大也不小,喜歡用中中的東西。

  (二)三只熊來做客【這環(huán)節(jié)通過招待三只小熊的情境,引導幼兒理解并匹配物體的大中小】

  1、認識客人:(出示三只玩具熊)三只熊來我們班做客,我們跟它們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歡迎你們來做客,歡迎你們來我們幼兒園玩。"

  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這里有三把椅子,誰來請三只熊坐下來?

  幼兒可能A:不會關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讓三只熊坐下去。

  教師預策略:詢問全體幼兒,讓幼兒關注匹配。

  幼兒可能B:會按照熊的大小,讓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師預策略:請幼兒說說匹配的理由。

  小結:原來招待客人時,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務:三只熊來做客,我們要拿出禮物來招待小熊呀,看看這里有些什么禮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邊并排粘貼大中小三只熊)這些禮物都一樣大嗎?哪些禮物是最適合送給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

  4、幼兒操作,老師巡回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正確分辨物體的大中小,并進行合理匹配。

  (2)指導幼兒把大中小不一樣的物品粘貼在合理的地方。

  (3)關注能力弱的幼兒,引導他們認真傾聽并操作。

  5、集體討論:看看我們都把合適的禮物送給三只小熊了嗎?

  幼兒可能:操作中有幼兒發(fā)生了錯誤。

  教師預處理:追問"錯在哪里?為什么?"并請出錯的幼兒自行糾正,用短句說出理由。

  (三)找一找【這環(huán)節(jié)通過找一找,進一步積累幼兒對大中小的認識】

  拓展:帶領幼兒在教室等處去尋找大中小的物體。

  活動反思:

  幼兒樂于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shù)、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shù)數(shù)、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fā)現(xiàn)三只熊的關系和大小。

  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游戲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31、小班教案《小熊喝汽水》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飲料所產生的氣泡產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氣體會使物體變輕并漂浮起來。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小熊玩具,掛圖。

  2、在兩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別倒入汽水、礦泉水。

【活動過程】

  一、有氣的水。

  1、教師將汽水、礦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區(qū)別。

  2、教師:汽水有泡泡,喝進肚子里會有氣,會打嗝。礦泉水沒有氣,喝了不容易打嗝。

  二、小熊喝汽水。

  1、教師出示小熊玩具。

  有一天小熊喝了很多很多超級汽水。結果會怎么樣呢?

  2、啟發(fā)幼兒大膽設想小熊喝超級汽水的結果。

  3、結合掛圖,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小熊喝了超級汽水,怎么了?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體驗重點理解小熊喝了超級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然后變得像氣球一樣輕,在房子里飄來飄去。后來,小熊打了嗝,冒出氣,才降了下來。

  三、小熊冒泡泡。

  1、幼兒邊翻閱活動材料,邊聽教師講述。

  2、教師以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啟發(fā)幼兒把自己想像成小熊,用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重點表現(xiàn)小熊變輕、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過程。

32、小班教案《兩只小蜜蜂》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昆蟲并知道它們的運動方式。

  2、在學習兒歌的基礎上能大膽創(chuàng)編兒歌。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語言游戲中體驗互動的快樂。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5、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1、課件-昆蟲

  2、花叢場地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起幼兒興趣1.師幼扮演蜜蜂入場。

  1、教師:蜜蜂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蜜蜂媽媽帶你們一起到花叢中去玩!準備好了嗎?

  (聽音樂《蜜蜂做工》入場)

  2、教師:蜜蜂寶寶們都到了嗎?你們猜猜看,花叢里除了我們蜜蜂寶寶,還有哪些朋友?

  (蜻蜓、蝴蝶……)

  3、教師:蜜蜂媽媽現(xiàn)在就來找一個好朋友出來,仔細看看,我找到了誰。(聽音樂《找朋友》)

  4、教師:我找到的朋友是誰啊?(蚱蜢)

  教師:和小蚱蜢打個招呼。(小蚱蜢,你好)蜜蜂寶寶你們好!

  5、教師:小蚱蜢要念一首很好聽的兒歌,仔細聽哦。

  兒歌:一只小蜜蜂呀,飛進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只蚱蜢,跳呀,跳呀。

  6、教師:小蚱蜢是怎樣運動的呀?(跳)是跳呀,跳呀。來我們一起說說看,跳呀,跳呀。

  教師:想跟小蚱蜢一起念這首兒歌嗎?

  7、學習兒歌。

  (1)教師:蜜蜂寶寶們,請你們趕快找個空地方站站好,我們一起念兒歌。

  (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2遍)

  (2)教師:你們念得真好,老師真喜歡你們,為自己的表現(xiàn)鼓鼓掌!請蜜蜂寶寶們趕快坐下來。

  二、到花叢中找朋友,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1、在音樂中去找朋友。

  教師:剛才蜜蜂媽媽從花叢里找到了好朋友蚱蜢,花叢中還藏了很多朋友呢,你們想不想去找一找?

  教師:那請你們一邊唱著《找朋友》的歌曲,一邊去花叢里找朋友吧。

  2、說說找到的朋友。

  教師:蜜蜂寶寶們,你們找到了哪些朋友呀?(蜻蜓)師:蜻蜒是怎樣運動的啊?(飛的)是飛呀,飛呀。

  教師:蝸牛是怎樣運動的呀?(爬呀,爬呀)師:還有誰找到了不一樣的好朋友?(蟋蟀)

  師:蟋蟀是怎樣運動的啊?(跳呀,跳呀)

  3、創(chuàng)編兒歌。

  教師:蜜蜂媽媽找到了螞蟻,我要把找到的朋友編到兒歌里。

  教師:一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只螞蟻,爬呀,爬呀。(教師示范)

  教師:誰來試一試把你的朋友編到我們的兒歌里?

  4、請幼兒編兒歌。

  (1)先請一名幼兒表演(如蝴蝶飛)。

  教師:還有哪些寶寶找到蝴蝶的?一起來試試看。

  那剛才是一只小蜜蜂,現(xiàn)在有這么多的小蜜蜂,應該怎么說?(一群小蜜蜂呀)

  教師:你們念得真好,現(xiàn)在請找到螞蟻的寶寶來把你的朋友遍進兒歌里。

  教師:還有誰找到不一樣的朋友?

  教師:那我們請找到蟋蟀的寶寶來把蟋蟀編到兒歌里。

  5、在游戲中復習兒歌。

  教師:蜜蜂寶寶們真能干,把找到的朋友都編進兒歌了,想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嗎?

  教師:那我們趕快走到圓圈上來!

  教師:我們先請找到螞蟻朋友的蜜蜂寶寶到中間來,現(xiàn)在我們先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

  然后把螞蟻朋友編進兒歌里,呆會我們再交換,好嗎?

  教師:蜜蜂寶寶們,我們一邊唱找朋友的歌曲,一邊繞著這個方向走哦!(再次游戲復習兒歌。)

  教師:蜜蜂寶寶們,你們還想找到哪個好朋友呀?(蟋蟀)

  教師:那請小蟋蟀到中間來。

  教師:我們請找到螞蟻朋友的寶寶到中間來。

  三、結束部分,送"朋友"回家

  教師:蜜蜂寶寶們,游戲好玩嗎?我們先坐下來休息一會。

  玩了這么久了,我們的朋友都累了,要把它們送回家休息,這里是會飛的朋友的家,

  這里是會爬的朋友的家,這里是會跳的朋友的家,你們愿意把它們送回家嗎?

  送的時候不要忘記說"好朋友,我把你送回家"。

33、小班教案《熊》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圓形和曲線組合的方法畫小熊頭飾。

  2、加深對小熊特征的了解,有喜歡小熊的情感。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小熊,培養(yǎng)比較能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認識小熊

  材料準備:水筆、蠟筆、繪畫紙

  教學過程:

  一、猜猜它是誰(看老師作畫)

  ·邊畫邊說:大大一個圓,低低一座山,山頂一個球,球下一根線,線下掛著一個彎彎香蕉。

  ·請幼兒猜猜老師可能畫什么動物?

  ·老師接著畫:兩只眼睛大有大,兩只耳朵圓又圓。

  ·請幼兒說動物名稱,講講小熊主要特征。

  ·小結:小熊長著圓圓的大腦袋——大大一個圓

  小熊的嘴巴鼓出來的——低低一座山

  小熊鼻子好可愛——山頂一個球……

  二、幼兒.畫小熊

  1、用中指、大指相搭成圓和拉開變大圓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大圓的概念和在紙上的相對位置

  2、老師用兒歌幫助幼兒掌握繪畫步驟,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3、重點觀察:封閉圓又大又圓

  4、介紹大大的圓

  三、展示作品

34、小班教案《可愛的熊寶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添畫直線、圓點的方法畫出小熊背景。

  2、鼓勵幼兒沿輪廓線大膽為小熊涂色。

  3、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4、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鉛畫紙(鉛畫紙上已畫出熊的輪廓)。

  2、人手一支勾線筆和一盒油畫棒。

  3、示范畫、玩具熊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熊,觀察熊的特征。

  1、出示示范畫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來到我們班級做客,你們看看它是誰啊?(教師出示示范畫)

  2、帶領幼兒觀察熊的外形特征

  師:小朋友們看看熊長得什么樣子的?它可不可愛呀?(觀察熊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結:可愛的熊寶寶,身體圓圓的、渾身毛茸茸的,圓圓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可愛極了。

  3、觀察圖片背景

  師:小朋友們,這幅圖畫中,除了小熊你們還看到了什么啊?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背景)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這只可愛的熊吧!

  二、學習畫熊的方法,教師講解并示范。

  1、教師講解勾邊的方法。

  師:我們拿起勾線筆,沿著已經畫好的線,從上往下,輕輕地描一描。記得畫得時候要仔仔細細地哦!(幼兒跟隨老師空手練習)

  2、教師講解涂色的方法,進行示范。

  師:剛才我們把熊的輪廓畫出來了,接著我們給熊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們可以用油畫棒為它們涂上美麗的顏色。

  師:在涂色的時候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涂呢?,從一個方向開始涂色,千萬不能涂到輪廓線的外面喲!

  3、教師講解添畫直線、圓點的方法畫出背景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觀察到這幅圖片的背景很漂亮,現(xiàn)在我們也來為自己的小熊添上美麗的背景吧!我們可以用各種顏色的油畫棒在空白的地方畫些直線,橫三下,豎一下。我們也可以畫些五顏六色的小圓點,現(xiàn)在就請大家一起來畫一畫可愛的熊寶寶吧!(幼兒空手練習)

  4、幼兒分組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溝邊和涂色,以及指導幼兒添畫背景的方法。

  三、教師小結。

  教師表揚畫得好的幼兒給予獎勵,并把作品貼在展示墻上。

35、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喜歡觀察物品,學會區(qū)分物體的大中小

  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禮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只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只熊

  1、 今天有動物朋友來到我們小六班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動物朋友,動物朋友快出來。

  2、 看看是什么動物朋友來做客,數(shù)一數(shù)一共來了幾只熊,看看這三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一樣大嗎?請你把最大的找出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來,給它取名叫小熊。中間的熊有點大又有點小的叫中熊。

  小結:原來三只熊的大小不一樣,這只最大熊叫大熊,這只最小的叫小熊,中間這只比大的小一點比小的大一點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們想請我們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里?你從哪里看出來是小熊的家?

  2、 我們一起走進去看一看吧。

  你們看到桌子上有什么?這三只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你們又看到了什么?這三張床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活動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shù)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為主角,并對三只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huán)節(jié)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更好的引發(fā)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動中卻并非如此。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后,孩子們一下子松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shù)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為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盡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艷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并沒有帶著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tài)??赡苡捎谑请S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jié)并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里去呢?會碰到什么事呢?”讓孩子們帶著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著了…….”然后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只熊回來會怎么樣呢?”,接著在繼續(xù)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qū)域活動中創(chuàng)設“熊的家”的環(huán)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為區(qū)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

36、小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三只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物品,學會區(qū)分物體的大中小。

  2、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禮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只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只熊

  1、 今天有動物朋友來到我們小六班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動物朋友,動物朋友快出來。

  2、 看看是什么動物朋友來做客,數(shù)一數(shù)一共來了幾只熊,看看這三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一樣大嗎?請你把最大的找出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來,給它取名叫小熊。中間的熊有點大又有點小的叫中熊。

  小結:原來三只熊的大小不一樣,這只最大熊叫大熊,這只最小的叫小熊,中間這只比大的小一點比小的大一點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們想請我們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里?你從哪里看出來是小熊的家?

  2、 我們一起走進去看一看吧。

  你們看到桌子上有什么?這三只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你們又看到了什么?這三張床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活動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shù)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為主角,并對三只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huán)節(jié)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更好的引發(fā)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動中卻并非如此。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后,孩子們一下子松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shù)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為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盡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艷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并沒有帶著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tài)??赡苡捎谑请S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jié)并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里去呢?會碰到什么事呢?”讓孩子們帶著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著了…….”然后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只熊回來會怎么樣呢?”,接著在繼續(xù)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qū)域活動中創(chuàng)設“熊的家”的環(huán)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為區(qū)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

37、小班教案《三只熊做客》

活動目標:

  1、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2、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進行表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毛絨玩具大中小三只熊。

  3、人手一個盒子,盒子里放入大、中、小同種禮物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講講故事《三只熊》

  (價值分析:通過回憶故事,激發(fā)幼兒對故事中角色的興趣,導入活動。)

  1、前幾天,我們聽過一個《三只熊》的故事,房子里住著怎樣的三只熊?

  2、三只熊的家里有什么?是怎樣的碗,怎樣的勺子,怎樣的椅子,怎樣的床……

  小結:三只熊家里東西大小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不大也不小。

  二、歡迎三只熊

  (價值分析:在招待三只熊的情境中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1、出示三只玩具熊:今天,三只熊來到了我們小1班。

  2、認識三只熊

  (1)你能找出最大的熊嗎?(以“大熊”口吻打招呼:你們好,我是大熊,我長得大大的。)

  (2)最小的熊在哪里?(以“小熊”口吻打招呼:你們好,我是小熊,我長得小小的。)

  (3)中熊在哪里?(以“中熊”口吻打招呼:大家好,我是中熊,我長得不大也不小。)

  3、三只熊來我們班級做客,我們怎么招待它們呀?

  4、給三只熊搬椅子

  (1)這有3張椅子,他們該怎么坐呢?

  (2)請三只熊分別坐到對應的大中小椅子上。(大熊,請你坐大椅子;中熊,請你坐中椅子;小熊,請你坐小椅子。

  5、給三只熊吃東西

  (1)出示幻燈:你想請三只熊吃什么?它排在第幾個?

  (2)它有什么用?該怎么分呢?

  (3)那我們請它們吃××,請的時候也要說一句好聽的話。(邊說三只大、中、小熊幻燈邊出現(xiàn))

  三、給三只熊送“禮物”

  (價值分析:在操作游戲中進一步比較物體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并用短句表達。)

  1、老師還準備了許多禮物要送給三只熊,看這是什么呀?它們有什么用?

  2、個別幼兒示范送禮物

  師:誰愿意給三只熊送禮物呢?想想怎么送熊寶寶才喜歡呢

  3、你們想不想也送三只熊禮物啊,在后面的桌子上還有許多的禮物,等會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盒子,選一樣你喜歡的禮物,看看你送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送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

  4、幼兒給三只熊送禮物

  5、分享交流

  師:看看三只熊會喜歡我們送的禮物嗎?(幫助送錯的幼兒糾正)

38、小班教案《三只熊買鞋》

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情景中,為三只熊選擇合適的鞋子,體驗選購鞋子的快樂。

  2、愿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大、中、小拖鞋三雙;高跟鞋兩雙;大、中、小運動鞋三雙。自制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新年禮物

  1、前兩天我們過了個什么節(jié)日?

  2、我們一起來慶祝新年好

  3、你有沒有得到禮物?或者送給別人禮物?

  二、小熊買鞋

  1、出示flash動畫,這是哪里?這是誰的家?

  2、三只小熊真漂亮,他們身上穿戴了什么?(豐富大、中、小)

  3、它們會去哪里呢?

  4、交流討論:

  三只熊來到水果店:

  (1)、三只小熊來到了哪里?這里有鞋子嗎?

  (2)、水果店里有哪些水果?

  (3)、 告訴三只熊這里沒有鞋子,這是水果店。

  三只熊來到服裝店:

  (1) 這里買什么?

  (2) 這是什么店?

  (3) 告訴三只熊這里沒有鞋子,這是服裝店。

  三只熊犯愁了,怎么辦?到底去哪里買鞋子呢?(幼兒交流討論)

  三只熊來到了鞋店:

  (1) 這里有些什么樣的鞋子?(出示拖鞋、高跟鞋和旅游鞋)

  (2)幼兒交流討論:給小熊選怎樣的鞋子比較合適。

  (3)小熊一家穿上新鞋子,高高興興地旅游去了。

  5、小熊送禮物

  謝謝你們幫助我們選到了禮物,我給你們帶來了新年禮物。(糖果、小零食)

39、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熊》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 能區(qū)分大,中,小,并能有順序地排序。

  2. 能安靜地和同伴一起聽故事。

  3.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 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二:活動準備

  1. 大,中,小熊各一只

  2. 故事錄音

  3. 掛圖一幅

  4. 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只熊

  1.教師分別出示大中小熊,讓幼兒數(shù)數(shù)有幾只熊。

  2.區(qū)分大中小

  (1)這三只熊一樣大嗎?

  (2)讓幼兒把最大的,最小的分別找出來,給它們取名字叫大熊,小熊。

  (3)中間的一個,不大也不小就叫中熊。

  (二)將三只熊排序

  請幼兒給三只熊排隊(從小到大排列,并能說出這是小熊,這是大熊,這是中熊)還能從大到小排列。

  (三)欣賞故事:三只熊

  1.現(xiàn)在我們已經和三只熊交上朋友了,下面我們就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只熊。(幼兒集體講一遍故事的名字)

  2.幼兒欣賞故事后提問:

  (1)三只熊為什么不高興?

  (2)小姑娘到三只熊家里的時候,三只熊知道嗎?"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他們有沒有同意給她吃?

  (3)小姑娘睡他們的床,熊知道嗎?他們有沒有同意?

  3.教師小結:小姑娘到熊的家里,沒有得到熊的同意,就用了他們的東西,所以熊生氣了。

  4.那么小姑娘怎樣做熊才不會生氣呢?(啟發(fā)幼兒說出進入別人家里,或要用別人的東西,先要問人家同意嗎?在別人同意后才能用,這樣人家才不會生氣)

  (四)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聽完了故事,我們一起來和小熊跳個舞吧!(根據(jù)音樂,幼兒自由舞蹈)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shù)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為主角,并對三只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huán)節(jié)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更好的引發(fā)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40、小班社會教案《小動物做客》含反思

  教材分析:

  以“去小動物家做客”為活動主線,寓教于游戲中,注重活動的綜合性和趣味性,讓孩子在愉快的玩一玩,猜一猜、說一說的過程中,學習做客的基本禮儀。

  活動目標:

  1、 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2、 嘗試吧動物和他喜歡的食物進行一一對應。

  3、 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嘗試吧動物和他喜歡的食物進行一一對應

  活動難點:

  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學習怎樣做客和接待客人。

  難點形成原因:

  孩子們對如何正確做客和做小主人缺乏經驗

  難點解決策略:

  通過孩子們喜歡的情景表演

  設計依據(jù):

  回憶新年做客經驗,引起談話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的已有經驗

  將做客的禮儀融入到情境表演中,讓孩子們在情景表演中自然的學習做客的和招待的基本禮貌用語,是孩子們的獲得有效的經驗,印象更加深刻。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發(fā)幼兒回憶過新年做客的情境

  新年的時候,你去誰家做客了?他們是怎么招待你的?

  新年的時候,誰來你家做客了?你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 招待小動物客人

  逐一出示小熊、小狗等動物圖片,師幼談話:誰來了?我們應該怎么問好?

  學說:“XX你好,歡迎你來我家做客”“請坐”等禮貌用語

  討論:客人來齊了可以怎么招待他們?

  給客人唱歌跳舞,表演節(jié)目

  討論:客人肚子餓了,他們吃什么?(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

  使用小朋友的書《數(shù)學》第一頁“喜歡吃的食物”,讓幼兒聯(lián)系根據(jù)動物愛吃的食物進行連線。

  3、 游戲“客人來了”

  教師扮演“客人”,到小朋友家做客,小朋友接待

  請幼兒扮演客人,另一位幼兒扮演主人,接待客人。

  活動反思:

  新年剛過,對新年中發(fā)生的情境幼兒一定都還歷歷在目,因此本次教學活動適時抓住了教學契機。整個活動通過小動物做客的情景貫穿,讓幼兒親身體驗學習。

  活動導入,請幼兒回憶新年的做客場景,引起談話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對做客的原有經驗,為活動的開展做經驗鋪墊。然后以擬人化的情境表演作為貫穿,并將做客的禮儀融入到表演中,在實踐了做客禮儀的同時,也鍛煉了對話表演的自信,引導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表演,使孩子們的獲得有效的經驗,印象更加深刻。表演讓活動氛圍輕松,幼兒在自然的對話中得到了認知,真正體現(xiàn)了游戲的有效價值。

  不足之處:

  1、提問不夠明確清晰

  在活動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兩個問題的談話來引出話題,但幼兒對問題的理解似乎模糊不清,回答的內容都一樣,思維沒有擴散,無法體現(xiàn)導入活動的價值;

  2、操作活動的細節(jié)關注不夠

  對于練習內容,幼兒的知識經驗還是較豐富的,但操作中的連線,許多幼兒畫得不夠清晰,隨自己主觀意愿來畫,教師對這一現(xiàn)象的關注不到位,應將操作規(guī)則表達更清晰準確。

41、幼兒園小班數(shù)學教案《三只熊的早餐》設計意圖總結

  設計意圖

  最近在開展有關動物朋友的主題活動,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三只熊》的歌曲特別感興趣,歌曲表演中三只熊可愛的樣子讓孩子們一下子喜歡了小熊這個形象?!?-6 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能感知和區(qū)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點,并能用相應的詞表示。于是我以小熊的形象為載體,過生動的環(huán)節(jié)銜接, 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 更好的引發(fā)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活動難點: 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 個蘋果; 經驗準備: 幼兒會相關的大小比較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qū)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 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 4 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shù)字,這個是 1 號瓶……

  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 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么?(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呢?為什么?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shù)數(shù)有幾個?怎么分呢,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個盒子給爸爸?(6 條魚的)寶寶呢?(2 條魚的)媽媽呢?(3 條魚的)爸爸媽媽們同意嗎?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 條什么樣的魚?

  4、現(xiàn)在還是把 6 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shù)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shù)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小熊,通過幫三只小熊分早餐的過程中,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活動導入部分通過出示三只熊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通過肉眼的觀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區(qū)別,并通過比一比的方法,知道并了解區(qū)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幼兒樂于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shù)、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shù)數(shù)、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fā)現(xiàn)三只熊的關系和大小。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游戲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shù)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以熊為主角,并對三只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huán)節(jié)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更好的引發(fā)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愿望?;顒又型ㄟ^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xiàn)。但活動中由于環(huán)節(jié)較多,加上我的語言不夠精練,造成課上超時了。在今后的可當中我要鍛煉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讓每一句話都達到想要的目標!

42、小班數(shù)學《三只小熊的早餐》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F(xiàn)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qū)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

  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shù)字,這個是1號瓶……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么?(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呢?為什么?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shù)數(shù)有幾個?怎么分呢,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5、評價(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六、情境"分魚"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個盒子給爸爸?(6條魚的)寶寶呢?(2條魚的)媽媽呢?(3條魚的)爸爸媽媽們同意嗎?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么樣的魚?

  4、現(xiàn)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shù)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shù)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活動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shù)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小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qū)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小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活動導入部分通過出示三只熊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通過肉眼的觀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區(qū)別,并通過比一比的方法,知道并了解區(qū)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幼兒樂于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shù)、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shù)數(shù)、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fā)現(xiàn)三只熊的關系和大小。

  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游戲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43、小班語文教案《幫助熊奶奶》

  幫助熊奶奶

  活動要求:

  1.觀察圖片,了解熊奶奶的困難,并結合生活經驗根據(jù)不同困難給予幫助。

  2.使幼兒體驗到關心幫助別人后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移情能力。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流程:

  經驗回憶--遷移想象--分享快樂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圖片三幅;木偶熊奶奶:熊奶奶頭飾一只。

  活動指導:

  一、生活經驗回憶

  1. 小朋友,你們遇到過困難嗎?

  2.什么是困難?

  3.你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二、遷移想象(觀察圖片,了解熊奶奶的困難,激發(fā)幼兒幫助熊奶奶的情感)

  1.(出示熊奶奶木偶)小朋友,熊奶奶年紀大了,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心里不高興,你們猜猜熊奶奶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2.(出示圖片)熊奶奶到底遇到什么困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幼兒自由觀賞圖片,老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熊奶奶遇到什么困難,你準備怎樣幫助它?

  (1)走臺階,因為腿腳不便,摔倒了,怎么辦?

  (2)熊奶奶怎么會在浴室摔倒?怎么幫她解決困難?

  (3)從熊奶奶表情及動作,了解熊奶奶的孤獨,幫助它解決。

  小結:小朋友本領真大,幫助熊奶奶解決了那么多困難?,F(xiàn)在熊奶奶也來了,看看你們能不能讓它高興起來。

  三、分享快樂(在音樂游戲中體驗幫助熊奶奶的快樂。)

  組織幼兒跳集體舞《打起手鼓唱起歌》.熊奶奶孤獨站在一邊,小朋友能用自己方法關心它。當熊奶奶出現(xiàn)不舒服時,會用不同方法主動幫助它。

  熊奶奶為了獎勵小朋友,發(fā)給小朋友禮物,進一步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別人高興了自己也會感到高興。

44、 小班語文教案《幫助熊奶奶》

  幫助熊奶奶

  活動要求:

  1.觀察圖片,了解熊奶奶的困難,并結合生活經驗根據(jù)不同困難給予幫助。

  2.使幼兒體驗到關心幫助別人后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移情能力。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流程:

  經驗回憶--遷移想象--分享快樂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圖片三幅;木偶熊奶奶:熊奶奶頭飾一只。

  活動指導:

  一、生活經驗回憶

  1. 小朋友,你們遇到過困難嗎?

  2.什么是困難?

  3.你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二、遷移想象(觀察圖片,了解熊奶奶的困難,激發(fā)幼兒幫助熊奶奶的情感)

  1.(出示熊奶奶木偶)小朋友,熊奶奶年紀大了,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心里不高興,你們猜猜熊奶奶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2.(出示圖片)熊奶奶到底遇到什么困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幼兒自由觀賞圖片,老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熊奶奶遇到什么困難,你準備怎樣幫助它?

  (1)走臺階,因為腿腳不便,摔倒了,怎么辦?

  (2)熊奶奶怎么會在浴室摔倒?怎么幫她解決困難?

  (3)從熊奶奶表情及動作,了解熊奶奶的孤獨,幫助它解決。

  小結:小朋友本領真大,幫助熊奶奶解決了那么多困難?,F(xiàn)在熊奶奶也來了,看看你們能不能讓它高興起來。

  三、分享快樂(在音樂游戲中體驗幫助熊奶奶的快樂。)

  組織幼兒跳集體舞《打起手鼓唱起歌》.熊奶奶孤獨站在一邊,小朋友能用自己方法關心它。當熊奶奶出現(xiàn)不舒服時,會用不同方法主動幫助它。

  熊奶奶為了獎勵小朋友,發(fā)給小朋友禮物,進一步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別人高興了自己也會感到高興。

45、幼兒園小班數(shù)學教案《三只熊的早餐》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三只小熊》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音樂《三只小熊》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剛才兒歌中唱到的是誰呀?”“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小熊一家人在干什么”

  (二)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師:“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 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熊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三)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qū)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師:“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那它們用什么吃飯呢?我們準備好了三只碗?!?/p>

  2、師:“哪知碗給熊爸爸?什么顏色的?哪只給熊媽媽?什么顏色的?熊寶寶呢?”

  (四)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師:“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p>

  2、師:“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圖形,有三角瓶、正方形、圓形?!?/p>

  3、師:“什么圖形的瓶子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什么圖形的瓶子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什么圖形的瓶子給熊媽媽吃?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五)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1、師:“第二樣早餐是什么?(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呢?為什么?”

  2、通過圖片對比引導幼兒感知“粗”、“細”:“我們平時說一個人是胖瘦,但是玉米我們要說它是粗或者細。”

  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熊寶寶胃口最小,吃的玉米是最細的

  熊媽媽胃口不大也不小,吃的玉米是不粗也不細的

  (六)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師:“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shù)數(shù)有幾個?怎么分呢,小朋友們想一想,老師覺得呀,熊爸爸吃得最最多,所以給它最多的三個蘋果,熊寶寶吃得最最少,所以給它最少的一個蘋果,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所以我們給她不多也不少的三個蘋果?!?/p>

  2、請幼兒嘗試自己分一分。

  (七)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認識了大小,高矮,粗細,多少,請小朋友們將家里的吃的分給爸爸媽媽們吃,好嗎?想一想你們要按什么分呢?”

  教學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shù)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qū)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