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大米多少粒的故事

一公斤大米多少粒的故事

一公斤大米多少粒的故事

  作者:謝安冰(女)法文名Claire(克萊兒)
  年齡:27歲
  求學地: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教育系碩士)
  籍貫:臺州臨海
  我在巴黎第五大學念教育學,這個專業(yè)在法國比較出名。在選課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到一些中小學觀摩,看那里的老師怎樣給學生上課。
  在我選學“數(shù)學教學法”時,學校安排我們到一所小學聽課。課堂上,26個相當于國內(nèi)小學二年級(CM1)的學生被分成7組,每組3人或4人。年輕的女教師給每組發(fā)了一包一公斤的大米,并讓各組測出1公斤大米包含多少粒米?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小天平,小杯子,但不能一粒一粒數(shù)。
  做這樣的事情有意義嗎?我在心里暗笑,法國人真有點傻。
  孩子們很興奮,捧著各種工具忙開了。課堂看起來熱鬧,但每組的操作都非常有序。學生們先湊在一起討論并制訂測量方案,準備測量工具,差不多5分鐘后,他們開始分工合作?;旧隙际且粋€負責測量,一個負責記錄,還有一個負責寫最后的報告,并不時地交流意見。
  第一組選了一個小杯子作工具,先裝滿一杯米,數(shù)出一杯米所包含米粒的數(shù)量,然后看1公斤能裝幾杯,最后算出總的數(shù)量。另外一組用了個小天平,先稱出100克米,然后數(shù)出有多少米粒,最后再乘以10。反正各組有各組的辦法。
  離下課還有10多分鐘的時候,每組都交上了一份詳細的報告書,包括測量的方法,用到的工具,過程,得出的結論,還有遇到的困難,等等。接著,老師對各組的作業(yè)進行簡單地講評,肯定了做得好的,對做得不好的,也是鼓勵多于批評。
  授課老師過來跟我們解釋,這節(jié)課用這樣的形式上,并不是浪費時間,讓學生掌握比率的運算,掌握使用天平和其他測量工具的方法,都太抽象,老師必須設計出有趣的生活問題讓學生體會,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
    同學們,你們有更好的計算方法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