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學習6的形成》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學習6的形成》反思
1、大班科學教案《學習6的形成》反思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6個物品,并說出總數。
2.感知數字6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會認讀數字6。
活動重點:
能手口一致地點數6個物體,會認讀數字6。
活動難點:
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3.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對數字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6這張?zhí)O果卡、6張?zhí)易涌?、哨子一個、課件、格子紙、彩筆小印章。
活動過程:
1認讀數字6. 教師用猜謎的形式引出數字6,“有一位數字寶寶他的樣子像老師用的哨子,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數字6”
2.學習6的形成 “數字6給老師帶來好吃的水果,我們看看有什么?!薄?個蘋果,6個梨。”讓幼兒點數回答,(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提問:蘋果,梨哪個多?多幾個?如何讓蘋果與梨變成一樣多?引導幼兒理解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
3.利用Flash課件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6個物體,鞏固6的形成。
設情景:數字6邀請小動物們到他的城堡做客,但城堡的大門很奇怪只為數量是6的動物們開門這就急壞了數字6請小朋友們幫忙讓動物們都進入城堡.例:五只猴子能進入城堡嗎?為什么?應該怎樣做?鞏固5添上1是6,6比5多1,5比6少1。
4.玩【看數字蓋印章】的游戲讓幼兒根據出現數字是幾就蓋幾個小印章,認讀數字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結束后,我會組織幼兒互相交流。幼兒用自己的操作經驗向大家表達自己的想法、做法和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通過交流,幼兒不僅向別人介紹了自己的制作風的方法,還能從別人那里得到啟發(fā);這樣,不僅發(fā)展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空間。最后教幼兒一首兒歌《我會制造風》,這樣不僅突出了活動的主題,還鞏固了幼兒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幼兒對制造風的印象。
我會制造風
我的小嘴吹一吹,
我用扇子揮一揮
我拿紙張甩一甩
呼呼呼,真涼快。
吹風機呀你快來,
快把羽毛吹起來,
打氣筒呀你別跑,
來把氣球給喂飽,
呼呼呼 沙沙沙
哪里都能遇到它。
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滾動》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游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么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征。
3、說一說:為什么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游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游戲的優(yōu)點在于,縮短了幼兒等待游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fā)現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去發(fā)現,讓幼兒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會發(fā)現,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fā)現的這一現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fā)現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后,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么這些紙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贊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游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小朋友自愿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趕小豬。這個游戲巧妙之處在于,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于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游戲中繼續(xù)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游戲結束后,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fā)散思維空間,由于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于說。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過思考和觀察發(fā)現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于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贊賞幼兒的發(fā)現,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后,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p>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于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后繼續(xù)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3、大班科學教案《不倒翁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樂于探究不倒翁不到的秘密。
2、 嘗試制作不倒翁。
3、 享受不倒翁的藝術體驗。
4、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球、蛋殼、橡皮泥、彩紙、剪刀、水彩筆。
活動過程:
1、 以謎語形式引出課題:一個老頭,不跑不走,請他睡覺,他就 搖頭,請你猜猜是什么。
2、 引導幼兒探索不倒翁的秘密。
(1)出示不倒翁讓幼兒自由玩耍,發(fā)現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請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fā)現(上輕下重)
(3)可以提示幼兒打開不倒翁看看,再說說自己的發(fā)現。(上輕下重,底下有固定物)
3、 幼兒動手制作不倒翁,發(fā)現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幼兒自己選擇材料制作不倒翁。
(2)幼兒操作完后,將作品擺在前面進行試驗,檢驗是否成功。
(3)師幼共同探討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不倒翁卻站不起來。(固定物沒有放在中間,沒有固定住。)
(4)教師小結:不倒翁的底部必須是圓圓的、滑滑的。固定物一定要牢牢的站在不倒翁的底部。
4、 幼兒再次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 展覽欣賞作品,感受成功的快樂。
(1)組織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
(2)跟隨音樂學做不倒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既有科學的探索,又有動手制作,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都會比較喜歡、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前我認為不倒翁應該是小朋友生活中經常玩的一種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們也要學習不倒翁遇到困難繼續(xù)站起來的精神。讓我們和你的小伙伴介紹下你的不倒翁吧。
4、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圖案》含反思
活動設計: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于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fā)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于自己,要使這活動盡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huán)節(jié),活動后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他們發(fā)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huán)節(jié)清晰、明了,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
發(fā)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2、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3、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涂色的,有畫對稱圖形。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反思:
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并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fā)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fā)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huán)節(jié)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涂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涂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5、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qū)分胎生與卵生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么?雞媽媽生的是什么?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并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么動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形成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么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留在媽媽肚子里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這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九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么?(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況。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非常辛苦。
三、體驗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丶液竺课缓⒆佣颊f一句愛媽媽的話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謝媽媽的養(yǎng)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充滿著歡聲笑語,了解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和成長過程。還知道了媽媽懷自己時的辛苦及不易,更加加深了對媽媽的愛。家是一個溫馨的樂園。媽媽、親情的寬厚無私及其在幼兒成長中的決定性作用已是勿容置疑的真理。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這樣,健全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
6、大班科學教案《流動的水》含反思
設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jié)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jié)約用水的教育。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yǎng)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chuàng)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啟發(fā)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fā)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yǎng)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chuàng)新新的節(jié)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jié)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jié)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
6、創(chuàng)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干凈,出示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A 幼兒討論:
B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C 說一說,為什么實驗結果不一樣。
D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7、提升幼兒對創(chuàng)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fā)現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反思
優(yōu)點: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想象,操作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著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
不足:
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于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chuàng)新。操作創(chuàng)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chuàng)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7、大班科學教案《聲音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聲音的產生,能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
2、通過討論聲音的作用,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具有一定的做實驗記錄的能力。
2、 實物準備:錄像機、大音響、PPT課件、大鼓、砂紙(人手一份),豆子、棉花、玻璃杯和筷子(每組三個)、水(四量杯)、毛巾(若干)、水彩筆(四支)。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播放PPT,用闖關的方法讓幼兒猜測三種聲音:打雷聲、心跳聲、木門的聲音,從而引出“聲音”這一主題。
2、討論: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聲音,那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猜想)
二、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聲音的產生——物體震動產生聲音。
1、敲打撒滿豆子的鼓面,請幼兒觀察,討論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小結:物體相碰撞產生震動,就發(fā)出聲音了。
2、請幼兒嘗試用砂紙發(fā)出聲音,感受其震動,討論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小結:物體相互摩擦產生震動,就發(fā)出聲音了。
3、討論:這兩次實驗發(fā)現聲音產生的共同點。
總結:物體震動會發(fā)出聲音。
4、延伸:如果不想讓物體發(fā)出聲音,那么就是物體停止震動。
三、請幼兒自由的選擇材料,從而探索聲音的不同。
1、出示三個水杯,猜想:如何做到分別敲擊三個水杯,如何讓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2、幼兒動手實驗驗證,找出實驗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內。
3、每組幼兒派一名代表說出小組實驗的結果。(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
4、延伸:說出聽音樂時和聽噪音時的感受,讓幼兒了解噪音對身體有害,引導幼兒平時要輕聲說話、玩玩具等,不要制造噪音。
四、討論聲音的作用,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1、討論:生活中聲音還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觀看PPT,初步了解聲音的以下作用:
(1)辨析熟悉的人。
(2)挑西瓜。
(3)用聽診器看病。
3、請幼兒回家搜集相關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活動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fā)展,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力,拓寬了幼兒視野,提升了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為幼兒今后科學探究精神的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8、大班科學教案《風的秘密》含反思
設計背景
孩子們對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風雨雷電”這些自然現象,既普遍存在而又有無窮奧秘。孩子們是渴望認識這些自然現象的。例如“風”,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他們玩過許多風的玩具和游戲。我發(fā)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但他們對“風”的認識只停留在直觀的現象,這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我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秘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樂意參與探索風的游戲。
2、讓幼兒初步了解風是怎樣形成的,并認識風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風的形成,認識風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動準備
1、紙箱、塑料袋、氣球、扇子、書本、硬紙片、吸管、羽毛等。
2、 風類玩具。
3、 有關風的用途及危害圖片
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風是由空氣流動形成的。
(1)運用魔術箱和塑料袋證明空氣的存在,并且就在我們的周圍。
(2)出示2個充滿氣的氣球,把其中1個松開口后吹到一幼兒的頭發(fā)上,請幼兒說說觀察到了什么,引出“風”。通過對比,引導幼兒說出: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
(3)教師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
2、嘗試制造人造風。
(1)出示風車,告訴幼兒它們都想和風做游戲,但是教室沒有風,怎么辦?
(2)幼兒自由選擇制造風的材料,嘗試用各種材料制造風。
(3)教師小結人造風的方法,并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兒觀看圖片,了解風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
4、游戲:羽毛飛起來了。讓幼兒運用人造風的一些方法制造風,人雞毛飄得又高又遠。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我設計的這節(jié)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于環(huán)節(jié)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松口吹到幼兒的頭發(fā)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活動就這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 “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選擇材料制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 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9、大班科學教案《口袋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兒探索的興趣,嘗試記錄探索結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收集各種口袋(塑料袋、網袋、布袋、紙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書、水果,游戲棒、沙子、抹布若干,教師、幼兒分組記錄用紙各一份,記錄材料,音樂等。
3、知識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參觀菜場、垃圾場、醫(yī)院、馬路,并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摸摸、看看,了解各種口袋種類和作用。(時間大約3分鐘)
1.幼兒游戲玩各種口袋。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大口袋,我們來看看里面裝著什么?原來,里面還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兒操作前引導:請你們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來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師: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裝很多東西,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的東西。
二、操作活動:探索
A請幼兒猜想:
師: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裝什么?(幼兒邊說,教師邊打勾)
塑料袋(能裝的東西打勾)布袋紙袋網袋蛇皮袋
這些口袋真能裝這些東西嗎?我們來試一試。
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組材料,每組還有一塊記錄板,試過以后把可以裝的東西貼到相應的口袋后面(教師手中一塊幼兒記錄板,邊說邊演示),比如,你試的是塑料袋發(fā)現可以裝蘋果,你就把蘋果的圖片貼到塑料袋的后面。
請幼兒操作:(時間大約12分鐘)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選用多種材料進行操作;
指導幼兒正確記錄;
小組匯報:小朋友都試過了,它們到底能裝什么東西呢?請你們看著題板告訴我,塑料袋可以裝什么?…….
C小結:
師:原來口袋可以裝那么多的東西,不同的袋子裝的東西還不同呢?舉例:網袋不能裝細小的東西,紙袋不能裝水。
三、討論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師: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請幼兒欣賞FLASH:
教師: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段關于塑料袋的動畫。
2、請幼兒討論:
塑料袋容易污染環(huán)境,不能亂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們稱它是:白色污染。
原來塑料袋會對環(huán)境造成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3、教師出示回收箱:
教師:剛才你們想的辦法都很好,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這是一只回收箱,專門用來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們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結束活動:把裝的物品運回教室。
活動反思:
幼兒期的孩子年齡較小,因此對周圍的一切環(huán)境和物品都充滿著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喜歡一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一張彩色的小紙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連一根短短毛線頭也會成為他們喜歡玩的物品??傁矚g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還要與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羨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會跑到老師的跟前告狀: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狀是經常性的行為,他們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復幾次的來到老師的面前,直到老師出面解決,沒收小朋友的東西為止。
在操場上活動或者是課上,他們會將看到的東西,如整理時丟落的小積木,玩具,紐扣,小朋友家中帶來的東西等物品撿起來交到老師手里。作為老師,把小朋友拿過來的東西不理睬,幼兒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跟老師說,馬上處理的話就防礙活動的開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讓幼兒覺得老師太不當回事,那只能課后或者活動接束時再做處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撿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動完后再進一步的處理。每次活動結束后,我不會把口袋里的東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將他們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找出有價值的東西,處理沒有用的物品,這樣既讓小朋友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重視又不會打擾到正常教學活動。
我的口袋就成為了專裝幼兒小東西的場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覺得特不順,好象缺了什么。
當然我的口袋也不是專門裝小朋友撿到的物品,里面也會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兒感冒的多發(fā)季節(jié),孩子們的鼻涕不斷,我就會從口袋中拿出柔軟的紙巾,讓孩子們把鼻涕擦干凈;做數學練習時當一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時,我就會遞上橡皮,讓小朋友及時改正錯誤;教學活動中,為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時突然的跳出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時,我也經常關注孩子們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寶寶會將家中的物品帶到幼兒園,有的從家中帶了食品,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就偷偷的拿出來品嘗,帶得多的會給好朋友分享??诖羞€有好多。有的會帶一些危險的物品,如彈珠、夾針等,我們發(fā)現立即處理。還有的會帶錢,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發(fā)現一塊帶硬幣等,一經發(fā)現我們都會沒收,暫時由老師保管,來接送的時候給他們的父母,提醒家長來幼兒園的時候檢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讓危險物品帶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會把幼兒園中自己喜歡的物品帶回家,碰到此類事情,我們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告訴小朋友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會越來越少了到沒有,大家以后就沒有玩具可玩了。
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事事處處做個有心人,注重觀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俗話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幼兒間的個性和品質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兒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就應以發(fā)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從細微處關注孩子的成長,細微處才能見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兒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幼兒的不足。在教師寬容、欣賞、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發(fā)展。
10、大班科學教案《夜晚的世界》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夜晚的世界》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大班下《相反國》這一主題。這一主題共設置了相反的基本概念、相反的變化、好玩的相反游戲、相反的探索這四個大的教學版塊?!兑雇淼氖澜纭诽幱谙喾吹淖兓慕Y束部分,在這個活動之前,幼兒已經通過故事、歌曲、兒歌等形式對相反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我們人類而言,白天是我們活動的時間,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像我們一樣在白天活動呢?黑黑的夜晚世界是不是真的很可怕?帶著這些疑問和對夜晚的世界濃濃的神秘感,走進黑暗的世界里,孩子們要面對恐懼,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希望能慢慢改變孩子們對黑夜的看法,讓幼兒對黑夜充滿好奇和無窮的想象。由此,他們都能發(fā)現白天和黑夜的美。
活動目標
1、認識夜行動物和植物。
2、自由探索發(fā)現在黑暗中會發(fā)光的物體。
3、體驗光的游戲的有趣與魅力,發(fā)現黑暗的神奇。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認識夜行動物和植物。
2、讓幼兒感受黑暗的神奇。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星星”小玩偶 會發(fā)光的東西
活動過程
·出示準備好的小精靈“星星”
——教師簡單介紹小精靈“星星”(喜愛夜晚)
——請幼兒一起認識它的好朋友們(螢火蟲、貓頭鷹、蝙蝠、曇花、夜來香)
·由小精靈“星星”的夜行動植物朋友們,引出認識夜行動植物。
——幻燈片依次出示動植物圖片,并和幼兒觀察討論。
——依次了解和認識螢火蟲、貓頭鷹、蝙蝠。
——通過動物朋友自己的介紹(播放語音)、以及和老師,“星星”一起討論了解夜行動物們的特征。
——依次了解和認識曇花和夜來香。
——通過植物朋友自己的介紹(播放語音)、以及和老師,“星星”一起討論夜行植物的特征。
——你還知道哪些夜晚活動的動物或開花的植物?(刺猬、眼鏡猴、月見草、懶猴、老鼠)
·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夜晚環(huán)境,通過參觀、游戲,感受夜晚世界的神秘。
——通過關掉燈,創(chuàng)設一個全黑的類似真的夜晚世界,讓孩子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通過投影燈出示星星和月亮,讓幼兒感受夜晚世界其實也是的美麗和神秘的。
——通過星星和月亮這兩種能在黑暗中發(fā)光的物體引出讓孩子們在“夜晚的世界”里尋找會發(fā)光的物體并探索它們不同的發(fā)光方法。
——提問:還有什么東西會在黑暗中發(fā)出光亮?
·光的游戲
——手電筒光變色(給幼兒提供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思考如何讓手電筒光變色,再提供給幼兒一些彩色玻璃紙,讓幼兒自主操作,探索發(fā)現利用不同顏色的玻璃紙可以使手電筒光變出不同顏色)
——蠟燭許愿(提供蠟燭讓幼兒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會用到蠟燭。也由蠟燭許愿讓孩子增加對夜行動植物的熱愛)
活動延伸:
·給孩子提供動植物圖片,讓幼兒找出夜行植物與動物。
·投放安全的發(fā)光物品,讓孩子進一步探索。
教學反思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題中我出示小精靈“星星”請小朋友一起認識它的好朋友,引出認識夜行動植物。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認識夜行動植物提問時幼兒的積極性高,在回答時幼兒的語言豐富、完整,在幼兒回答完后我對幼兒的評價不夠。第三環(huán)節(jié)是請幼兒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夜晚環(huán)境,通過參觀、游戲,感受夜晚世界的神秘。區(qū)角活動中也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也讓我對開展好幼兒園科學活動,有了很大的信心。
11、大班科學教案《杯中的熱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來證明水的溫度變化。
2、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相關的溫度計、量杯、記錄紙、筆
2、場地準備:音樂廳(分組活動)
活動過程:
一、幼兒集中討論
1、教師在桌面上擺放熱水,讓幼兒猜測:“不動這杯熱水,它會怎么樣?”請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猜測。
T:不動這杯熱水,它會怎么樣?(水會變冷)
2、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證明水變冷了。
T:你用什么辦法知道水變冷了?(用手摸、嘴巴嘗、溫度計測量)
二、幼兒分組實驗
1、教師請小朋友按照自己預想的辦法進行分組實驗,并且運用多種方法記錄實驗結果。(溫度計兩人一組)
T: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請你們按照自己的方法來試一試,并且將自己的結果用多種方法記錄下來,溫度計小組的小朋友兩人一組合作完成,好嗎?
2、幼兒進行實驗,教師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將它記錄下來,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證明。
三、教師小結(集中幼兒)
請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的記錄方法及結果,教師重點鼓勵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使幼兒在經驗總結中獲取新的知識與信息。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內容來源于生活,能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與實驗的欲望?;顒又型ㄟ^引導幼兒在實驗中發(fā)現“熱水的秘密”,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樣的效果,使幼兒獲得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對于本次活動幼兒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12、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含反思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13、大班科學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初步感知溶解這一現象。
2、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個、筷子若干。
2、認字卡: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T:小朋友們好!有沒有發(fā)現今天李老師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呀?
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有的還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這都是些什么
(幼兒觀察討論)
有誰愿意來說說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結: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
石頭摸起來硬硬的,有點沉;黃沙看上去是黃色的,摸起來細細軟軟的;芝麻油聞起來有股芝麻的香味;紅糖看上去和鹽一樣是一粒粒的,但是紅糖是紅色,鹽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質,有的可以用來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們要用它們做什么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并學會記錄,初次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
T:請你猜一猜,如果我們要把這些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幾個杯子中,然后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T: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T:我發(fā)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么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T: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請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為一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進行實驗,然后由一名小朋友進行實驗記錄,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現象畫出來?,F在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后,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發(fā)生。
交流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T:你記錄的材料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把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頭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來,黃沙也沉在水底,鹽、冰糖都經過充分的攪拌后它們在水中溶化不見了??Х确圩兂闪撕煤鹊目Х龋伾沧兂闪丝Х壬?,紅糖也把水變成了紅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開水變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并進行交流。
T:現在我請你們用調羹試試,看看剛才放進水里的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來?哪些不能取出來?
能取出來的我們可以怎么記錄?那不能取出來的呢?
T:這個實驗有趣嗎?
哪一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啊?
小結:今天通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fā)生。石頭和黃沙放進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但是它們都能用調羹取出來。紅糖咖啡粉放進水中,水的顏色和味道發(fā)生了變化;鹽和冰糖放進水中,雖然顏色沒有改變,但是通過充分的攪拌最后看不見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調羹取不出來。
水寶寶把紅糖、鹽、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這些物質也溶在水中取不出來,還把水寶寶的顏色、味道發(fā)生了變化,這種現象我們叫“溶解”。
石頭、黃沙和芝麻油能取出來嗎?
石頭和油 ,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T: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師:剛才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丶液笞鲎鰧嶒灒魈旄嬖V大家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科?;顒樱O計活動時候,想給孩子們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一點在互動進行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于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jié)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huán)節(jié),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jié)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14、大班科學教案《宇宙的奧秘》含反思
設計背景
告訴孩子們,我們在地球上生活,宇宙中除了地球還有其它鄰居(星球)。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小飛船,去星際旅行。從而開展《宇宙的奧秘》這個活動主題。讓孩子知道除了太陽、月亮還有其他星星。最后延伸出要做環(huán)保,愛護地球。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顏色的分辨去區(qū)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對太陽從近到遠排列的位置。
2.能大膽、主見的表達出自己喜歡哪個星球,想去哪個星球玩。
3.孩子們動手用粉筆將飛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連線。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幼兒認識“地球”在宇宙是一顆星球的概念。
2.幼兒能記住行星的名字,哪個星離太陽最近。
活動準備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圖片,以顏色區(qū)分為主。
2.一只紙制的飛船模型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磮D上不同顏色來辨別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帶出一架小飛船,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通過探索活動,引導讓幼兒學會運用辨別顏色的方法來分析物體特點。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出看到的每個星球的顏色、相對地球大小、基本特點。
2、一起談論各“星球”相對太陽排列順序;哪顆星離太陽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乘“小飛船”去星球旅行(給幼兒粉筆將飛船與想去的星球連線)
1、 老師引導幼兒回顧一開始說的:“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這個問題,讓幼兒自由發(fā)揮并動手參與課堂活動。
2、 提問幼兒回答想和誰一起去。
教師小結: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滿奧秘。一下子讓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陽、地球、月球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看得見的東西,但又無法“拿出來”給小朋友看,希望通過課堂游戲互動將此類物體由抽象轉化成一個概念,令小朋友有一個好的初步認識。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們今天上課所說的內容,但是像地球那樣能有美麗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樹木,涓涓的溪水卻只有“地球”。從現在開始就要愛護一花一樹,珍惜每一滴水,拒絕使用“白色垃圾”等等來環(huán)保地球。
教學反思
1、反思備課:大班幼兒的年齡段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自我表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個性特征、思想有了較明顯的表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理論對大班的幼兒起到一個啟蒙引導,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啟蒙”既簡單明了又向良性發(fā)展。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事物轉成概念,讓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兒的接納,也讓幼兒有了情感發(fā)揮的自由空間。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畢竟教學活動的內容都是一些“看得見,卻拿不上來”的物體。二維空間的教材,可能給幼兒思維發(fā)展帶來一定限制。還需要在教育內容及其發(fā)展線索上改進。
(3)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定會存在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師表示贊同時伸出手與幼兒擊掌,幼兒反應不過來。這時教師要在活動參與內容上多進行解釋和示范。用鼓勵方式多與該幼兒互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主題活動語言連貫,主要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互動中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蒙發(fā)對宇宙的興趣,更加完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4、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教材上把圖片換成玩具實體,并懸空按天體位置來擺放。多維空間的實物教學會讓幼兒更感興趣、更加容易接受。
15、大班數學教案《學習6的加法》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激發(fā) 和發(fā)展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
活動目標
1.根據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征分解畫面,感知分合式,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學習6的加法。
2.引導幼兒學習用語言講述算數所表達的用以。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6的5種加法;
2、學習感知分合式;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圖(一顆大樹,6個蘋果,1個大,5個小;2個紅色,4個黃色;3個有葉子的,3個沒葉子的)。
裝有6的5組加法算式禮物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老師:“我們來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和起來要是6”。運用拍手游戲和碰球游戲。(在黑板上的一邊寫好6的分合式)。
二,學習6的加法。
1.引導幼兒仔細看圖,分解畫面。
2.集中交流。
3.帶領幼兒讀6的5種加法算式。
老師:“我們把6的5種加法算式用好聽的聲音來讀一讀吧”。
三,“小動物們送禮物”的游戲。
1.老師:“我這里有一個禮物盒,這禮物盒里有著很多漂亮的禮物,但是你們要先讀出老師出示的算式并回答問題才能得到很漂亮的禮物。(交代游戲要求)。
2.老師口報應用題,幼兒口列算式。
3.評價幼兒游戲結果。
4.收拾學具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16、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蚯蚓》含反思
活動來源:
體育活動時,我?guī)ьI幼兒到軟質地面上玩“爬爬樂”的游戲。游戲休息時,有幾位幼兒發(fā)現了旁邊花圃里有蚯蚓。平時‘幼兒很喜歡小動物,但對蚯蚓卻不太了解。孩子們有的能用土語說出蚯蚓的名稱,但觀察不細致,不能準確地用口語表達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認識誤認為是怪物、大壞蛋。大班孩子,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事物充滿好奇,,小小的蚯蚓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熱情。他們在議論著,有幾個膽大的孩子還用小棒子將蚯蚓挑起來觀察。
《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其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為此,我設計生成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蚯蚓》,引導幼兒展開了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3.產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聊天的兩盆花》,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由多媒體課件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體課件)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著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yǎng)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p>
另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yǎng)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
教師:“為什么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來看看)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松土,花兒才長得茂盛,碧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孩子們在情境中發(fā)現活動的主角“蚯蚓”,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并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為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結果:
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濕濕的。頭部有環(huán)帶。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借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里爬得快?它喜歡什么環(huán)境是干干的還是潮濕的?它為什么總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筆記錄交流探索的結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沒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見,也聽不見,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覺到震動。他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
(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對蚯蚓進行實驗研究和記錄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們發(fā)現了蚯蚓的這么多秘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yǎng)雞、鴨、魚等。
2.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3.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yǎng)很好。
4.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關知識,知道了我們要保護蚯蚓,愛護大自然。)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yǎng)在教室里,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么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動中,幼兒了解到蚯蚓受傷分成兩段后,它有個小本領,有腦袋的那部分會長出尾巴來,有尾巴的那部分也會長出腦袋來,它就能變成兩條蚯蚓啦!)
活動反思:
1.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容主體來源于生活,結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蚯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參與活動,發(fā)現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環(huán)境寬松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探索、研究。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尋找、發(fā)現。幼兒在活動中能很好合作。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啟發(fā)者,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由的探索氛圍。幼兒充分體驗了自主活動的樂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3.材料豐富化本次活動的材料,看似簡單,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容我們提供了若干條蚯蚓和相關的探索輔助材料避免了幼兒操作時的爭搶,有提供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17、大班科學教案《美麗的家園》含反思
設計思路: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越來越強.幼兒隨著年齡增長,是非辨別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電視中也時常有社會公益廣告宣傳,他們有了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通過這次活動,讓他們在討論交流后,知道人類愿意生活在美好的綠色環(huán)境中,對于臟、亂、差要積極想法整治,并將自己喜歡居住在美麗家園的心愿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初步培養(yǎng)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要求:
1、通過活動,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畫出美麗的家園,培養(yǎng)幼兒運用色彩表現美的能力。
2、知道地球是人類生活居住的地方,初步培養(yǎng)幼兒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難點:
大膽運用繪畫手法和協調的色彩表現人們喜歡居住的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地球儀,有關地球的錄象;范例,繪畫用品。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感知、交流------體驗表現------評價延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出主題。
1、出示地球儀,問:“這是什么?是誰的家?”
2、小結:這是地球,是人類、動植物的家。
二、感知地球環(huán)境,交流環(huán)保經驗。
觀看兩段錄象(美好家園和臟、亂、差的環(huán)境),組織討論:
1、剛才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為什么?
小結:我們喜歡生活在花園般的地方,那兒空氣清新,既干凈又美麗。
2、你不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為什么?
小結:我們不喜歡生活在又亂又臟的地方,那兒沒有小鳥,沒有花、草、樹木。
3、怎么樣將它變得既干凈又美麗呢?
小結:廢氣、廢水不可亂排放,不亂扔垃圾,多植樹綠化,交通工具使用無污染的能源等。
4、總結:地球只有1個,我們人類只有保護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氣清新、干凈、美麗的家園,人類和動植物才能快快樂樂。
三、體驗美麗的家園,表現美好的愿望。
1、你想象中的美麗家園是怎樣的?(幼兒介紹)
2、教師示范講解:綠色的大地、樹林;蘭色的天空、海洋。綠、蘭表示清潔、干凈;紅、黃、橙表示美麗、幸福。
3、幼兒繪畫:教師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并用色彩來表現。
四、評價延伸活動
1、評價幼兒作品、創(chuàng)作繪畫、色彩表現。
2、延伸活動:我們一起努力將地球建設得更加美麗。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自然相扣,主線清晰,幼兒不僅對我們美麗的家鄉(xiāng)(中國)有了較全面清晰的認知和了解,同時通過教師對災區(qū)情況的介紹,讓幼兒對災區(qū)小朋友的學習、生活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激發(fā)了幼兒同情心及博大的愛心,記住在這次地震中遇難的親人和同胞,記住奮戰(zhàn)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jiefangjun叔叔、醫(yī)生護士、廣大的志愿者,樹立長大后建設我們美麗家園的決心。
18、大班科學教案《空氣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實驗和游戲來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壓力等,知道空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激發(fā)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
3.了解霧霾天氣,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瓶子、紙團、玻璃杯、蠟燭;課件
活動過程:
一、科學小實驗: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紙團吹進瓶子里?
2.介紹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進。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觀看視頻總結為什么吹不進。(空氣的壓力)
二、實驗二:不吹自滅
1.師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師指導。
3.小結:空氣里有燃燒需要的氧氣,氧氣沒了蠟燭自然熄滅
三、總結討論
1.空氣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2.空氣的重要性: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離不開空氣。
四、了解霧霾天氣
1.什么是霧霾?
2.霧霾天氣哪里來?
3.霧霾對人類的影響。
4.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么?
活動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fā)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著許多“小秘密”,空氣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空氣的秘密》這一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霧霾天氣更是難以理解,但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環(huán)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這個知識點是個難點。對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過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和“不吹自滅”兩個小實驗進行探索,實驗一是“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里嗎?”,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幼兒的經驗覺得非常容易吹進瓶子里,而結果卻讓幼兒很吃驚,不管是使勁還是輕輕吹都無法把紙團吹進瓶子里,從而在親身體驗中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壓力;實驗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觀察了解空氣中有燃燒需要的氧氣。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
最后環(huán)節(jié),抓住了今年的社會關注點“霧霾”,雖然“霧霾”對我們南方城市來說是少見的,可以說對我們而言是較遙遠的,但在現代社會里對治理霧霾又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動后半部分從了解什么是霧霾?霧霾天氣哪里來?到霧霾對人類的影響。最后討論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么?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多方位了解關注“霧霾”,讓幼兒知道從小這樣做的重要性,達到對幼兒從小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大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19、大班科學教案《紙的由來》含反思
【活動思路】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就有四大發(fā)明馳名海外,哪四大發(fā)明呢: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還有造紙術。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珍惜紙張、知道環(huán)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紙”為出發(fā)點。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口頭表述能力,通過幻燈片,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2、讓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循環(huán)利用。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八乃姆椒?,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p>
幼兒:紙
二、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用途。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紙有什么用途嗎?在平時,我們怎樣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折紙等。
三、通過PPt,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及制作過程。
師:原來紙是這么有用的東西,那么,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呢?
幼兒:商店里買來的、工人叔叔造出來的。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紙過程圖及蔡倫圖片,教師邊看圖邊講述)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討論:怎樣節(jié)約用紙。
師:我們知道了造紙的過程十分的不簡單,而紙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紙的地方也很多,浪費也很大,有什么辦法可以節(jié)約用紙呢?
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五、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師: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紙,現在先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么紙呢?
教師介紹各種各樣的紙。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也說了很多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那請你們利用這些紙來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東西,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為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節(jié)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活動反思】
紙是小朋友最常見的學習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費的。為了讓孩子們珍惜和愛護紙,這次活動的作用相當的大,孩子們在活動中觀看了有關浪費的資料和數據,在他們心里有了一定的準備,然后發(fā)散他們的思維:“怎樣珍惜我們的紙?”孩子們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們都動了腦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辦法,當然也有不少的好點了,再讓他們把點子運用實際,動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著孩子的“精心設計”,老師笑了,孩子們也笑了。
20、大班科學教案《秋天的水果》含反思
活動意圖:
秋天來到,伴隨著瑟瑟秋風,迎來了豐收的喜悅。各種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的水果陸續(xù)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等數不勝數。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對身體十分好。特別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華。結合實際開展了此次活動《秋天的水果》。讓幼兒認識和了解各種各樣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動目標:
1、 觀察秋天水果,比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
3、 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 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實物。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動難點:
感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你們都吃過什么水果?
小結:好多水果都是我們喜歡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兒觀察,討論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結:原來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這些水果里有果核嗎?
(幼兒根據經驗講述)
三、果核配對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種?
水果果核連線,出示食物進行驗證。
小結: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還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樣的?
活動反思:
秋天,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jié)!水果成熟了,有了這些水果,我們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蘊藏著許多知識和秘密,活動通過說說,看看從而獲得許多關于水果的知識?;顒又幸龑в變河赏獾絻鹊卣J識各種水果。按照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掌握的知識水平而設計的,每個活動都充滿趣味性,符合幼兒需要,完成了活動目標。
21、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我班的一些小朋友圍在一起議論紛紛。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他們是對地上的落葉展開討論。都爭先恐后地說自己見過的葉子,有樹木的葉子、有花草的葉子、蔬菜的葉子。孩子們對自己身邊熟悉的葉子充滿了好奇,有說不完的話題。所以,我們決定一起來探究《有趣的葉子》。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各種葉子的外形特征,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并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2、了解葉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發(fā)幼兒想象,創(chuàng)編葉子飛舞的動作并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4、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熱愛,發(fā)揮想象來創(chuàng)作美工作品。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葉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據葉子的外形特征進行分類。
2、了解不同形狀的葉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狀的葉子進行美書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 帶幼兒參觀植物園,收集各種落葉。
2、 錄音機 、磁帶、彩條、大畫紙、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葉子嗎?(喜歡)你們想了解葉子的秘密嗎?<.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今天我們就和葉子做朋友,一起來認識它,了解它。
二、 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把幼兒分五組,每組擺放一藍葉子供幼兒自由選擇)。
1、 觀察葉子的形狀及顏色。 教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這些葉子都一樣嗎?”給幼兒自由談論的時間,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葉子的形狀像什么?同時讓幼兒在白板上用線條畫出葉子的輪廓,進一步熟悉葉子的外型。
3、組織幼兒觀察松樹和銀杏樹的葉子,讓幼兒說說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用處,幼兒討論后教師進行小結。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串葉子,做掛飾。每個幼兒拿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固定在彩條上,掛在脖子上。
三、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教師交代游戲的規(guī)則:游戲開始,幼兒聽音樂可拍手自由動作,去尋找與自己有同形狀葉子掛飾的同伴,當音樂停止時,相同葉子掛飾的幼兒要站在一塊,可兩人一組,也可三人、四人一組,游戲進行2—3次,每次可鼓勵幼兒尋找更多的同伴。
四、創(chuàng)設情境,隨音樂的旋律,表現葉子的飛舞:
1、 教師:“一部分樹木和植物在秋天時,葉子會伴著秋風漸漸的飄落,你們見過飄落著的樹葉嗎?那是什么樣的?”啟發(fā)幼兒用肢體動作來模仿被風吹起的落葉。
2、 欣賞音樂幼兒自由表現。
根據幼兒的能力教師可用語言情境隨機啟發(fā)幼兒表現各種動態(tài)的葉子(如:輕輕用手或身體的擺動表現葉子隨微風忽忽悠悠的飄落,急速的扭動或打圈表現葉子被大風吹的亂舞,靜止的造型表現葉子靜靜的躺在地上……)
活動延伸
幼兒進行樹葉拼貼畫的創(chuàng)作。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幼兒看VCD,讓幼兒聯想到自己觀察到的風吹葉落,外出秋游等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睡在地上的情景,幼兒就能模仿、想象樹葉飄動的姿態(tài)。掃樹葉游戲,讓幼兒用各種肢體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兒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美,自我欣賞,從而獲得參與活動的滿足感。整個活動幼兒是通過看、聽、唱來完成的,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作協調能力,同時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為此,我將以《綱要》為指導,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在這個課前組織幼兒參加一次秋游,效果會更好,更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活動將更加豐富和深化。
22、大班科學教案《可怕的赤潮》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可怕的赤潮
活動目標:
1、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尋求解決的方法。
2、激發(fā)幼兒保護海洋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赤潮前后大海的景象;家用洗滌液及工廠排泄物對大海的污染。
2、活動前師生共同收集資料,布置主題墻,做好知識準備。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可怕的赤潮》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比較赤潮來之前和赤潮來之后大海發(fā)生的變化。
1、欣賞赤潮來之前的景象。
提問:你覺得大海美嗎?為什么?
2、觀賞赤潮來時和之后的景象。
提問:現在海水和剛才有什么變化?(變紅了)
海水大片變紅的現象叫什么?(赤潮)
赤潮來后,你覺得大海還美嗎?為什么?
(二)了解赤潮的成因。
1、赤潮到底是什么?(是一種浮在海面上的紅色水藻)
2、這些水藻為什么會繁殖的那么迅速,形成赤潮?(集體討論)
集體觀看課件:赤潮的產生是與人們使用的洗滌液和工廠的排泄物分不開的,它們磷含量非常高,大大促進水藻的繁殖,從而形成可怕的赤潮。
(三)了解赤潮的危害。
1、赤潮會給大海帶來哪些影響?
2、赤潮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3、赤潮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危害?(赤潮本身是有毒的,另外水藻需要大量的氧氣,致使海里的生物缺氧死亡。)
(四)尋求解決的方法。
我們該怎么做才能避免赤潮的發(fā)生?
(五)活動延伸:
設計宣傳畫:《讓海水變藍》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guī),也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操作常規(guī)。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后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guī)。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盡量的感受到規(guī)范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于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并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23、大班科學教案《海里的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盡量詳細周全的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yǎng)全面觀察的能力。
2.找出圖中隱藏的魚,培養(yǎng)排除干擾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3.體驗發(fā)現的樂趣和找到答案后的成功感。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視覺游戲的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啟發(fā)幼兒盡量詳細地描述所觀察的物品,培養(yǎng)幼兒全面觀察的能力。
(1)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的同伴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2)現在請你睜開眼睛,仔細觀察你的同伴,并詳細地描述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3)現在請你們各自找個同伴,并互相告訴對方,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4)師小結并表楊剛才觀察仔細,描述全面而又詳細的幼兒和其他方面表現較好或有進步的幼兒。
2.操作幼兒用書,培養(yǎng)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師交代題意和答題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并提醒幼兒慢慢找,不要著急,要看準了再涂色。
(3)請幼兒展示操作結果,集體驗證答案。
3.出示視覺游戲圖片,進一步鞏固幼兒排除干擾因素鎖定觀察目標的能力。
(1)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2)幼兒觀察,操作。
(3)請幼兒上前指出答案,并說出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
(4)師小結表揚剛才表現積極主動的幼兒和觀察仔細的幼兒,以及其他方面做得好的而幼兒。
活動反思:
在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組織能力欠缺,沒有很好的表達出來,幼兒學習積極性沒有很好的激發(fā)出來,這與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幼兒說不出問題的時候,沒有恰當的給予引導,沒有及時的給出答案,沒有控制好教學尺度。 因此,在今后的活動中要注意這些。
24、大班科學教案《伶俐的眼睛》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玩玩中初步了解人眼睛的結構及動物眼睛的一些特殊功能,體驗探究活動的快樂。
2.感受眼睛的重要性,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與同伴、父母一起觀察眼睛的樣子、收集有關眼睛的知識。
2.操作活動材料:電筒、鏡子、小鳥旋轉卡片、表情圖。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眼睛知識
(一)介紹觀察到的人眼睛的樣子。
1.談話導入。
2.幼兒根據記錄單介紹觀察結果。
3.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二)介紹動物特別的眼睛。
1.幼兒介紹收集的動物眼睛知識。
2.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利用圖片、錄像等及時進行補充,幫助幼兒進一步拓展知識。
二、分組探索眼睛的秘密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兒自主選擇,進行探索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分享發(fā)現的秘密。
三、了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看電視要保證房間有足夠的亮光;離電視機1.5米遠;每看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看書也要避免光線太強和太暗,距離書本30厘米……
四、延伸:了解關于眼睛更多的知識。
活動反思:
在開始的部分我讓孩子帶著眼罩進教室,這樣讓孩子感覺到真正看不見帶來的不便再來引出主題里的盲人眼睛。其中孩子們在進來的時候會說:"老師我看不到,老師我找不到椅子,老師這樣太黑了"等等。我趕緊抓住孩子此時的感受,讓孩子在對盲人的眼睛和自己的眼睛有一定的對比性后。知道了盲人的苦難和不便,孩子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愛心,對他們進行幫助和尊重。同時使幼兒發(fā)現自己的眼睛是多么的重要,接著就導出我們眼睛的結構圖。孩子們在認識眼部的寶貝后,提起孩子的觀察力。
在播放ppt的時候,很多孩子對眼睛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只知道眼睛的眼珠和眼白,而且不知道眼睛里的部位其它用處,只知道眼睛是用來看的。其實它們有更好聽的名字,進一步讓孩子了解眼睛的各部位名稱和它們的用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充分,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看清自己眼睛里的部位,孩子每人一份鏡子利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我覺得同伴觀察比觀察自己的眼睛,孩子們的興趣會更高。看著孩子們在那里照著鏡子 ,東找找西找找,仔細的在觀察著自己眼睛。完全不用老師一直說觀察觀察,他們會主動去鏡子里發(fā)現,這樣也達到了孩子為主體的要領。在此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活躍,我在此穿插了小游戲:黑貓警長抓老鼠。孩子們的眼球在這時得到了一定的放松,讓整節(jié)課不會那么枯燥。
知道了眼睛的好處后,會引起孩子們的愛護之心。在此我又利用PPT里各種眼睛疾病圖片,帶領孩子發(fā)現在沒有保護好眼睛的情況下會發(fā)生什么事?又進一步的讓孩子對眼睛的保護產生極大的動力。這時,我又及時的提問孩子,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的眼睛?讓我們的眼睛不受到傷害?
孩子們回答問題很積極,因為這一切關系到自己的眼睛。在等孩子們完全討論完后,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個小結,讓孩子了解到各種眼睛保護的知識。在最后結束的延伸活動里,我要求爸爸媽媽跟我們小朋友一起來保護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事先一直在做的眼保健操。這次讓我們的孩子帶動我們的家長來完成我們整節(jié)課的要點:保護眼睛。
其實《我的眼睛》整個活動通過幼兒的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由淺入深地展開,激發(fā)了幼兒的求知欲望,使幼兒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了更多的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提高了科學認知能力。
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我注重"三個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適時提供幫助),最小的干預(教師不干預代替,突出幼兒為主體),最多的鼓勵(肯定、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讓幼兒在體驗、討論、游戲、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自己,較好地達成本次活動的目標。
25、大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5的形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學習5的形成,知道4、5兩數多1少1的關系,理解5的實際意義。
2. 能靈活運用比較的方法,比較4、5兩數的多少。
3. 通過故事、游戲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背景圖和課件(畫面內容:草地、城堡、森林等),5張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小矮人卡片,4張蘑菇卡片,數字卡片4、5。
2. 教室一角布置成草地,草地上擺放著花形卡片,卡片數量與幼兒數量相等,卡片上畫有數量為4或5的實物或圓點,草地上擺放著4棵大樹,上面分別標有數字2-5.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場景導入
師:今天有一些小矮人要進行城堡探秘的活動,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二、基本部分
2. 教師演示活動卡片
(1)教師:請小朋友們觀察草地上來了幾個小矮人?
現在又來了1個小矮人,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個小矮人?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4添1是5
(2)教師:請小朋友觀察這5個小矮人的服飾顏色的不同。(教案出自:qu老師教案網)
教師引導幼兒知道5里面有5個1。
(3)教師演示活動卡片,演示小矮人采蘑菇
教師:誰能比較一下小矮人和蘑菇的數量
教師要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知道4比5少1,5比4多1。
(4)出示數字卡片“5”請幼兒認讀,并指導5個小矮人和5個蘑菇都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3. “采花”游戲
玩法:幼兒隨音樂在草地上采花(花形卡片)沒人采一朵,數數自己卡片上的實物(點子)的數量,如:教師分別出示卡片4、5,請幼兒舉起相應數量的花形卡片。啟發(fā)幼兒思考:怎樣讓4個實物(點子)變成5個,5個實物(點子)變成6個。
三、結束部分
師幼一起小結并整理物品,收拾環(huán)境。
【活動反思】
1、教學語言不夠精練
教師語言的適意和適境,對美術教師來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美術教師外部形象留給學生最直接最直觀的印象,小而言之,關系到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大而言之,關系到學生的審美情趣、道德情懷等等。在本節(jié)課中,我的教學語言雖然能緊扣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但是某些語言不夠精練、準確,這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摸索的。
2、效果突出的學生作品不多
由于學生是當天上課當時見面,我對他們的情況不掌握,對其繪畫知識、創(chuàng)作水平缺乏了解,全體學生雖然在課堂上積極動手、動腦,都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了自信和滿足(在評價、展示他們的作品時可以看出),我也分層次、分布步驟做了示范和指導,但是效果突出的學生作品不多。
3、播放課件時,沒有及時轉換展示狀態(tài)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機動環(huán)節(jié))展示三幅作品時,由于我忙于用充滿感情、生動的語言介紹作品,忘記將實物投影狀態(tài)轉換為電腦屏幕狀態(tài),致使學生“只聞其聲,不見其作”。其實只要我稍微關注一下學生當時的面部表情,就會立即發(fā)現這個問題??梢娊虒W過程中教師隨時關注學生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最大不足。
26、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舌頭》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了解人的舌頭、動物舌頭的特征及作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學會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3、激發(fā)幼兒觀察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兩杯水、青蛙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了解人體舌頭的功能。
1、品一品,嘗一嘗。
桌上放兩杯水,分別是鹽水和糖水,讓幼兒觀察。
(1)桌子上有兩杯水,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2)其實一杯是糖水一杯是鹽水,你能看出哪杯是鹽水哪杯是糖水嗎?
(3)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呢?我們的舌頭還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們的舌頭長什么樣?請小朋友相互觀察一下。(扁扁的、寬寬的、淡紅色、均勻小顆粒)
2、想一想、說一說。
(1)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人體的舌頭作用真大,不僅能嘗出各種味道,<來.源快思教.案網>還能幫助我們說話、唱歌,舌頭還是攪拌機呢,能幫助牙齒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頭生病了或受傷了,我們一定覺得很痛苦,我們應該怎么樣保護自己的舌頭呢?
教師小結:我們吃東西不要吃太辣、太燙或太冷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著舌頭,保持口腔衛(wèi)生。
二、探討青蛙舌頭的特點及作用。
小動物們有舌頭嗎?人的舌頭有很多作用,小動物們的舌頭也有很多作用。
1、議一議。今天我們教室還來了一位小動物(青蛙),你們知道它的舌頭有什么作用嗎?(捉蟲子)小朋友們,它是怎么用舌頭捉害蟲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蟲的情景。
問:青蛙的舌頭有什么特點?
青蛙的舌頭長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滿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蟲,將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學一學。啟發(fā)幼兒用手部動作邊學習青蛙捉蟲。
三、觀察并談談其它有趣的舌頭。
1、猜一猜。看圖片,啟發(fā)幼兒討論。
問:這些舌頭有什么特征?猜猜他們分別是誰的舌頭?
2、操作游戲"找舌頭",讓幼兒給動物和相應的舌頭連線。
3、談一談。觀看PPT。
(1)啄木鳥的舌頭上帶鉤,能伸進樹皮里勾出害蟲。
(2)蛇的舌頭是裂開的,可以用來捕捉外面的氣味。
(3)老虎的舌頭上有很多肉刺,能幫助老虎把骨頭上的肉舔干凈。
(4)炎熱的夏天,小狗的舌頭能流出汗水,幫助它散熱,可以涼快些。
(5)食蟻獸的舌頭又長又圓,能伸進蟻窩,吃掉白蟻。
問: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舌頭也很有趣?
四、活動結束。
人和動物的舌頭這么有趣、能干,以后要保護自己的舌頭,保護動物,還要多留心,觀察其它動物,去發(fā)現一些更有趣的舌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先讓幼兒了解人類舌頭的味覺功能,再提問"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么作用?"引導幼兒積極討論,使整個活動氣氛都活躍起來,再引導觀察動物的舌頭。在幼兒猜測這是誰的舌頭時,我先讓幼兒小組討論操作"給動物找舌頭"提高幼兒的興趣,然后再講述每個動物的舌頭特點和作用?;顒又形遗囵B(yǎng)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學會了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27、大班科學教案《鳥的世界》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yǎng)鳥、花鳥市場、公園有鴿子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鳥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會飛……。因此,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探索鳥類的不同生活習性及其特征。
2、通過操作初步學習自我糾錯。
3、萌發(fā)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操作初步學習自我糾錯。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過一些常見的鳥。
2、物質準備:“百鳥園”的場景,鳥類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圖,各種鳥的圖片若干,《鳥的世界》幻燈片,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交談認識了哪些不同的鳥兒,它們長得怎樣呢?<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激發(fā)幼兒“參觀百鳥園”的興趣,并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2、分組觀察鷹、啄木鳥、燕子、孔雀、白鷺、海鷗的圖片,讓幼兒自由探討,并結合幻燈片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3、以游戲的形式討論:鴕鳥、蝙蝠、企鵝是鳥類嗎?
4、提問:“你們喜歡小鳥嗎?為什么?”教育幼兒愛護鳥類。
5、操作活動:送小鳥回家。
(1)請幼兒將鳥的圖片貼到它們生活地方的背景圖上,并學習按背后的正確答案自己糾錯。
(2)將“百鳥園”中的“小鳥送回家”,音樂律動:模仿小鳥飛出室。
6、活動延伸:將各種操作材料繼續(xù)提供在活動區(qū)內,讓幼兒進行操作,同時提供各種鳥類的圖片、圖書、VCD等材料,讓幼兒繼續(xù)豐富相關的經驗,激發(fā)幼兒的愛鳥之情。
教學反思
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鳥的世界》,在這個活動中能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以下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guī)в變簠⒂^“百鳥園”,各種各樣的鳥深深吸引了幼兒,把他們帶到了一個鳥的世界中。接下來,我和幼兒共同談論自己喜歡的鳥,為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讓幼兒分組探索,并結合幻燈片演示《鳥的世界》,根據幼兒的講述,有機靈活地出現他們講到的鳥,然后我再補充,其實就是靈活地將幼兒沒有講到的講出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在幼兒對鳥的種類有大致的了解后,我?guī)в變哼M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送小鳥回家”的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提問,加深幼兒的印象。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課堂氣氛達到了**。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活動是不夠的,因此我讓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繼續(xù)探索鳥的世界,讓這一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科學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容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
28、大班科學教案《連接的秘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2、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fā)科學興趣和對發(fā)明家的崇敬。
3、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各種拼插積塑、紙張、紙筒、塑料珠、布片、各種有連接的生活用品。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連接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請小朋友玩玩連接的游戲,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各自連接起來的。
2、第一次探索--對需要和不需要輔助材料的連接進行分類
(1)操作探索
師:請小朋友每一種材料都連一連,連的時候可以告訴身邊的小朋友,你是怎么連的。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輔助材料的連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操作,感受物體間連接的各種方法。斯詠連接紙筒,他先是將夾子都夾在紙筒上,然后又拿了一個紙筒比劃著,比劃后他將夾子都拿下來,將兩個紙筒靠在一起,用夾子夾住,他就這樣一個紙筒一個紙筒連著夾成一串,他說:這是蜈蚣。 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簡單,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中的分類打下鋪墊。)
(2)經驗交流
師:請小朋友來說說,你連接的是什么物體,你是怎么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連接經驗。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有意識地請了連接不同物體的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連接經驗,在交流中,幼兒知道了老師提供的紙筒、布片、紙片、珠子本身是不能連接的,需要借助輔助物,而夾子、回形針、別針、彩鏈等本身是可以連接的。)
(3)對不同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師:我們在操作中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物體連接需要輔助物,有的物體連接不需要輔助物,現在我們來分一分。
引導幼兒根據需要輔助物與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幼兒進行分類,重點鼓勵幼兒說說為什么有的物體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幼兒通過操作、觀察了解了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本身的特征。如果這個活動直接引導幼兒進行分類,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兒的經驗,幼兒在分類中能進一步感受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特點。)
3、第二次探索--發(fā)現不需要輔助物連接處的特征。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請小朋友幫幫忙,幫它們連接起來,使它們成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連接時要認真觀察它們是怎樣連接起來,連接處藏著什么秘密。
B、把發(fā)現的秘密告訴小朋友和聽課的老師。
(2)幼兒操作探索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物體間連接部分的特殊結構。
(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操作中對物體連接處的秘密很感興趣,他們在連接時很認真觀察,奕馨小朋友對杯子與杯蓋進行連接很感興趣,旁邊的謝詩蕾發(fā)現了一個塑料杯中有一個過濾網,奕馨看到了也把過濾網拿過來,她比劃了半天,告訴我:"陳老師,這個網不能放在我的這個杯子里。"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杯子比較大,過濾網比較小,會掉下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有的將筆的各個零部件連接組合起來;有的連接風車;有的連接各種杯子……他們發(fā)現了很多連接處的秘密,在連接中,幼兒很高興地和老師、同伴交流著自己的發(fā)現。)
(3)幼兒分享自己的探索發(fā)現。
師:這些東西是怎樣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探索發(fā)現,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由于幼兒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操作探索很認真,所以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發(fā)言很積極,他們能將自己在連接中發(fā)現的秘密用連貫的語言告訴大家。)
4、在比對中提升連接的經驗
師:小朋友都發(fā)現了不同物體連接處的秘密,連接處的秘密一樣嗎?(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為什么杯子有的直接蓋上去,有的是螺紋的?是不是同樣在連接處有螺紋的物體都能連接起來呢?
(1)請個別幼兒對比操作,教師引導幼兒了解。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這個瓶子的瓶蓋是哪一個呢?
請一幼兒從一堆瓶蓋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蓋。
師:物體的連接是需要通過精密的計算和設計的,而且根據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們的結構也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方便。
(本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選擇用螺紋連接的不同物體讓幼兒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雖然這些物體都是有螺紋的,但是它們并不是都能連接在一起,而是還要通過設計,在大小、螺紋的疏密等方面的考慮,物體才能緊密連接起來。 但是,本環(huán)節(jié)由于考慮到時間關系,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讓孩子來操作,這樣效果會更好。)
(2)比較不同杯子的不同連接的不同便利
師:老師這里有幾個有杯蓋的杯子,請小朋友看看它們的杯口和杯蓋各是怎么連接的。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杯子和杯蓋連接處的不同特征。
師:以前為了不讓杯蓋掉下來,杯子和杯蓋是用繩子綁的,而現在人們根據材料的不同將杯口的連接處設計成只要壓一壓或擰一擰,既牢固又方便。
師小結:今天小朋友通過連一連、看一看,知道了我們人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發(fā)明了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發(fā)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本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引導幼兒比較不同杯子的連接變化,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發(fā)現,發(fā)言十分踴躍。他們在討論中感受到了不同連接特點杯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的便利。)
6、活動延伸
教師拋出問題:怎樣解決剪刀給小朋友帶來的潛在的危險性;怎樣解決老師筆帽常常在使用后找不到的問題。
教師鼓勵幼兒向發(fā)明家學習,嘗試運用連接的秘密改進我們生活中需要改進的各種物體。
(延伸環(huán)節(jié),我給幼兒布置了任務,保持了幼兒探索連接的積極性。)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于幼兒園片區(qū)聯動的教研活動,在設計活動目標時我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顧本次活動,有幾點體會。
一、教學有效性方面
1、選擇適宜的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連接"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幼兒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玩具無一不是需要連接的,因此,我提供給幼兒的活動操作材料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種物體:各種瓶子、杯子、筆、包裝盒、玩具等等。幼兒對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雖然這些物品的連接沒有什么難度,但是在活動中他們仍操作得興趣盎然,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2、制定適宜的教學目的,教師做到心中有目標。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內容要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因此,針對"連接"這個活動內容,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制定了三條目的:①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fā)科學興趣和對發(fā)明家的崇敬。③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在活動中我能帶著目標去引導孩子進行連接操作,如: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探索中,教師的重點是鼓勵幼兒將各種物品連連看,從中發(fā)現了有的物體的連接是需要輔助物的,有的物體的連接是不需要輔助物的。雖然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比較簡單,但重點是讓幼兒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比較發(fā)現引發(fā)幼兒探索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秘密的興趣。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連接各種生活中的物體發(fā)現物體連接處的各種秘密。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有了前兩次的探索經驗,教師的重點就放在引導幼兒通過比對,進一步感受到雖然連接處的秘密很簡單,但是我們人類在生活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體現,有了連接處的小小發(fā)明,為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多便利。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幼兒逐漸產生了對科學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刻苦鉆研發(fā)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導語,是師幼互動的關鍵。
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開始,教師都要設計好具有承上啟下、富于啟發(fā)性的指導語。幼兒雖然整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多,但是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指導語的啟發(fā)下,幼兒的關注點始終在探討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秘密上,在教師的啟發(fā)性提問下,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大家的談論,說出了自己在探索中發(fā)現的連接處的秘密。雖然,后排的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他們也很認真地在傾聽同伴的講述,整個活動氣氛非?;钴S。
二、活動中的不足
雖然活動開展得很順利,但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的地方。
1、教師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還不是很充分,應再多準備一些操作性強的物體,在引導幼兒進行比對時,應該選用一些對比比較明顯、需要幼兒反復比較才能連接的物體,這樣幼兒的探索會更具主動性。
2、教師在關注幼兒時還是比較關注眼前的幼兒,師幼互動中前排的幼兒做得比較好,由于后排的幼兒比較遠,班級常規(guī)又要求幼兒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個別幼兒的參與更多的是傾聽老師與同伴的對話。這個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也經常出現,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尋找有效的方法,使全體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都能調動起來,學習更具自主性。
29、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蛋殼》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出現的不同現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學習用語言描述、簡單統(tǒng)計等方法來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
?、賯€人材料:1/2的雞蛋殼(洗凈晾干)4~5只,約15厘米長削好的鉛筆一支,直徑約4.5厘米、高約2厘米的透明膠帶紙圈1個,直徑約1.2厘米、高約20厘米的粗吸管1根(管腔略大于鉛筆)。
?、诜纸M操作材料:大河、小河模型各一,23厘米×9.5厘米的長方形卡紙2張,“小積木”20塊(每塊由兩枚陸軍棋粘合而成),記號筆1支。
2.教師操作材料:
?、佟靶‰u出殼”桌面教具一套(制作方法附后)。
②演示材料:半個海洋球、小盤子、一次性針筒、淺藍色水。
③有關拱橋、隧道、球形屋頂等照片及實物投影儀。
?、苡每堊龀傻墓靶螛蚨慈齻€(一大二小,如圖四)。
?、輬D片一張,如圖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疑激趣,幼兒操作感知
1.結合桌面教具,講述故事《小雞出殼》(附后),引出疑問:到底是誰啄破了蛋殼?
〔評:用桌面牽線教具和故事中小雞姐妹的對話引出課題,使幼兒置身于有趣的童話世界之中,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p>
2.啟發(fā)幼兒用鉛筆筆尖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啄”蛋殼,尋求答案。
?、偈裁礀|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
?、谟變耗M操作,得出“雞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殼”的結論。
〔評:教師巧妙地啟發(fā)幼兒用筆尖模擬小雞的尖嘴巴,使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發(fā)現答案的愉悅感?!?/p>
3.引導幼兒探索相同的力分別作用于蛋殼的凹、凸面而出現的不同現象。
?、匐u姐姐不服氣,說剛才用的力不一樣,;.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讓鉛筆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②幼兒簡短討論后,教師引導幼兒借助吸管和膠帶紙圈再次操作(方法如圖一),結果發(fā)現雞妹妹確實是用尖嘴巴啄破蛋殼的。
〔評:此處吸管的運用相當精彩,它既控制了筆尖下落的高度,又控制了筆尖的落點,避免幼兒產生蛋殼不破是因為“筆尖滑走”的誤解,體現了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的嚴謹態(tài)度。〕
二、教師演示解惑,幼兒初知原理
1.小小蛋殼真奇妙,這么放不容易碎,而這樣放就很容易碎,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呢?(幼兒簡短討論。)
2.請幼兒觀看教師的實驗演示,發(fā)現“力的分散”現象。提問:我把針筒里流下的藍色水比作鉛筆掉下去的力,把半個海洋球比作蛋殼,請大家看看水落到“蛋殼”上怎么樣了?(教師操作演示,如圖二。)
〔評:教師將無形的“力”用有色的“水”來替代,把抽象的、隱性的“力”轉化為具體的、顯性的“水”,成功地突破了“力的分散”現象這一學習難點?!?/p>
3.教師邊借助圖示(如圖三),邊用有趣的語言小結“薄殼結構原理”。
〔評:將幼兒零散的感性經驗歸納并上升為圖示符號的表述,既簡明扼要,又為下一環(huán)節(jié)“遷移應用”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明白:許多事物可以用簡明的符號、文字來說明?!?/p>
三、教師引導遷移,幼兒運用經驗
1.教師指著圖示上的“⌒”,提問:這個拱形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形狀的物體?
2.運用實物投影儀和照片,向幼兒介紹生活中的拱橋、球形屋頂、隧道等建筑物,知道這些都是蛋殼的奧秘在生活中的應用。
〔評:經驗的遷移運用是一個難點,教師從引導幼兒想像到展示實物,并運用經驗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揭示了科學社會化、科學生活化的內涵?!?/p>
四、教師激勵探索,幼兒比較統(tǒng)計
1.請幼兒分別在“大河”與“小河”上建筑一座不同弧度的拱橋,嘗試橋面中央最多能放幾塊積木,并將結果記錄到表格中。
〔評:“造橋”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幼兒在“造橋”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統(tǒng)計、測量方法,而且獲得了與同伴成功合作的體驗?!?/p>
2.引導幼兒結合記錄,比較、分析兩種拱橋的利弊,發(fā)現新的問題。
?、倌淖鶚虮容^牢?它有什么不方便?(太陡、費力。)
?、谶@座比較平的拱橋雖然不太牢,但它有什么好處?(方便。)怎樣使這座橋也變得牢固起來?
〔評: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弧度與承重的關系,發(fā)現新問題,從而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具遞進性?!?/p>
?、塾變河懻摵螅處熢俅芜\用“薄殼結構原理”在其中一座“拱橋”下放入三個“橋洞”(如圖四),并請幼兒數一數上面能壓多少積木。
活動延伸:
1.讓幼兒通過圖片、投影觀察各種現代橋梁的建造方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2.引導幼兒繼續(xù)關注“薄殼結構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附:
“薄殼結構原理”簡介 當力作用于蛋殼凸面時,力會沿著蛋殼表面四處分散,因此蛋殼就能承受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當力作用于蛋殼凹面時,力就會集中于一點,蛋殼受到的力較大,容易破碎。
故事《小雞出殼》及桌面教具操作方法 “嘰嘰嘰,我是雞姐姐。我的雞妹妹怎么還不出殼呀?還是讓我去幫幫她吧!”雞姐姐用她的尖嘴巴去啄蛋殼,“篤篤篤、篤篤篤”(拉動牽線,使雞姐姐從草叢后“走”到蛋殼邊),啄著啄著,忽然蛋殼裂開了!(輕拉半邊蛋殼的牽線使蛋殼裂開)從里邊走出了可愛的雞妹妹。(拉動牽線使之從蛋殼后移至雞姐姐邊上。) 雞姐姐高興地對雞妹妹說:“妹妹!妹妹!是我?guī)湍阕钠屏说皻ぃ氵€不快謝謝我?”可雞妹妹卻并不高興:“誰要你幫忙,剛才是我自己啄破蛋殼的!” “不對!是我?guī)湍阕钠频?”(雙手同時拉線。) “不對!是我自己啄破的!”(雙手同時拉線。) “不對!不對!不對……” “不是!不是!不是……” 她倆吵個不停,小朋友,請你評評理,到底是誰啄破了蛋殼?
教具制作方法簡介
雞姐姐和雞妹妹制作方法:
用硬卡紙雙面立體制作,底部粘上透明尼龍線作為牽線(如圖五)。
蛋殼制作方法:
?、僭诖蟀氲皻け趁嬲成戏e木,并將積木底部與演示臺面(如圖六)粘合固定。
②在小半蛋殼外粘上牽線,使之拉開后可以在桌面上搖動,不會倒下。
?、塾秒p面膠輕連兩邊蛋殼(如圖七)。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較強烈的尋求問題答案的意愿,但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原有的經驗會受到挑戰(zhàn)。要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就要尋找合適的媒介物來成為連接幼兒原有水平與潛在能力之間的橋梁。在該活動中,教師巧妙地借助了蛋殼這樣一個幼兒熟悉的物品,利用蛋殼凸面受力和拱橋橋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點,讓幼兒把在蛋殼受力實驗中獲得的經驗自然地遷移到拱橋上去,從而弄清拱橋受力大的原因。
30、大班科學教案《神秘的土壤》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土壤的特點:有多種顏色、有干有濕和硬軟之分、里面有空氣......。
2、全面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1)上面可以種植許多的植物:花草樹木、莊稼......還有許多美麗的建筑
(2)下面生存有許多的生物:蚯蚓、蛇、青蛙、刺猬、泥鰍、螞蟻......
3、掌握保護寶貴的土壤的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探究的能力,讓孩子們對這個快樂的世界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小杯子、小勺子,每組一杯水、一個大盤子(里面有:紅、黃、白、干、濕的土壤)
2、一幅土壤的剖面圖?;顒訄D片:樹、草、花、莊稼、樹根、和土壤里生存的小生物。
3、各種顏色、干的、濕的、軟的、硬的土壤。
4、用土壤捏的各種泥人、動物......
5、幾個與土壤相關的字卡:干、濕、軟、硬、土壤......
6、讓家長先帶著幼兒初步的認識土壤,(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讓孩子們對平凡的土壤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帶領孩子們到種植園里去采集土壤。要求:每人一個小杯子,采集半杯,看看土壤是什么顏色的,是軟的還是硬的?土壤上面有些什么東西?
2、根據自己觀察和采集的經驗,告訴大家:
(1)捏捏土壤,有什么樣的感覺?(幼兒邊說師邊出示:軟、硬二字卡)
(2)什么樣的土壤是軟的?什么樣的土壤是硬的?(干、濕二字卡)
(3)仔細觀察,土壤有些什么顏色?(出示顏色的字卡)
3、出示土壤剖面圖:(了解土壤的作用)
A、土壤上面的世界:可以種植植物(幼兒邊說教師邊把相應的物體的圖片貼在剖面圖上)
B、土壤里面有什么:有許多的小生物(幼兒邊說教師邊把相應的物體的圖片貼在剖面圖上)
4、土壤里面的小動物要呼吸空氣呀,為什么它們不死呢?
讓幼兒做個小試驗:放塊比較硬的、大塊的土壤放進玻璃杯,發(fā)現什么了?(有許多的氣泡,得出結論:土壤里有空氣,所以小動物不會死)
5、動手小實驗:將水到入每人一個的小杯子里,然后繳絆,土壤怎么了?(成了象沖劑一樣的東西,得出結論:土壤會融解在水里)------引出:怎樣保護土壤,不被水沖走?
6、活動的延伸:土壤還有哪些有趣的作用?(師出示:一些用泥燒制的陶器、雕塑、把準備好的泥人、泥動物、并現場捏制小動物,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在此活動后,玩:有趣的泥土)
活動反思:
根據大班幼兒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對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所以選擇了—植物的家園“土壤”這一課題。意在讓幼兒通過操作實驗活動,初步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土壤。重點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氣、肥料,一般植物生長離不開土壤。培養(yǎng)幼兒觀察事物、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31、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學習6的形成》含反思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6個物品,并說出總數。
2.感知數字6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會認讀數字6。
活動重點:
能手口一致地點數6個物體,會認讀數字6。
活動難點:
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3.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對數字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6這張?zhí)O果卡、6張?zhí)易涌ā⑸谧右粋€、課件、格子紙、彩筆小印章。
活動過程:
1認讀數字6. 教師用猜謎的形式引出數字6,“有一位數字寶寶他的樣子像老師用的哨子,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數字6”
2.學習6的形成 “數字6給老師帶來好吃的水果,我們看看有什么?!薄?個蘋果,6個梨?!弊層變狐c數回答,(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提問:蘋果,梨哪個多?多幾個?如何讓蘋果與梨變成一樣多?引導幼兒理解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
3.利用Flash課件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6個物體,鞏固6的形成。
設情景:數字6邀請小動物們到他的城堡做客,但城堡的大門很奇怪只為數量是6的動物們開門這就急壞了數字6請小朋友們幫忙讓動物們都進入城堡.例:五只猴子能進入城堡嗎?為什么?應該怎樣做?鞏固5添上1是6,6比5多1,5比6少1。
4.玩【看數字蓋印章】的游戲讓幼兒根據出現數字是幾就蓋幾個小印章,認讀數字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結束后,我會組織幼兒互相交流。幼兒用自己的操作經驗向大家表達自己的想法、做法和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通過交流,幼兒不僅向別人介紹了自己的制作風的方法,還能從別人那里得到啟發(fā);這樣,不僅發(fā)展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空間。最后教幼兒一首兒歌《我會制造風》,這樣不僅突出了活動的主題,還鞏固了幼兒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幼兒對制造風的印象。
我會制造風
我的小嘴吹一吹,
我用扇子揮一揮
我拿紙張甩一甩
呼呼呼,真涼快。
吹風機呀你快來,
快把羽毛吹起來,
打氣筒呀你別跑,
來把氣球給喂飽,
呼呼呼 沙沙沙
哪里都能遇到它。
32、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紙巾》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紙巾力氣變大的辦法,感受紙巾的神奇。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
3.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紙巾、裝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擰好的紙繩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巾、裝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導幼兒結合經驗,大膽猜測。(問題引入,激發(fā)興趣)
你覺得紙巾能把這半桶水提起來嗎?為什么?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紙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嘗試驗證)
(1)提出任務與要求:想辦法用一張紙巾把油桶提起來。
(2)幼兒嘗試探索,教師觀察,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大膽嘗試,重點觀察幼兒用紙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紙巾把油桶提起來了嗎?(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你是怎么做的?
3.幼兒再次探索用紙巾提起油桶的多種辦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用紙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探索如何讓紙巾變更有力氣,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倌阆氤鍪裁床灰粯拥霓k法?
?、诎l(fā)現那種辦法紙巾更有力氣,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讓紙巾更有力氣的辦法,鼓勵幼兒挑戰(zhàn)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經驗)
(1)出示裝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務與要求:想辦法讓紙巾更有力氣,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張紙巾或與朋友合作。
(2)幼兒嘗試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大膽嘗試各種辦法。
(3)交流分享:你發(fā)現那種辦法使紙巾更有力氣,提起更重的油桶。
5.遷移經驗,初步感受團結起來力量大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引導幼兒探索讓紙巾更有力氣多種辦法。
活動反思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去發(fā)現。在這個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紙”和“積木”給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力的科學轉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游戲,依托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zhàn)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讓人驚訝的科學現象,努力讓孩子從探究游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驚訝。
思考: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神奇,產生探究欲望和興趣,不斷體會神奇,增加新經驗。
策略:選擇孩子最常用的學習用品紙張和游戲用品積木進行操作實驗,而結果是讓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張薄薄的紙,經過自己的變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積木。
2 感受親歷,
思考:鼓勵孩子親歷實驗的過程,感受物體變化帶來的心理體驗。
策略:活動不是一種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過程,而是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親歷探險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感覺。
3 感受興趣。
思考:對孩子來說感受科學的趣味,比“懂得科學”更重要,讓孩子體會實驗是有趣的,像游戲一樣,從而感到科學的趣味,
策略:觀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實驗結果,激發(fā)了孩子的競爭意識,為了超過同伴而產生繼續(xù)實驗的興趣。
二、提煉
1 提煉經驗。
思考:紙張的變化與力的關系,這方面的經驗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讓孩子從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經驗,過渡到與同伴交流經驗,逐漸到進行有_定要求的實驗。在操作中逐漸積累經驗,從而發(fā)現實驗結果的神奇。
2 提煉習慣,
思考:成功來源于好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幼兒入小學后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基礎。
策略:將活動設計成具有挑戰(zhàn)的游戲,通過游戲規(guī)則的要求。提出科學實驗中的習慣要求,為大班孩子的繼續(xù)成長打下基礎。
33、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秘密》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磁鐵的秘密》是一節(jié)大班科學活動,生活中孩子們對磁鐵能吸住物品的現象很感興趣,大部分幼兒對磁鐵已有初步的認知,但僅僅覺得好玩、神奇卻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利用磁鐵這一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本節(jié)微課,讓孩子在輕松愉悅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其中的奧秘。這樣做孩子既易于接受,又會對這一現象背后的科學奧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想要探索、敢于探索、樂于自主探索的學習品質。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并樂意主動探索;
2.知識目標:了解磁鐵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鐵在人類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能力目標:發(fā)現磁鐵相同兩極相斥,不同兩極相吸的特性;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了解磁鐵可以吸住鐵制品;
2.難點:能發(fā)現磁鐵的“秘密”相同相斥,異極相吸。
活動準備:
1.教學Prize PPT;
2.游樂場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小貓釣魚操作材料兩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介紹可愛的小貓可可,激發(fā)幼兒興趣,并示范可可在游樂場乖乖聽話的演示。;
2.教師提問“小貓可可為什么這么聽話?”引導幼兒發(fā)現磁鐵可以吸住小貓身后的曲別針。
二.基本部分:
1.為幼兒提供材料,(游樂場圖片、小貓卡、磁鐵)讓幼兒也變出一只聽話的小貓;
2.提問幼兒“究竟是什么東西讓小貓變得聽話”引導幼兒說出磁鐵能吸住小貓身后的回形針;
3.讓幼兒進行操作,給筐子里的東西分分類,找出還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引導幼兒總結:磁鐵的特性是可以吸鐵制品;
4.游戲“小貓釣魚”利用小貓可以抓住小藍魚卻怎么也抓不住小紅魚的奇怪現象引導幼兒發(fā)現磁鐵相同兩極相斥,不同兩極相吸的特點。
三.結束部分:
觀看教學PPT,看一看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哪里還藏著磁鐵。
【活動反思】
在開始上課時,我首先拿出塊磁鐵問:這是什么?現在想來這樣導入新課的方式很少不好。沒有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和思考的興趣。我應該這樣設計一個問題:電冰箱的為什么能夠沒有鎖照樣關上呢?這樣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就會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問題來自學生的中間,而且學生在生活中有經驗,不是十分的困難。
在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玩自己的磁鐵的時間。我是這樣的安排的,首先讓學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鐵,然后分享給大家。也就是說學生在玩之前先動腦思考,怎樣去玩,然后再將自己的方法分享給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磁鐵的性質?,F在想來,是否能夠讓學生直接去玩,不先想。這樣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在玩的過程中,沒有剛才一些其他學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會有更好的玩法,這樣可能有更好的發(fā)現。在學生在體驗發(fā)現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悅。
還有就是小組進行合作玩。我現在思考這個活動不適合人數過多的小組玩??梢詢蓚€人小組玩,這樣合作,他們都能夠參與進去,而且手中都物品。這樣就不會出現一半學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況。
我先現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學生在小組內,但是操作時候可以更為小的分組。這樣效果會更好的。
34、大班科學教案《馬路上的汽車》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索各種汽車功用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達交流對汽車的感性經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7.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教學準備:
1.拍攝錄像:馬路上的各種汽車、垃圾車在清掃馬路、灑水車在灑水。
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2.錄音:轎車、卡車、消防車、救護車啟動聲或鳴叫聲。、
教學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在錄像中你看見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老師:馬路上的汽車可多了,請再看一遍錄像,邊看邊記馬路上有哪些汽車?
二、探索汽車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帶來的各種玩具汽車
教師扮警察,幼兒當司機。
警察問司機“你開的是什么車?有什么用?”
2.引導幼兒區(qū)分客車和貨車
誰帶來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車?(專門用來乘乘客的汽車是客車。)
誰還帶來了可以運貨的汽車?(專門用來裝運貨物的汽車是貨車。)
幼兒從自帶的玩具汽車中分別挑選出客車、貨車、并向大家介紹該輛汽車的名稱。
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車
這是一輛什么汽車?(鏟車)你在哪里看見過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來乘人的嗎?是用來裝貨的嗎?)
看錄像:垃圾車在馬路上清掃垃圾。
這又是一輛什么汽車?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車是怎樣把馬路上的垃圾清掃干凈的?
小結:鏟車、垃圾車都有一個特殊的本領,能為人們工作。
還有哪些汽車也有特殊本領,可以為人們工作的?(幼兒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車)
三、探索按汽車不同功用進行分類
1.游戲(一)汽車開進停車場
天黑了,汽車要進停車場休息了,這里有1號(2號、3號)停車場,你把帶來的玩具汽車分一分,準備讓哪些汽車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一幼兒示范操作
(引導幼兒在按顏色、形狀等分類基礎上按功用進行分類)
幼兒集體操作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2.游戲(二)聽什么汽車開來了
引導幼兒聽各種汽車發(fā)出的聲音,辨別出這是什么汽車?該進幾號停車場?(救護車、大卡車、轎車、消防車)
延伸活動:這是一輛什么汽車?(坦克車)是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還有哪些不是在馬路上開的汽車?
幼兒將手中的玩具汽車按客車、貨車、特殊功用的車分別停放進1號、2號、3號停車場。
幼兒集體檢查停車場內的汽車停對地方了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開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之上的,以幼兒的發(fā)展為主體?;顒邮窃谝环N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顒拥哪繕硕ㄎ皇强茖W、合理的。本次活動運用基本圖形表現常見汽車的外形特征,體驗不同車輛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整個活動以“游戲”為載體,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 讓小孩認識水的活動:水的秘密
- 大班科學教案:馬路上的汽車
- 大班科學教案:教孩子認識蚯蚓
- 大班科學教案:紙是能吸水的
- 大班科學教案:巧運水
- 大班科學活動恐龍世界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多多鞋店
- 讓孩子了解現代交通工具的教案
- 教小孩了解怎樣讓紙發(fā)出聲音的教案
- 幼兒園教孩子了解彈性現象的教案
- 啟發(fā)孩子熱愛小動物的教案
- 教育孩子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的教學方案
- 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聲音的多樣性的教案
- 激發(fā)幼兒團結互助意識的教案
- 伏低做小
- 沖鋒陷銳
- 中班美工:海底世界
- 用愛的眼睛發(fā)現孩子
- 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
- 韓國飾品廣告文案32句
- 字的游戲名字超拽霸氣366個
- 女生氣質網名簡短吸引人430個
- 房地產公司起名大全參照125個
- 高端大氣點紡織廠名字大全72個
- 春夏秋冬課內好詞好句理解
- 中班數學教案《學習6的形成》反思
- 小班科學課教案《復習三的形成及意義》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學習6的分解組成》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學習6的組成》反思
- 幼兒園學習9的形成《鳥兒聚會》中班數學教案反思
- 中班數學《學習7的形成》教案反思
- 小班數學教活動案《學習3的形成》反思
- 大班科學活動《雨是怎樣形成的》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數學教案《學習“6的組成”》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幫助老爺爺(學習6的分解組成)》反思
- 小班數學教案《學習2的形成》反思
- 中班數學教案《學習6的組成》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學習7的形成》反思
- 中班數學教案《6的形成與數數》反思
- 中班數學教案《學習8的形成和數數》反思
- 小班數學教案《學習3的形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