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榜樣,并不容易

做孩子的榜樣,并不容易

做孩子的榜樣,并不容易


  習慣,是一種自然、穩(wěn)定的狀態(tài),它不在意識層面,而是隱匿在下意識層面。因此,習慣也會無時無刻、不知不覺地從人們的言語、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不是有句俗話嗎——習慣成自然。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能說謊、不能隨地亂扔東西……的同時,父母卻陋習難改。試想,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又什么用呢?由此可見“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話真實地體現(xiàn)出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起著多么大的影響。

  父母教育孩子,無非就是想讓孩子把父母所希望他做到的事情變成一種習慣??梢姡晳T與教育密不可分。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習慣”,已不僅僅局限于人的某一種行為,而是行為根源的習慣性思維模式,以此推斷,只要你更正了自身不好的習慣性思維模式,也就可以堅決地與自己的壞習慣說再見,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榜樣!

  一、以身作則做父母

  家庭是最容易表露出習慣的環(huán)境,大人的習慣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指孩子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模仿,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觀念,久而久之,使孩子們也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

  另外,“言教不如身教”的觀點也在向家庭教育叫板,成人的言行不能一致,孩子自然不會乖乖聽話;成人無法接受孩子從外界帶來的新觀點,孩子也會不知所措。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認為自己只靠說教而不以身作則就能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父母是在自欺欺人。

  很多父母都愛對孩子說大道理。社會學家于海教授說,道理其實是非常復雜的,道理也未必真的能支配人的行為,否則的話,恐怕世上會出現(xiàn)很多完美的、全能的人。道理更不為孩子所理解,他們還沒有理解道理的資歷。這也就是說,只有日常的、潛移默化的、直觀的事物才容易被孩子接受,這其中,習慣教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如果父母一邊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一邊卻自己打著麻將,那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以身作則,才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因此,以身作則,才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

  二、父母在教育觀念中存在兩種“惡習”

  于教授指出,中國人有很多可貴的好習慣,例如尊師重教,重視教育和培養(yǎng),中國人對于教育投資更是樂此不疲……但與此同時,教育觀念上的惡習也正在影響教育的結果。

  1、言行不一,說教無理

  如同前面所舉出的例子,父母邊打麻將邊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言行不一的教育的確是很難讓孩子接受的。尤其對于2-6歲孩子,他們的“是非觀念”尚未形成,只要父母的行為稍稍“偏離的軌道”,孩子對于事物的正確認識就會立即產(chǎn)生動搖。

  不過,在一個家庭中,要完全做到言行一致的教育是很難的,而且正因為習慣表露的自然性和無意識性,人在壞習慣表露時往往不會覺得自己“不好”,而在要求孩子做到連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時,也不會拿自己的行為習慣作為反思。并且,社會的大環(huán)境有時會促使一代人被傳染到一些“陋習”,例如,大男人到了公車上與婦女、兒童搶位子,而在親戚朋友面前卻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孩子愛勞動,父母說他“多管閑事”,這是價值觀念上的分歧;還有一些是禮儀與教養(yǎng)方面的問題,會讓成人看起來不“體面”……

  因此,當自己的壞習慣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時,“承認錯誤”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否能做到這一點,也就是以下的第二條觀念惡習所要講述的問題。

  2、不平等的家庭關系

  在許多中國家庭中,父母習慣占有和支配孩子,這就造成了家庭里的“不平等關系”;父母對孩子的占有觀點,會阻礙孩子的自信發(fā)展,也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其中,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溺愛。父母們在沒有充分了解、理解孩子的天性之前,就把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全部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被這些要求壓得喘不過氣來,以至于父母會和孩子玩“貓抓老鼠”的游戲。

  于教授指出,現(xiàn)今社會,中國父母還是把對孩子的智力要求放在第一位,而智力要求的評判標準仍然是考試和成績。這使筆者想到本刊的主旨: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論實際上也是要引導現(xiàn)代父母去挖掘孩子身上的個性特點,并且鼓勵孩子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這樣的教育觀念不應該留給大學的老師,而是應該從孩子一出生就貫徹到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懂得“每個人都有拿手的,但每個人都又并非全能”的道理,他們就更能理解父母身上的缺點和壞習慣,從而達到揚長避短的教育效果。

  三、放下架子,改掉陋習

  由于父親和母親本身就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所接受的教育不一致,他們所秉持的教育態(tài)度與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夫妻雙方在相互溝通時,或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放下“架子”,做到“合情合理”。

  于教授建議,父母最好意識到成人的觀念更新總是沒有孩子快。因為成年人的觀念和思維模式已基本定型,對外界新事物、新觀點缺乏敏感性,而孩子接受新事物卻非???,并且由于他們的思維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吸收的角度和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往往也會另成人大吃一驚。于教授在最近編寫的書中提到:“我兒子居然在我的眼皮底下把電腦摸得滾瓜爛熟,可我卻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可見,他們所掌握的新知也許是成人值得學習的。目前社會上流行“小手拉大手”的理念,也就是讓孩子來幫助大人改掉自身陋習,于教授對此深表贊同。

  育兒育己,父母教孩子時,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并力爭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改正自身的問題,這樣的父母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采編自:聰明寶寶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